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浙贝母

浙贝母,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具有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的功效。用于风热咳嗽,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浙贝母

别名:

土贝母、浙贝、…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百合目

科:

百合科

属:

贝母属

种:

浙贝母

分布区域:

江苏(南部)、…

采收时间:

初夏植株枯萎时…

用量:

毒性:

无毒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鳞茎。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归肺、心经。


功效

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


主治

用于风热咳嗽,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相关配伍

1、治咽喉十八症;大黑枣每个去核,装入五倍子(去虫,研)一个、象贝(去心,研)一个。用泥裹,煨存性,共研极细末,加薄荷叶末少许,冰片少许,贮瓷瓶内。临用吹患处,任其呕出痰涎。(《经验广集》吹喉散)

2、治对口:象贝母研末敷之。(《纲目拾遗》引《杨春涯经验方》)

查看全部

用法用量

5~10g。


禁忌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炮制

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或打成碎块。


生理特性

植株长50~80厘米。叶在最下面的对生或散生,向上常兼有散生、对生和轮生的,近条形至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2.5厘米,先端不卷曲或稍弯曲。花1~6朵,淡黄色,有时稍带淡紫色,顶端的花具3~4枚叶状苞片,其余的具2枚苞片;苞片先端卷曲;花被片长2.5~3.5厘米,宽约1厘米,内外轮的相似;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2/5;花药近基着,花丝无小乳突;柱头裂片长1.5~2毫米。蒴果长2~2.2厘米,宽约2.5厘米,棱上有宽约6~8毫米的翅。花期3~4月,果期5月。


生长环境

产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湖南。主产于浙江。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或竹林下。


药材性状

1、大贝: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高1~2cm,直径2~3.5cm。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2、珠贝: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形,高1~1.5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肥厚,略似肾形,互相抱合,内有小鳞叶2~3枚和干缩的残茎。

3、浙贝片: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切成的片。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2cm,边缘表面淡黄色,切面平坦,粉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富粉性。

查看全部

相关论述

1、《本草求真》:“象贝,治风火痰嗽为佳。若虚寒咳嗽,以川贝为宜。”

2、《药性切用》:“象贝,形坚味苦,泻热功胜,不能解郁也。”

3、《本草汇言》:“贝母,象山亦有,但味苦恶,仅可于破血解毒药中用之。”

[1-4]

查看全部

贝母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