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东菲比霸鹟

东菲比霸鹟(学名:Sayornis phoebe)雀腭型头骨。颈椎15枚。喙短而宽阔,根部有毛。离趾型足,趾三前一后,前3趾基部并连,后趾与中趾等长;脚短而弱,并趾型,跗大部由单列大形的卷形鳞所包被。尾呈圆形。筑巢大多精巧,雏鸟晚成性。吃昆虫或细小的脊椎动物。栖息时,会上下摇摆尾巴。繁殖地区从加拿大东南到美国东部,冬天则向南远达墨西哥中部。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东菲比霸鹟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雀形目

科:

霸鹟科

属:


外形特征

东菲比霸鹟体长14~17厘米,翼展26~28厘米,体重16~21克,寿命9年。上体是微暗的橄榄色,下体是暗黄色。有一个白色的喉咙,胸部污灰色,腹部黄色,在繁殖季变得更白。具白色的眼环,翅膀上有色带。因其具有黑暗的鸟喙而区别于其他的美国霸鹟。


栖息环境

繁殖栖息地是开阔的林地,农田和郊区,往往在靠近水的地方。这是一种迁徙的鸟类,越冬在美国和中美洲的最南端,是在春季第一个到达,秋天最后一个返回离开的鸟类。


生活习性

东菲比霸鹟用翅膀抓昆虫。栖息时,它们会上下摇摆尾巴。经常在栖息地寻找食物,在天气转凉,也吃水果和浆果。


分布范围

东菲比霸鹟分布图 分布于巴哈马,伯利兹,加拿大,古巴,墨西哥,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美国。

游荡于圣皮埃尔,密克隆群岛,英国。


繁殖方式

东菲比霸鹟通常在人类居住的地方如桥梁和建筑物建造泥巴的鸟巢,也建在岩石缝隙,巢呈杯状,内衬苔藓和草,每窝产3-8卵,卵白色,上面有棕色斑点。雌雄共同育雏,通常每年产两窝。


亚种分化

无亚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注:东菲比霸鹟图册网址

霸鹟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喜马拉雅白眉朱雀:小型鸟类,体长15-17厘米,体重24-35克。额基、眼先深红色,…
  • 松鸦:是中型鸟类,共有34个亚种。体长28-35厘米。翅短,尾长,羽毛蓬松呈绒毛状。头顶有羽冠,…
  • 极北柳莺:体长11-13厘米,体小偏灰橄榄色,具明显的黄白色长眉纹,眼先及过眼纹近黑。上体概呈灰橄…
  • 苇鹀:为鹀科鹀属的小型鹀鸟。体重11-16克,体长126-151毫米。…
  • 橙头地鸫是鸫科、地鸫属中型鸟类,体长18-22厘米。整个头、颈和下体橙栗色,…
  • 冬鹪鹩:是一种小型鸣禽,原产于北美的冬鹪鹩,传入旧大陆后简称鹪鹩。共有29个亚种,…
  • 紫蓝饰雀,是梅花雀科蓝饰雀属的一种,分布于索马里、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
  • 八哥是椋鸟科、八哥属鸟类。体长23-28厘米。通体黑色,鼻须及额羽簇形成长而竖直的羽簇冠羽,…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