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牛蒡(学名:Synurus deltoides)是菊科,山牛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5米。根状茎粗。茎直立,单生,基部叶与下部茎叶有长叶柄,叶柄有狭翼,叶片心形、卵形、宽卵形、卵状三角形或戟形,不分裂,全部叶两面异色,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头状花序大,下垂,总苞球形,总苞片多层多数,上部长渐尖,中外层平展或下弯,小花全部为两性,管状,花冠紫红色,花冠裂片不等大,三角形,瘦果长椭圆形,浅褐色,6-10月开花结果。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河南、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及四川。生长在海拔550-2200米的山坡林缘、林下或草甸。苏联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朝鲜、日本及蒙古有分布。
山牛蒡的纤维可以促进大肠蠕动,减少废物在体内积存,达到预防中风和防治胃癌、子宫癌的功效。山牛蒡根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具有健脑作用。山牛蒡茎叶含挥发油等、果实含牛蒡甙、脂肪油等,可作工业用油。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山牛蒡 多年生草本,高0.7-1.5米。根状茎粗。茎直立,单生,粗壮,基部直径达2厘米,上部分枝或不分枝,全部茎枝粗壮,有条棱,灰白色,被密厚绒毛或下部脱毛而至无毛。基部叶与下部茎叶有长叶柄,叶柄长达34厘米,有狭翼,叶片心形、卵形、宽卵形、卵状三角形或戟形,不分裂,长10-26厘米,宽12-20厘米,基部心形或戟形.或平截,边缘有三角形或斜三角.形粗大锯齿,但通常半裂或深裂,向上的叶渐小,卵形、椭圆形、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或针刺,有短叶柄至无叶柄。全部叶两面异色,上面绿色,粗糙,有多细胞节毛,下面灰白色,被密厚的绒毛。
头状花序大,下垂,生枝头顶端或植株仅含1个头状花序而单生茎顶。总苞球形,直径3-6厘米,被稠密而膨松的蛛丝毛或脱毛而至稀毛。总苞片多层多数,通常13-15层,向内层渐长,有时变紫红色,外层与中层披针形,长0.7-2.3厘米,宽3-4毫米;内层绒状披针形,长2.3-2.5厘米,宽1.5-2毫米。全部苞片上部长渐尖,中外层平展或下弯,内层上部外面有稠密短糙毛。小花全部为两性,管状,花冠紫红色,长2.5厘米,细管部长9毫米,檐部长1.4厘米,花冠裂片不等大,三角形,长达3毫米。瘦果长椭圆形,浅褐色,长7毫米,宽约2毫米,顶端截形,有果缘,果缘边缘细锯齿,侧生着生面。冠毛褐色,多层,不等长,向内层渐长,长1.5-2厘米,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冠毛刚毛糙毛状。花果期6-10月。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河南、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及四川。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朝鲜、日本及蒙古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550-2200米的山坡林缘、林下或草甸。
山牛蒡
选地整地:耕土层深、土质细、排水良好,在播种前10天深翻,然后充分耙细,在排水不良的地块必须作30厘米以上的高畦,在容易干燥的地块,畦过高反倒不好,抑制生长,根部木质化的植株增多。在荒地等瘠薄的土地上也能较好地生长。另外,在果树和茶叶的幼木园间作栽培,通过采挖对果树和茶树也起到深耕的作用。对土质选择不严,但在黑土中生产的产品细长,形状好,而在偏酸性的红土中生产的产品香味浓。
播种时间:最低气温在17℃以上为宜,但如果考虑从播种到形成2片以上真叶这一时间,一般认为,最低气温在15℃以上时为好。若过早播种容易拍苔,而进入梅雨期终了的盛夏之后播种则发芽不好,产量降低。要充分考虑栽培地区的气候条件来决定播期,在300-400米高的山区地带,从6月20日到30日为播种适期。
播种方法:在75厘米的畦上顺畦播1行,排水不好的地块,在150厘米的大畦上插2行,播幅1.5厘米左右。
播种量:为了生产粗1厘米,长30厘米左右的优质产品,和栽培密度有很大关系,标准播种量每10平方米为4升。播种量高,产量虽有增加,但差别不大,根却变短。种子多时,最好把插幅加宽,种子少时,由于株间距大,往往出现过粗或岐根。所以,把插幅缩窄。在发芽率80%以上时,标准播种4升,发芽率60%以下时,加大播种量或把播幅缩窄。在盘子等器皿上铺上脱脂棉,吸水纸等,可简单地测定发芽率。
栽培技术较易掌握,选沙质壤土,采用大小行起垄种植。温水浸种、恒温催芽。行株距为30-40厘米×10-15厘米,播种后注意遮荫。
及时中耕除草,,浇水并追肥。每半个月进行一次中耕,苗长到5-6片叶时追肥,每公顷施75-150公斤尿素。
苗期用20%抗枯宁400倍液喷雾防治立枯病。7月下旬左右用20%粉锈宁1500倍液或农抗120、2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用40%氧化乐果1500倍液防治蚜虫。
药用:山牛蒡的纤维可以促进大肠蠕动,帮助排便,降低体内胆固醇,减少毒素、废物在体内积存,达到预防中风和防治胃癌、子宫癌的功效。
保健:山牛蒡根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且含量较高,尤其是具有特殊药理作用的氨基酸含量高,如具有健脑作用。
经济:山牛蒡茎叶含挥发油、鞣质、粘液质、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等。山牛蒡果实含牛蒡甙、脂肪油、甾醇、硫胺素、牛蒡酚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脂肪油占25%-30%,碘值为138.83,可作工业用油。
黄帝菊 DC.)是菊科、黑足菊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50厘米;叶片阔披针形或长卵形,…
白莲蒿是菊科蒿属半灌木状草本植物。茎、枝初被微柔毛;叶下面初密被灰白色平贴柔毛;茎下部与中部叶长卵形、三角状卵形或长椭园状卵形;头状花序近球形,下垂; 瘦果窄圆状卵圆形或窄圆锥形;花果期8-10月。白莲蒿别名白蒿、万年珍珠蒿。白莲蒿产于中国山东境内各山地丘陵,现分布中国各地。白莲蒿喜阳、耐干旱,喜凉爽湿润气候,多生长在山地、荒坡及灌木林中。白莲蒿主要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白莲蒿在药用价值方面,全草均可入药,味苦、辛,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胁痛.肠痈,小儿惊风,阴虚潮热,外伤出血。白莲蒿在经济价值方面,也可作牲畜饲料,羊、骆驼喜食,其次是马,牛多不采食。人们在春夏季采幼嫩的茎叶,洗净,用沸水焯后,可凉拌、炒食或做汤。
萎软紫菀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细长,有时具匍枝。头状花序在茎端单生。舌状花的舌片紫色,稀浅红色;管状…
碱菀 Dobroczajeva in Visjulina )是菊科碱菀属植物,基部叶在花期枯萎,…
小山菊为菊科菊属的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45厘米,分布在俄罗斯以及中国大陆的河北、山西和吉林等地,…
金槌花,学名澳洲鼓槌菊,拉丁名Craspedia globosa,菊科金杖球属。国内多称呼为黄金球。…
钻叶紫菀 G. L. Nesom),菊科联毛紫菀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钻叶紫菀茎无毛;基生叶倒披针形,…
林荫千里光,多年生草本,山地森林草甸植物。根状茎短粗,具多数被绒毛的纤维状根。茎单生或有时数个,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