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蘡薁

蘡薁(拉丁学名:Vitis bryoniifolia Bunge),葡萄科葡萄属落叶藤本植物,枝条细长有棱角,叶掌状,有三到五个深裂,缘有钝锯齿,下面密生灰白色绵毛,果实黑紫色。可酿酒,亦可入药作滋补品。茎的纤维可做绳索。

有祛湿,利小便,解毒之功效。主治淋病,痢疾,痹痛,扃症,哕逆,瘰疬,乳痈,湿疹,臁疮。

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棱纹,嫩枝密被蛛丝状绒毛或柔毛,以后脱落变稀疏。卷须2叉分枝,每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长圆卵形,长2.5-8厘米,宽2-5厘米,叶片3-5 (7)深裂或浅裂,稀混生有不裂叶者,中裂片顶端急尖至渐尖,基部常缢缩凹成圆形,边缘每侧有9-16缺刻粗齿或成羽状分裂,基部心形或深心形,基缺凹成圆形,下面密被蛛丝状绒毛和柔毛,以后脱落变稀疏;基生脉5出,中脉有侧脉4-6对,上面网脉不明显或微突出,下面有时绒毛脱落后柔毛明显可见;叶柄长0.5-4.5厘米,初时密被蛛丝状绒毛或绒毛和柔毛,以后脱落变稀疏;托叶卵状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膜质,褐色,长3.5-8毫米,宽2.5-4毫米,顶端钝,边缘全缘,无毛或近无毛。花杂性异株,圆锥花序与叶对生,基部分枝发达或有时退化成一卷须,稀狭窄而基部分枝不发达;花序梗长0.5-2.5厘米,初时被蛛状丝绒毛,以后变稀疏;花梗长1.5-3毫米,无毛;花蕾倒卵椭圆形或近球形,高1.5-2.2毫米,顶端圆形;萼碟形,高约0.2毫米,近全缘,无毛;花瓣5,呈帽状粘合脱落;雄蕊5,花丝丝状,长1.5-1.8毫米,花药黄色,椭圆形,长0.4-0.5毫米,在雌花内雄蕊短而不发达,败育;花盘发达,5裂;雌蕊1,子房椭圆卵形,花柱细短,柱头扩大。果实球形,成熟时紫红色,直径0.5-0.8厘米;种子倒卵形,顶端微凹,基部有短喙,种脐在种子背面中部呈圆形或椭圆形,腹面中棱脊突出,两侧洼穴狭窄,向上达种子3/4处。花期4-8月,果期6-10月。 [1-2]

生山谷林中、灌丛、沟边或田埂,海拔150~2500米。

产河北、陕西、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模式标本采自北京。 [1-2]

【出处】

⑴《唐本草》:薁、山葡萄,并堪为酒。

⑵《本草抬遗》:薁是山蒲桃,斫断藤吹气出一头如通草。

⑶《纲目》:薁,野生林墅间,亦可插植,蔓叶花实与葡萄无异,其实小而圆,色不甚紫也。《诗》云,六月食薁,即此。其茎吹之气出有汁如通草也。

【来源】葡萄科葡萄属植物蘡薁,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将根、茎、叶分别晒干或鲜用,果成熟时摘下,晒干。

【别名】薁(《诗经》),燕薁、蘡舌(《广雅》),山葡萄(《唐本草》),山蒲桃(《本草拾遗》),野葡萄藤、木龙(《百一选方》),烟黑(《救荒本草》),接骨藤(《贵州民向方药集》),甘古藤、酸古藤、禾黄藤(《中医药实验研究》),猫眼睛(《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禾花子藤(《江西民间草药》),猫耳藤、山红羊、山苦瓜(《泉州本草》)。

【性味】酸、甘、涩,平。

《纲目》: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生津止渴。主暑月伤津口干。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用于肝炎,阑尾炎,乳腺炎,肺脓疡,多发性脓肿,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疮疡肿毒,中耳炎,蛇虫咬伤。

①《唐本草》:治哕逆大善,伤寒后呕哕更良。

②《本草拾遗》:汁滴目中,治热翳赤障。

③《纲目》:止渴,利小便。

④《福建中草药》:凉血止血,消肿解毒。

【用法用量】内强:煎汤,0.5~1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取汁点眼、滴耳。0.5~2两,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绞汁滴耳。

【别名】薁、燕薁、蘡舌、山葡萄、山蒲桃、蘡薁子、烟黑、野葡萄、猫眼睛。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蘡薁的果实。

【采收和储藏】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化学成份】果实含糖分10%,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等多种有机酸,以及鞣质、脂肪、蜡、色素、维生素等。

【性味】甘;酸;平

【归经】肝;胃经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嚼食。

【附方】

①治血淋:蘡薁藤五钱,车前草五钱,凤尾草三钱,小蓟三钱,藕节五钱。水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②治痢疾:蘡薁茎一两。水煎。红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一两调服。

③治风湿关节痛:蘡薁茎一两五钱。酒、水各半煎二次,分服。

④治羊痫风:鲜蘡薁茎(拣粗大的去皮)三两。水煎二次分服,每日一剂,连续服用三至五剂。(②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

⑤治卒呕啘又厥逆:蘡薁藤断之当汁出,器承,取饮一升。(《补缺肘后方》)

⑥治瘰疬:蘡薁茎及根一两,水煎两次,每日饭后各服一次。(《江西民间草药》)

⑦治跌打损伤:蘡薁全草二两、水、酒各半煎服。

⑧治乳风(乳腺炎)、风眼:干蘡薁全草、蒲公英、山甘草头各七钱、清水煎服。

⑨治皮肤湿疹:鲜蘡薁叶,捣绞汁抹患处。

⑩治脚臁疮久久不愈:鲜蘡薁叶,捣敷患处,以愈为度。(⑦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⑾治耳痈:新鲜蘡薁藤,洗净,截取一段,以一端对患者耳道,以口从另一端吹之,使藤汁滴入耳内。(《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⑿治外伤出血:蘡薁叶,晒干研粉,外用。(《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各家论述】

①《唐本草》:治哕逆大善,伤寒后呕哕更良。

②《本草拾遗》:汁滴目中,治热翳赤障。

③《纲目》:止渴,利小便。

④《福建中草药》:凉血止血,消肿解毒。

【别名】野葡萄藤、接骨藤、甘古藤、酸古藤、禾黄藤、禾花子藤、猫耳藤、山红羊、山苦瓜、小平布藤、野桑叶。

【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蘡薁的茎叶。

【采收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妆,茎切片或段,鲜用或晒干。

【性味】味甘;淡;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止血;解毒消肿。主淋病;痢疾;崩漏;哕逆;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瘰疬;湿疹;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取汁点眼、滴耳。

【性味】

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福建中草药》:微甘辛,平。

【功能主治】清湿热,消肿毒。治黄疸,湿痹,热淋,痢疾,肿毒,瘰疬,跌打损伤。

①《纲目》:治下焦热痛淋闷,消肿毒。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胃痛,疗痔疮,通经利尿。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消肿,消膨胀。外用于跌打损伤,治筋骨疼痛,接骨。

④《福建中草药》:通经络,祛风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附方】

①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蘡薁干根五钱,白英干全草五钱,茵陈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关节风湿痛:蘡薁鲜根二至四两。水煎调酒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男妇热淋及女人腹痛:野葡萄根七钱,葛根三钱。水一盅,煎七分,入童子小便三分,空心温服。(《乾坤生意秘韫》)

④治痢疾:蘡薁根一两。水煎。红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一两调服。(《江西民间草药》)

⑤治赤游风肿:野葡萄根捣如泥,涂之。(《世医通变要法》)

⑥治湿痰流注:蘡薁根二两,瘦猪肉二两。酒、水各半同煮,去渣,取汤连肉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⑦治肺痈:鲜蘡薁根二两,鲜海金沙一两半。煎服。(《泉州本草》)

⑧治寡疬:蘡薁鲜根二两。水煎或调酒服。(《福建中草药》)

⑨治乳痈:蘡薁一两,香茹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取蘡薁根2两,黄酒1汤匙,瘦肉2两,水4两煎服。每日1剂。上午煎1次喝汤;下午再煎1次,汤、肉并食,14天为一疗程。共治疗95例,一般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为4.5天,肝肿消失时间为16.8天,黄疸消退时间为23.7天,谷丙转氨酶复常时间平均为25.4天。

蘡薁 本种变异主要表现在叶分裂式样极为多变,植株毛被种类变异不定,有时多为绒毛或混生有柔毛,稀绒毛脱落变稀疏而柔毛较多。此外,过去的学者仅依据绒毛颜色相异和南北分布不同而定为不同的种V.adstricta Hance或变种V.bryoniaefolia Bge.var. mairei(Levl.)W.T.Wang,据作者研究,这种绒毛颜色的变化从北到南有一定的规律,在模式产区江苏、安徽一带两种颜色都有,实不能作为分类的依据。由于本种分布广泛,南北气候跨度大,垂直分布可从低海拔到较高海拔,因此表现种内多形,但本种叶多深裂,叶片下面被蛛丝状绒毛,与本属其他种类很好区别。产于华北的群体有较强的抗寒和抗霜霉病的能力。

葡萄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火筒树 Merr.)是葡萄科火筒树属植物,别名 祖公柴、五指枫。直立灌木,被子植物,…
  • 鼠李是鼠李科鼠李属植物,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米;幼枝无毛,小枝对生或近对生,褐色或红褐色。叶纸质,…
  • 乌蔹莓 Raf.)是葡萄科、乌蔹莓属植物,草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或微被疏柔毛。…
  • 枳椇鼠李科枳椇属高大乔木,高10-25米,小枝褐色或黑紫色,叶互生,厚纸质至纸质,…
  • 地锦 Planch.)是葡萄科地锦属植物,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几无毛或微被疏柔毛。叶为单叶,…
  • 铁包金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铁包金为鼠李科藤状或矮灌木。嫩核黄绿色,密被短柔毛。因该品种根的栓…
  • 小叶鼠李,中药名。为鼠李科植物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 Bunge的果实。…
  • 五叶地锦 Planch.)是葡萄科地锦属的木质藤本。小枝无毛;嫩芽为红或淡红色;卷须总状5-9分枝,…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