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酸藤子

酸藤子(学名:Embelia laeta (L.) Mez)为紫金牛科酸藤子属下的一个种。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生于海拔100-1800m的草丛、灌丛或林下。

酸藤子的根、叶可散瘀止痛、收敛止泻、治跌打肿痛、肠炎腹泻、咽喉炎、胃酸少、痛经闭经等。果可食,强壮补血。兽医用根、叶治牛伤食膨胀、热病口渴。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酸藤子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目:

报春花目

科:

紫金牛科

属:

酸藤子属

生境:

灌丛中 开阔草…

植物名称

其它中文名:信筒子(福建)、酸藤果(广东、广西)、入地龙(广东)、鸡母酸、挖不尽、咸酸果(广西)。


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或藤本,稀小灌木,长1—3米;幼枝无毛,老枝具皮孔。叶坚纸质,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 酸藤子 3—4厘米,宽1—1.5厘米,稀长达7厘米,宽达2.5厘米,顶端圆形,钝或微凹,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无腺点,背面常被薄白粉,侧脉不明显;柄长5—8毫米。总状花序着生于次年无叶枝上,侧生或腋生,长3—8毫米,被细微柔毛,有花3—8朵,基部具1—2轮苞片,花梗长约1.5毫米,被疏微柔毛;小苞片钻形或长圆形,具缘毛,通常无腺点;花4数,长约2毫米;花萼基部连合达1/2或1/3,萼片卵形或三角形,急尖,无毛,通常具腺点;花瓣白色或带黄色,分离,开花时强烈展开,卵形或长圆形,顶端圆形或钝,具缘毛,外面无毛,里面密生乳头状突起,具腺点;雄蕊在雌花中退化,长达花瓣的2/3,在雄花中超出花瓣很多,基部与花瓣连合;花丝挺直;花药卵形或肾形,背部具腺点,雌蕊在雄花中退化或几无,在雌花中较花瓣略长,子房瓶状,无毛;花柱细长,柱头扁平或几呈盾状。果球形,直径约5毫米,光滑,腺点不明显。花期12月至翌年3月,果期4—6月.

门中文名

被子植物

门拉丁名

Angiosperms

纲中文名

双子叶植物

纲拉丁名

Dicotyledons

科中文名

紫金牛科

科拉丁名

Myrsinaceae

科号

194

种拉丁名

Embelia laeta (L.) Mez

种中文名

酸藤子

引种地点

广西龙胜

引种时间

20041217

引种号

49344

引种材料

鉴定人

赵子恩

Id

2464

栽培地点

引种过渡圃

引种数量

24株苗

栽培方式

盆栽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产凤庆、西双 酸藤子 版纳、西畴及富宁等地,我国广东、广西、江西、福建、台湾亦有。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菲律宾均分布。我国云南新记录。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750—1500(-1850)米的山坡疏、密林中,或疏林林缘灌木丛中。


主要价值

化学成分

含紫金牛酚Ⅰ、Ⅱ(ardisinol Ⅰ,Ⅱ),紫金牛素(ardisin)、岩石菜内酯(dergenin)、信筒子醌(embelin)、酸金牛醌(rapanone)及槲皮甙、挥发油等。


文献来源

Embelia laeta (Linn. ) Mez (1902); Pitard in Lecte. (1930); Walker (1940); 广州植物志(1956)* ; H. L. Li (1963).

Samara laeta Linn. (1771); Myrsine laeta A. DC. (1834) et in DC. (1844); Choripetalum obovatum Benth. (1842); C. benthamii Hance (1852); S. obovata Benth. (1852); Embelia obovata Hemsl. (1889); Ribesiodes obovatum O. Ktze. (1891). 酸藤子

查看全部

报春花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