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斑雉(学名:Argusianus argus):体长160-200厘米,雄鸟尾长105-143厘米;雌鸟体长72-76厘米,雌鸟尾长30-36厘米;雄鸟体重2040-2725克,雌鸟体重1590-1700克。体羽总体为褐色,头及颈均为蓝色,上胸赤红色,冠及颈背的羽毛黑色,脚呈红色。是东南亚最美丽的鸟类,翅的下端长有多个蓝色斑点,好像一双双明亮的大眼睛,大眼斑雉也由此得名。
不迁徙。栖息于热带雨林,主要是低地的原始森林和伐木森林,从海平面到海拔约1300米之间,但主要在900米以下。晚上在树上栖息,白天在林地地面的落叶里翻寻食物,主要以树叶、种子、水果为食,也吃昆虫和小型脊椎动物。分布在马来西亚、苏门答腊、婆罗洲。
基本信息
大眼斑雉体长160-200厘米,雄鸟尾长105-143厘米;雌鸟体长72-76厘米,雌鸟尾长30-36厘米;雄鸟体重2040-2725克,雌鸟体重1590-1700克。体羽总体为褐色,头及颈均为蓝色,上胸赤红色,冠及颈背的羽毛黑色,脚呈红色。
雄鸡是雉科所有种中最大的,长达2米。它们的尾羽很长,雄鸟最特别的地方是有很大、很阔及很长的次级飞羽和尾羽,长翼上装饰着复杂的大眼斑点装饰。雄性小鸡3岁就会有成年的羽毛。
雌雄羽色不同。雌鸟羽色较暗,个体小,尾巴和翼羽较短,眼状斑点亦较细小。两性都有明显的裸露的蓝色面部皮肤,以及一个黑色的冠冕。仅有2个亚种,婆罗洲亚种要比马来西亚亚种体型略小一些,在胸部和脖子上被有更多的橙色斑点。
大眼斑雉不迁徙。栖息于低地的原始森林和伐木森林,生活在高而干燥的地方,从海平面到海拔约1300米之间,但主要在900米以下。
大眼斑雉晚上在树上栖息,白天在林地地面的落叶里翻寻食物,大部分时间都是孤独的,除非繁殖期间,雌鸟会聚集起来观摩雄鸟在求爱场展示。大眼斑雉并不像其他雉科般色彩耀目,但其求爱方式却十分独特。雄鸡会在森林中清理场地,准备求爱之用。雄鸡会大声啼叫来吸引雌鸡,并在雌鸡面前张开双翼成扇状,展示双翼上的眼睛,真正的眼睛则藏在当中,注视着雌鸡。故此,卡尔·林奈(Carolus Linnaeus)为它们取了希腊神话中百眼巨人阿耳戈斯为其学名。
主要以树叶、种子、水果为食,也吃昆虫和小型脊椎动物。
分布于文莱达鲁萨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和泰国。
区域灭绝:新加坡。
大眼斑雉分布图
大眼斑雉是一夫一妻制的。雄鸟保持包括求偶的舞蹈场地在内的领地,它们在求偶表演时,会清除叶子、棍棒和树枝,用鸣叫和歌唱向雌鸟宣传自己的存在。当一只雌鸟到达时,雄鸟将自己的翅膀分成两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球状,炫耀出数百个眼斑。交配是多发性的,交配后,雌鸟离开在森林,在地成上的一个僻静的地方,刮草为窝产2枚卵,孵化期为24-25天,雄鸟不参与筑巢、孵化和饲养。雏鸟生长迅速,孵化后不久就会离开巢穴,亚成鸟成长的较为缓慢,到第三年达到性成熟。
该物种分布范围有限,由于环境的人为破坏,发生的密度低,是块状分布。适度数量少,并有可能在其分布范围内迅速不断下降,因此被列为近危。
鹫珠鸡:是珠鸡科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因头颈部像兀鹫而得名。雌雄羽色相似,为黑色基底上遍布白色点斑,…
褐胸山鹧鸪:雄鸟体长22厘米,体重310克;雌鸟体长23厘米,体重220-275克。前额皮黄白色,…
松鸡是鸡形目雉科松鸡属鸟类。钝圆的尾能如火鸡般竖起成扇形。上体辉紫,胸部辉绿,红色肉瘤成眉块。…
蓝马鸡是珍稀名贵的禽类,羽毛美丽,可作装饰用,头侧绯红,耳羽簇白色、突出于颈部顶上,通体蓝灰色,…
黄腹角雉:是鸟纲、雉科中国特产的一种鸟类。体长约50-65厘米。雄鸟上体栗褐色,…
黄鸡是鸡的种类之一,属鸡形目雉科动物,体型中等偏小,行动活泼,善于觅食;适应性强,耐粗放饲养。…
灰孔雀雉:雄鸟体长50-67厘米,体重456-710克;雌鸟体长33-52厘米,体重460-500克。…
蓝马鸡是珍稀名贵的禽类,羽毛美丽,可作装饰用,头侧绯红,耳羽簇白色、突出于颈部顶上,通体蓝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