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玉米

玉米(拉丁学名:Zea mays L.)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东北辽宁话称珍珠粒,潮州话称薏米仁,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

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 植株高大, 茎强壮, 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 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 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玉米一直都被誉为长寿食品, 含有丰富的蛋 白质、 脂肪、 维生素、 微量元素、 纤维素等, 具有开发高营养、 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但由于其遗传性较为复杂, 变异种类丰富, 在常规的育种过程中存在着周期过长、 变异系数过大、 影响子代生长发育的缺点, 而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不但克服了上述缺点和不足, 同时也提高了育种速度和质量。

玉米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肴,如玉米烙、玉米汁等,它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

2018年8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印发通知,将玉米作物制种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玉米

别名:

包谷、包芦、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亚门:

被子植物亚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禾本目

科:

禾本科

亚科:

黍亚科

族:

玉蜀黍族

属:

玉蜀黍属

种:

玉米

分布区域:

中国黄河以北地…

特点:

雌雄同株异花

世界分布区域:

全世界热带和温…

生长季节:

夏季

形态特征

玉米 一年生高大草本。秆直立,通常不分枝,高1-4米,基部各节具气生支柱根。叶鞘具横脉;叶舌膜质,长约2毫米;叶片扁平宽大,线状披针形,基部圆形呈耳状,无毛或具疵柔毛,中脉粗壮,边缘微粗糙。顶生雄性圆锥花序大型,主轴与总状花序轴及其腋间均被细柔毛;雄性小穗孪生,长达1厘米,小穗柄一长一短,分别长1-2毫米及2-4毫米,被细柔毛;两颖近等长,膜质,约具10脉,被纤毛;外稃及内稃透明膜质,稍短于颖;花药橙黄色;长约5毫米。雌花序被多数宽大的鞘状苞片所包藏;雌小穗孪生,成16-30纵行排列于粗壮之序轴上,两颖等长,宽大,无脉,具纤毛;外稃及内稃透明膜质,雌蕊具极长而细弱的线形花柱。颖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后露出颖片和稃片之外,其大小随生长条件不同产生差异,一般长5-10毫米,宽略过于其长,胚长为颖果的1/2-2/3。染色体2n=20,40,80 (Sarma et Sharma, 1986; Molina, 1986)。花果期秋季。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为一重要谷物。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玉米原产于中南美洲。现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在30°--50°的纬度之间。栽培面积最多的是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南非、印度和罗马尼亚。我国的玉米主要产区是东北、华北和西南山区。


生长环境

玉米是喜温作物,全生育期要求较高的温度。玉米生物学有效温度为10℃。种子发芽要求6—10℃,低于10℃发芽慢,16—21℃发芽旺盛,发芽最适温度为28—35℃,40℃以上停止发芽。苗期能耐短期-2-- -3℃的依温。拔节期要求15—27℃,开花期要求25—26℃,灌浆期要求20—24℃。不同玉米品种对温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国早熟品种要求积温2000--2200℃;中熟品种2300 一2600℃;晚熟品和25OO--28OO(3000)℃。世界玉米产区多数集中在7月份等温线为21--27℃,无霜期为120—180天的范围内。玉米是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8--10小时)条件下可以开花结实。光谱成分对玉米的发育影响很大,据研究白天蓝色等短波光玉米发育快,而早晨或晚上以红色等长波光发育快。玉米为C4植物,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光的饱和点高,一般玉米光合强度为35--80mgCO2/dm2·叶·小时。玉米的植株高,叶面积大,因此需水量也较多。玉米生长期间最适降水量为410—640mm,干旱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一般认为夏季低于150mm的地区不适于种植玉米,而降水过多,影响光照,增加病害,倒伏和杂草危害,也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虽然玉米需水较多,但相对需水量不太高,蒸腾系数240—370,比大麦(280一400)、燕麦(340一500)、紫花首清(831)、三叶草(797)低,耗水量较为经济。玉米有强大的根系,能充分利壤中的水分。在温度高,空气干燥时,叶片向上卷曲,减少蒸腾面积,使水分吸收与蒸腾适当平衡。玉米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土质疏松,土质深厚,有机质丰富的黑钙土、栗钙土和砂质壤土,出在6一8范围内都可以种植玉米。玉米苗期能生长在含NaCl0.21%的土壤中,大于植株死亡。玉米植株含有16种元素,除C、H2O2来自CO2。和都要从土壤中吸收。需要量较大的有N、P、K、S、Ca和Mg等,需要量较少的有Fe、Mn、Zn、Cu、Ba和Cl2。等。玉米从抽雄前10天到抽华后25—30天是玉米于物质积累最快、吸肥最多的阶段,这个阶段吸收占总吸肥量 70—75%的N、60—70%的 P和 65%的K。每生产 100斤玉米籽粒需 NI.75一2.22kg、H2PO40.59--0.85kg和K2o1.5—1.84kg。三要素的比例为2.6:1:2。


生育期

玉米生育期是指玉米从播种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生育期的长短因品种、播种期、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早熟品种、播种晚的和温度高的情况下,生育期短,反之则长。玉米全生育期分为播种、出苗、三叶、七叶、拔节、抽雄、开花、灌浆、乳熟、成熟等主要发育时期。播种期为播种当天日期,出苗期不全田苗高2~3厘米左右的幼苗出土达60%以上。拔节期为全田60%以上的植株基部茎节开始伸长。大喇叭口期为全田60%以上的植株上部叶片呈现喇叭口形。抽雄期为全田60%以上的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厘米。吐丝期为全田60%以上的植株雌穗花丝露出苞叶。成熟期为全田90%以上的植株籽粒硬化,并呈现出品种固有颜色和光泽,籽粒乳线消失。玉米生长发育的过程可分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

苗期:指的是从出苗到拔节的时期,该期以营养生长为主,以根系建成为中心。出苗是从播种到种子发芽,在大田中有 50%的出苗,幼苗高 2 厘米的时期。

穗期:是指从拔节到抽穗的时期。该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是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该期又可划分为拔节期、 大喇叭口期和小喇叭口期。拔节期是幼穗分化时,在靠近地面的地方用手可以摸得到有 2~3厘米的茎节的时期。大喇叭口期是棒棒叶开始抽出,但尚未展开,形成新叶丛生,上平、 中空,状如喇叭,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在上部展开的叶片和尚未展开的叶片间可以摸得到富有弹性的小穗的时期。

花粒期:是指从抽穗到结实的时期,是以生殖生长为中心,籽粒建成的阶段。包括了抽雄期、 散粉期和结实。

查看全部

发展历史

玉米传入中国己经有400多年,在我国种植的玉米主要是推广引进品种,结合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获得适应中国环境的品种。1950年以前,中国仅进行了极少的杂交种选育研究,没有在生产上应用。实际上,玉米杂交能增产的理论研究在美国早在1909年就己经开始。我国对杂交玉米的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启蒙和创建时期(1926一1949)

我国玉米育种起始于20世纪初。1900年,京师大学堂罗振玉率先在书刊中介绍欧美玉米良种和栽培技术。随后,《农学报》开始宣传玉米良种及栽培知识。从1926年起,金陵大学的王缓等分离自交系并组配杂交种供教学使用,1930年中央大学的赵连芳等开始选育自交系,1931年山西省铭贤学校在太谷进行美国玉米品种引种试验,中选育出金皇后品种,推广种植到华北、东北、西南等各省。

30年代初,中央农业试验所成立,它统一制定育种计划,统一征集玉米材料。还聘请美国专家任顾问和技师,开办玉米讲习班并指导玉米杂交育种工作。范福仁在广西、张连桂等在四川也开始玉米育种工作,先后选育出一些自交系和双交种。

从1926年至1949年,中国的玉米育种研究在困难的条件下进行,所育成的一些综合种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是,杂交种没有在生产上应用。一是因为农民不能接受,二是在战争状态下也很难推广杂交种。相反,综合种由于不需要制种,育种速度快,产量高于农民的农家种,因此这一时期主要是推广新育成的综合种。

2、品种间杂交种推广时期(1949一1959)

从1949年开始,为了迅速提高粮食生产,国家提出了玉米改良及杂交种推广方案,全国各主要院校相继开展了品种间杂交种的选育工作,并在生产上同步推广。那时不需要品种审定,新品种一旦表现良好就地推广。代表品种有坊杂2号、齐玉25号、小粒红x东岗黄马牙等。

3、双交种推广时期(1959一1965)

50年代末,国内各育种单位相继育成了一批双交种,因为双交种的产量比品种间杂交种高,因此迅速在生产上推广,到1965年,双交种己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代表品种有双跃3号、农大3号、农大7号、春杂5号、春杂12号、吉双83号、新双1号等。

4、单交种推广和6次品种更换(1965一)

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单交种是河南新乡农科所于1963年组配成功的,产量在4500一6o00kg/hmZ,t匕当时的品种增产30%一40%,1965年开始推广种植。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白单4号也开始推广。到70年代,中国科学院的群单105、广西玉米所的小英雄、丹东市农科所的丹玉6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的中单2号等新品种也相继育成推广。到70年代中期,单交种占55%,双交种占4070,其余杂交种占10%。1978年统计,杂交种面积占玉米总播种面积的69.8%,其中单交种占67.7%,双交种占18.4%,其他杂交种占8.4%。1986年,单交种己占玉米杂交种的绝对优势,为98.6%,双交种、三交种和品种间杂交种合计只占1.4%。1999年,全国杂交种的占有率接近90%。单交种的推广使产量大幅度地提高,但是单交种推广一段时间后,就出现一些问题,如感病(新的病原菌或生理小种的出现引起的)、混杂造成的整齐度下降等等,如果不持续地选育新品种,则原有的品种会造成减产而没有品种可种。因此,中国平均每隔7一8年,就更换1次品种,实际上发达国家每隔5年左右就更换1次品种。从推广单交种以来,我国己更换了6次单交种,目前中国正在种植的玉米品种为第7次品种:

第一代单交种代表品种是新单l号、白单4号,推广时间为60年代中至60年代末:

第二代代表品种是群单105,推广时间为7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

第三代代表品种是丹玉6号,推广时间是70年代中至80年代初;

第四代代表品种是中单2号,推广时间是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

第五代代表品种是掖单13,推广时间是S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期;

第六代代表品种是农大108、农大3138、豫玉22,推广时间是90年代后期至2000

第七代代表品种是郑单958,推广时间是2000年初至今。

查看全部

栽培技术

玉米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大约有470多年。但由于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栽培面积发展很快。目前我国播种面积在3亿亩左右,仅次于稻、麦,在粮食作物中居第三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我国对玉米的栽培技术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播种:我国玉米产区自然条件差别很大,要根据本地的霜期长短,土壤质地,土壤地力,种植月的,选择适宜的品种,饲用玉米和马齿型杂交种产量高。还要注意良种的繁育,适当安排种子田面积。玉米的播种期受温度,湿度的影响。春播玉米在7.6cm上层内稳定在15℃为最佳播种期。华北地区夏播玉米在小麦或豌豆收获后及时播种。播种深度,依土壤墒情为2.5--10cm,以5一6cm最适宜。每亩播种量3一4kg,每亩4000一6000株。 饲用玉米的种植方式。单播,从种植到收获便于机械操作。和大豆、袜食豆、豌豆、毛叶苕子间作,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蛋白质产量。管理:玉米植株高大,籽粒和茎叶产量高,要求管理精细。施肥、灌水、化学锄草及防治病虫害等是玉米高产栽培管理中的关键技术措施。要获得高产优质的玉米,播前每亩施 2000—3000kg优质厩肥作为基肥。播种时施4—5kg/亩硫酸按,15—20kg/亩过磷酸钙, 2一3kg/亩氯化树作种肥在拔节、孕穗、抽雄、开花灌浆期追施氮肥。全生育期施氮素10一20kg/亩。N:P:K为1:0.5一0.8:0.8。玉米喜半干旱气候,但对水分十分敏感。开花期一株玉米每天耗水约2kg,每亩每天耗水3—4m3 ,全生育期耗水 250—350m3 。不同生育用玉米对水分的需要不同。抽雄前10天至抽雄后10天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这个时期要进行灌溉。玉米一生中一般要浇水3—4次,依不同地区,具体情况而异。灌水方法,我国目前多为沟灌、畦灌,最近发展利用喷灌、滴灌,后两种方法,既节约用水,又灌溉均匀。玉米不耐 涝,在地下水位高及南方雨量大的地区,要注意排水或采取垄作、合田的栽培方式防止涝害。玉米经常发生叶斑病、丝黑穗病、黑粉病、黑条矮缩病、青枯病等病害及粘虫、玉米螟、蝼蛄、地老虎、蛴螬等虫害。应注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及药剂防治等措施及时防治病虫害。

成熟期的三个阶段及识别方法:

玉米的成熟需经历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三个阶段。   一看乳线位置:玉米籽粒灌浆充实的顺序是:果穗中部快于下部,又快于上部。从一个籽粒看:从籽粒部开始向基部充实。在灌浆充实的过程中,从籽粒胚的背面可以看到籽粒顶部向基部的由深变线,其中有一条明显的界线,称为乳线。据观察和测定:当乳线处于距顶部三分之一的位置时,千粒重为299克,为成熟时粒重的90.9%;当乳线处于籽粒二分之一的位置,千粒重为323克,相当于成熟时的98.9%;当乳线处于基部并消失时,千粒重为329克,达最大值。   二看绿叶片数:据考察得知:当果穗苞叶枯黄,植株中上部仍有7-8片绿叶时收获,千粒重为318克,相当于成熟时粒重的92.9%;当果穗苞叶枯黄,植株还有5片左右绿叶时收获,千粒重为333克,为成熟时粒重的98.8%;当果穗苞叶枯黄并松动,植株只有1-2片绿叶的时收获,千粒重最高,为345克。   三看灌浆时间:从玉米分期收获结果得知:授粉后50天,千粒重最大值时为344克;授粉后45天,千粒重为3369克,相当于成熟时的98.8%;授粉后40天,千粒重为313克,相当于成熟90.9%;授粉50天以后,因呼吸作用消耗,粒重开始下降,在授粉55天以后,千粒重为336克,下降1.8%。

查看全部

主要用途

 1、直接食用。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粮之一,现今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人口以玉米作为主要食粮,其中亚洲人的食物组成中玉米占50%,多者达90%以,非洲占25%,拉丁美洲占40%。玉米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大米,脂肪含量高于面粉、大米和小米,含热量高于面粉、大米及高粱,但缺点是颗粒大、食味差、粘性校在生活水平较低地区,玉米是重要的食粮。在城市及较发达地区,玉米是调剂口味不可缺少的食品。随着玉米加工工业的发展,玉米的食用品质不断改善,新的玉米食品如玉米片、玉米面、玉米渣、特制玉米粉、速食玉米等随之产生,并可进一步制成面条、面包、饼干等。玉米还可加工成为玉米蛋白、玉米油、味精、酱油、白酒等,这些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很受欢迎。

2、饲料用途。玉米是饲料之王。据报道,100千克玉米的饲用价值相当于135千克燕麦,120千克高粱或150千克籼米。以玉米为主要成分的饲料,每2~3千克即可换回1千克肉食,玉米的副产品秸秆也可制成青贮饲料。世界上大约65-70%的玉米都用作饲料,发达国家高达80%,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矗。

3、工业加工用途。玉米子粒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初加工和深加工可生产二、三百种产品。初加工产品和副产品可作为基础原料进一步加工利用,在食品、化工、发酵、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生产中制造种类繁多的产品,穗轴可生产糠醛。另外,玉米秸秆和穗轴可以培养生产食用菌,苞叶可编织提篮、地毯、坐毯等手工艺品,行销国内外。

(1)玉米淀粉:玉米在淀粉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世界上大部分淀粉是用玉米生产的,美国等一些国家则完全以玉米为原料。为适应对玉米淀粉量与质的要求,玉米淀粉的加工工艺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玉米淀粉加工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生产行业。

(2)玉米的发酵加工:玉米为发酵工业提供了丰富而经济的碳水化合物。通过酶解生成的葡萄糖,是发酵工业的良好原料。加工的副产品,如玉米浸泡液、粉浆等都可用于发酵工业,生产酒精、啤酒等许多种产品。

(3)玉米制糖:随着科技发展,以淀粉为原料的制糖工业正在兴起,品种、产量和应用范围大大增加,其中以玉米为原料的制糖工业尤为引人注目。专家预计,未来玉米糖将占甜味市场的50%,玉米将成为主要的制糖原料。

(4)玉米油:玉米油是由玉米胚加工制得的植物油脂,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其中的亚油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是构成人体细胞的组成部分,在人体内可与胆固醇相结合,呈流动性和正常代谢,有防治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功效。玉米油中的谷固醇具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富含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治干眼并夜盲症、皮炎、支气管扩张等多种功能,并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玉米油还有营养价值高、味觉好、不易变质等特点,因而深受人们欢迎。

查看全部

品种分类

1.按子拉形态与结构分类 根据子粒有无稃壳、子粒形状及胚乳性质,可将玉米分成9个类型。

(1)硬粒型:又称燧石型,适应性强,耐瘠、早熟。果穗多呈锥型,子粒顶部呈圆形,由于胚乳外周是角质淀粉。故子粒外表透明,外皮具光泽,且坚硬,多为黄色。食味品   质优良,产量较低。、

(2)马齿型:植株高大,耐肥水,产量高,成熟较迟。果穗呈筒形,子粒长大扁平,子粒的两侧为角质淀粉,中央和顶部为粉质淀粉,成熟时顶部粉质淀粉失水干燥较快,子粒顶端凹陷呈马齿状,故而得名。凹陷的程度取决于淀粉含量。食味品质不如硬粒型。

(3)粉质型:又名软粒型,果穗及子粒形状与硬粒型相似,但胚乳全由粉质淀粉组成,子粒乳白色,无光泽,是制造淀粉和酿造的优良原料。

(4)甜质型:又称甜玉米,植株矮小,果穗小。胚乳中含有较多的糖分及水分,成熟时因水分蒸散而种子皱缩,多为角质胚乳,坚硬呈半透明状,多做蔬菜或制罐头。

(5)甜粉型:子粒上部为甜质型角质胚乳,下部为粉质胚乳,世界上较为罕见。

(6)爆裂型:又名玉米麦,每株结穗较多,但果穗与子粒都小,子粒圆形,顶端突出,淀粉类型几乎全为角质。遇热时淀粉内的水分形成蒸气而爆裂。

(7)蜡质型:又名糯质型。原产我国,果穗较小,子粒中胚乳几乎全由支链淀粉构成,不透明,无光泽如蜡状。支链淀粉遇碘液呈红色反应。食用时粘性较大,故又称粘玉米。

(8)有稃型:子粒为较长的稃壳所包被,故名。稃壳顶端有时有芒。有较强的自花不孕性,雄花序发达,子粒坚硬,脱粒困难。   (9)半马齿型:介于硬粒型与马齿型之间,子粒顶端凹陷深度比马齿型浅,角质胚乳较多。种皮较厚,产量较高。   2.按生育期分类 主要是由于遗传上的差异,不同的玉米类型从播种到成熟。即生育期亦不一样,根据生育期的长短,可分为早、中、晚熟类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划分早、中、晚熟的标准不完全一致,一般认为:

(1)早熟品种:春播80-100天,积温2000~2200℃,夏播70-85天,积温为1800~2100℃早熟品种一般植株矮小,叶片数量少,为14-17片。由于生育期的限制、产量潜力较小。

(2)中熟品种:春播100-120天,需积温2300~2500℃。夏播85-95天,积温2100~2200℃。叶片数较早熟品种多而较晚播品种少。

(3) 晚熟品种:春播120-150天,积温2500~2800℃。夏播96天以上,积温2300℃以上。一般植株高大,叶片数多,多为21-25片。由于生育期长,产量潜力较大。 由于温度高低和光照时数的差异,玉米品种在南北向引种时,生育期会发生变化。一般规律是:北方品种向南方引种,常因日照短、温度高而缩短生育期;反之,向北引种生育期会有所延长。生育期变化的大小,取决于品种本身对光温的敏感程度,对光温愈敏感,生育期变化愈大。 3.按用途与子粒组成成分分类 根据子粒的组成成分及特殊用途,可将玉米分为特用玉米和普通玉米两大类。

特用玉米是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或加工利用价值的玉米,这些玉米类型具有各自的内在遗传组成,表现出各具特色的子粒构造、营养成分、加工品质以及食用风味等特征,因而有着各自特殊的用途、加工要求。特用玉米以外的玉米类型即为普通玉米。 特用玉米一般指高赖氨酸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高油玉米等。世界上特用玉米培育与开发以美国最为先进,年创产值数十亿美元,已形成重要产业并迅速发展。我国特用玉米研究开发起步较晚,除糯玉米原产我国外其它种类资源缺乏,加之财力不足,与美国比还有不小差距。近年来,我国玉米育种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验,在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等育种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我国特用玉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甜玉米:又称蔬菜玉米,既可以煮熟后直接食用,又可以制成各种风味的 罐头、加工食品和冷冻食品。甜玉米所以甜,是因为玉米食糖量高。其子粒含糖量还因不同时期而变化,在适宜采收期内,蔗糖含量是普通玉米的2-10倍。由于遗传因素不同,甜玉米又可分为普甜玉米、加强甜玉米和超甜玉米3类。甜玉米在发达国家销量较大。

(2)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支链淀粉组成。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的区别是前者分子量比后者小得多,食用消化率又高20%以上。糯玉米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及适口性,可以鲜食或制罐头,我国还有用糯玉米代替粘米制做糕点的习惯。由于糯玉米食用消化率高,故用于饲料可以提高饲养效率。在工业方面,糯玉米淀粉是食品工业的基础原料,可作为增稠剂使用,还广泛地用于胶带、粘合剂和造纸等工业。积极引导鼓励糯玉米的生产,将会带动食品行业、淀粉加工业及相关工业的发展,并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国民经济收入。

(3)高油玉米:是指子粒含油量超过8%的玉米类型,由于玉米油主要存在于胚内,直观上看高油玉米都有较大的胚。玉米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尤其是油酸、亚油酸的含量较高,是人体维持健康所必需的。玉米油富含维生素F,维生素A、E和卵磷脂含量也较高,经常食用可减少人体胆固醇含量,增强肌肉和心血管的机能,增强人体肌肉代谢,提高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因此,人们称之为健康营养油。玉米油在发达国家中已成为重要的食用油源,美国玉米油占食用油8%。普通玉米的含油量为4%-5%,研究发现随着含油量的提高,子粒蛋白质含量也相应提高,因此,高油玉米同时也改善了蛋白品质。

(4)高赖氨酸玉米:也称优质蛋白玉米,即玉米子粒中赖氨酸含量在0.4%以上,普通玉米的赖氨酸含量一般在0.2%左右。赖氨酸是人体及其它动物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类型,在食品或饲料中欠缺这些氨基酸就会因营养缺乏而造成严重后果。高赖氨酸玉米食用的营养价值很高,相当于脱脂奶。用于饲料养猪,猪的日增重较普通玉米提高50%-110%,喂鸡也有类似的效果。随着高产的优质蛋白玉米品种的涌现,高赖氨酸玉米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5)爆裂玉米:即前述的爆裂玉米类型,其突出特点是角质胚乳含量高,淀粉粒内的水分遇高温而爆裂。一般作为风味食品在大中城市流行。

查看全部

病害防治

1、 曾一度被控制的病害再度爆发流行

玉米丝黑穗病是 70 年代初我省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当时推广的杂交种如嫩单 3 号 、4 号、5号,龙单 1 号、5 号等品种不抗玉米丝黑穗病,其种植面积最高时占生产种植面积的 50 %以上 。感病杂交种的大面积种植导致玉米丝黑穗病大流行,使玉米生产遭受严重损失 。随着抗玉米丝黑穗品种的应用和化学药剂的使用,到 80 年代中期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率控制在 1 %~ 2 %。 90 年代以来, 丝黑穗病,再度流行,2001 年玉米丝黑穗病中等偏重发生,2002 年全省玉米丝黑穗病特大发生。双城、阿城 、宾县、肇东、肇源 、肇洲等市县玉米主产区调查结果表明,50 多个品种,均有玉米丝黑穗发生,发病程度因地块和品种的不同而异,平均发病率为 15 %~ 20 %,严重地块达 60 %以上,甚至绝产。严重发病的品种有白单19 、龙单19 、吉单197 。发病面积之广,危害程度之大是历来所不曾见的。

2、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

70 年代在我省玉米矮花叶病、玉米粗缩病只零星发生,危害不大,作为次要病害不为人们所重视90 年代后期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个别品种年发病率超过 10 %以上。玉米矮花叶病、玉米粗缩病由种子或虫媒传播,属系统性病害 ,植株早期感染,全株发病基本不能结实,产量损失接近 100 %。

3、新病害不断出现

进入 90 年代,玉米茎腐病、弯孢叶斑病 、圆斑病陆续成为玉米病害中的新成员, 发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玉米茎腐病年发病率 15 %~ 20 %,已上升为主要病害,虽经“八五”“九五” 攻关,明确了其病原菌优势种组成 ,但在防治措施上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玉米弯孢叶斑病 1996 年在辽宁省爆发流行,发病面积有 20 万 hm2,严重地区叶片大多枯死,减产50 %。近年来,玉米弯孢叶斑病在黑龙江省玉米产区有发展蔓延趋势。

1、 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

首先是大大提前了玉米的播种期,玉米大双覆技术使原有的 70 cm 垄距加大,播种期较正常播种期提前 15 ~ 20 d 左右。在我省西部干旱( 阿城、双城、肇源、肇东) 和中西半干旱地区,农民为抢墒情,往往也采取提早播种,最早播种期为 4 月 17 日 。由于早春气温低,种子在土壤中萌动慢,生命力较弱,延长了幼苗出土时间,给土传病害病原菌侵染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其次玉米种植密度加大,80 年代以前推广应用的玉米品种株型多为平展或半平展,种植密度小,而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玉米品种株型多为耐密性的紧凑型,种植密度大,密度加大湿度增加给气传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同时施肥不科学,偏氮 、缺磷、少钾,造成植株徒长,抗病能力下降 。此外,玉米大面积连作重茬种植,根际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恶化了玉米根系生活环境以及高产优质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从而导致玉米病害日趋严重。

2、病原菌生理小种的变异

东北三省玉米病害过去主要是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和玉米丝黑穗病,玉米抗病育种工作也主要针对这些病害进行,选育的杂交种多为单抗性品种;同时由于我国骨干玉米种质资源抗性遗传基础狭窄,血缘相近,极易引起病菌生理小种变异,使品种的抗性丧失如丹玉 13 只抗玉米大斑病 1 号小种。由于 2 号小种的出现并成为优势小种,导致该品种很快退出东北玉米区。

3、抗病品种单一化种植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单一抗性品种种植面积大,遗传基础单一,遗传防御机制脆弱,同时造成毒性小种大量增殖,病菌变异频率加大,抗病品种抗性丧失,病害爆发流行。

4、植物保健措施不建全

玉米植株高大,拔节后群体郁闭,防治难度大,现有技术措施效果差,防治成本相对较高,单一的措施不能达到人们所预期的效果 。

玉米 玉米病害种类较多,发生流行因素复杂多变,防治方法应多种多样,病害治理必须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出发,把单一病害防治向系统综合防治方向转变;把以保护玉米为主向保护农田生态系统转变,朝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各项关键技术的有机协调功能 。

1、病菌生理小种变异动态监测及时掌握病菌小种毒力频率和病菌变异动态,可为抗病育种和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抗病育种的预见性 ,避免由于病菌变异导致品种抗性丧失而造成的巨大损失 。

2、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及品种合理布局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玉米病害最根本、经济、安全 、环保的措施。筛选抗源自交系,发掘抗病基因,创造抗性强 、农艺性状优良的抗病育种材料进而育成抗病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对推广品种进行合理布局,在同一生态区,按一定比例种植不同抗病类型的杂交种,避免品种单一化种植。

3、农业栽培防病措施

适时播种,实行玉米 -大豆,玉米 -麦类轮作,改变田间生态条件;合理配方施肥,适时增加 K 肥的施用,提高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防御能力;对土传病害的防治,使用种衣剂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玉米大斑病   1.症状: 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为褐色坏死条纹,一般扩展缓慢。夏玉米一般较春玉米发病重。   2.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田间残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两种形态),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发病适温20-28℃。条件适宜时,病菌繁殖迅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此病流行程度除与玉米品种感病有关外,主要由环境条件(雨水、湿度)决定。   3.防治措施:   1 选用抗病良种;   2 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3 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或用50%退菌特800—1000倍,或用8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   二、玉米小斑病   1.症状:   自苗期到后期都可发生。自下部叶片开始,出现褐色半透明水渍状小斑,逐渐向上蔓延,以玉米抽穗时最多。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赤褐色晕纹。后期严重时,叶片枯死。在潮 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绒毛状物。   2.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成活率低。菌丝发育适温为28-30℃,孢子萌发适温为26-32℃。河南省夏玉米地区病害流行的关键时期是7-8月份,月平均气温25℃以上,降水多,病害易流行。玉米连茬种植,土壤肥力差,播种过迟等易于发病。   3.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 抗病杂交品种有郑单 2号、商单 4号、丹玉 6号等;自交系有吉 63、辽1311、自330等。

  2.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连作,秋后深耕土壤,深埋病残体,消灭菌源。在玉米播种前及早处理完秸秆。   3.加强栽培管理 早播早管,增施有机肥,穗期追施氮肥,加强中耕、排水等田间管理,以增强植株抗病力。   4.药剂防治 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90%代森锰锌800倍液,每亩用 50-75千克,隔 7-10天喷1次,共防2-3次。

三、玉米圆斑病   1.症状:   玉米圆斑病为害果穗。苞叶、叶片和叶鞘。为害果穗,造成穗腐,病菌可深达穗轴。病部变黑凹陷,使果穗变形弯曲。子粒变黑、干批。叶片上病斑散生,初为水浸状,淡绿色或淡黄色小斑点,以后扩大圆形或卵圆形,有同心轮纹,病斑中部淡褐色,边缘褐色。苞叶上病斑初为褐色斑点,后扩大为圆形大斑,也具有同心轮纹,表面密生黑色霉层。   2.发病规律:   由于穗部发病较重,所以带菌种子的作用更大,有些感病种子不能发芽而在土中腐烂,有时引起幼茵发病或枯死。遗落在田间或秸秆垛上残留的病株残体以及果穗子粒上潜存的菌丝体均可安全越冬,成为第二年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源。越冬病菌第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抱子传播到玉米植株上,萌发侵入。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3.防治办法:   1.加强检疫 应特别注意不从病区调种,并选用抗病品种。我国发病严重的主要是吉63自交系。   2.药剂防治 可在玉米吐丝盛期进行,重点喷洒果穗。每亩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75公斤喷雾,一般连喷2次,间隔7-10天。

四、玉米褐斑病   1.症状:   病菌侵染叶片、叶鞘及茎秆。以叶片与叶鞘连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病斑圆形或椭圆形,褐色至红褐色,小病斑有时汇成大斑,病斑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粉红色。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散出褐色粉末,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   2.发病规律: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第二年病菌靠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适宜的环境条件即可萌发,产生游动抱子。游动孢子必须在叶面或叶鞘有水的情况下才能游动,当气温适宜时,即可侵人表皮。七八月份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发病;密度过大,田间郁蔽,发病重。   3.防治办法:   1.农业措施 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并深翻土壤,注意排除田间积水,降低湿度。施足底肥,适时追肥,及时中耕除草,促使植株健康生长,以提高抗病力。重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   2.药剂防治 以苯来特和氧基萎锈灵防效好,每亩用药100克加水50千克叶面喷雾。

五、玉米纹枯病   1.症状:    主要为害玉米叶鞘、果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水浸状,病、健部界线模糊,病斑连片愈合成较大型云纹状斑块,中部为淡土黄色或枯草白色,边缘褐色。湿度大时发病部位可见到茂盛的菌丝体,后结成白色小绒球,逐渐变成褐色的菌核。有时在茎基部数节出现明显的云纹状病斑。病株茎秆松软,组织解体。   2.发病规律:   以菌核在土中越冬,第二年侵染玉米,先在玉米茎基部叶鞘上发病,逐渐向上和四周发展,一

般在玉米拔节期开始发病,抽雄期病情发展快,吐丝灌浆期受害重。玉米连茬种植,发病重;高水肥、密度大,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7-8月份降水次数多,降水量大,易诱发病害。   3.防治办法:   1.种植抗病品种 叶片大小适中并向上倾斜生长的品种,田间通风透光好,发病轻。   2.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排灌,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抗病力。在发病初期,剥除玉米植株下部的部分有病叶鞘,可减轻发病。   3.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每亩用5%井冈霉素100-150毫升,或20%粉剂25克,或农抗120水剂150-200毫升,加水50-60千克茎叶喷雾。

六、玉米锈病   1.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片两面散生或聚生长圆形、黄褐色、粉状病斑,并散出铁锈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和夏孢子。生长后期病斑上生长圆形黑色冬孢子堆和冬孢子。   2.发病规律:   在南方温暖地区,病原菌以夏孢子越冬。来年借气流传播进行初次侵染,病斑上产生夏孢子,可以在田间重复侵染,并由南至北随季风传播,逐渐扩大蔓延。夏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高的相对湿度(100%)有利于锈病发生和发展。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早熟品种一般易发病,马齿型品种比较抗病。氮肥施用过多,会加重病害发生。   3.防治办法:   1.选用抗病杂交品种;   2.合理施肥,施用磷钾肥;   3.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发病重时隔15天再喷1次。

七、玉米黑粉病   1、症状:   黑粉病为局部侵染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玉米的气生根、茎、叶、叶鞘、雌(雄)穗均可受害。病组织肿大成瘤。病瘤表面有白色、淡红色,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至褐色的薄膜,最后外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通常叶片和叶鞘上的瘤较小,直径仅l-2厘米或更小,一般不产生黑粉。茎节上和穗上病瘤较大,直径可达15厘米。一株玉米可产生多个病瘤。雄穗受害部位多长出囊状或角状小瘤,雌穗受害部位多在上半部,仅个别小花受侵产生病瘤,其它仍能结实;全穗受害可成为1个大病瘤。   2、发病规律:   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体上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担孢子,随气流传播,陆续引起苗期和成株期发病。孢子萌发适温26—30℃。玉米植株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组织伤口处有利于病菌人侵。菌源多、降水多、湿度大,发病较重。   3、防治办法:   (1)种植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地选用当地抗病杂交种。   (2)消灭侵染菌源 玉米收获后,秸秆不要在地头堆放,作堆肥时需经腐熟,并及时消除田间内的病残体,以减少越冬菌源。   (3)改进栽培措施 实行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玉米螟,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此外,在病瘤成熟破裂前及时摘除销毁,减少田间传播为害。

八、玉米丝黑穗病   1、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在雌、雄穗抽出后表现症状。发病早的植株,果穗和雄穗均受害,发病较晚的常果穗受害。病果穗较健穗短,顶端尖,不抽花丝,整个果穗变成病瘿,后期苞叶张开,内部黑粉散落后,残留丝状的寄主维管束组织,似乱发状。雄林早期受害,整个花序变为厚垣孢子团。   2、发病规律:   玉米丝黑穗病一年侵染1次,无再侵染。以厚垣孢子在土壤、粪肥和种子上越冬。厚垣抱子在土壤中遇到适宜条件萌发产生菌丝,由玉米幼芽入侵,最后进人雄花和果穗,产生大量厚垣孢子。玉米播种后至五叶期,土壤温度湿度是否适宜,一是影响病菌入侵的主要因素。   3、防治办法:   (1)选用品种 选用抗病自交系,种植抗病杂交种。   (2)拔除病株 发现病株,及早拔除,要做到早拔、彻底拔,并带出田外深埋。   (3)农业措施 重病区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净肥,秸秆肥要充分堆沤发酵。深翻土壤,加强水肥管理,增强玉米的抗病性。   (4)药剂拌种 选用15%粉锈宁或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

九、玉米茎腐病   1、症状:   为全株表现症状的病害,玉米乳熟至腊熟期为显症高峰期。一般由下部叶片向上逐渐扩展,呈现青枯状。有的病株在雨后出现急性症状,全株急骤青枯。病株茎基部变软,内部空松,遇风易倒折。剖茎检查,髓部空松,根、茎基部可见到红色病症。   2、发病规律:   玉米茎腐病田间以病株残体、病田土壤和种子带茵为初侵染源。越冬病菌在玉米播种后至抽雄吐丝期陆续由根系侵人,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玉米灌浆至成熟期的气候条件,特别是雨量与发病关系密切。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   3、防治办法:   (1)加强栽培管理 选用抗病自交系,合理施肥、合理密植等,以增强玉米的抗病性。   (2)实行轮作 深翻土地,清除病株残体,秸秆充分发酵后再施用等,以减少土壤茵源。

十、玉米干腐病   1、症状:   玉米生长期均可被害,以生长后期被害较重。为害茎秆和果穗。茎秆基部和果穗处的茎秆生褐色、黑褐色、紫红色大病斑,严重时茎秆从病部折断。病果穗穗轴变松,易折断,病穗下部子粒变褐色无光泽,粒间常有白色菌丝体,病穗与苞叶粘连,不易剥开。   2、发病规律:   玉米干腐病以菌丝及分生抱子器在病株残体和种子上越冬,玉米生长季节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原菌的浸染和发病。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播种后降水多、土壤湿度大,温度低,幼苗长势弱,容易发病。   3、防治办法:   (1)农业措施 选育选用抗病品种。实行2-3年轮作,秋季深翻士壤,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减少侵染来源。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增施有机肥等,培育壮苗,提高抗病力。   (2)药剂防治 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4小时。浸种后用清水冲洗即可播种。抽穗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喷雾。重点喷果穗及下部茎叶,隔7天再喷1次。

查看全部

主要价值

饲用价值

玉米产量高,适应性强。玉米的籽粒、茎时营养丰富,是各种家畜的优质饲料。每生产一公斤猪肉需要5.6kg玉米籽粒,一公斤牛肉需10kg。100kg玉米籽粒相当于135kg的燕麦,125kg的高粱,130k编大麦。是肉牛、奶牛、马、羊、猪、禽类和鱼类不可缺少的饲料。玉米整个植株都可饲用,利用率达85%以上,是著名的“饲料之王”玉米的粗蛋白质含量5--10%,纤维素少,适口性好;各种家畜都喜食。玉米籽粒中赖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含量不足,一般含赖氨酸0.2—0.5%,国外最近育出的新品种有的高达5%。玉米各个部分所含氨基酸成分不同(表43—2)、以籽粒最为丰富。玉米的微量元素也很丰富(表 43—3)据测定玉米籽粒中含维生素A 906.72mg/kg 维生素B1 0.934mg/kg,维生素B2 0.272mg/kg,维生素E5.073mg/kg,胡萝卜素 1.3—2mg/kg,核黄素3.7—6.3mg/kg。据北京农业大学测定(表43—4). 玉米的有机物质消化率较高。玉米在发达国家85%作为饲料,籽粒为猪、鸡、奶牛、肉牛的精料。青刈和青贮玉米,是奶牛必不可少的饲料。随着生产的发展,玉米作为饲料作物在我国的地位日趋重要。

玉米的营养价值

玉米的营养成分比较全面, 一般含蛋白质8.5%、脂肪4.3%、糖类73.2%、钙0.022% 、磷.21%、 铁0.0016% , 还含有胡萝卜素、 维生素B1、B2和尼克酸以及谷固醇 、卵磷脂 、维生素E、赖氨酸等。最新研究指出,玉米中含有一种抗癌因子—谷胱甘肽。国内外营养学家给予玉米很高的评价,认为:玉米中所含谷胱甘肽有抗癌作用,它可与人体内多种致癌物质结合,能使这些物质失去致癌性;玉米中所含纤维素是一种不为人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可降低人的肠道内致癌物质的浓度,并减少分泌毒素的腐质在肠道内的积累,从而减少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率;玉米中所含木质素,可使人体内的 “ 巨噬细胞 ” 的活力提高2~3 倍,从而抑制癌瘤的发生;玉米中还含大量的矿物质,食物中的镁具有明显的防癌效果 。 日本遗传学家认为,玉来糠可使二硝基茂致癌物质及煎烤鱼、肉时形成的杂环胺的诱癌变作用降低92%。

查看全部

营养成分

每100克玉米所含热量86大卡。具体营养素含量详见下表:


食用方法

一、排骨玉米汤

1.准排骨一条洗干净

2.甜玉米一个,胡萝卜一个,马蹄爽十个,全部洗干净,

3.切成小块,

4.排骨和玉米的一起放高庒锅,下一勺半的水(下水得看人多人少的下)

5.大火煮上气,,转中火二十五分钟

6.煮好等气全出完,起锅盖,放盐,(可以放点鸡精)

7.起大碗,放点香菜就可以了,美味又好喝

二、香烤玉米

1.把玉米洗干净,掰成两截

2.烤箱预热150度,上下火。

3.在烤盘铺上锡纸,搭上烤架。

4.把玉米均匀涂上花生油和蜂蜜,搭在烤架上。

5.把烤盘放入烤箱中,180度,十分钟。

6.叮~香喷喷的烤玉米就出炉啦!

三、奶香玉米饼

1.玉米一根剥成玉米粒 2.放入料理机加入适量水榨成泥(没有料理机没关系,擦板擦成碎只是没有这么细腻

3.但味道一样棒棒哒)4.加入适量牛奶和糖和成面糊

5.平底锅刷油,油热放入心形模具(模具要擦油更易脱模),将面糊倒入模具中,小火煎

6.制表面金黄变硬

7.翻至另一面,两面金黄即可出锅,软软糯糯超级好吃。一朵漂亮的桃花迎接春天的到来。

四、豌豆炒玉米

1.准备好食材:所有食材洗干净,玉米剥粒,胡萝卜肉饼切粒。

2.锅热下油下肉饼炒香。

3.下玉米粒和豌豆。

4.下冰糖滴小半碗水下去煮会。

5.水煮的差不多干的时候下胡萝卜。

6.最后下食盐翻炒均匀即可。

五、玉米发糕

玉米发糕 1.准备好面粉,玉米面,发酵母,葡萄干,玉米油和白砂糖,各自称重

2.发酵母用温水稀释

3.葡萄干放水中泡软,泡五分钟,沥干水分

4.盆中加入面粉,玉米面和白砂糖

5.倒入稀释好的酵母

6.搅拌成糊状,不要太稀

7.加入少许葡萄干搅拌均匀

8.碗里均匀刷一层玉米油

9.将搅拌好的面糊放入碗中

10.盖上保鲜膜,放温暖处半小时发至两倍大(我是放在热水中,盖盖子)

11.将发酵好的面糊取出

12.放入葡萄干

13.上锅蒸30分钟,焖3-5分钟

14.变得很蓬松四周用刀分离一下倒扣出来

六、黄金玉米烙

1.把玉米放在锅里蒸熟 黄金玉米烙 2.蒸熟后剥下玉米粒,可以借助小刀

3.加入适量淀粉

4.拌匀,使每粒玉米几乎都能沾上淀粉

5.碗里加些玉米淀粉,用清水兑成不稠也不稀的水淀粉

6.电饼档加热,把模具放里面,用小勺把玉米尧舀进去

7.用小勺舀些水淀粉到玉米空隙里,填满空隙

8.玉米烙好后,坐锅烧油,火不宜太大9.油热好后,放入玉米饼,煎炸得脆了即可出锅

10.出锅之后撒上白糖就可以了~

查看全部

历史文化

有一种说法:欧洲文明是小麦文明,亚洲是稻米文明,拉丁美洲则是玉米文明。而墨西哥及中美洲,正是玉米的发源地,据考古发现,早在1万多年前,这里就有了野生玉米,而印第安人种植玉米的历史也已有3500年。考古学家已经在普埃布拉州特瓦坎谷地发现了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1540年之间玉米文化的遗迹,表明古印第安人如何在狩猎活动日渐稀少的同时,逐渐开始采摘野果并过渡到人工种植玉米的过程。

悠久的玉米文化历史使墨西哥人对玉米的种植和加工技术的锤炼达到了极致。在墨西哥,不仅有白色的玉米、黄色的玉米,还有深蓝色的玉米、墨绿色的玉米、紫红色的玉米,还有红、蓝、绿、白、黄间杂排列的五彩玉米。墨西哥人制作的玉米食品的种类已经丰富得数不胜数,并且还不断有新的创造。

玉米崇拜———墨西哥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对墨西哥人来说,玉米绝不仅仅是食物,而是神物,是千百年历史中印第安人宗教中崇拜的对象。古印第安神谱中,有好几位玉米神,例如辛特奥特尔玉米神、西洛嫩女神、科麦科阿特尔玉米穗女神等,他们都象征着幸福和运气。墨西哥民间有许多关于玉米的神话和传说,都将人类的起源与玉米的发现连在一起。纳华印第安人的传说认为,在远古时代,以克特萨尔科阿特尔和特兹卡特里波卡为主的诸神在反复争斗中创造了世界和人类,在第五个太阳普照大地的时候,人类才从吃树木果实和植物发展到食用玉米。在玛雅人的神话中,人的身体就是造物主用玉米做成的。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把土著人称为“玉米人”,危地马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斯图里亚斯的长篇小说《玉米人》,写的就是玛雅人在现代社会的遭遇。

墨西哥历史,与玉米的进化同步前进。西班牙人入侵后,曾花费巨大财力在墨西哥推广小麦种植,在土地和资金方面均提供优惠条件,但玉米占优势地位的农作物种植格局在墨西哥却始终未曾改变。古印第安人,甚至直到现在的一部分印第安人的生活,都是紧紧围绕着玉米的种植与收获来组织和安排的。印第安人部落和村社,都将玉米磨房设置在村镇中心,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房就成了全村的社交场所。有时村民大会也在这里举行,从而又使它与“权力”联系在一起。

玛雅人的圆形太阳历中,就是以太阳的位置和玉米的种植将一年划分为9个节气。人们辛苦一年后最愉快最欢庆也是最轻松的日子,是在第二个叫做“成熟”的节气,相当于8月2日,这是玉米开始成熟的时候,也是人们开始享受嫩玉米的时节。印第安人在收获玉米之后,要围着大堆的玉米举行宗教仪式和欢庆活动,如用羊羔、饮料祭祀玉米神等。这样的欢庆活动要持续一个月,直到玉米全部收获完毕。就是在农村其他节日中,玉米也是作为不可或缺的吉祥物被摆上祭坛供奉,有时人们还用五彩玉米粒组成宗教画面或用来占卜。

在现代墨西哥社会,由于玉米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全国要规划出大面积的土地种植玉米,各地区再根据各自的气候与土壤特点辅种其他作物,具体到农村基层,则完全按照玉米田面积的大小形成大小不等的村落。墨西哥的文明史几乎是与玉米的进化和发展同步前进的,它深深渗入到墨西哥社会的组织形式、人的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之中。

诗人、艺术家灵感的源泉。古印第安的诗人们写过许多歌颂玉米的诗歌,其中一部分流传至今。在墨西哥著名诗人、199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斯的诗歌中,也曾反复出现玉米的意象,如《在石与花之间》中的诗句:“你克制、忍耐、生活/宛似鸟儿/从一把玉米炒面到一坛玉米稀饭。”在《太阳石》中,他更是满怀激情地唱道:“你的玉米裙在飘舞歌唱/你水晶的裙子、水的裙子……”。

在造型艺术中出现的玉米及玉米神的形象更是自古就有,考古发掘又屡有新证。现代艺术家们的作品则推陈出新,在更高层次上赋予人们全新的感受。最典型的代表作之一当属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医学系大楼上的巨幅壁画《生命、死亡与四要素》,作者为墨西哥著名壁画家弗朗西斯科·埃朋斯。画中的“四要素”指水、火、土、风,这是一幅隐喻印第安土著人生活的作品,而玉米就在这幅巨作的中心位置,我们好像能体会到玉米在水火土风的培植滋养下同生命与死亡紧密相关的生动含义。

玉米文化在墨西哥得到有识之士的呵护和弘扬。2003年3月,由墨西哥城人民文化博物馆协同全国土著人学会、查平戈大学等单位举办了以“没有玉米,就没有我们国家”为题的展览会,这个展览将历时8个月。在展览会的说明书上,有这样的警句:“玉米是墨西哥文化的根基,是墨西哥的象征,是我们无穷无尽的灵感的源泉。”“我们创造了玉米,玉米又造就了我们。我们永远在相互的哺育中生活。我们就是玉米人。”

查看全部

禾本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高粱 Moench),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高大草本植物。秆高低悬殊,粗壮,直立,…
  • 水蔗草,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水蔗草Apluda mutica L.的根或茎叶。分布于华南、西南各地。…
  • 御谷 R. Br.)是禾本科,狼尾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须根强壮。秆直立,常单生,高可达2米,…
  • 金色狗尾草 Beauv.)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单生或丛生。秆高可达90厘米,光滑无毛,叶鞘下部扁压具脊,…
  • 黄金间碧竹 McClure),禾本科簕竹属大型乔木。竿丛生圆柱形,…
  • 棒头草是禾本科、棒头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秆丛生,基部膝曲,高可达75厘米。叶鞘光滑无毛,叶舌膜质,…
  • 马唐 Scop.)禾本科马唐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0-80厘米。幼苗深绿色,密生柔毛;茎倾斜匍匐生长,…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