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槎菜,中药名。为菊科植物稻槎菜Lapsana apogonoides Maxim.的全草。分布于东部沿海及中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透疹之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痢疾,疮疡肿毒,蛇咬伤,麻疹透发不畅。
基本信息
全草。
味苦,性平。
归肺、肝经。
清热解毒,透疹。
用于咽喉肿痛,痢疾,疮疡肿毒,蛇咬伤,麻疹透发不畅。
1、治喉炎:(稻槎菜)全草60g。捣烂绞汁冲蜂蜜服,每日3-4次。
2、治痢疾:(稻槎菜)鲜全草捣烂,酌加米泔水,布包绞汁1杯,煮沸,冲蜂蜜服。
3、治乳痈初起:(稻槎菜)全草30g,鸭蛋1只。加水煮熟,食蛋服汁;另取鲜全草适量,加米饭捣烂外敷。(1-3方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4、治小儿麻疹:(稻槎菜)全草6-9g。水煎代茶。能促使早透,防止并发症。(《食物中药与便方》)
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一年或二年细弱草本,高5-30cm。基生叶丛生,有柄;叶片长4-18cm,宽1-3cm,先端圆钝或短尖,顶端裂片较大,卵圆形,边缘羽状分裂,两侧裂片3-4对,短椭圆形;茎生叶1-2,有短柄或近无柄。头状花序成稀疏的伞房状圆锥花丛,有细梗,果时常下垂;总苞圆柱状钟形,外层总苞片小,卵状披针形,长约1mm,内层总苞片5-6,长椭圆状披针形,长约4.5mm;花托平坦,无毛;全部为舌状花,黄色。瘦果椭圆状披针形,扁平,长4-5mm,等于或长于总苞片,成熟后黄棕色,无毛,背腹面各有5-7肋,先端两侧各有1钩刺,无冠毛。花果期4-5月。
生于田野、荒地、溪边、路旁等处。分布于东部沿海及中南等地。
三裂叶豚草:一年生粗壮草本植物,高50-120厘米,有时可达170厘米,有分枝。叶对生,有时互生,…
美国紫菀,是菊科紫菀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可达100厘米,叶长披针形,花粉红色。美国紫菀因花期长,…
白苞蒿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明显,侧根细长;茎短茎上部是卵形;叶薄,中部叶是卵圆形,…
扁桃斑鸠菊是菊科、斑鸠菊属旱生型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叶互生,叶片长卵形,先端尖,叶面亮灰绿色…
山尖子 H. Koyama)是菊科、蟹甲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平卧,茎坚硬,直立,…
鼠曲草 Anderb.),又名田艾、清明菜、拟鼠麹草等,是菊科鼠曲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多年生灰绿色草本。根肉质,近似纺锤形。茎直立。舌状花黄色,舌片宽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管状花多数,冠…
驴欺口是菊科,蓝刺头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60厘米。茎直立,基部残存褐色叶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