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草蜻蛉

草蛉虫又名草蜻蛉,幼虫叫蚜虱。草蛉是一种捕食性昆虫,可能在木头、玻璃、铝合金窗户等任何地方产卵。我国常见的有大草蛉、丽草蛉(小草蛉)、中华草蛉(中华通草蛉)、叶色草蛉、亚非草蛉等。

除少数种类外,大部分的卵有一条长长的丝柄,柄基部固定在植物的枝条、叶片、树皮等上面,而卵则高悬于丝柄的端部。草蛉成虫和幼虫的捕食能力都很强,主要捕食蚜虫、介壳虫、红蜘蛛和多种昆虫卵,也捕食蛾类幼虫。如在棉铃虫产卵盛期,每亩棉田放出草蛉卵3万至5万粒,从卵里孵出的草蛉幼虫就能捕食害虫,四天后效果就很显著。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草蛉虫

别名:

草蜻蛉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亚门:

真节肢动物亚门

纲:

昆虫纲

亚纲:

有翅亚纲

目:

脉翅目

科:

草蛉科

成虫体长:

约毫米

翅展:

约毫米

草蛉虫简介

黄绿色,有黑斑纹。头部触角1对,细长,丝状,除基部两节与头同样为黄绿色外,其余均为黄褐色;复眼很大,呈半球状,突出于头部两侧,呈金黄色;头上有2~7个黑斑,触角下边的2个较大,两颊和唇基两侧各1个,头中央还有1个,常见的多为4斑或5斑,但均属同种(大草蛉的翅和头斑(七斑,四斑));口器发达,下颚须和下唇须均为黄褐色。胸部黄绿色,背中有一条黄色纵带;腹部全绿,密生黄毛。足黄绿色,跗节黄褐色。4翅透明,翅脉大部黄绿色,但前翅前缘横脉列和翅后缘基半的脉多呈黑色;两组阶形排列的阶脉只是每段脉的中央黑色,而两端仍为绿色;后翅仅前缘横脉和径横脉大半段为黑色,阶脉则同前翅;翅脉上多黑毛,翅缘的毛多为黄色。 草蛉虫虫卵

草蛉的卵,在昆虫中是较特殊的,除少数种类外,大部分的卵都有一条长长的丝柄,柄基部固定在植物的枝条、叶片、树皮等上面,而卵则高悬于丝柄的端部,因此草蛉的卵常可躲避其它昆虫的侵袭。有的卵呈数十粒集中在一片,如大草蛉的卵,有的则单独散产,如丽草蛉和白线草蛉;还有的种类呈十余粒一束。卵一般经过3-4天后孵化,刚孵出的幼虫在卵壳上停留半小时到2小时,等到身体在空气中变硬、变结实后再敏捷、灵巧地顺着那个细细的丝柄滑下来。雌性草蛉成虫都是选择在蚜虫密集丛生的地方产卵,幼虫一孵出来,就能立即在附近捕食。

如果周围缺少或没有蚜虫,凶残的幼虫就会互相残杀,所以在人工饲养草蛉的过程中要多加注意这个问题。幼虫一般有三龄,大约经过10天就能生长成熟,成熟的老龄幼虫在停止捕食后,由尾部抽丝做茧化蛹。结茧大多在植物叶子的背面、树皮下、卷皱的叶片上、枝杈间以及墙缝处等。预蛹期有长有短,如果是在越冬期前做的蛹,越冬代的预蛹期就可长达半年之久。 蛹期仅约八九天,羽化时它们用头部将茧顶部的一个圆盖顶开,慢慢地爬出来,过2-5分钟后,再脱去体外的一层透明胶质膜。大约10-15分钟后,经过一阵全身的扭动、爬行,那透明的大翅膀才慢慢地伸展开来。草岭幼虫消化道与直肠不相通,粪便都积存在体内没有排出。当它们羽化后,第一件事就是排除体内积累的粪便。成虫取食,主要是为性成熟补充营养。补充营养的食物,可以是动物性的,也可以是植物性的。当成虫性成熟后,雌、雄间就开始进行交配。草蛉一生仅交配1次,但可以多次产卵。总产卵量相当可观,例如一头雌性中华草蛉在5天中可产卵1237粒,丽草蛉可产卵892粒。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草蛉,如果延长光照,还可进一步使产卵量增加。夏季草蛉身体多呈嫩绿色,但少数以成虫越冬的种类中,冬季时身体常变成黄色,当天气逐渐转暖后,体色又会变成绿色,这并非种类之不同,而仅是季节不同造成的。草蛉成虫有着很强的趋光性,对光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极为敏感,一个已经产卵的成虫,如果处在短光照情况下,就会出现停止产卵的滞育现象。如果不改变条件,这种滞育就能维持长达2个月以上,但一等光照加长,马上可恢复产卵。反过来,如成虫处于长光照条件下时就不会出现滞育现象。所以在人工饲养草蛉时,常利用草蛉这一生活特性,给成虫每天以16-18小时的长光照,这就使得草蛉在一年四季中都能不停地产卵繁殖。

一年可繁殖3代,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卵有长丝柄,十多粒集在一处象一丛花蕊。幼虫称为大蚜狮,头部有3块大黑斑,体长达12毫米。捕食棉蚜、桃蚜、麦蚜等多种蚜虫以及棉铃虫的卵和小幼虫等。是有益的昆虫。已用于生物防治。

查看全部

草蛉虫一生

夏天,人们在田间漫步时,常可看到一类有着绿色而柔软的身体,长着四个大而透明的翅膀的昆虫,缓慢地飞翔于空中,这就是著名的灭虫能手——草蛉。草蛉是一类捕食性昆虫,属于昆虫纲的脉翅目。在全世界已知有86属共1350种,据调查我国有记载的就有15属约近百种,它们分布在我国南北各地。由于草蛉能够有效而大量地捕食多种重要的农业害虫,所以人们广泛地开展了人工利用草蛉消灭害虫的工作。例如河北省某果园, 1975年开始试验用中华草蛉防治果树红蜘蛛为害,几年来一直坚持不断地进行室内人工饲养和野外释放工作,至1977年就将防治面积扩大到100亩。通过释放草蛉卵,有效地控制了果树红蜘蛛的为害,不但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节省了开支和劳力,而且提高了防治效果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草蛉不但适于在野外进行人工释放,就是在温室和暖棚内,它们同样有着明显的治虫效果。

例如1977年,在北京四季青公社试验站,利用人工饲养的中华草蛉防治温室内为害黄瓜的瓜白粉虱,就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草蛉种类虽多,但在我国常见的和目前已开展试验做生物防治的只有下列十种,即大草蛉、丽草蛉、叶色草蛉、多斑草蛉、粘蛉草蛉、黄褐草蛉、亚非草蛉、白线草蛉、普通草蛉和中华草蛉。那么,这些草蛉都能捕食、消灭哪些害虫呢?据初步统计有粉虱、红蜘蛛、棉蚜、菜蚜、烟蚜、麦蚜、豆蚜、桃蚜、苹果蚜、红花蚜等多种蚜虫,另外它们还喜欢吃很多种害虫的卵,象棉铃虫、地老虎、银纹夜蛾、甘兰组蛾、麦蛾和小造桥虫等的卵,都很适合草蛉的口味。草蛉是全变态昆虫,每头蚜狮一天可以吸食百十头蚜虫。有趣的是有的种类象亚非草蛉等,每当把害虫吃尽吸光后,还把吸空的害虫体壳背在背上,不停地行走。据统计,一头蚜狮在整个幼虫期消灭的蚜虫平均可在七八百头以上!

查看全部

草蛉虫分布

常见蛉种中,大草蛉和中华通草蛉为广布全国的最常见种。大草蛉除西藏、内蒙古,中华通草蛉除西藏、台湾、广西未见报道外,其他省均有这两种草蛉分布。其次分布较广的种类依次有丽草蛉(除华南和西南地区之外均有分布)、叶色草蛉(除黄淮地区以南之外均有分布)、普通草蛉(分布于西北、华东和西南)、晋草蛉(主要分布于华北和华中地区,此外,山东、四川、广东和安徽也有分布)。牯岭草蛉和白线草蛉从分布的地理纬度来看,跨度很大,前者从东北的辽宁省至最南的广东省有分布;后者自新疆至云南有分布,但至今在这个地理跨度之间已发现分布的其他省区不多。黄褐草蛉为偏北方地区的种类,多斑草蛉现仅在东北三省有发现。而亚非草蛉、八斑绢草蛉和红肩尾草蛉属南方蛉种。 虫卵及幼虫


草蛉虫优势种

随着地理位置的不同,南北地区的蛉种组成多有不同,而且各地区的草蛉总发生量也有差异,黄河流域明显多于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每个蛉种在各地区蛉种组成中所占的比重各有不同,如东北三省的蛉种组成相同,其中以叶色草蛉占优势,达47%~94%,中华通草蛉占36%以下。在黄河流域各省,以叶色草蛉、丽草蛉和中华通草蛉为优势种,共占草蛉总量87%左右,其中以叶色草蛉为主,其次是丽草蛉。长江流域一带,农田主要以中华通草蛉和大草蛉为优势种,在湖北、湖南两省,晋草蛉亦为常见种。而北方地区的常见优势种叶色草蛉,除安徽、湖北两省部分地区曾有报道之外,长江流域其他各省及华南地区至今未见报道。

我国南方沿海省区常见蛉种与内地区别颇大。广州地区,其中以八斑绢草蛉、白脸草蛉(Anisochrysa sp. )为差草蛉属之一种,目前仅在广东省发现)和亚非草蛉等三种为优势种,分别占所采标本总数(8998头)的49.04%、20.17%和14.51%,其余种类各占比例均在7%以下(魏潮生等,1980, 1987)。

草蛉虫是全变态昆虫,一生中有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不同的形态,在卵期和蛹期的草蛉不能取食,捕食主要是在幼虫和成虫时期,其中尤以幼虫期捕食量大,是消灭害虫的主要时期。草蛉幼虫长得丑陋,捕食凶猛,人们把幼虫期的草蛉又叫做蚜狮。蚜狮十分活跃,虽然没有翅膀,不能随意飞翔,但却能不停地在植物上爬行,到处寻找害虫捕食。蚜狮捕食害虫或虫卵,每头蚜狮一天可以吸食百十头蚜虫。蚜狮主要的武器是生在头前方的上、下颚,每当它们发现目标后,就张开上、下颚,把目标紧紧地夹住。上、下颚上生有可以使消化液流到害虫体上的细沟,能溶解害虫身体的液体顺着颚上的细沟流到害虫体上,害虫身体的组织就会被溶解,而溶解的液体又马上被蚜狮吸到肚子里。就这样,一头害虫最后只剩下了一张空壳。草蛉的成虫食性有所变化,像中华草蛉、亚非草蛉等就改肉食性为植食性,它们象蜜蜂和蝴蝶一样,飞舞在花丛之中,吸食植物的花粉和蜜露。这时它们失去了消灭害虫的能力,而另一些种类的草蛉则坚持肉食习性,仍以害虫为食,像大草蛉、丽草蛉等,平均一天仍能吃一百多头蚜虫。

1975年开始试验用中华草蛉防治果树红蜘蛛为害,几年来一直坚持不断地进行室内人工饲养和野外释放工作,至1977年就将防治面积扩大到90余公顷。通过释放草蛉卵,有效地控制了果树红蜘蛛的为害,不但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节省了开支和劳力,而且提高了防治效果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草蛉不但适于在野外进行人工释放,就是在温室和暖棚内,它们同样有着明显的治虫效果。例如1977年,在北京四季青公社试验站,利用人工饲养的中华草蛉防治温室内为害黄瓜的瓜白粉虱,就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查看全部

草蛉虫中华草蛉

中文名:中华草蛉

拉丁学名:Chrysoperla sinica Tjeder

纲:昆虫纲

目:脉翅目

科:草蛉科

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

寄主昆虫:棉铃虫、棉红蜘蛛、蚜虫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小麦、蔬菜、玉米、烟草、大豆

成虫:体长9-10毫米,前翅长13-14毫米,后翅长11-12毫米,展翅30-31毫米。体黄绿色。胸部和腹部背面两侧淡绿色,中央有黄色纵带。头部淡黄色,颊斑和唇基斑黑色各I对.但大部分个体每侧的颊斑与唇基斑连接呈条状。下颚和下唇须暗褐色。触角比前翅短,呈灰黄色,基部两节与头部同色。翅窄长,端部较尖,翅脉黄绿色,基部两节与头部同色,前缘横脉的下端,径分脉和径横脉的基部、内阶脉和外阶脉均为黑色,翅基部的横脉也多为黑色。翅脉上有黑色短毛。足黄绿色,跗节黄褐色。

卵:卵粒呈椭圆形,长0.70-0.05毫米,宽0.32-0.38毫米,初产时绿色,近孵化时褐色,丝柄白色,长3-4毫米。单粒散产于植物上,多在叶背。

幼虫:幼虫呈纺锤形,随着龄期的不同其特征也不一样。

一龄:体长1.50-1.80毫米。初孵时胸部浅红色,腹部前4节红褐色,后6节黄色,以后变成红棕色。头部有两个“v”形黑纹。前胸背板有“w”形黑纹。前胸侧瘤上刚毛2根,中、后胸侧瘤上刚毛3根,腹部1一8节侧痼上刚毛2根。

二龄:体长4.50-4.90毫米。体灰绿色,背线细,两侧有褐色带。头部有倒“八”形纹。前胸背板上有“H”形黑色斑纹。

三龄:体长7.20-8.50毫米。体黄绿色,背面和气门上线红褐色。头部有褐色倒“八”形纹,头两侧过单眼到上下颚有褐色纹通过,各侧瘤上刚毛均多根。

茧:白色,长3-4毫米,宽2.50-3.20毫米,茧表面光滑无杂物。

(1)历期:中华草蛉各虫态历期的长短,受温度的影响极大,在15-32℃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历期逐渐缩短。

(2)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发育起点温度,卵期10.80℃,一龄幼虫11.80℃,二龄幼虫10.03℃,三龄幼虫11.08℃,蛹期10.3℃;有效积温是:卵期60.7日度,一龄幼虫46.3日度,二龄幼虫38.4日度,三龄幼虫45.5日度,蛹期148.2日度(赵敬钊,1981)。

(3)年生活史:中华草蛉在我国以成虫越冬,其越冬场所和栖息植物较为广泛,在湖北省有女贞、竹林、油菜、小麦、苕籽、茶树、蚕豆、豌豆等。在北京地区主要在背风向阳的山坡上的杂草和枯叶内越冬。10月下旬即可看到越冬成虫。越冬时,体色由绿色变为黄绿色再变为褐色,最后变为土黄色。体色由绿变黄为越冬的标志。成虫一般在植物的叶背、根隙或杂草丛内越冬。

此时,只要气温上升到19℃以上,并有阳光,成虫就可活动,但不能产卵。翌春活动较早,成虫寿命较长,自交配后在整个生活过程中有连续产卵的习性,因而造成世代重叠。根据山西省阳城县农业局观察,中华草蛉在该县一年发生5代(1976年);陕西省关中地区(西北农学院植保系1977年)和河南省民权县(民权县农业局,1977年)一年发生5-6代;在山东省泰安地区一年发生4代(牟吉元等,1980);在湖北省武汉市一年发生6代(赵敬钊,1981)。

(4)繁殖:刚羽化的成虫必须经过补充营养才能达到性成熟而交配。越冬代成虫,一般越冬前不交配,翌年春天再进行交配。中华草蛉成虫交配多在晚上17-23时,以20-21时交配为多。每次历时3-5分钟,一次交配终生可产受精卵。未交配的雌虫亦可产少量的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始终保持绿色,不能孵化。中华草蛉雌虫的产卵前期在25-30℃条件下为3-8天,一般5天左右。雌虫自开始产卵后,除个别情况外,每天均可连续产卵。日产卵量在20-30粒之间。因此,一生的总产卵量与寿命的长短有关。一头雌虫的最高产卵量可达1,400粒以上,平均在700-800粒左右。在营养不良或产卵末期可产无柄卵或未受精卵,未受精卵不能孵化,无柄卵可以孵化。产卵时间多集中在晚上19-23时,其它时间亦可产少量卵。卵为单粒散产,即产一粒卵后,要换位置再产下一粒卵。中华草蛉雌虫对产卵场所有一定选择性,一般把卵产在蚜虫比较多的地方,这可保证幼虫孵化后就能够得到充足的食料,对种群的延续是有积极意义的。

中华草蛉雌虫产卵量的多少与食物、寿命和光照都有一定的关系。根据西北农学院植保系试验(1977),在24小时光照下,10天内的产卵量,比14小时光照下的产卵量多18.90%,比全黑暗条件下多33.10%,因此,在人工饲养时,可以采取延长光照的办法来提高其产卵量。

(5)捕食:中华草蛉成虫可食花粉、花蜜,及捕食叶螨和鳞翅目昆虫的卵,一般情况下不捕食蚜虫。因此,中华草蛉成虫对蚜虫控制作用不大,对叶螨和鳞翅目害虫的卵有一定的作用。

中华草蛉的幼虫活动能力很强。据统计,三龄幼虫在28℃条件下,一小时可爬行60米以上。捕食范围也很广。

中华草蛉幼虫对各种害虫的捕食量随着龄期的增长而逐渐加大,因此,在人工饲养时要根据不同龄期而投入不同量的食物。

地理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江苏、江西、安徽、上海、广东、云南

1、寄主:苹果黄蚜、苹果瘤蚜、梨二叉蚜、梨粉蚜、梨圆尾蚜、桃蚜、桃瘤蚜、麦蚜、菜蚜、玉米蚜、高粱蚜、豆蚜、柳棉蚜等。亦捕食红蜘蛛类及其卵;还能捕食棉铃虫、各种夜蛾、造桥虫的卵;捕食棉铃虫的小幼虫、卷叶虫,以及介壳虫如松干蚧及其卵等。

2、中华草蛉生活习性:以成虫越冬,1年发生4-5代,3月下旬至4月上旬越冬成虫出蛰,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产卵,卵较分散。7月发生第1代成虫,8-11月均有成虫发生。每头雌虫平均产卵488粒。各代历期因气温不同而有长短,平均气温13-19℃时,一代历期64天;21-22℃时,历期30天;27-28℃时,历期24天。其中卵期3-12天,幼虫期8-27天,蛹期8-17天,产卵前期4-8天。幼虫、成虫均捕食蚜虫、红蜘蛛等。分布于我国各地。

3、利用途径:⑴保护越冬茧。如在树的孔穴、石缝、落叶上发现越冬茧,可加以采集,保护于天敌羽化笼中,放于冷凉的室内,严寒过后移挂于室外凉冷处,4月成虫羽化后,立即释放于果园。⑵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期,果园不宜喷接触性杀虫剂,其他时间也宜少用。⑶用日光灯或黑光灯诱集成虫,移放于果园。⑷用蚜虫或米蛾卵等进行人工饲养,将卵、幼虫或茧移放于果园。如一时不用,可将幼虫逐渐降温饲养,一般可降至12-15℃,待其结茧化蛹,即可冷藏于5-6℃的冰箱中。3-4个月,成活率还可达75%以上。

查看全部

草蛉虫大草蛉

草蛉虫的一种。

1年发生4代,以蛹在茧中越冬。4月中下旬大量羽化,6-10月均有成虫发生,各世代有明显重叠现象。夏秋各代虫期:卵期3-12天,幼虫期8-31天,蛹期9-28天,产卵前期11-18天,一代历期31-53天。每头雌虫平均产卵780余粒。成虫白天和晚上均能活动,夏季上午6-9时和下午17-20时活动较盛。成虫有趋光性。成虫产卵常10多粒至数十粒聚产在一处。卵的颜色由绿变灰白至灰色即孵化。卵被寄生蜂寄生后2-3天变黑。卵孵化0.5-2小时后幼虫沿卵柄爬下开始寻找食物。幼虫和成虫捕食各种蚜虫为主,亦捕食其他害虫。1头幼虫1代共捕食蚜虫600-700头,成虫能捕食500头左右,一生能消灭蚜虫1000-1200头。幼虫老熟后在叶背叶脉附近或其他皱褶处结茧化蛹。9月下旬至11月中旬陆续结茧化蛹越冬,多在树皮缝、树洞穴、枝干伤口及枯枝落叶内等处。分布全国各省区。


草蛉虫丽草蛉

中文名:丽草蛉

拉丁学名:Chrysopa formosa Brauer

纲:昆虫纲

目:脉翅目

科:草蛉科

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

寄主昆虫:蚜虫、鳞翅目的卵和幼虫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

成虫:体长9-10毫米,前翅长14-15.50毫米,后翅长11-13毫米。体绿色,下颚须和下唇须均为黑色。触角比前翅短,黄褐色,第一节与头部颜色相同,第二节黑褐色。头部有9个黑色斑纹:中斑1个、角上斑1对、角下斑1对呈新月形、颊斑1对唇基斑1对呈长形。前胸背板长略大于宽,中部有1横沟,横沟两侧各有1褐斑。中胸和后胸背面也有褐斑,但常不显著。足绿色,胫节及跗节黄褐色。翅端较圆,翅痣黄绿色,前后翅的前缘横脉列的大多数均为黑色(以此点区别叶色草蛉),径横脉列仅上端一点为黑色,所有的阶脉为绿色,翅脉上有黑毛。腹部为绿色,密生黄毛,腹端腹面则多生黑毛。

卵:大多为单粒散产,少见有2-3粒在一起。卵粒椭圆形,翠绿色,肥而短,长0.84-1毫米,宽0.30-0.35毫米,丝柄长3.50-5.50毫米。

幼虫:共三龄,各龄期主要特征是:

一龄:体长1.80-2.40毫米,浅褐色,斑纹褐色。前胸和腹部1-8节的体侧毛瘤上有刚毛2根。中、后胸侧毛瘤上有刚毛8根。头顶有对称的三叉形褐色斑纹。前胸背板有倒“八”形黑色斑纹,除胫黄褐色,腿节末端与径节基部有褐斑。

二龄:体长5毫米左右。体黄绿色,斑纹黑褐色。体侧毛瘤上的刚毛多根。头背面有对称的“V”形斑纹。前端有细“八”形纹。体背面两侧有2条较粗的亚背线。

三龄:体长8.50-10毫米。体桔黄色,腹面青灰色,斑纹黑色。体侧毛瘤上有刚毛多根。头背面有对称的三叉形黑褐色斑纹,前方有“八”字形黑褐色斑纹,胸部有黑褐色斑纹。

茧:茧白色,圆球形,长3.50-3.80毫米,宽3-3.20毫米。表面光滑无杂物。

(1)历期:丽草蛉各虫态发育历期的长短受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在18—30℃的恒温条件下,各虫态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但在32℃时蛹的历期又延长。

(2)年生活史:丽草蛉在黄河流域以预蛹期在茧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化蛹盛期。羽化盛期在5月上、中旬。产卵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9月中旬以后陆续进入预蛹期并开始越冬。丽草蛉在山东泰安地区一年发生4代,1-3代成虫羽化盛期分别在6月中旬、7月中下旬和8月中旬,9月中旬以后陆续进入预蛹期。10月中旬有一部分个体羽化,其余以预蛹期越冬(山东农学院植保系,1980年)。丽草蛉在陕西关中地区一年发生d-5代(西北农学院植保系,1977年);在山西省阳城县发生4-5代(阳城县农业局,1977年)。

(3)繁殖:成虫羽化后需要经过补充营养阶段才能达到性成熟,开始交配,这段时间大概需要3-5天。产卵前期4-7天,平均5天左右。随着代次不同其产卵前期长短也有不同。根据山东农学院1977年室内观察,产卵前期在第一代为5-7天,平均6天;第二代4-5天;第三代4-6天;越冬代6-7天。

成虫产卵的趋上性比其它草蛉成虫更为明显。喜欢在植株的上部或产卵盒的顶部产卵。卵散产,在棉田内多产于棉花嫩叶、嫩头、苞叶处。

雌成虫开始产卵后,除死亡前几天产卵量有所下降外,无明显产卵集中期。一般连续产卵,每天产卵量平均在20-30粒左右。产卵时间多在夜晚21日寻左右,产卵期平均30天左右,单雌产卵量在455-1I,207粒,平均700粒左右。光照时间的长短对雌虫产卵量有一定的影响。如24小时光照,其10天的产卵总量比12小时光照增翻35.10%,比垒黑下增加40.10%(西北农学院棉虫组,1976年),因此大量饲养时,可以采取延长光照的办法来提高产卵量。

(4)捕食:丽草蛉成虫可以、捕食棉蚜,根据我们室内测定,其日捕食量170-330头,平均261.7头;捕食棉铃虫卵,其日捕食量26-81粒,平均48.70粒;丽草蛉幼虫亦为广捕性,可以捕食多种害虫以及一种害虫的多种虫态。

地理分布:

目前丽草蛉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黑龙江、辽宁、吉林、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湖北、天津、甘肃、新疆、上海、四川、陕西等地区。

以蛹越冬,1年发生4-5代,因成虫寿命及产卵期很长,各世代亦有重叠现象。4月下旬越冬蛹开始羽化,5-10月均有成虫发生。卵比较分散。夏秋各代虫期如下:卵期3-5天,幼虫期9-18天,蛹期10-14天,产卵前期5-9天,一代历期27-43天。每头雌虫平均产卵630余粒。成虫亦有趋光性,黑光灯及日光灯均可诱集大量成虫。幼虫和成虫捕食蚜虫、红蜘蛛等。其食量与大草蛉相似。分布同大草蛉。

查看全部

草蛉虫叶色草蛉

外形

头部在头顶,额,触角间形成X或Y形黑纹,头部有9个黑色斑点,其中头顶1对,触角间1个,触角下方1对,颊1对,唇基1对,下颚须和下唇须黑色,前后翅的前缘横脉列仅靠近亚前缘脉一端黑色,其余均为绿色.体长10mm,翅展25mm.

生活史

由卵发育至成虫平均为28.1 天,卵期为4.4 天,幼虫期11.8 天,蛹期11.9 天,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70.8 天及76.9 天.雌成虫一生平均产卵总数736.3 粒,平均日产卵数13.7 粒.

雌性生殖系统

叶色草蛉的雌性生殖系统解剖:

卵巢一对,每个卵巢的卵管分为四组,每组卵管的端丝结合在一起,每个卵巢的四足端丝结合在一起成一条悬带,前伸并附着于后身体壁上.每个卵巢有十二条卵管,组合方式为6+2+2+2,卵管长5~6cm.

卵巢管通过卵管柄,汇合于侧输卵管,两条侧输卵管汇合于中输卵管,中输卵管后接阴道,二者都较短,囊状,阴道开口于两个肾形瓣之间的外生殖腔,在阴道背面连接一个扁平的囊,为交配囊,交配囊和阴道相同,在交配囊的前端具有一对交配囊腺,指状,细短,长约0.5mm.在阴道和交配囊之间为硬化的棕褐色的受精囊,其后方为细长卷曲的导管,最终通向阴道.

附腺单个,长形囊状,最大长度约2.5mm,最大宽度为1.5mm,上有许多短突起.其后下方连接一个小的囊,为附腺贮囊,用于贮存和调节形成卵柄的粘性物质的外流量.在附腺贮囊的出口连接一对香腺,球状,不分叉.

叶色草蛉雌性生殖系统发育级别及在测报上的应用

系统解剖并观察了叶色草蛉雌性生殖系统,根据其在生殖过程中的解剖学变化特征,将雌性生殖系统发育分为5级,其中卵巢发育为2、3、4级的成虫分别处于产卵初期、盛期和末期;同时各级卵巢鲜重和核酸、蛋白质、磷脂及酸溶性磷等主要生化成份含量变化测定表明,各级卵巢差异明显,3级卵巢最重,4级与2级次之,5级与1级最低,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雌性生殖系统发育解剖学分级的正确性.该分级标准于1997年在山东德州市棉田进行测报应用,结果表明,田间叶色草蛉雌虫生殖系统发育级别与棉田产卵量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当雌成虫生殖系统分别发育至3级和4级的个体占50%以上时,3~4d后田间卵量则分别进入盛期和末期。

查看全部

昆虫纲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蝶角蛉是Ascalaphidae: 属于昆虫纲Insecta,脉翅目Neuroptera,…
  • 雄性红襟粉蝶的前翅端呈橙色,雌蝶则没有这个特征。雄蝶在春天会在灌木篱墙及湿润草地上寻找雌蝶。它们的…
  • 石蝇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六足亚门,昆虫纲,有翅亚纲,襀翅目的一种昆虫。全世界现发现约有3497种,…
  • 啮虫是一种很小很脆弱、有点像苍蝇的小昆虫。它们的身体比较柔软,有一双大大的复眼,还有一对薄薄的翅膀。…
  • 蝇蛆是双翅目蝇科家蝇属昆虫家蝇的幼虫。头部不明显,比较尖细,内有黑色口沟,能伸缩;胸部3节,…
  • 蝎蛉scorpionflies是长翅目Mecoptera昆虫的总称,成虫具有两对狭长的翅,是全变态…
  • 斑衣蜡蝉是同翅目蜡蝉科的昆虫,民间俗称“花姑娘”、“椿蹦”、“花蹦蹦”、“灰花蛾”等。属于不完全变态,…
  • 夜蛾指的是夜蛾科的一类昆虫。体三角形,粗壮,翅展8~305公釐,一般暗灰褐色,…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