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长冠苣苔

长冠苣苔(学名:Rhabdothamnopsis sinensis Hemsl.)是长冠苣苔属仅有的一种植物,小灌木;叶小,对生;花中等大,蒴果长,旋扭;种子多数。 产中国西南部。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长冠苣苔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目:

管状花目

科:

苦苣苔科

族:

长蒴苣苔族

属:

长冠苣苔属

命名者及时间:


形态特征

小灌木。

茎高15-50厘米,直径约3毫米,自下部分枝,幼枝被短柔毛,老时近无毛。

叶对生,有时节上密集,具柄;叶片形状变异较大,狭椭圆形,椭圆状卵形,或倒卵形,长1.5-3.5厘米,宽0.8-1.8厘米,顶端微尖,钝或圆形,基部宽楔形或楔形,边缘在中部以上有细牙齿或浅钝齿,两面疏被短柔毛,侧脉每边3-5条,上面不明显,下面稍隆起;叶柄长3-9毫米,被较密的短柔毛。

单花,腋生;苞片1-2,位于花萼之下,披针形,长3-4毫米,宽1毫米,被短柔毛;花梗细,长0.8-2厘米,被短柔毛。花萼5裂至近基部,裂片线状披针形,长5-7毫米,宽0.6-1毫米,顶端渐尖,全缘,外面被短柔毛。花冠长3厘米,直径1厘米,外面被短柔毛;筒长2-2.5厘米,直径5-7毫米;上唇2裂,近圆形,长约5毫米,宽约4毫米,下唇3裂,裂片长圆形,长约4毫米,宽约3毫米。雄蕊2,花丝纤细,长约7毫米,无毛,着生于花冠筒基部7-12毫米处,花药狭长圆形,长约2毫米,顶端连着,具髯毛,药室2,汇合,基部极叉开;退化雄蕊2,长约2.5毫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6毫米处。花盘高1毫米。雌蕊长2.5厘米,被短柔毛,子房狭长圆形,长9毫米,直径约2毫米,花柱长为子房的2倍,柱头2,不等长,舌状,半圆形或盘状微凹。

蒴果长圆形,长约2.5厘米,直径约3毫米,螺旋状卷曲。

种子多数,卵形或倒卵形,长约0.4毫米,褐色。

花期6月-7月,果期8月。

查看全部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海拔1600-2200米的山地林中石灰岩上。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贵州及四川西南部。


本种提示

该种变异幅度较大,四川居群的叶多集生于节上,花梗较短,柱头2,舌状,具1-2枚苞片,但也有无苞片,柱头盘状微凹的;云南地区的标本,叶多较疏散,稀集生于节,柱头盘状,花梗稍长。以上性状有交叉,无明显的相关性。

注:长冠苣苔图册网址

苦苣苔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大岩桐是苦苣苔科大岩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大岩桐具块茎;叶基生,叶为卵圆形或卵形,叶缘具钝锯齿;花顶生,…
  • 红岩桐,植物界,双子叶植物纲,苦苣苔科,原产秘鲁、玻利维亚。
  • 浙皖粗筒苣苔,中药名。为苦苣苔科粗筒苣苔属浙皖粗筒苣苔Briggsia chienii Chun的全草。具有解表,祛风,活血,消肿毒之功效。主治感冒头痛,小儿惊风,筋骨酸痛;外用适用于痈肿,无名肿毒,外耳渗出性湿疹。植物浙皖粗筒苣苔,分布于我国安徽南部、浙江西南部及江西东部。
  • 大叶锣,为苦苣苔科漏斗苣苔属下的一个种。产四川西南部。
  • 石上莲,大叶石上莲的变种。苦苣苔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药用价值。…
  • 海角樱草为苦苣苔科、扭果苣苔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叫大旋果花、杂种扭果苣苔。 [1-2]
  • 艳斑苦苣苔,别名花猫也称“花脸”,是苦苣苔科花脸苣苔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角桐草。…
  • 金鱼吊兰,是苦苣苔科袋鼠花属的多年生草本。基部半木质,茎斜升,嫩茎绿色,老茎红褐色;单叶,对生,卵形,…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