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花鱼,体粗壮。鼻孔前方下陷。唇厚,上唇的褶皱不显著;下唇侧叶光滑。侧线鳞35~39。生殖时期雄鱼胸鳍及头部均有珠星;各鳍延长。
基本信息
棒花鱼体长,稍侧扁。头较短,吻短,前端圆钝。眼小,侧上位,眼间宽平。背鳍无硬刺,胸鳍圆钝,均较短。尾鳍叉型。头背部稍黑,体侧具一不明显的纵纹,其上有9-11个黑点斑块,背部也具8-11个黑色斑块。背鳍和尾鳍具有由黑色小点组成的斑纹。
背部深黄褐色,至体侧逐渐转淡,腹部为淡黄色或乳白色,背部自背鳍起点至尾基有5个黑色大斑。在体侧有7—8个黑色大斑,此外在整个背部自头至尾不规则的散布有许多大小黑点,在背鳍、胸鳍及尾鳍上由小黑色斑点组成比较整齐的横纹数行,在生殖期体色转深,雄鱼更为明显。
小型鱼类,生活在静水或流水的底层,主食无脊椎动物。1龄鱼性成熟,4~5月繁殖,在沙底掘坑为巢, 棒花鱼 产卵其中,雄鱼有筑巢和护巢的习性。体长可达11厘米,主要生活于平原河流水清以及沙底处。
棒花鱼肌肉粗蛋白含量为16.82%,水分含量为79.46%;棒花鱼肌肉中测出18种氨基酸,总量为14.05%,必需氨基酸总量为5.87%,占氨基酸总量的41.48%,必需氨基酸构成符合FAO/WHO对于膳食蛋白质营养评价理想模式。4种风味氨基酸总量为4.91%,占氨基酸总量的34.66%。以AAS进行评价,棒花鱼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Val,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Ile。以CS进行评价,棒花鱼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Trp,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Val。其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5.63。研究表明,棒花鱼的营养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食用价值。
海南红鲌,学名:Erythroculter pseudobrevicauda ,为鲤科红鲌属的一种…
鳡鱼,音:gǎn,又名“黄钻”、“竿鱼”,古代称贤鳏鱼,属鱼纲鲤科,腹平,头似鲩而口大,颊似鲇而色黄,…
鲤鱼,中文别名鲤拐子、鲤子、毛子,红鱼。鲤科中粗强的褐色鱼,学名Cyprinus carpio。原…
棒花鱼,是鲤形目鲤科棒花鱼属鱼类。鱼体延长,后部稍侧扁,背部稍隆起,背鳍起点处为身体最高处,…
花鲈鲤,拉丁文名:Percocypris pingi regani ,属鲤形目鲤科华鲮属的一种鱼类…
青鱼,是鲤形目鲤科青鱼属的一种大型鱼类。其体粗壮,略呈圆筒形,腹部圆,无腹棱;头中大,稍平扁,…
须鲫,Carassioides cantonensis ,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须鲫属的一种鱼类,…
鹅头红是鲤形目鲤科鲫属鱼类,又名红头虎头。其体形粗短,背部光滑,全身洁白,唯头顶有一块红色印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