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平鳅,学名:Liniparhomaloptera disparis (Lin, 1934),是平鳍鳅科拟平鳅属的一种底栖小型鱼类。体圆筒形,宽高约等。义胸部腹面平,后部侧扁。头平扁。口小,口前具吻须。吻褶分3叶,叶端尖,吻须2对,口角须1对。下唇肉质,边缘具小乳突。鳃裂大,扩展到义腹面,体破细鳞。胸鳍平展,不达腹鳍;肯腹鳍几相对;腹鳍分离;臀鳍后位:尾鳍凹形。头背部具黑色小圆斑。分布于中国珠江水系、广东鉴江及广西南流江。
基本信息

拟平鳅 背鳍Ⅲ-7;臀鳍Ⅱ-5;胸鳍Ⅰ-14-15;腹鳍Ⅰ-8。侧线鳞67[(16-18)/(11-13-V)]72。
体长为体高的4.9-6.0(平均5.4)倍,为体宽的5.8-7.2(6.3)倍,为头长的4.7-5.9(5.2)倍,为尾柄长的9.0-11.2(10.2)倍,为尾柄高的9.3-10.9(10.1)倍。头长为头高的1.5-1.9(1.7)倍,为头宽的1.1-1.2(1.2)倍,为吻长的1.6-1.9(1.7)倍,为眼径的5.4-6.8(6.1)倍,为眼间距的2.0-2.6(2.3)倍。头宽为口裂宽的4.1-5.2(4.6)倍。
体长,圆筒形,尾柄稍侧扁。头较低,吻端稍圆钝,边缘较薄。吻长大于眼后头长,背面通常具角质疣刺。口下位,小,呈马蹄形。唇肉质,上唇无明显乳突;下唇具分叶状乳突4对。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下颌外露。上唇与吻端之间具吻沟,延伸到口角。吻沟前具吻褶,吻褶分3叶,叶端突出呈须状,叶间具吻须2对。口角须1对。眼侧上位,中等大小,腹面不可见。眼间宽。鼻孔较大,具鼻瓣。鳃裂较宽,从胸鳍基部之前延伸到头部腹面。鳞小,头背部及胸鳍基部之前的喉部裸露无鳞。侧线完全,平直延伸到尾柄基部。
背鳍基短。起点在腹鳍起点的稍前方,约在吻端到尾鳍基部间的中点;臀鳍基亦短,压倒后末端可达尾鳍基部。偶鳍平展,末端圆钝。胸鳍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腹鳍基部具不发达的皮质瓣膜,鳍末端远远超过肛门。肛门位于腹鳍基部到臀鳍起点间的1/3处。尾鳍凹形,下叶稍长。

生活在卵石底质、水流湍急的山涧溪流。为底栖小型鱼类。常见体长40~80mm

分布于珠江水系、广东鉴江及广西南流江。

亚种
拟平鳅指名亚种(学名:Liniparhomaloptera disparis disparis),Lin于1934年命名,俗名石笋,是中国的特有种。分布于东江罗浮山山溪、鼎湖山、九龙新界和鉴江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罗浮山。
琼中拟平鳅(学名:Liniparhomaloptera disparis qiongzhongensis),Zheng et Chen于1980年命名,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海南岛万泉河水系等,主要栖息于山溪激流。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岛琼中,万泉河水系。







鲢鱼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属于…




黑龙江泥鳅须5对,无眼下刺,腹鳍基部起点约与背鳍起点相对,躯体被鳞,尾鳍基部上方具一黑斑。底层鱼类…




三角鲂,学名:Megalobrama terminalis ,因顶鳍高耸、头尖尾长,从侧面看近似三…




三角鲤是鲤科、鲤属鱼类。体侧扁而高,头后背部显著隆起,腹部较平直。头短,略侧扁,头长短于体高。…




棒花鱼,是鲤形目鲤科棒花鱼属鱼类。鱼体延长,后部稍侧扁,背部稍隆起,背鳍起点处为身体最高处,…




棒花鱼,是鲤形目鲤科棒花鱼属鱼类。鱼体延长,后部稍侧扁,背部稍隆起,背鳍起点处为身体最高处,…




红鳍鲌,Chanodichthys erythropterus ,鲤科鲌属的一种鱼类。




胭脂鱼,又名黄排、血排、粉排、火烧鳊、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火排、中国帆鳍吸鱼等,生长于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