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阿江榄仁

阿江榄仁(学名:Terminalia arjuna (Roxb. ex DC.) Wight & Arn.)是使君子科、诃子属落叶大乔木,落叶前变为黄棕色,高达25米。树皮灰色,块状脱落。单叶,近对生,叶片矩状椭圆形,薄革质,无毛,基部不对称,叶缘具钝锯齿,顶端钝形或钝尖,基部圆形或心形。花两性,总状花序,呈黄白色,花萼钟状,5裂,无花瓣。闭合果,果长2.3-3.5厘米,果皮纤维状木质,有5硬翅。花期3-6月,果期9-11月。

原产于印度、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中国、加纳和毛里求斯等国引种栽培。中国广东、福建、台湾、云南均有引种栽培,海南于1973年前后引入,分别种植在屯昌枫木、儋州和尖峰岭。 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气候环境,耐寒性较好。喜疏松、湿润、肥沃土壤,可耐较高地下水位。根系发达,具有较好的抗风性。

阿江榄仁在东南亚地区常用于城镇园林景观树大量种植,在水岸边、湖边、水库旁可起到增加水体景观的效果。在印度被尊为神树之一,常种植于各类寺庙中,枝叶可作为敬神物使用。

落叶大乔木,落叶前变为黄棕色,高达25米。树皮灰色,块状脱落,光滑,具有板状根。单叶,近对生,叶片矩状椭圆形,长5-14厘米,宽2-45厘米,薄革质,无毛,基部不对称,叶缘具钝锯齿,顶端钝形或钝尖,基部圆形或心形;叶柄长0.5-1.2厘米,常具2腺点。

花两性,总状花序,呈黄白色,花萼钟状,5裂,无花瓣;雄蕊10枚,2轮排列;子房下位,1室,常有胚珠3颗。闭合果,果长2.3-3.5厘米,果皮纤维状木质,有5硬翅,有许多弯曲脉状条状。花期3-6月,果期9-11月。

阿江榄仁原产地的年降水量750-1800毫米,适生最高温度38-48℃,最低温度-5至15.6℃。性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气候环境,在原产地常见分布于河谷与水岸边,耐寒性稍好。要求疏松、湿润、肥沃的土壤条件,可耐较高的地下水位,地下水常为决定其分布的主导因素,在燥红壤、砖红壤、红黄壤的立地上都能正常生长,也耐盐碱,但在干旱瘠薄的砾土不利于生长。

阿江榄仁原产于印度、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中国、加纳和毛里求斯等国引种栽培。中国广东、福建、台湾、云南均有引种栽培,海南于1973年前后引入,分别种植在屯昌枫木、儋州和尖峰岭。

阿江榄仁

采种:果实9-11月成熟,由青绿色转变黄棕色时即可采种,也可等到果实成熟脱落后收集,果实可置于阴凉通风处,摊开晾干,无需去除果皮和处理即可贮藏,种子千粒重1200-1500克。

播种:播种前用60℃温水浸泡24小时,采用撒播或点播法。苗床基质宜用沙质土和黄心土按1:1混合配制,播种后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床面用遮阴网覆盖,早晚各淋水1次以保持床面湿润。14-20天开始发芽,但发芽不整齐,有时会延续1-2个月。苗高5-7厘米时移入营养杯中培育,恢复生长后加强水肥管理,幼苗期每隔半个月喷施1%的复合肥可促进幼苗的快速生长。幼苗经过半年的培育,苗高40厘米就可出圃造林。

种植:造林地宜选择土层疏松、湿润、肥沃的阳坡地或谷地,先砍杂灌、炼山后穴状整地,植穴规格50厘米×50厘米×50厘米,每株施放沤熟的农家肥作基肥,株行距3米×3米或4米×3米,选择雨季阴雨天上山造林。

抚育:阿江榄仁生长强健旺盛,容易栽培成活,但幼树生长较慢,因此定植后前3年每年在生长季节应施复合肥2次,雨季前后进行砍杂、穴状除草、松土各1次,并进行修枝整形,培育优良干形。当幼树长到2-3米以后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在印度等国常割取树皮作草药,但采皮时不能环剥,采皮后应及时施肥,以促进旧皮的愈合和新皮的生长。

阿江榄仁在幼林和成林阶段,主要虫害为刺蛾。幼虫常取食叶片,严重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在虫害发生期间,用90%敌百虫晶体1000-2000倍液喷杀幼虫,效果较好。

阿江榄仁树皮含有钙盐、镁盐和糖苷,在印度医学中已有使用。从叶片中提取的汁液能用于治疗痢疾和耳痛。含有类似维生素E的抗氧化物质,有助于维持胆固醇含量在正常水平。它还能用于强化心肌,维护心脏的正常功能,还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心衰竭、咽喉炎。树皮含有利尿、调节前列腺素、防止冠状动脉硬化的物质,对治疗哮喘有较好的效果。

阿江榄仁木材坚硬,可用于造船、建房、制作农具和兵器等,也可作为河堤沿岸及道路的景观绿化树种,也是固沙造林的良好树种。

桃金娘目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