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萝芙木

萝芙木(学名:Rauvolfia verticillata (Lour.) Baill.)是夹竹桃科,萝芙木属灌木,高可达3米;树皮灰白色;叶膜质,干时淡绿色,叶片椭圆形,长圆形或稀披针形,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渐尖,伞形式聚伞花序,生于上部的小枝的腋间;花小,白色;裂片三角形;花冠高脚碟状,花药背部着生,花丝短而柔弱;花盘环状,花柱圆柱状,核果卵圆形或椭圆形,种子具皱纹;2-10月开花,4月至翌春结果。

分布于越南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西南、华南及台湾等地区。一般生长在林边、丘陵地带的林中或溪边较潮湿的灌木丛中。

根、叶供药用,民间有用来治高血压、高热症、胆囊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头痛、失眠、玄晕、癫癎、疟疾、蛇咬伤、跌打损伤等病症。植株含阿马里新、利血平、萝芙甲素及山马蹄碱等生物碱,为“降压灵”的原料。 [1-2]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萝芙木

别名:

鱼胆木、山马蹄…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目:

捩花目

科:

夹竹桃科

亚科:

鸡蛋花亚科

族:

萝芙木族

属:

萝芙木属

种:

萝芙木

命名者及年代:


形态特征

灌木,高达3米;多枝,树皮灰白色;幼枝绿色,被稀疏的皮孔,直径约5毫米;节间长1-5厘米。叶膜质,干时淡绿色,3-4叶轮生,稀为对生,椭圆形,长圆形或稀披针形,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渐尖,长2.6-16厘米,宽0.3-3厘米;叶面中脉扁平或微凹,叶背则凸起,侧脉弧曲上升,无皱纹;叶柄长0.5-1厘米。

伞形式聚伞花序,生于上部的小枝的腋间;总花梗长2-6厘米;花小,白色;花萼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高脚碟状,花冠筒圆筒状,中部膨大,长10-18毫米;雄蕊着生于冠筒内面的中部,花药背部着生,花丝短而柔弱;花盘环状,长约为子房之半;子房由2个离生心皮所组成,一半埋藏于花盘内,花柱圆柱状,柱头棒状,基部有一环状薄膜。

核果卵圆形或椭圆形,长约1厘米,直径0.5厘米,由绿色变暗红色,然后变成紫黑色,种子具皱纹;胚小,子叶叶状,胚根在上。花期2-10月,果期4月至翌春。

查看全部

主要变种

药用萝芙木(Rauvolfia verticillata (Lour.) Baill. var. officinalis Tsiang)灌木,高1-3米,除花冠筒的内面被长绒毛外,其余皆无毛。叶膜质,对生或三叶轮生,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楔形。伞形式聚伞花序,着花30-50朵;总花梗5条,在小枝下部伸出,长约6厘米,幅宽8厘米;花萼钟状,裂片镊合状;花冠白色,花冠筒圆筒状,内面被稠密的长柔毛,长1.2厘米,裂片广椭圆形,长1.3毫米,宽与长略相等;雄蕊着生于花冠筒的中部,花药背部着生;花盘环状,长为子房之半;花柱圆筒状,柱头棒状,基部有一环状薄膜。核果暗紫色,椭圆状,长1.2厘米,直径5毫米。花期4月,果期5月。分布于中国广西西南部。生于海拔500-800米山地沟谷较潮湿地方。民间用全株作药用,治伤寒、疟疾、感冒、头痛、胃痛、咳嗽、肚痛、蛇伤等。

倒披针叶萝芙木(Rauvolfia verticillata (Lour.) Baill. var. oblanceolata Tsiang)灌木,高1-2米,除花冠筒内被柔毛外,其余皆无毛。叶膜质,对生,三叶或四叶轮生,倒披针形、匙形、稀为椭圆形,端部短渐尖或急尖,基部窄楔形。伞形式聚伞花序;总花梗3-4枝丛生,长4-11厘米;花萼钟状,裂片披针形,花冠白色,花冠筒圆筒状,中部稍膨大,花冠筒内上部2/3处被长柔毛,长达8.5毫米,裂片广椭圆形,长和宽均1.5毫米;雄蕊着生于花冠筒的膨大处,花药背部着生,加厚;花盘环状;子房离生,花柱圆筒状,柱头棒状,基部具一环状薄膜。核果由绿色到红色,双生,极叉开,椭圆形,长7-10毫米,直径4-6毫米;种子具皱纹。花期10月,果期12月。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生于海拔1550米山地丛林中。

海南萝芙木(Rauvolfia verticillata (Lour.) Baill. var. hainanensis Tsiang)灌木,高约3米;茎土灰色,被稀疏的皮孔。叶膜质,长圆形或披针形,长6-25厘米,宽2.5-6厘米,叶面浓绿色,叶背绿色,干时成橄榄绿色;叶面中脉微凹,叶背中脉微凸起,侧脉两面很清楚,呈缝纫机轧孔状的整齐皱纹。花序与花的特征和原变种相同。核果卵圆形,长1.4厘米,宽约6毫米。花期2-10月,果期4月-翌春季。分布于中国广东和广西。生于低海拔山地沟谷荫湿地方。植株作药用民间有用来治高血压、白带、淋浊、月经不调、疝气、喉痛。叶外敷治恶疮溃疡。

查看全部

产地生境

分布于越南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西南、华南及台湾等地区。一般生长在林边、丘陵地带的林中或溪边较潮湿的灌木丛中。 萝芙木


繁殖方法

萝芙木的繁殖方法主要有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但因种子繁殖其根系更发达故生产上主要采用种子繁殖。

选地建床:萝芙木育苗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为宜。于播种前进行深耕细耙,使土壤充分风化,翻地前在畦面铺草进行焚烧,以增加土壤养分,消灭病虫害,结合整地进行土壤消毒,每公顷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75000-12000千克,然后按畦宽1.2-1.5米,长度随地形而定,进行起畦。

种子繁殖:萝芙木的种子需要在土温20℃左右,土壤含水量30%-40%,才能顺利发芽,土温低于15℃或土壤较干,则很少发芽或不发芽。种子成熟后呈紫褐色,在秋季采收后即时播种,发芽率高达82%。果实采收后没入水中1-2天,除去果皮,用清水洗净,去掉浮在水面发育不良的种子,阴干即可播种。也可春播,种了阴干后,用沙藏法贮存到翌年春天播种,发芽率也可达75%,但因萝芙木种子发芽快慢差异较大,故在需在播种前用40℃左右的温水浸种4-6小时,以提高发芽的整齐度。

查看全部

栽培技术

萝芙木宜选土层深厚的土质疏松肥沃的向阳坡地。良好的杂木林或排水良好的平地均可,定植期宜选气候温和,雨水充足的季节,为充分利用地力,合理密植,萝芙木按行株距80厘米×80厘米定植。云南萝芙木行株距依栽种目的和收获年限而定,留种地可稀些,收根的可密些,以密植产量高,采用30厘米×30厘米的株行距,一年半收产根可达115.37千克/公顷。

定苗一年后每年可追肥3次(2-3月,6-7月,10-11月),每次每公顷用硫酸铵450-900千克,或1:3的人粪尿15000千克或火烧土33750千克或堆肥63750千克,堆肥宜在秋冬施用,于树冠外缘下开宽30厘米,深10-15厘米的沟施入,覆土。

不同年龄和不同时期采收对产量和生物碱含量均有很大的差异。以2-3年生植株采收为宜。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且栽培年限较短。萝芙木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总生物碱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全年中以3月份根部总生物碱含量最低,仅0.8%;而10月份含量最高,达1.9%。两者相差一倍多。

查看全部

病虫防治

萝芙木主要病害有4种:立枯病、炭疽病、煤烟病、叶斑病。立枯病发病期间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炭疽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煤烟病在发病初期,喷洒0.5:0.5:100波尔多液,95%机油乳剂50-120倍液,可抑制蔓延;叶斑病发病前后可用1:1:200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药剂喷2-3次。

虫害主要有:介壳虫,是各种萝芙木普遍发生的一种虫害。注意清园,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在幼虫孵化期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或50%马拉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筒天牛防治方法:剪去枯萎部分集中烧毁,往虫孔灌入80%敌敌畏500倍液。

查看全部

主要价值

根、叶供药用,民间有用来治高血压、高热症、胆囊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头痛、失眠、玄晕、癫癎、疟疾、蛇咬伤、跌打损伤等病症。 植株含阿马里新、利血平、萝芙甲素及山马蹄碱等生物碱,为“降压灵”的原料。

夹竹桃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