龟背竹(学名:Monstera deliciosa Liebm.)是天南星科龟背竹属植物,攀援灌木。茎绿色,粗壮,有苍白色的半月形叶迹,周延为环状,余光滑,长3-6米,粗6厘米。叶柄绿色,长常达1米,腹面扁平;叶片大,轮廓心状卵形,宽40-60厘米;中肋及侧脉表面绿色;I次侧脉8-10对,向上渐远离,II、III、IV级叶脉网状,不明显。花序柄长15-30厘米,粗1-3厘米。佛焰苞厚革质,宽卵形,舟状,近直立。浆果淡黄色,柱头周围有青紫色斑点,长1厘米,粗7.5毫米。花期8-9月,果于异年花期之后成熟。
原产于墨西哥,各热带地区多引种栽培供观赏。中国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栽培于露地,北京和湖北等地多栽于温室。
龟背竹叶形奇特,孔裂纹状,极像龟背。茎节粗壮又似罗汉竹,深褐色气生根,纵横交差,形如电线。其叶常年碧绿,茎粗壮,节上有较大的新月形叶痕,生有索状肉质气生根,极为耐阴,是室内大型盆栽观叶植物。
基本信息

攀援灌木。茎绿色,粗壮,有苍白色的半月形叶迹,周延为环状,余光滑,长3-6米,粗6厘米,节间长6-7厘米,具气生根。叶柄绿色,长常达1米,腹面扁平,宽4-5厘米,背面钝圆,粗糙,边缘锐尖,基部甚宽,对折抱茎,排列为覆瓦状,形如鸢尾,两侧叶鞘宽,向上渐狭,脱落后叶柄边缘成绉波状;叶片大,轮廓心状卵形,宽40-60厘米,厚革质,表面发亮,淡绿色,背面绿白色,边缘羽状分裂,侧脉间有1-2个较大的空洞,靠近中肋者多为横圆形,宽1.5-4厘米,向外的为横椭圆形,宽5-6厘米;中肋及侧脉表面绿色,背面绿白色,两面均隆起;I次侧脉8-10对,基部的相互靠近,向上渐远离,II、III、IV级叶脉网状,不明显。
花序柄长15-30厘米,粗1-3厘米,绿色,粗糙。佛焰苞厚革质,宽卵形,舟状,近直立,先端具喙,长20-25厘米,人为展平宽15-17.5厘米,苍白带黄色。肉穗花序近圆柱形,长17.5-20厘米,粗4-5厘米,淡黄色。雄蕊花丝线形,花粉黄白色。雌蕊陀螺状,长7-8毫米,柱头小,线形,纵向,黄色,稍凸起。浆果淡黄色,柱头周围有青紫色斑点,长1厘米,粗7.5毫米。花期8-9月,果于异年花期之后成熟。

龟背竹喜温暖湿润,较遮阴的生态环境,忌强光暴晒与干燥,不耐寒,在中国多行温室栽培,用于布置大厅、居室。生长适温为20-30℃,15℃停止生长,越冬温度为5℃。春、夏、秋三季生长过程中保持盆中有充足水分,冬季微潮,减少浇水。耐空气干燥,冬季室内加温后最好经常清洗成熟叶片。有一定的耐旱性,但不耐涝。在南方,可孤植于池畔、溪旁,及石缝中,颇具野趣。

原产于墨西哥,各热带地区多引种栽培供观赏。中国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栽培于露地,北京和湖北等地多栽于温室。

龟背竹夏季开花,为了提高种子的结实率,需人工授粉,以上午9-10时和下午3-4时二次授粉最好,授粉成功率高。授粉至种子成熟需要15个月。种子发育阶段注意通风和肥水管理,以促使结实饱满。播种前先将种子放40℃温水中浸泡10小时,播种土应高温消毒。龟背竹种子较大,可采用点播,播后室温保持20-25℃,箱口盖上塑料薄膜,保持80%以上湿度,播后一般20-25天发芽。苗高至10厘米左右,已着生2片真叶时可上盆。
通常用扦插繁殖。扦插多在春季4月份气温回升后进行。一般可剪取带2-3个节的茎段作为插穗,剪除气生根,带叶或不带叶均可。插入沙床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在20℃的温度条件下,约经1-2个月即可生根抽芽。也可把整段茎切下,去除叶片,横卧于盆中,覆土一半待生根抽芽后,再分切带有根与芽的小段,然后上盆定植。
在夏秋进行,将大型的龟背竹的侧枝整段劈下,带部分气生根,直接栽植于木桶或钵内,不仅成活率高,而且成型效果快。

栽培土壤与施肥:盆栽土壤通常用2份园土,2份黄沙,1份厩肥配制成培养土。上盆后需放在荫棚内养护,生长期每隔15-20天施一次腐熟的饼肥水。此外,还可用0.1%磷酸二氢钾或液肥漯效王1%叶面喷施,10天左右喷施1次,以利叶片生长,可使叶片增长,增厚,提高亮度。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干旱季节每天淋水1次,并多次给叶面和地面喷水,保持较高空气湿度。同时经常喷洗叶面,使叶面保持清新翠绿。入秋后,需控制肥水,保证安全越冬。
换盆与修剪:龟背竹管理粗放,通常每隔2年结合翻盘换土1次,11月移入温室过冬,通风保湿,以免蚧壳虫危害。龟背竹为大型观叶植物,茎粗叶大,定型后,茎节叶片生长过于稠密,枝蔓生长过长时,注意整株修剪,力求自然,美观。

龟背竹常见病害有叶斑病、灰斑病和茎枯病,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常见虫害是蚧壳虫,少量时可用旧牙刷清洗后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龟背竹叶形奇特,孔裂纹状,极像龟背。茎节粗壮又似罗汉竹,深褐色气生根,纵横交差,形如电线。其叶常年碧绿,茎粗壮,节上有较大的新月形叶痕,生有索状肉质气生根,极为耐阴,是室内大型盆栽观叶植物。

掌叶花烛,天南星科花烛属植物。茎上升,叶柄圆柱形,长近1米,叶片轮廓圆形,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小天使别名仙羽蔓绿绒、春羽奥利多蔓绿绒,天南星科蔓绿绒属,是小型多年生直立草本,其叶小而幽雅,外形…




绿萝 Bunting),别名黄金葛,是天南星科麒麟叶属的高大藤本。茎攀援,节间具纵槽;多分枝,…




金钻蔓绿绒天南星科、喜林芋属植物钻叶蔓绿绒的栽培品种。茎短,叶长圆形,先端尖,革质,绿色。叶片宽,…




犁头尖,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犁头尖Typhonium divaricatum Decne.的块茎及全草。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解毒消肿,散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痈疽疔疮,无名肿毒,瘰疬,血管瘤,疥癣,毒蛇咬伤,蜂螫伤,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火鹤花是天南星科花烛属植物,为多年生常绿草本,茎矮短,叶丛生,长椭圆形,先端尖,全缘,浓绿色,…




尖尾芋 Schott)是天南星科海芋属直立草本植物。尖尾芋地上茎圆柱形;叶膜质或亚革质,…




螃蟹七,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螃蟹七Arisaema fargesii Buchet[A. Purpure-ogaleatum auct. Non Engl.]的块茎。螃蟹七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等地。具有燥湿,祛风,化痰,散结之功效。常用于中风口眼㖞斜,半身不遂,破伤风口噤,颈项强直,小儿惊风,痰咳,痈疽,肿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