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虎鲸

虎鲸(学名:Orcinus orca),虎鲸属,是一种大型齿鲸,海豚科动物,原则上可视作一种鲸鱼,一种海豚。其中大西洋2型、南极A型虎鲸以鲸类甚至蓝鲸为主要食物,远洋型虎鲸以鲨鱼为主要食物,是当之无愧的海中霸王。身长可达8-10米,体重9吨左右,头部略圆,具有不明显的喙;背鳍高而直立,弯曲长达1米;身体黑、白两色。两翼骨远隔开。颞窝大。下颌骨相对较短。在上、下颌每齿列有10-12枚圆锥形的齿。嘴巴细长,牙齿锋利,性情凶猛,善于进攻猎物。

虎鲸在野外的寿命可达80-90年,但在人类圈养的情况下平均寿命只有20-30年。虎鲸是一种极高智商的动物,情感丰富的不下于灵长类动物,语言系统强大,拥有动物中极少的方言,甚至会利用音调嘲讽捕猎失败的同类,拥有高度的社会性,长期圈养离开父母或者子女的虎鲸会患上肉体疾病外的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

虎鲸攻击人的事件只有个位数,野生虎鲸没有,有详细可靠记录仅有一例,Tilikum:一只被人为长期虐待30多年的圈养虎鲸。

虎鲸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动物,有一些群体组成的家族是动物界中最稳定的家族。虎鲸的一些复杂社会行为,捕猎技巧,和声音交流,被认为是虎鲸拥有自己的文化的证据。分布于几乎所有的海洋区域,从赤道到极地水域。水温或深度没有限制其范围。分布延伸到许多封闭或半封闭的海域,如地中海、鄂霍次克海、加利福尼亚湾、墨西哥湾、红海和波斯湾。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虎鲸

别名:

逆戟鲸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哺乳纲

亚纲:

真兽亚纲

目:

鲸目

亚目:

齿鲸目

科:

海豚科

属:

虎鲸属

种:

虎鲸

形态特征

虎鲸成年雄性身长最大记录是9.75 米,体重9524千克。是海豚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身体大小、鳍肢大小和背鳍高度有明显的性二型。雌性最大体长达7.70米,雄性体长达9米。雄性成体的背鳍直立,高可达1.0-1.8米,雌性的背鳍明显地镰刀形,高不及0.7 米。头部略带圆,具有不明显的喙。椭圆形的鳍肢位于体全长的前1/4处。雄性的鳍肢长可达体全长的20%,雌性的达11%-13%。尾叶宽可超过体全长的1/5。体背面黑色,在背鳍后方有1个浅灰色的鞍斑。下颌及从下颌前端到尿殖区的体腹面白色。有1个白色的叶状斑从尿殖区向上伸到背鳍后的体侧。尾叶的腹面白色或浅灰色,可能具黑色边缘。在每侧眼的后上方各有1个白色椭圆形斑。鞍斑在年幼时不明显,性成熟后更显著。

成体头骨的髁基长可达1000毫米。在眶前凹前方过两前颌骨的宽小于吻突宽。两翼骨远隔开。颞窝大。下颌骨相对较短。在上、下颌每侧都有10-12枚齿,其横切面呈椭圆形,齿尖向内和向后。在一些较老的个体,齿常被磨蚀或溃烂损坏。

虎鲸体形很大,呈纺锤形,表面光滑,皮肤下面有一层很厚的脂肪用来保存身体的热量。体长约为600-1000厘米,体重5000-10000千克。身体上的颜色黑白分明,背部为漆黑色,只是在鳍的后面有一个马鞍形的灰白色斑,两眼的后面各有一块梭形的白斑,腹面大部分为雪白的颜色。头部较圆,没有突出的吻部,鼻孔在头顶的右侧,有开关自如的活瓣,当浮到水面上时,就打开活瓣呼吸,喷出一片泡沫状的气雾,遇到海面上的冷空气就变成了一根水柱。前肢变为一对鳍,很发达,后肢退化消失。高耸于背部中央的强大的背鳍,十分显眼,雄兽的可达1.5米高,既是进攻的武器,又可以起到舵的作用。嘴很大,上下颌上共有40-50枚圆锥形的大牙齿,能把一只海狮整个吞下。

初生虎鲸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虎鲸的生境为极地和温带海域为主。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海域日本北海、冰岛,对于水温、深度等因素似乎没有明显的限制。它们在高纬度地区有相当高的栖息密度,特别是在猎物充足的海域。它们的移动情形普遍与追踪猎物或增加捕食率有关,时间通常在鱼类产卵季与海豹的生产期。到了夏天,大西洋中部分虎鲸种类都栖息于浮冰边缘或有浮冰的水道,以须鲸、企鹅、海豹等为食。它们会迁徙至何处、会移动多远,仍未有定论。部分虎鲸会终年停留于南极海域,而在北极的虎鲸则很少接近浮冰。


捕猎方式与食物习惯

一般来说,过客虎鲸偏向吃海豹、海象等,远洋虎鲸偏向吃鲨鱼,居留虎鲸偏向吃鲑鱼。如大西洋虎鲸是分大西洋1型、大西洋2型和大西洋1-2型。大西洋1-2型吃鱼,大西洋1型食性不明,而2型吃偏向海豹、海狮等。有的海域,比如挪威、冰岛、新西兰的虎鲸不分类,定居再挪威和冰岛的虎鲸就吃鲱鱼,定居在新西兰的虎鲸就吃魟鱼。南极A型虎鲸吃小须鲸,在冬季来临时会离开南极去赤道。B型虎鲸分为浮冰虎鲸和哲拉什虎鲸。浮冰虎鲸吃海豹,哲拉什虎鲸吃企鹅。C型虎鲸又叫罗斯海虎鲸,吃鱼,有时会迁徙到新西兰捕食 。

有时虎鲸会采团体的方式打猎,它们利用从隆额(海豚科用来制造回音定位的部位,会将声音集中成一束)发出的超音波互相沟通和联系,并策画战术。 它们也会合力将鱼群集中成一个大球,然后轮流钻入取食。猎捕海狗时,虎鲸会在满潮前观察直达海滩的裂缝沟渠,当满潮时沟渠会灌满水,并在沙滩上形成一片浅水域,此时虎鲸会沿着沟渠冲上海滩,并故意让自己搁浅,以趁机捕食海狗或海狮,有时一只虎鲸会露出大背鳍吸引海狗群的注意,这时另一只虎鲸就会悄悄的靠近捕杀海狗,当猎物脱逃时,另一只虎鲸就会冲上去接替捕食。类似地,虎鲸有时会将腹部朝上,一动不动地漂浮在海面上,很像一具死尸,而当乌贼、海鸟、海兽等接近它的时候,就突然翻过身来,张开大嘴把它们吃掉,有时也会用尾巴将猎物击昏,如海狮等,再进行捕食。

虎鲸的食物包括鱼类、其他鲸类、鳍足类、海獭类、鸟类、爬行类和头足类。在南极采集的虎鲸的362个胃中,217个含有鱼类,75个含有小须鲸的残余,35个含有鳍足类,35个含有头足类。

虎鲸的大脑非常发达同时身体拥有强大力量,凭借这些优势,这些高智商动物能够追赶和捕杀海洋中的很多顶级捕食者。一些虎鲸家族成员的菜单上至少列出了9种鲨鱼美味,其中就包括令很多动物闻风丧胆的大白鲨和灰鲭鲨。

虎鲸专家、对虎鲸行为进行了长达17年研究的英格里德·维萨尔博士表示:“令人印象最深的策略就是施展空手道中的掌劈。”虎鲸会利用尾巴将鲨鱼赶出水面,整个过程中甚至不用与鲨鱼发生身体接触。借助于尾巴产生的上升力,它们能够制造一个漩涡,将鲨鱼置于其移动时形成的水流之上。一旦猎物露出水面,虎鲸便转动身体同时将尾巴伸出水面,而后像施展空手道中的掌劈一样攻击鲨鱼。 ”

将鲨鱼劈晕之后,虎鲸会抓住鲨鱼并将其翻转过来。这显然是一项令人不敢相信的策略,说明虎鲸非常了解自己的对手。在被迅速翻转倒置之后,鲨鱼进入瘫痪状态,也就是所谓的“肌肉紧张性停滞”,从此任由虎鲸宰割。

来自新西兰诺斯岛图图卡卡的维萨尔表示:“虎鲸并不了解鲨鱼的生理学结构,但所表现出的行为确实说明,它们知道采取一项确定的行动之后会带来怎样的效果。你不必为了开车就去掌握汽车的工作原理,你所要了解的就是怎么做才能让车子行驶起来。同样地,虎鲸似乎知道一旦将鲨鱼翻转过来,它们便会丧失反击能力。虎鲸所做的就是利用自身的优势。”在虎鲸身上,科学家还观察到其它一些攻击手法,其中就包括“围捕”,即鲸群围住一条落单的鲨鱼而后展开正面进动,或者从下方悄悄逼近,趁其不备迅速偷袭鲨鱼下腹部。

维萨尔说:“通常情况下,虎鲸都会将鲨鱼翻转过来,此时的鲨鱼已经无力反击,一次成功的捕猎行为就此结束,最后要做的就是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认为虎鲸并不会专门制定外出捕杀鲨鱼的计划。在海洋觅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旦机会出现,它们便毫不留情地对鲨鱼展开攻击。”

查看全部

生活习性

虎鲸时常会有跃身击浪、浮窥等行为,或是以尾鳍或胸鳍拍击水面。在海湾的浅水地带,它还喜欢用尾巴上的缺刻去钩拉海藻,发出“呼呼”的声音,不久,浑身就披满了半透明的海草。虎鲸的泳速最快可达时速55公里,可闭气17分钟左右。当周遭空气凉爽时,通常可看见它们低矮而呈树枝状的喷气。虎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不像须鲸一样,又细又高。它们对船只的反应多样,冷漠忽视或是充满好奇心都有可能。偶尔会集体搁浅,群体有时会被困在潮池或海湾中。在北极与南极海域,因为风吹而快速产生的浮冰对虎鲸而言是一大麻烦,有时会因此迫使它们停留于水面狭窄的小水域里相当长的时间。

如果说座头鲸是鲸类中的“歌唱家”,白鲸是海中“金丝雀”,那么虎鲸就是鲸类中的“语言大师”了,它能发出62种不同的声音,而且这些声音有着不同的含义。例如在捕食鱼类时,会发出断断续续的“咋嚏”声,如同用力拉扯生锈铁门窗铰链发出的声音一样,鱼类在受到这种声音的恐吓后,行动就变得失常了。虎鲸不仅能够发射超声波,通过回声去寻找鱼群,还能够通过超声波判断鱼群的大小和游泳的方向。这种能力,对生活在海洋里的食肉动物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海水下面十分黑暗,很难在这种环境里看清远处的捕食目标。

虎鲸喜欢群居的生活,有2-3只的小群,也有40-50只的大群,每天总有2-3个小时静静地呆在水的表层,因为肺部充满了足够的空气,所以能够安然地漂浮在海面上,露出巨大的背鳍。群体成员间的胸鳍经常保持接触,显得亲热和团结。如果群体中有成员受伤,或者发生意外失去了知觉,其它成员就会前来帮助,用身体或头部连顶带托,使其能够继续漂浮在海面上,就是在睡觉时也扎成一堆,这是为了互相照应,并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 它们在一起旅行、用食,以种群为社会组织,在广大的家庭中休息,互相依靠着生存长大。

位于华盛顿州与英属哥伦比亚的定居型虎鲸,其基本社群单位为小型母系群体,一般由2至9头血缘关系相近的虎鲸所组成,此母系群体会长期维持稳固,所有成员似乎会共同分担养育工作。几个这样的群体会共同组成一个小群(通常用以描述一群彼此间有社交行为联系的鲸目动物),典型的小群通常包含成年、未成年的雌雄虎鲸与仔鲸,多半由最年长的雌鲸居于领导地位,而待在小群里的雄鲸通常是该雌鲸的后代。甚至有的雄性虎鲸长到9米还在小群中生活。

虎鲸的社会形态是母系,交配对象的选择比较复杂,不是由雄性的力量决定一切:例如鲸群的族长有时能活到80岁,在晚年也有交配的例子,她们选择交配的对象一般是鲸群内部年长的雄性。雌鲸选择对象的标准科学家并不清楚,很少观察到交配的现场,只知有母亲,不知父亲在哪。

鲸群内没有父子关系和父女关系,雄性的责任是出去寻找食物,然后引导鲸群集体猎杀,分工明确,没有地位的高低;而母女、母子关系则非常稳定,是一辈子的关系,一般不会离群。出现孤鲸的原因一般是受伤或迷路。当族群过大时,会“分家”,产生一个新的族群。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美属萨摩亚、安圭拉南极洲、安提瓜和巴布达、阿根廷、阿鲁巴、澳大利亚、巴哈马、孟加拉国、巴巴多斯、伯利兹、贝宁、百慕大、巴西、英属印度洋领地、汶莱、柬埔寨、喀麦隆加拿大、佛得角、开曼群岛、智利、中国、科科斯群岛、哥伦比亚、科摩罗、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库克群岛、哥斯达黎加、科特迪瓦、古巴、丹麦、吉布提、多米尼克、厄瓜多尔(科隆群岛)、萨尔瓦多、赤道几内亚、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法罗群岛、斐济、法国、法属圭亚那、法属波利尼西亚、加蓬、冈比亚、加纳、直布罗陀格陵兰、格林纳达、瓜德罗普岛、关岛、危地马拉、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圭亚那、海地、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洪都拉斯、冰岛、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牙买加日本、肯尼亚、基里巴斯、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绍尔群岛、毛里塔尼亚、墨西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摩纳哥、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瑙鲁、荷兰、荷属安的列斯群岛、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尼加拉瓜、尼日利亚、纽埃、北马里亚纳群岛、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帕劳、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皮特凯恩、葡萄牙、波多黎各、俄罗斯联邦、圣赫勒拿、阿森松岛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萨摩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新加坡、所罗门群岛、索马里、南非、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西班牙、斯里兰卡、苏里南、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东帝汶、多哥、汤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突尼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美国(阿留申群岛、夏威夷)、乌拉圭、瓦努阿图、委内瑞拉、越南、维尔京群岛、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西撒哈拉、也门。

游荡:德国。

虎鲸分布图

查看全部

繁殖方式

虎鲸全年都可以交配,雌兽每3-5年生育一次,怀孕期为1年,每胎产1仔,哺乳期也需要1年左右,寿命约为20-35岁。在出生后的1-2年内,幼仔在饥饿或者呼唤雌兽时,只能发出粗厉的声音。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模仿成体的声音,改进和丰富自己的叫声,但由于虎鲸的语言复杂而多变,幼仔要完全掌握成体的“语言”,至少需要花上5年多的时间。

虎鲸为多配性的。在西北太平洋,多数在5-7月间进行交配。在东北太平洋,它们大多在10月至次年3月间产仔。雄性性成熟体长5.2-6.2米,雌性性成熟体长4.6-5.4米。雌性在 11-16年间生产第一个可存活的仔鲸,在北太平洋记录的最小的新生仔鲸长2.28米。产仔间隔约5年。雌性约在40龄时停止产仔,其后生殖期平均约10年,可延长到30 年以上。平均寿命估计达80-90年。雄性约在15龄达性成熟,平均寿命约29年,最大寿命约50-60年。

查看全部

分化理论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在《基因组研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虎鲸线粒体的脱氧核糖核酸测序后发现了至少3个新的虎鲸物种,这也表明全球海洋中存在不止一种虎鲸。

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高度平行测序技术”对139只虎鲸线粒体的脱氧核糖核酸进行了测序。这批虎鲸来自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以及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研究人员最终发现,在南极海域生活的两种分别主要以鱼和海豹为食的虎鲸可能属于新物种,此外,北太平洋地区也存在新的虎鲸种群。

领导这项研究的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遗传学家菲利普·莫林表示,与其他鲸类一样,虎鲸体内的线粒体也很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因此不查看整个基因组很难发现新进化的虎鲸物种。但利用“高度平行测序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来自世界各地的虎鲸组织样本完成对虎鲸线粒体的基因组测序,从而分辨出新物种。

查看全部

亚种

虎鲸是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群居生活在世界的大部分海域中,尖锐的牙齿和流线型的身材,让它们看起来就像一只大号的海豚,在分类上也因此被归于齿鲸亚目下的海豚科。凭借较大体型和群居生活的优势,成年虎鲸在海洋中几乎没有对手,就连大白鲨也免不了成为它们攻击的目标。

正因为如此,国外一些人给虎鲸取了另一个震撼的名字“Killer whale”(原意为鲸之杀手,后来被误传为杀人鲸)。

除了被误传的杀人鲸,虎鲸还有一个相对陌生的名字“逆戟鲸”,这是因为它们的背鳍看起来就像倒立的戟。不过,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同地区,甚至是不同群体的虎鲸,它们的背鳍并不完全一样 。

生活在东太平洋地区的虎鲸被分为三个大类群:居留鲸、过客鲸、远洋鲸。

居留鲸也叫定居鲸,因活动范围相对固定而得名,通常由雌性首领及子孙后代构成,成员数量在五六只到十几只不等,生活在东太平洋地区的居留鲸又细分为五个类群:北方居留鲸,南方居留鲸,南阿拉斯加居留鲸,西阿拉斯加居留鲸和西北太平洋居留鲸。这类虎鲸性格相对温顺,主要以鲑鱼为食,除南方居留鲸偶尔会攻击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外,其他的群体没有被发现攻击海洋哺乳动物的情况,北方居留鲸甚至还会和比自己小很多的海豚一起嬉戏玩耍。居留鲸最明显的标记要算背鳍和靠近背鳍的灰斑了,灰斑的上方有很大的分叉,看上去有些呈“V”型;背鳍如月牙般弯曲向上,并且在顶端形成明显的弯角弧度。在捕猎时,居留鲸会发出声呐信号,利用回声定位锁定鲑鱼群的位置。

过客鲸主要在靠近海岸的地方活动,追逐其他海洋哺乳动物,相对于居留鲸,它们的活动路线比较飘忽,通常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因此被称为过客鲸。在过客鲸的食谱中,海狮、海豹等鳍脚类,以及较小的近亲港湾鼠海豚是主菜;当数量较多时,它们也会对灰鲸、座头鲸等比自己大很多的鲸类展开攻击。和居留鲸比起来,过客鲸身上的灰斑没有分叉,是整个的一块;背鳍要直挺很多,顶端几乎为90度。过客鲸的群体通常只由雌性首领和它的直系儿女构成,成员数量上要少于居留鲸,成员之间也很少用声音相互交流,在搜索猎物时甚至不会使用回声定位。研究人员认为过客鲸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它们的猎物是海洋哺乳动物,这些动物对于虎鲸的声音非常敏感,声呐反倒有可能惊扰到它们,还不如悄悄接近。在围捕体型较大的鲸类时,不同群体的过客鲸还会相互协作。

远洋鲸是远洋型虎鲸的简称,这一类群通常生活在离海岸线较远的地方,古有了“远洋”之名。远洋鲸主要以虹鳟鱼、杜父鱼和鲨鱼为主食,它们背鳍和灰斑的特点都介乎于居留鲸和过客鲸之间,拥有较小分叉的灰斑和较小弯曲度的背鳍。远洋鲸的群体通常由20到75个成员组成,有时甚至会出现超过200只虎鲸的大型群,群体的规模要远大于居留鲸和过客鲸。此外,不同的远洋鲸群体之前,还会相互交换成员。

研究人员将生活在南极及其附近海域的虎鲸分为ABCD四个类群,它们之间最显著的区别要算是体色以及眼睛后面的白色斑块了。其中南极A型虎鲸拥有明显的黑白色皮肤;南极B型虎鲸则有些偏向灰色和黄色,它们眼睛后面的白斑也是南极地区虎鲸中最大的,从白斑的上部到背鳍的灰色斑纹处有一条影线;南极C型虎鲸拥有和B型虎鲸类似的体色和影线,但它们的眼后白斑明显向上倾斜,体型也是最小的,因此有侏儒虎鲸的绰号;南极D型虎鲸则拥有极小的白色眼斑,和其他虎鲸比起来,它们的头部呈现球状,和领航鲸(巨头鲸)的头部形态较为接近,背鳍也明显比ABC型更加向后弯曲。

除了身体上的特征,食性和生活习惯也是区分这四个类群虎鲸的重要条件。南极A型虎鲸主 南极地区的虎鲸类群 要猎捕南极小须鲸(小鳁鲸的一个亚种),在冬季来临,南极海域结冰之前会迁徙到赤道附近;南极B型虎鲸则可细分为浮冰虎鲸和哲拉什虎鲸,前者喜欢栖息在浮冰附近,以浮冰上的海豹为主食,后者则主要猎捕企鹅;南极C型虎鲸由于主要在罗斯海(南太平洋到南极洲之间的海湾)出没,因此又称罗斯海虎鲸,它们以各种鱼类为食,偶尔会迁徙到新西兰海域;由于发现较晚,南极D型虎鲸的食性相对不明,但有照片显示它们会跟着捕鱼船,伺机偷食小鳞犬牙南极鱼。

生活在大西洋的虎鲸被分为大西洋1型、大西洋2型,以及大西洋1—2型。相比于太平洋和南极地区的虎鲸,人们对这里虎鲸的了解相对较少。只知道大西洋1型有平行的眼斑,眼斑的前端位于喷水孔前方,以鲱鱼和鲭鱼为主食,偶尔也会捕杀冠海豹等鳍脚类;大西洋2型有三角形的眼斑,整个眼斑都位于喷水孔的后方,专门以须鲸为食;大西洋1—2型则完全以鱼类为食。

查看全部

种群现状

历史上,虎鲸在日本、挪威、和前苏联曾是直接捕猎的对象。已没有直接捕猎虎鲸的渔业。20世纪60年代水族馆中虎鲸表演的兴起,促使活捕虎鲸的渔业迅速发展。随着虎鲸饲养下繁殖技术的发展,活捕的需求已经下降。海上石油泄漏和其他有毒物质的污染对虎鲸的健康构成了一些威胁,海上交通对虎鲸猎物的干扰则是一个潜在的影响。在南极估计有70000头虎鲸,对其他海域的虎鲸只有一些零星的数量调查。

虎鲸并没有灭绝之虞,但人为猎捕可能已造成部分地区族群的减少。位于华盛顿州与英属哥伦比亚的虎鲸,无论是定居型或过境型皆仅余数百头,同时深受污染、重型船只行驶,以及猎物减少等生存威胁。密集的赏鲸活动可能会干扰虎鲸的生活,而那些为了保护鲑鱼养殖场免受鳍脚类入只行驶,以及猎物减少等生存威胁。密集的赏鲸活动可能会侵的人们可能会将虎鲸驱逐出它们原本偏好的栖地。估计在太平洋东部热带海域约有8500头虎鲸,在阿拉斯加水域至少有850头,日本外海可能达2000头以上,而夏季在南极水域约有8000头虎鲸分布,分布范围内的其他地区可能在数百至千余头之间。当前在日本、印尼、格陵兰、与西印度群岛的捕鲸者仍持续捕捉虎鲸,虽然捕杀量少,但对当地族群却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影响。

查看全部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数据缺乏(DD)。


圈养虎鲸的悲剧——Tilikum

这头36岁的虎鲸,在被人类囚禁整整33年后,终于得到了永恒的自由。Tilikum是美国佛罗里达奥兰多海洋公园最著名的虎鲸,也是纪录片《黑鲸》(Blackfish)的主角。它是全球海洋公园里最大的一只鲸鱼。

Tilikum之死引发巨大轰动,还真与它身上背负着三条人命有关。1983年。当时,捕鲸人在北大西洋捕到了一头雄性杀人鲸。尽管当时它只有两岁,身长却已达3.8米,非常适合商业表演。它被命名为Tilikum,送往加拿大维多利亚的海洋之地Sealand。在那里,它与其他两头雌性杀人鲸一起为游客表演。刚刚加入Sealand时,Tilikum是一个活跃分子。它热情活泼,表现力十足,非常受欢迎。

在Sealand,Tilikum被当成摇钱树,不仅接受着高强度的训练,每天还要表演八小时,全年都没有休息的时间。Tilikum经常会被安排与另外一头表演经验丰富的杀人鲸组队进行训练或表演。但是,根据Sealand训鲸员设定的制度,一旦它出现任何过错,另一头无辜的杀人鲸也要受惩罚,被剥夺食物等。Tilikum初来乍到,犯错较多。其他两头被迫跟着一起受罚的雌性杀人鲸仿佛知道是受到了Tilikum的牵连,于是经常挤兑它。那段时间,Tilikum的身上经常会出现大面积的伤口。

尽管这样,Tilikum仍然是训鲸员非常信任和依赖的小朋友。但很快,它似乎表现出了焦躁不耐烦的迹象。主要原因在于它晚上睡觉的地方。Sealand杀人鲸的栖息之所,是几个看上去像集装箱的“牢笼”。它们的面积大概是7m x 10m,深也不超过10米。与Tilikum的体积相比,这就是个小小的浴缸。

位于加拿大的Sealand关门时间较早,所以很多时候晚上5点Tilikum就要被关进浴缸。很多次,Tilikum早上从“牢笼”里被放出来时,它的身上都有血和各种伤疤。它明明曾经拥有整片海洋,怎么会安心于一个小小的浴缸?长达8年的时间里,Tilikum白天满身伤痕地表演,晚上还要忍受另外两头因为人工驯化而变的暴躁的杀人鲸攻击。不断的压力和巨大的疲惫让Tilikum患上了胃溃疡,并且至死都没能治愈。这种压力,终于让Tilikum在1991年第一次爆发,它杀死了第一个人……

Keltie是一名海洋生物学大学生,当时在海洋馆兼职训练员的工作,同时也是一名职业游泳运动员。谁都没想到,那天Tilikum会发疯般拖着Keltie在池子里游来游去。最终,Keltie溺水身亡。在她死后,工作人员准备下水打捞她的尸体时,仍遭到了Tilikum的阻拦。事情发生后,海洋馆立即封锁消息,对外宣称是Keltie不慎溺水身亡。随后,Sealand关门大吉。Sealand关门前,对外宣布要出售Tilikum。位于奥兰多的海洋世界Seaworld听闻此讯后兴奋异常,他们一直在寻找一头雄性杀人鲸,以便为海洋世界繁衍更多的小杀人鲸。

据Sealand的前高层管理人员说,他们也以为海洋世界要买Tilikum只是繁衍用,并不会让这个有“杀人前科”的罪犯再继续进行表演。1992年1月9日,Tilikum来到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奥兰多的海洋世界。Tilikum还是被体积比它小很多的其他雌性杀人鲸欺负,它的身上总是伤痕。如果是在大海中,Tilikum被欺负时,完全可以躲开;然而,在海洋世界的小池子里,它无处可藏。

1999年7月6日,一个名叫Daniel P. Dukes的27岁男子,被发现趴在Tilikum的背上,已经没有任何生命迹象。他在前一天来到海洋世界游玩,关门时没有离开。他躲过海洋世界公园保安的巡逻,偷偷爬进了Tilikum所在的池子里。也有一说是Daniel Dukes嗑药后想要去跟海豚一起游泳,结果不小心进到了杀人鲸所在的池子。不过,后面的尸检结果否定了Dukes的体内有任何毒品。

过去这些年,海洋世界非常骄傲自己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杀人鲸繁殖计划breeding program”。正是因为这个计划,他们根本就是拿Tilikum当成一个“精子银行”在用——取出Tilikum的精子,冷冻起来,以便繁殖更多的小杀人鲸。

一次表演当中,饲养员Dawn与Tilikum进行一次次的表演,在一次表演当完成后,等Tilikum回到池边,希望得到Dawn的表扬和鲜鱼作为褒奖时,Dawn什么都没有给它,而是警告它做错了。杀人鲸是非常聪明的动物,它能从桶的声响中判断里面还有多少鱼。Tilikum似乎感觉到Dawn已经没有鱼要发给自己了,于是气氛开始愈加不对。在表演的最后环节,Dawn按照惯例要进入池中与Tilikum“共舞”。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是,Tilikum突然咬住Dawn,将她拖入了池底。

刚开始,游客还以为Tilikum是跟她闹着玩儿。但是,随着Dawn的一声尖叫,其它教练和游客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们试图营救,但最终无济于事。

事故发生后,海洋世界谎称是教练的马尾辫惹怒了Tilikum……。有人为搞清杀人事件真相,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拍成了纪录片《Blackfish》。Tilikum的悲惨遭遇以及所有海洋馆里的肮脏交易,这才被人们所熟知。

30多年的囚禁生活,让Tilikum患上了严重的肺部感染,胃溃疡和抑郁症等等多种疾病……哪怕可以不再做各种演出,也无力回天。Tilikum死亡之后,很多网友都在问一个问题:杀人鲸表演会被叫停吗?

注:虎鲸图册网址

查看全部

海豚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鼠兔,是兔形目鼠兔科鼠兔属哺乳动物,外形酷似兔子,身材和神态很像鼠类。体形小,体长10~30厘米,…
  • 袋狼:肩高约58厘米;体长约180厘米,体重30千克。体型瘦长,脸似狐狸,袋狼的背上布满条纹,…
  • 夜猴:体长240-370毫米,尾长316-400毫米。体重0.6-1.0千克。长相十分奇特,身体只…
  • 黑豚是原产于南美洲、体型较小的一种豚,别名荷兰猪、野山豚,荷兰鼠、豚鼠,因它全身黑色所以叫黑豚。…
  • 袋鼠是双门齿目袋鼠亚目袋鼠科大袋鼠属的哺乳动物。袋鼠跳得最高、最远。雌性袋鼠都长有一个前开的育儿袋,…
  • 非洲象属:是长鼻目、象科的一个属,于1825年由乔治·库维叶男爵命名。成年非洲雄象高于3.5米,…
  • 海牛:仅1科1属3种。美洲海牛、亚马逊海牛,非洲海牛。海洋哺乳动物,形状略像鲸,前肢像鳍,后肢已退化,…
  • 树懒,是披毛目哺乳动物的通称,共有2科2属6种。树懒头又圆又小,耳朵也很小,…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