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横斑林莺

横斑林莺(学名:Sylvia nisoria):体长15-18厘米,是一种绿色及黄色雀鹎。翼上具两道明显近白色横纹,上体橄榄绿色,翼近黑而羽缘白,眼圈黄色,下体黄。雄鸟上体概呈灰褐色,在一定距离看起来有点泛蓝。下体白色,布满暗色波浪形横斑。雌鸟上体呈棕褐色,下体横斑仅限于两胁。一些雄鸟的头部及上背多偏黑色,其他似雌鸟。虹膜灰白色;嘴蓝黑色;脚蓝黑色。

主要栖息于各种灌丛地带,尤其喜欢带刺的灌丛植物,无论是山坡、干旱荒漠、河流或湖泊岸边。夏候鸟。每年4月末5月初迁往繁殖地,10月下旬迁离繁殖地迁往越冬地。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性活跃,行动敏捷而谨慎。主要以昆虫或其幼虫为食,亦吃植物果实、种子、浆果等。

分布于欧洲中部,北至芬兰和瑞典南部,往南经丹麦,德国到意大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往东经克里米亚,黑海,高加索,乌拉尔山到西伯利亚,阿尔泰,蒙古西北部,帕米尔,伊朗,土库曼斯坦和巴基斯坦,越冬于非洲。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横斑林莺

别名:

横斑莺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雀形目

科:

莺科

亚科:

莺亚科

属:

林莺属

种:

横斑林莺

亚种:

亚种

形态特征

横斑林莺上体概呈灰褐色,翅上覆羽及最内侧飞羽、腰羽和尾上覆羽具灰白色羽缘,有时头侧羽毛亦具灰白色羽缘,形成鳞状横斑;尾羽褐灰色,具多数暗色横斑;除中央一对尾羽毛外,其余各尾羽具灰白色羽缘,内翈白色愈靠外愈大。下体白色羽毛具灰黑色的横斑,形成波浪状斑纹,以腹部中央的色泽最淡,甚至呈乳白色。

雄鸟春羽上体淡灰色,在背和两翅缀有褐色,前额、腰和尾上覆羽灰色而微具白色尖端,两翅覆羽灰褐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具白色尖端,尾羽灰色和暗灰色、尖端白色。颊和耳羽灰色,眼黄色。新换的秋羽上体较褐具宽的白色羽缘。

雌鸟上体呈棕褐色,下体横斑仅限于两胁,其余似雄鸟。

虹膜黄色或橙黄色或褐色,嘴暗角褐色或黑褐色,下嘴基部较淡黄色;脚黄色或青灰色。

大小量度:体重♂22-27g;体长♂168-170mm,♀150mm;嘴峰♂13-15mm;翅♂81-90mm,♀84-86mm;尾♂72-74mm,♀66-77mm;跗蹠♂24-26mm,♀23-25mm。(注:♂雄性;♀雌性)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各种灌丛地带,尤其喜欢带刺的灌丛植物,无论是山坡、干旱荒漠、河流或湖泊岸边,只要有灌木生长,就可能有个体出入。也栖息于零星树木生长的森林或林缘疏林灌丛和采伐迹地上,存在于多种生境,如农田林网、灌木丛、城市林园、荒漠绿洲,常在水渠边灌丛或树丛间飞来飞去,在人工林和防护林带有时也可见到,但不喜欢茂密的森林环境。栖息地海拔高度90-1500米,在中亚和阿尔泰地区,栖息高度可达1800米,有的地方甚至可到海拔2100-2300米。


生活习性

夏候鸟。每年4月末5月初迁往繁殖地,10月下旬迁离繁殖地迁往越冬地。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性活跃,行动敏捷而谨慎,常在茂密的灌丛中活动、觅食,不易被发现,常闻其声,不见其影。有时亦飞蹿灌木顶端,站立在顶枝上,遇见异常情况,立即飞落到灌木丛中。频繁地在灌木间来回跳跃和飞翔。

鸣声短促而深沉的短句,持续3-10秒钟,重复有序。叫声为该属典型的"chak chak chak”声;也发出沙哑颤鸣或轻柔的两音节"chad chad”声。

主要以毛虫、蚱蜢等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和昆虫的幼虫为食,亦吃植物果实、种子、浆果等。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原产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林、白俄罗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中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爱沙尼亚、埃塞俄比亚、法罗群岛、芬兰、格鲁吉亚、德国、希腊、匈牙利、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立陶宛、马其顿、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挪威、阿曼、波兰、卡塔尔、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中亚区、东亚区、欧洲区)、沙特阿拉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索马里、南苏丹、苏丹、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干达、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乌兹别克斯坦、也门。

旅鸟:比利时、刚果民主共和国、法国、冈比亚、冰岛、爱尔兰、马拉维、马耳他、荷兰、尼日利亚、塞拉利昂、西班牙。

新疆(西部喀什、天山、阿克苏、中部库尔勒、吐鲁番、尉犁、东部哈密、罗布泊湖、南部皮山、且末、北部阿勒泰、塔城、青河、准噶尔盆地)(繁殖鸟),河北、北京(迷鸟)。

新疆亚种为罕见的夏候鸟,繁殖于新疆西部的喀什、天山、库尔勒及若羌地区。迷鸟至河北。

横斑林莺分布图

查看全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6-7月。雄鸟回到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占区鸣叫与雌鸟相互追逐,伴随着雄鸟的鸣叫常有求偶炫耀行为出现。此时,雄鸟常躲藏在灌丛中鸣叫,然后,快速跳到灌木顶端,再向上或向两侧往返多次飞出10-15米远,大约1分钟后才又回到原来栖木上。筑巢于距地面高0.5-2.5米的灌木侧枝或细的灌木茎上。巢由草茎或枯草叶编织而成,内垫以细草茎、须根、毛、蜘蛛网等。巢呈深杯状,外径10-12.5厘米、内径6-7厘米、高6.5-7.5厘米、深5-6.5厘米。每窝产4-6枚卵,多为5枚。卵呈白色,缀以灰色或淡紫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2-18毫米×14.5-16.3毫米。双亲共同承担孵卵和育雏工作。孵化期14-15天,育雏期11-12天。雏鸟晚成性,留巢期11-12天。


亚种分化

Sylvia nisoria merzbacheri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3.1——无危(LC)。

莺鹛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冬鹪鹩:是一种小型鸣禽,原产于北美的冬鹪鹩,传入旧大陆后简称鹪鹩。共有29个亚种,…
  • 白喉噪鹛中型鸟类,体长26~30厘米。前额或整个头顶棕栗色,其余上体橄榄褐色。颏、喉白色,…
  • 黑眉苇莺:体重7-11克,体长11-13厘米。上体橄榄棕褐色;眉纹淡黄色,…
  • 琴鸟,是雀形目琴鸟科琴鸟属底栖型鸟类。体型较大,通体浅褐色;雄鸟有长达70厘米,…
  • 矛斑蝗莺:体长11-14厘米,体重9-13克。上体橄榄褐色密布粗著的黑褐色纵纹,眉纹淡黄色细而不明显,…
  • 长尾朱雀:体长18厘米,体重16-26克。雄鸟额、颏和眼后为暗红色,…
  • 白颈鸦,是雀形目鸦科鸦属大型鸦类动物。白颈鸦的额、头顶、头侧、颏和喉全为黑色,喉部羽毛呈披针形,…
  • 斯里兰卡蓝鹊是雀形目鸦科的一种鸟类,明显特征是全身颜色为亮丽的蓝色和栗色,这区别于其他蓝鹊。…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