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龙 (Dromaeosaur) 这个字意指「快捷的蜥蜴」。奔龙是一群小型的肉食性 恐龙或兽脚类恐龙。 它们也是一群小型到中型的虚骨龙,包括迅猛龙和恐爪龙。它们在白垩纪早时期进化,而到了白垩纪时期的末叶,则和其他的恐龙一样绝种了。此类恐龙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在第二个脚趾上有镰刀状的利爪。奔龙也许是与鸟类最接近的族系。
基本信息
中国奔龙是与鸟类关系最密切的恐龙
国际科学界证实在中国东北辽宁省出土的中国奔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从恐龙向鸟类演变中最接近鸟类的一种恐龙。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宣布,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全身覆盖羽毛的中国奔龙化石。
中国奔龙的发现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季强博士说,这个恐龙化石保存完整,属于生活在一亿三千万年前的一种小型、快速奔跑的肉食性恐龙,从头到尾都披覆羽毛。
季强说,这只奔龙身长80多厘米,已经进入成年期,头部和尾部长有绒羽,背部的羽毛发育了具有像现代鸟类羽毛的羽枝一样的分叉结构,生有羽轴和正羽。
发现奔龙化石后,季强与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专家诺雷尔组建并领导了一个研究小组。根据研究结果,他们认为这具化石为研究羽毛的早期演化提供了关键的证据。
季强表示,小型、无飞行能力的温血恐龙发育羽毛最初是为了保温,恐龙羽毛的出现明显早于鸟类飞行。羽毛的早期演化经历三个阶段:最先出现的是绒羽;接下来是正羽;正羽开始分翼,形成功能不同的羽毛,如尾羽和飞行羽等。
他说,除了羽毛,科学家发现恐龙与鸟类之间有一百多个共同的解剖学特征,如叉骨和灵活转动的腕。可以说,现代鸟类是长羽毛的恐龙的后裔。
科学家对鸟类起源的研究有140多年的历史。世界上对鸟类起源的假说大致分为爬行动物起源说和小型恐龙起源说两种。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赫胥黎首次提出了恐龙与鸟类的演化关系。
1996年在中国辽宁出土的中华龙鸟是世界上第一个鸟类与恐龙之间进化关系的例证。之后中国科学家每年都在这一地区有新的发现,包括孔子鸟和始祖鸟等。这些肉食性兽脚恐龙都长有绒羽。季强说,这一系列发现有力地证明从恐龙向鸟类进化的连贯性。
科学家最近又在辽西地区发现了两具奔龙化石。辽西化石群已经成为国际古生物化石研究的重点地区。季强说,在恐龙生活的年代,这一地区淡水湖泊星罗棋布,火山活动频繁。大批古生物被火山喷发出的有害气体毒死。沉入湖底的生物被火山灰迅速掩埋,在缺氧的环境下以化石的形式完好地保存至今。
兽脚亚目驰龙科(Dromaeosauridae, 即奔龙科)的恐龙,白垩纪(1亿4,400万年前至6,640万年前)繁盛于亚洲和北美。其躯体结构独特,故这些种类被单列为一个次目——恐爪龙次目(Deinonychosauria)。
驰龙体型中等,躯体结构轻巧,灵活,奔跑迅速,肉食性,是其生活时代效率最高的掠食者种类之一。双足行走。每足的第二趾均具特化的杀伤力极强的爪,恐爪龙属(Deinonychus)种类每足第二趾上特化的爪长13公分(5吋)。驰龙头大;牙齿数多,尖锐,有力;前肢长,手长具3个爪,用以攫抓。尾极长,有成束的棒状骨,由尾椎生出,使尾巴变得僵硬。
驰龙可能以小型或中型草食动物为食,其捕猎方式可能是追上猎物,用前爪抓住它,一足站立,用另一足的利爪猛踢猎物,此时用直挺挺地伸出的尾保持平衡。其脑相对较大,因此驰龙能完成这些复杂的动作,此种程度的共济功能在爬虫类中是不多见的。
恐爪龙次目中,体型最大的是恐爪龙属的种类,其体长平均3公尺(10呎),站高约1.8公尺,体重可达70公斤(150磅)。驰龙属(Dromaeosaurus, 即奔龙属)、迅掠龙属(Velociraptor, 即伶盗龙属)、以及鸟掠龙属(Saurornitholestes)3个属则形体较小,体长可达1.8公尺。
奔龙为番杏科,旭峰花属多肉植物,多年生草本,花朵习惯在中午阳光下开放,傍晚时会自动闭合,待次日再开,可连续开3-5天,雏菊型。原产地南部非洲,现世界多地可栽培。
金毛狗 J.Sm.)是蚌壳蕨科,金毛狗属树形蕨类植物,根状茎卧生,粗大,顶端生一大叶,柄长可达120厘米,棕褐色,基部垫状的金黄色茸毛,有光泽,上部光滑;叶片大,广卵状三角形,三回羽状分裂;互生,叶几为革质或厚纸质,孢子囊生于下部的小脉顶端,囊羣盖坚硬,棕褐色,孢子为三角状的四面形,透明。分布于中国云南、贵州、四川南部、两广、福建、台湾、海南岛、浙江、江西和湖南南部。印度、缅甸、泰国、印度支那、马来亚、琉球及印度尼西亚都有分布。生于山麓沟边及林下阴处酸性土上。该种根状茎顶端的长软毛可药用作为止血剂,又可为填充物,也可栽培为观赏植物。
白鹭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和雪鹭四种体羽皆是全白,世通称白鹭。大白鹭体型大,…
恐龙,是指三角龙,现代鸟类和梁龙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代。
白头翁Regel),毛茛科,白头翁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长有根状茎,叶片呈卵形,花萼蓝紫色。别名有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老姑草等等。分布在中国的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黑龙江等省的山岗、荒坡及田野间。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白头翁在园林中可作自然栽植,用于布置花坛、道路两旁,或点缀于林间空地。是理想的地被植物品种。
花豹:是哺乳纲、猫科、豹属的大型肉食性动物,体长100-150厘米,体重50-100千克。体形似虎,但明显较小;躯体均匀,四肢中长,趾行性。视、听、嗅觉均很发达。头小尾长,四肢短健,前足5趾,后足4趾,爪灰白色,能伸缩。毛被黄色,满布黑色环斑;头部的斑点小而密,背部的斑点密而较大,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梅花状图案,又颇似古代的铜钱,所以又有“金钱豹”之称。生活于森林、灌丛、湿地、荒漠等环境,其巢穴多筑于浓密树丛、灌丛或岩洞中。营独居生活,常夜间活动,白天在树上或岩洞休息。在食物丰富的地方,活动范围较固定;食物缺乏时,则游荡数十公里觅食。守卫自己较固定的领域,雄性的领域比雌性者大。捕食各种有蹄类动物,也捕食猴、兔、鼠类、鸟类和鱼类,秋季也采食甜味的浆果。食物缺乏时,也于夜晚潜入村屯盗食家禽家畜。分布非常广泛,跨越亚洲、非洲的许多地区,从喜马拉雅山脉到撒哈拉大沙漠都有存在。
极乐鸟科有16属41种。大部分雄鸟色彩缤纷,具有复杂华丽的饰羽。雌鸟和雄性未成鸟则具有暗淡的保护色…
火烈鸟:亦称红鹳。3属6种:高约80-160厘米,体重2.5-3.5千克。体型大小似鹳;嘴短而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