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芒毛苣苔

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 bracteatus Wall ex A DC.)附生小灌木。产西藏东南部、云南南部及东南部、广西、广东、台湾、四川。生于山谷林中树上或溪边石上,海拔300-1300米。在锡金、不丹、印度东北部、泰国、老挝及越南北部也有分布。全株供药用,治风湿骨痛等症。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芒毛苣苔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亚门:

合瓣花亚纲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管状花目

科:

苦苣苔科

族:

芒毛苣苔族

属:

芒毛苣苔属

种:

芒毛苣苔

命名者及年代:


形态特征

附生小灌木。茎无毛,常多分枝;枝条对生,灰色或灰白色。

叶对生,无毛;叶片薄纸质,长圆形、椭圆形或狭倒披针形,长4.5-9厘米,宽1.7-3厘米,顶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全缘,侧脉每侧约5条,纤细,不太明显;叶柄长2-6毫米。

花序生茎顶部叶腋,有1-3朵花;花序梗长0.8-3厘米,无毛;苞片对生,宽卵形,长3-9毫米,宽4-10毫米,顶端钝或圆形,无毛;花梗长约10毫米,无毛。花萼长2.5-7毫米,无毛,5裂至基部,裂片狭卵形至卵状长圆形,宽2-3毫米,顶端钝或圆形。

花冠红色,长1.5-2.2厘米,外面无毛,内面在口部及下唇基部有短柔毛;筒长8-16毫米,口部直径5-6毫米;上唇长4-6毫米,2裂,下唇稍长,3裂,裂片狭卵形。雄蕊伸出,花丝着生于花冠筒中部稍下处,长1.2-2.2厘米,下部及顶部有稀疏短腺毛,花药长1.5-2毫米,无毛;退化雄蕊丝形,长1.2-2毫米,无毛。

花盘环形,高约1.2毫米。雌蕊线形,长1.6-2厘米,无毛。

蒴果线形,长6.5-9.8厘米,无毛。

种子狭长圆形,长约0.6毫米,每端各有1条长1.5-4毫米的毛。

花期10-12月。

查看全部

生长环境

生于山谷林中树上或溪边石上,海拔300-1300米。


分布范围

产中国西藏东南部(墨脱)、云南南部及东南部、广西、广东、台湾、四川(峨眉山、富顺)。

在锡金、不丹、印度东北部、泰国、老挝及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全株供药用,治风湿骨痛等症。

苦苣苔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