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蕺菜

蕺菜(拉丁学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折耳根(名医别录)、鱼腥草(本草纲目)、狗贴耳(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侧耳根(四川、云南、贵州)。腥臭草本植物,有异味。叶片心形,托叶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在枝顶端与叶互生,花小,两性,总苞片白色,花丝下部与子房合生,子房上位。蒴果卵圆形,花果期5~10月。

阴性植物,怕强光,喜温暖潮湿环境,较耐寒,-15℃可越冬,忌干旱,以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生长最好。农田常见杂草,生果园、茶园、路埂等。产区:陕西、甘肃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以及日本、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全株入药,有清热、解毒、利水之效,治肠炎、痢疾、肾炎水肿及乳腺炎、中耳炎等。嫩根茎可食,中国西南地区人民常作蔬菜或调味品。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蕺菜

别名:

鱼腥草、狗蝇草…

界:

植物界

门:

种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胡椒目

科:

三白草科

属:

蕺菜属

种:

蕺菜

分布区域:

陕西、甘肃及长…

形态特征

腥臭草本,高30~60厘米;茎下部伏地,节上轮生小根,上部直立,无毛或节上被毛,有时带紫红色。叶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长4~10厘米,宽2.5~6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心形,两面有时除叶脉被毛外余均无毛,背面常呈紫红色; 叶脉5~7条,全部基出或最内1对离基约5毫米从中脉发出,如为7脉时,则最外l对很纤细或不明显;叶柄长1~3.5厘米,无毛; 托叶膜质,长1~2.5厘米,顶端钝,下部与叶柄合生而成长8-20毫米的鞘,且常有缘毛,基部扩大,略抱茎。花序长约2厘米,宽5~6毫米;总花梗长1.5~3厘米,无毛;总苞片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0~15毫米,宽5~7毫米,顶端钝圆;雄蕊长于子房,花丝长为花药的3倍。蒴果长2~3毫米,顶端有宿存的花柱。花期4~7月。


生长习性

生于沟边、溪边或林下湿地上。

蕺菜对温度适应范围广,地下茎越冬,-5~0℃时地下茎一般不会冻死,气温在12℃时地下茎生长并可出苗,生长前期要求16~20℃,地下茎成熟期要求20~25℃。蕺菜植物喜湿耐涝,要求土壤潮湿,田间持水量为75%~80%。土壤微酸pH6.5~7。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砂壤土、砂土为好,但黏性土也能生长。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施磷钾肥,在有机肥充足的条件下,地下茎生长粗壮。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弱光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发育。


地理分布

产于中国中部、东南至西南部各省区,东起台湾,西南至云南、西藏,北达陕西、甘肃。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广布。以及日本、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栽培技术

栽培蕺菜一般以砂壤土为好,并在冬季翻耕晒白。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4000千克、复合肥25千克,耙碎整平,作畦宽1.3~1.5米、高30厘米,长度按地形而定,沟距30~40厘米。在畦面进行栽培

蕺菜可用种子繁殖,也可用分根繁殖,一般情况下多用分根繁殖。栽植期一般以春季为宜,穴种或条种。将有机肥施于穴内或沟内,上覆细土2~3厘米;选择无病虫害、粗壮的地下茎,剪成4~6厘米的短段,每段有2~3个节,平放于栽植穴中或沟中,株距5~8厘米,再覆土5~6厘米;土壤干燥可喷洒定根水,保持土壤湿润。用种子播种每亩用种量80~100千克。

蕺菜施肥以氮、钾肥为主,对磷肥的用量较少,但不能缺乏。当幼苗出土高约3cm时,即可进行第一次追肥。可用1份腐熟的人粪尿掺水4~5份,加2%的尿素肥进行浇施;中后期生产进入旺盛期,需肥也相对增加,在保证氮肥的基础上,应配合施用磷、钾肥,特别是钾肥对根茎的形成尤为重要。

蕺菜生长的中后期,要加强田间管理,整个生长期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天旱时要注意浇水。雨季及时排除积水。封行前勤除草松土,封行后促控结合。地上部徒长时,及时采收嫩茎叶;地上部茎叶变黄,茎叶细小时,适当追施肥料,促进发棵。及时摘除刚出现的花蕾,以免开花消耗大量养分而抑制地下茎的生长。

野生的蕺菜可周年采掘食用,春、夏季采摘嫩茎叶,秋冬挖掘地下茎。人工栽培的于夏初采收1~2次嫩茎叶,秋、冬季再挖掘地下茎。采收地下茎不要捡净,留下一部分或断头,翌年气温回升时,即萌发出苗,及时进行拔草、松土、间苗、追肥等管理,这样可连续生产多年。

以茎叶完整、淡红褐色,地下茎粗壮、洁白、脆嫩、纤维少、无泥土等杂质,气味清香为佳。每667平方米产1500~2000千克。

选择水源丰富的地块,保水排水方便的地块,冬季深翻土壤,并晒白。亩施有机肥3000~5000千克,耙细后做畦,畦宽1.3~1.5米,每畦做深沟,再在畦面横向套槽,槽宽15~18厘米,槽深15~20厘米,槽距30~40厘米。定植前,再向槽内施大粪3000千克左右,待吸干大粪后即可定植。定植时间长江流域为1~3月,东北、华北为3~4月。定植时将新掘起的蕺菜地下茎,剪成4~6厘米的短茎,剪地下茎时应从节中段下剪,千万不能在节上剪,因为种茎主要靠节上萌芽生根,长出新植株。种茎平放在槽中,覆土10厘米后,如果连续晴天,应立即浇水。每亩用种量为25~50千克。

蕺菜茎叶均有鱼腥味,很少有虫害。病害有白绢病和叶斑病等。防治方法:合理轮作,以水旱轮作为好;选择排灌方便、疏松肥沃土壤;严格选种,提出病种茎。加强添加管理,连阴雨季注意排水,天旱注意灌水;发病初期用代森锰锌、百菌洁、甲基托布津等药物进行喷洒或灌根防治。

主要有:一是建立地平沟畅、保水性好、灌溉自如的水稻生产环境;二是结合种子处理清除杂草的种子,并结合耕翻、整地,消灭土表的杂草种子;三是实行定期的水旱轮作,减少杂草的发生;四是提高播种的质量,一播全苗,以苗压草。

多数地方采用一次性封杀,就是在播种(催芽)后1~3天内,亩用40%“直播青”可湿性粉剂60克,兑水40~50千克,均匀喷雾,施药时田板保持湿润。3天后恢复正常灌水和田间管理。

通过化除后,如果后期仍有一定量的杂草,可采取针对法进行补除。如以稗草、千金子为主的田块,在杂草3~5叶期,可用10%千金乳剂50毫升加水30千克斤,用针对法进行茎叶喷雾。用药前一天田间必须放干水,药后2天再恢复正常管理。如以莎草、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在播后30天左右,亩用10%水星可湿性粉剂20克加20%二甲四氯水剂150毫升混用,兑水30千克针对法喷雾。水浆管理同上。

如田间各种杂草共生,可用48%苯达松水剂75~100毫升加20%二甲四氯水剂150毫升混用,采用针对法喷雾。

查看全部

主要价值

本种植株叶茂花繁,生性强健,为乡土地被植物,可带状丛植于溪沟旁,或群植于潮湿的疏林下。

释名:叶子像荞麦却比荞麦大,茎是紫红色。生长在潮湿之处,因它的叶有腥气,又叫鱼腥草。

性味:味辛,性温,有小毒。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功效主治:主治尿疮,把它放在淡竹筒里煨熟。然后倒出捣烂用于敷恶疮、白秃。能散热毒肿痛,痔疮脱肛、疟疾,解氯物的毒。但吃多了,会使人气喘,对脚不利。小儿吃了,就会脚痛,平时脚有病的人吃了,一生不愈。

附方:治背脊肿痛:用蕺菜捣汁涂肿痛处,留一小孔宣泄热毒,待冷后就换掉。

治小儿脱肛:先用朴硝水洗脱出的肛肠,然后将鱼腥草捣烂,用芭蕉叶托住药,让小儿坐在上面,脱肛便自然缩回。治虫牙痛:用鱼腥草、花椒、菜子油各等分,捣匀,加入泥少许,做成豆子大的小丸,随左右牙痛塞入相应的耳内,两边轮换,不可一起用,恐闭耳气。塞一日一夜,取出看如有细虫,就有效。

治疟疾:紫蕺一把,捣烂用绢布包裹,抹擦全身,睡觉时得汗即愈。每次发病前一小时实施。

治蛇虫咬伤:用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决明草,一同捣烂,敷伤处甚有效。

宜食:适宜肺部感染,包括肺脓疡,大叶性肺炎,肺痈,肺结核,急性支气管炎咳嗽,气急,吐黄脓痰,或痰中带血之人食用;适宜黄疽发热,包括急性胆囊炎之人食用;适宜妇女子宫内膜炎,宫颈炎,附件炎,带下病腥臭,以及急性乳腺炎之人食用;适宜急性感染化脓性疾病,诸如蜂窝织炎,中耳炎,痈肿疔疮,丹毒之人食用。对流感、肺炎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还有利尿、解毒、清热、镇痛、止咳、驱风、顺气、健胃等医疗作用,对尿道疾病、胃病、各种化脓性疾病、子宫瘤等也有疗效,还可作中毒急救的催化剂,外用可治疥癣、湿疹、痔疮等。

忌食:蕺菜性寒,凡属脾胃虚寒或虚寒性病证者均忌食。

《别录》:“多食令人气喘。”唐·孟诜:“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

民族用药

阿昌药 哈撒奶、那齐:全草治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腮腺炎,黄疸性肝炎《德宏药录》。、

白药些粗:全草治感冒咳嗽,发烧《滇药录》。笔色,些粗:全株治肺脓疡,泌尿系感染,肾炎水肿,痈疮等症《滇省志》、《民族药志一》。

布朗药杷歪:全株外用于洗疮痈,天泡疮《滇省志》。Pak wai把歪:全草治感冒咳嗽,发烧《滇药录》。杷歪:全草主治痈疮,天泡疮,天花《民族药志一》。

崩龙药nbiai jam eed别簪啊:全草治感冒咳嗽,发烧《滇药录》。别簪婀:根主治月经不调《民族药志一》。

布依药戈便外:根或全草主治肺痨咳嗽《民族药志一》。

傣药帕薅铜:全草治感冒,咳嗽,发烧《版纳傣药》。帕靠冬:全草用于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傣医药》。帕蒿懂(西傣):全株治感冒咳嗽,发烧;帕怀(德傣):全株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腮腺炎,黄疸性肝炎《滇省志》。帕薅铜(西傣):全草治感冒咳嗽,发烧;帕怀(德傣):根治咳嗽,发热《滇药录》。帕蒿当,帕淮:全草或根主治感冒发烧,外伤出血《民族药志一》。帕薅铜:全草用于感冒咳嗽,发烧《傣药录》。

侗药尚吻Sangp wadc,吻巴得亚(Wadc bav dees yak):全草主治宾楔括(烂脚丫),耿并蜱(火牙)《侗医学》。wuen闻(三江语):全草治感冒发热,咳嗽,肺脓疡,肾炎,腮腺炎,外用治无名肿毒初起《桂药编》。洼托,闻:全草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肺炎,肺脓疡,腮腺炎《民族药志一》。叫甲:全草治无名肿毒早期。

哈尼药丫莫细:全草治肝炎,早期肝硬化,眼结膜炎《哈尼药》。壳沙泥骨:全株治腹胀,支气管炎《滇省志》、《民族药志一》。

景颇药厅克:全株治哮喘,肺炎《滇省志》、《民族药志一》。侧耳根,dvingjveq:全草治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腮腺炎,黄疸性肝炎《德宏药录》。

基诺药杷咖睹:全株治肺炎,支气管炎《滇省志》、《民族药志一》。桑别达雌:根或全草治扁桃体炎,肺炎,气管炎,痢疾,乳腺炎《基诺药》。

朝药哦声嘈,则车:全草主治肺炎《民族药志一》。

苦聪人模基我:全株主治感冒《滇省志》、《民族药志一》。

拉祜药疵破学:根主治消化不良;全草主治咳喘,咽喉痛,痄腮《民族药志一》。

僳药擦杯肋:根茎治消化不良《滇省志》。擦败俄:茎、叶治扁桃体炎,肺脓疡,肺炎,支气管炎,泌尿系感染,肾炎水肿,肠痢疾等症;外用鲜草捣敷治痈疖肿毒,毒蛇咬伤等症《怒江药》。擦,杯学,擦杯肋:根主治消化不良;全草主治咳喘,咽喉痛,痄腮《民族药志一》。

毛南药Mawa马哇(环江语):全草用于发热气喘《桂药编》、《民族药志一》。

苗药Reib ndud(锐都),Vob diuk(窝丢),Uab diek(蛙丢),Roub druk(茹丢):全草治发烧,胸痛,咳嗽《苗医药》。Vob diuk(窝丢):全草主治发烧,胸痛,咳嗽,虚痨,腹泻《苗药集》。节摸:全草治肺炎,百日咳,肺热咳嗽,热毒斑痧,胸膜炎,气管炎,流行性腮腺炎,黄疸性肝炎,牙痛,泌尿系感染,癌症《湘蓝考》。Wudu(乌杜) (融水语):全草治感冒发热,咳嗽,肺脓疡《桂药编》。窝丢,乌杜:全草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肺炎,胃肠炎《民族药志一》。

纳西药阿玉:全株治消化不良,肠胃炎,肺炎,肺气肿《滇省志》。阿玉:全草主治肺气肿,肺炎,胃肠炎,消化不良《民族药志一》。

怒药郝遮:全草主治感冒咳嗽,肺炎《民族药志一》、《滇省志》。

普米药鱼新草:全株治感冒咳嗽,肺炎,腹胀,胃疼《滇省志》。鱼新草:全草主治肺炎,咳嗽,胃痛,腹胀《民族药志一》。

畲药臭积草,草摄,臭草,臭蕺:全草治扁桃体炎,肺脓疡,肺炎,气管炎,泌尿系感染,肾炎水肿,肠炎,痢疾,乳腺炎,蜂窝组织炎,中耳炎,毒蛇咬伤《畲医药》。臭菜:全草主治风热感冒,肺炎,肺结核,夏令中暑,妇女经闭,毒蛇咬伤《民族药志一》。

水药 骂伟邯,折耳根,肺形草:根治肺炎《水医药》。嘛瓦:全草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肺炎,胃肠炎《民族药志一》。

佤药西欧爱:全株治尿痛,尿涩《滇省志》。狗屁菜,蕺菜:全草治肺热咳嗽,乳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尿道感染《中佤药》。日四欧爱,西欧爱:全草主治小便时疼痛,尿涩《民族药志一》。

瑶药Ganmemo(干么默),Ying-momei(英摸美)(金秀语):全草治感冒发热,咳嗽,肺脓疡《桂药编》。干么默,英摸美:全草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肺炎,肺脓疡《民族药志一》。鱼腥草:用于肺热咳嗽,尿路感染。

壮药慈位:根茎治肾炎《滇省志》。Caiwei(菜伪)(那坡语),Ceshui(测穗)(大新语),Chawei(茶喂)(靖西语),Choucai(臭菜)(永福语):全草治感冒发热,咳嗽,肺脓疡,小儿疳积,血尿《桂药编》。棵辛别,慈位,臭菜,巴喂冷,测穗,茶喂,菜伪:根茎主治肾炎:全草主治肺结核,痢疾,高血压,疔疮肿毒,脚癣,感冒发热,咳嗽,肺炎,肺脓肿,小儿疳积,血尿《民族药志一》。

彝药字乌:根茎主治疮毒,大疮,咳嗽,食积,饮食不化,腹胀,胃痛,风疹,痒疙瘩等:临床治疗肺炎,肺脓疡,慢性气管炎,百日咳,化脓性关节炎,慢性宫颈炎,皮肤科疾患(疱疹)以及预防钩端螺旋体病有效《彝植药》。查此阿:全株治昏厥不省人事《滇省志》。臭菜尖:嫩枝尖治肺痈,肠痈,血痢,热淋,疮毒《哀牢》。查此阿:带根全草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癌症,泌尿系感染等《楚彝本草》。

德昂药帕怀:全草治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腮腺炎,黄疸性肝炎《德民志》、《德宏药录》。别簪阿:根茎治月经不调《滇省志》。

藏药牙折触威莪:全草治肺结核,肺脓肿,肺炎,水肿,尿道炎,白带,子宫内膜炎:外用煎水洗痔疮;鲜草捣烂外敷治痈疖肿毒《藏本草》。尼牙折触威莪:全草治肺结核,水肿《青藏药鉴》。捏芝卓维奥:全草用于肺痨,肺痈,淋症,肾脏水肿,子宫内膜炎,疮疖痈肿《中国藏药》。

土家药尚岩席(shanyan xir):全草治痢疾,肺热吐脓;外用治青水疮,疮疖痈痛《土家药》。

查看全部

现代研究

载蕺菜以无性繁殖为主,也有有性繁殖,其种子萌发率约20%。通常,当某一类群部分或全部放弃有性生殖以后,则整个类群的多态现象将大大增加。这一现象存在于许多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的植物中,如竹子(李秀兰等,2001)、半夏属(李名旺等,1997)、猕猴桃属(熊治廷等,1988)和薯蓣属(秦慧珍等,1985)。研究结果表明,

蕺菜种内染色体数目不恒定,具有多种不同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也与蕺菜长期以来主要靠无性繁殖有关。一方面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可通过无性繁殖固定下来;另一方面,由于外界环境等影响,可能会导致部分未减数配子出现,从而产生部分多倍体植株并通过无性繁殖保存下来,不同倍性植株间进一步杂交也许会产生更多的染色体数目不尽相同的整倍体和非整倍体植株,个别能存活的植株也可通过无性繁殖保存下来。

此外,试验还发现,蕺菜在其花粉粒形成过程中,尤其是在其未成熟花粉粒发育早期,比较普遍地存在核穿壁或称细胞融合现象。关于细胞融合现象,自Gates(1911)在月见草属植物中发现以来,在许多植物中已有报道。不同学者对这一现象的看法有所不同。其中,Thakur(1978)认为细胞融合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染色体极端丢失的配子是致死的,不能存活;另一种是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的配子可能会成活而产生非整倍体,如整个染色质都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受体细胞就可能变成多倍体。Yen等(1993,1994)、Sun等(1993)和罗明诚等(1992)的研究均认为花粉母细胞的细胞融合将可能导致后代中同源异源多倍体的出现,同源异源多倍体中所含的各种染色体倍数可能不一定相同,而且还可形成非整倍体。

试验发现不同蕺菜材料染色体数目变异较大,有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连续分布的趋势,如染色体数目出现64、6!、63、65、62、60、66等,推测与其花粉粒形成过程中大量出现的细胞融合现象也有一定关系。实际上,对每份材料染色体的确定是以这份材料中的众数而定的。在染色体数目为50、54、90和126等的蕺菜中,也曾分别发现有其他染色体数目,如染色体数目为35、53、92和111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持了上述观点。

查看全部

胡椒目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