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白簕

白簕,拉丁文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 Merr.披散灌木,常攀附干其他灌木或乔木上。掌状复叶通常有小叶3片,叶柄有刺,小叶椭圆状卵形。秋冬抽出伞形花序,花瓣黄绿色,果球形,冬季成熟,熟后黑色。簕菜簇生在野外,其茎叶呈青绿色,叶小而多,茎部带刺,食用梢端嫩茎叶,主要用来作汤。产长江以南各地;越南、菲律宾、日本。深圳见于布吉鸡公山和南澳东涌、半天云等地。根和叶入药,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之效。 [1-2]

概述图参考资料来源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白簕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伞形目

科:

五加科

族:

多蕊木族

属:

五加属

种:

白簕

形态特征

灌木,高1-7米;枝软弱铺散,常依持他物上升,老枝灰白色,新枝黄棕色,疏生下向刺;刺基部扁平,先端钩曲。

叶有小叶3,稀4-5;叶柄长2-6厘米,有刺或无刺,无毛;小叶片纸质,稀膜质,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稀倒卵形,长4-10厘米,宽3-6.5厘米,先端尖至渐尖,基部楔形,两侧小叶片基部歪斜,两面无毛,或上面脉上疏生刚毛,边缘有细锯齿或钝齿,侧脉5-6对,明显或不甚明显,网脉不明显;小叶柄长2-8毫米,有时几无小叶柄。

伞形花序3-10个、稀多至20个组成顶生复伞形花序或圆锥花序,直径1.5-3.5厘米,有花多数,稀少数;总花梗长2-7厘米,无毛;花梗细长,长1-2厘米,无毛;花黄绿色;萼长约1.5毫米,无毛,边缘有5个三角形小齿;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约2毫米,开花时反曲;雄蕊5,花丝长约3毫米;子房2室;花柱2,基部或中部以下合生。

果实扁球形,直径约5毫米,黑色。花期8-11月,果期9-12月。

查看全部

分布环境

广布于我国中部和南部,西自云南西部国境线,东至台湾,北起秦岭南坡,但在长江中下游北界大致为北纬31度,南至海南的广大地区内均有分布。生于村落,山坡路旁、林缘和灌丛中,垂直分布自海平面以上至3200米。模式标本采自广州附近。印度、越南和菲律宾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白簕适宜生长在冬季严寒的大陆兼海洋性气候地区,要求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水热条件变化大;白簕的生存能力很强,喜欢较为湿润的微酸砂壤;喜温暖,又能耐轻微荫蔽,也能耐寒。


主要价值

本种为民间常用草药,根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消肿解毒之效,治感冒、咳嗽、风湿、坐骨神经痛等症。

性味: 苦、涩,微寒。

功用:凉血解毒,逐风,排脓。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肠炎、痢疾、挫扭伤、骨髓炎、骨结核;清热;活血消肿。感冒发热;咳嗽胸痛;风湿痹痛;骨折;刀伤;痈疮疔疖;口疮;湿疹;疥疮;毒虫咬伤。

民族医药

1、傣药

当介,哈扁(西傣):根、全株用于喉炎,腮腺炎,风湿麻木,跌打损伤《滇药录》。当介:全株治喉炎,腮腺炎《傣药志》。哥扁:用于祛风湿,壮筋骨,活血祛瘀《傣医药》。根及全株:用于喉炎,腮腺炎《傣医药》。

2、僳僳药

曲低我普,刺三加:根皮、叶、嫩绿枝尖用于黄疸,肠炎,风湿性关节炎,劳损性腰腿疼痛,跌打损伤,尿路结石,感冒高热,咳痰带血,疖疮肿脓疡等《怒江药》。

3、佤药

五加皮,刺五加:茎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慢性腰腿疼痛,脚气病,水肿《中佤药》。

4、彝药

其络赛:根或根皮用于感冒发热,咳痰带血,风湿关节炎《楚彝本草》。包其络赛:根、根皮治小儿麻痹后遗症,风湿瘫痪《滇省志》。

5、毛难药

骂七胀:根、叶用于月经不调,眼痛《桂药编》。

6、仫佬药

马密肥:根、叶用于月经不调,感冒咳嗽《桂药编》。

7、瑶药

三加皮,三角刺:根、叶用于月经不调,百日咳,风湿腰痛,关节痛《桂药编》。九季风:用于肾虚咳嗽,百日咳,月经不调。

8、壮药

芙蓉箭,扣南新,菜井:根、叶用于月经不调,风湿腰痛,关节痛,骨折,黄蜂伤《桂药编》。

9、哈尼药

珠朵:根、根茎用于肝炎《版纳哈尼药》。

10、土家药

三杆风:根皮或茎皮治湿气关节痛,全身痛,腰腿痛,跌打损伤,痈疽,流痰《土家药》。三加皮:根用于风湿骨痛,坐骨神经痛,胃痛,白带,肺痈;叶用于外伤肿痛。

11、布朗药

当介里:全株治喉炎,腮腺炎。

12、苗药

三夹皮,补笼京:根治咳嗽,肠炎,尿路结石,感冒,腹泻,风湿关节炎,骨鲠喉,骨折,乳腺炎,疖肿疮疡《湘蓝考》。

13、侗药

Sunl, bagx, Sangpsunl bagx(尚专帕):根、茎主治吓故醋猛(蝎虎痧),挫缝刀任(伤筋)《侗医学》。

14、基诺药

阿脚鸡柯:根及全株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外敷治跌打损伤,骨折《基诺药》。

民间验方

①风湿性关节炎:白簕花根60克,切碎,酒水各半炖服。或取白簕花40克,鹅掌金星、爵床各15克,南天竹根、白石榴根各20克,水煎服。

②背疮:白簕花鲜叶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③腰痛:白簕花根60克,盐肤木30克,墨鱼干2只,酒水各半炖服。

④坐骨神经痛:白簕花根90克,鸭皂树40克,大通筋30克,猪蹄1个,水炖服。或白簕花根50克,三叉虎30克,猪脚节1个,炖服。

⑤腹股沟脓肿、骨结核:白簕花根、鸭皂树各30克,爵床、葫芦茶各15克,鸭蛋1个,水炖服。

⑥跌打损伤:白簕花40克,水煎或浸酒服。外用白簕花全草,冷饭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7-8]

白簕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白簕嫩叶、枝梢中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氨基酸总含量达20.8%,具有健脑和增强脑细胞呼吸作用的功能。经常食用白簕,可以摄入足够的热量供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白簕香味独特,民间流行以筋菜作为保健蔬菜,其特有的食疗功效。是西双版纳各民族主要使用的野菜之一,尤其是节日中常备的生食野菜。

栽培繁殖比较容易,野外资源量大,云南许多民族庭院有栽培的习惯白簕株高,枝繁叶茂,抗性强,不择环境,常用于棚架或攀援树上。枝具刺,是作绿篱的好材料,也可用于庭院或假山上,有广阔应用前景 。

查看全部

变种

刚毛白簕(变种)

本变种和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有5小叶,小叶片通常较长,先端长渐尖,上面脉上刚毛较多,边缘的锯齿有长刚毛。

分布于云南(宾川)、贵州(贞丰)、广西(百色、龙胜)、湖南(东安)、江西(萍乡)、广东(阳山、翁源、罗浮山)、福建(南靖、永安)和台湾。生于林荫下或林缘湿润地,海拔500-1300米。模式标本采自广西十万大山。

本变种小叶片较长,上面刚毛较多,伞形花序常单生,与原变种差别较大,但原变种小叶片也有较长的,伞形花序也有单生的,其主要区别仅在于本变种小叶片边缘锯齿有长刚毛。

查看全部

栽培技术

扦插繁殖

扦插育苗采集生长充实、半木质化枝条,剪成长约15cm的插条,保留2~3个饱满腋芽。上平下斜,切口光滑,距腋芽1~2cm,下切口位于腋芽对面,插条只留1片小叶,经过1500mg/L的IBA速蘸10s后,促进插条生根,能明显提高生根率。将圃地翻耕整平,按床面宽1.2m、长20m做插床,然后将插壤土铺垫床面上,厚20cm。按行株距15cm×10cm,将插条斜插入沙质土苗床中,人土深达插条2/3,浇透水后盖上薄膜保温、保湿覆盖薄膜拱棚保温、保湿和遮荫棚遮荫。每天酌情喷水和揭棚通风以利于生根。20d左右生根,去掉薄膜,每10d加喷施1次含5%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的混和溶液,促进生根及生长。生根率高达95.4%以上。到50~60d便可进行移栽。

组培快繁

材料:白簕植株茎尖或带腋芽茎段。

培养条件:初培养基MS+BA1.0mg/L+GA0mg/L ;增值培养基MS+BA0.5mg/L+GA1.0mg/L;生根培养基MS+琼脂琼6.0 mg/L+ IAA20mg/L;初培养基和增殖培养基均添加3%蔗糖、0.8%琼脂。以上培养基pH5.8培养温度25~28℃,在芽分化和生根培养过程中每天光照11小时,光照强度2000lx。

初培养:取1cm左右茎尖或茎段在无菌条件下用75%酒精浸泡30秒,再放入0.1%升汞溶液中浸泡5~10分钟,再用蒸馏水冲洗4和到5次。然后接种到初培养基中培养30d,茎尖或腋芽可长高1~2cm,并形成丛芽。

增值培养:将初培养获得的从芽分切成单芽,超过2cm的单芽分段切成1m左右的茎尖和茎段然后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培养25~30d天后,可获得1~2cm的丛芽,月平均芽增殖率可达250.0%。

根的诱导:将高度为1cm左右的单芽转入生根培养基中,10d后开始生根,30d后便可移栽,生根率为98%。

选地耕翻

整地施肥以疏松、肥沃的砂质土为好。选好地后,在秋季进行耕翻,经过一个冬天的充分风化后,在第2年春季进行耙压、作畦、打垄。一般育苗田做成宽1.2 m、高20 cm的高畦;大田做成60 cm的高垄,以待定植。

适时定植

栽后管理一般在春季萌芽前定植,应选阴天或傍晚进行,以带土移植最好。选择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整齐一致的苗木栽植,苗高50 cm左右。在林分郁闭度0.5~0.6的林下,清除枯枝落叶,按株距约1 m挖深25 cm 、直径30 m的栽植坑,栽植后扶正踩实,土壤干旱时要浇透水。前1~2 d植株较小,可适当在行间种植大豆、小豆、花生等农作物;生长季及时除草,坡地不便铲地应在6~8月割草2~3次。白簕是喜肥植物,每年应施肥2次。第1次在返青后距植株20 cm 处刨6 cm深坑穴,株施尿素或二铵0.1~0.2 kg。第2次在9月初,顺垅开10cm深的条沟,施量为3000 kg/667m2的农家肥。因枝条密度大和枝上有刺施肥难度较大,可在平茬采枝后进行。生长季遇天气于旱应及时灌水,雨季园地如积水应尽快排除。

采收加工

采收:白簕嫩梢和嫩叶的采收于春季进行,采收后保鲜上市或盐渍后制酱菜、干菜供应市场。菜用第3年开始采收,当新梢长达20 cm时,剪留5 cm ,二次梢长到20 cm 时再选部分粗茎剪采,每年可采摘5~7次,但要注意防止树势衰弱至死树,冬末春初留5~10 cm 再平茬。药用枝皮的可每2~3 d在休眠期平茬。药用根皮可在第3年以后进行,但每次去掉根量只能占原有根量的1/2~1/3,且要加强肥水管理,这种采收方法应尽可能少用。果、种用第3年开始结实,冬剪时注意培养4~6个向四周延伸的主枝,剪除干枯枝、过密枝、细弱枝、衰老枝,生枝留3~5芽短截。

加工:除净须根,洗净,用木棒轻锤,使木心与皮部分离,剥取根皮,抽除木心,将根皮摊开在太阳下晒干,装入麻袋或编织袋内。

贮藏

白簕受潮容易变色,宜置通风干燥处。注意防霉、防虫蛀。量少可放人缸内,密封防潮、防虫蚌、防霍峦及香箕击矣。

查看全部

病虫害防治

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茎。叶片上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灰白色至灰褐色,具红褐色边缘,其上生有小黑点。后期病斑破碎形成穿孔。病斑可连接成不规则形。发病严重时能引起叶枯。茎、叶柄和花梗感病形成长条形病斑。秋季生长在潮湿地段上的植株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将病株残体彻底清除并集中销毁,减少侵染源;加强管理,保持良好的透光通风条件;浇水时避免当头淋浇,如有被害叶片,应及时剪除病叶;发病期间可喷施1:1:1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立枯病

幼苗感染后根茎部变褐枯死,成年植株受害后,从下部开始变黄,然后整株枯黄以至死亡。

防治方法:该病为土壤传播,应实行轮作;播种前,种子用1:800的多菌灵溶液杀菌;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使幼苗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出苗前喷1:2:200波尔多液1次,出苗后喷50%多菌灵溶液1000倍液2~3次,保护幼苗;发病后及时拔除病株,病区用50%石灰乳消毒处理。

锈病

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面出现橘红色斑点,后期叶背出现褐色孢子。

防治方法:应事先对栽培介质进行消毒处理,加强环境管理,保持通风透光,必要时摘除病叶;在花木发病初期喷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5%三唑酮1500倍液。

白粉病

白粉病的病原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并且嫩叶比老叶容易被侵染;该病也危害枝条、嫩梢、花芽及花蕾。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褪色斑块,上面覆盖一层白色粉状霉层,后期白粉状霉层会变为灰色。花受侵染后,表面被覆白粉层,花穗畸形。受白粉病侵害的植株会变得矮小,嫩叶扭曲、畸形、枯萎,叶片不开展、变小,枝条畸形等,严重时整个植株都会死亡。病害一般在4月份开始发生,6月份趋于严重,7~8月份会因为天气燥热而趋缓或停止,但9~10月份又可能再度重发。白粉病在雨季或相对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发生严重,偏施氮肥、植株栽植过密或通风透光不良均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对重病的植株可以在冬季剪除所有当年生枝条并集中烧毁,从而彻底清除病原。田间栽培要控制好栽培密度,并加强日常管理,注意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注意选用抗病品种;发病严重的地区,可在春季萌芽前喷洒波美3~4度石硫合剂;生长季节发病时可喷洒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0%粉锈宁(即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以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褐斑病

病原菌是一种真菌,主要是侵害叶片,并且通常是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逐渐向上部蔓延。发病初期病斑为大小不一的圆形或近圆形,少许呈不规则形;病斑为紫黑色至黑色,边缘颜色较淡。随后病斑颜色加深,呈现黑色或暗黑色,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后期病斑中心颜色转淡,并着生灰黑色小霉点。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整个叶片迅速变黄,并提前脱落。褐斑病一般初夏开始发生,秋季危害严重。在高温多雨,尤其是暴风雨频繁的年份或季节易暴发;通常下层叶片比上层叶片易感染。

防治方法:及早发现,及时清除病枝、病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菌来源;加强栽培管理、整形修剪,使植株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煤污病

主要侵害叶片和枝条,病害先是在叶片正面沿主脉产生,后逐渐覆盖整个叶面,严重时叶片表面、枝条甚至叶柄上都会布满黑色煤粉状物;这些黑色粉状物会阻塞叶片气孔,妨碍正常的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及时修剪病枝和多余枝条,以利于通风、透光,从而增强树势,减少发病;对上年发病较为严重的田块,可在春季萌芽前喷洒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以消灭越冬病原。

蚜虫

常危害植株的顶梢、嫩叶,使植株生长不良。

防治方法:可用水或肥皂水冲洗叶片,或摘除受害部分;消灭越冬虫源,清除附近杂草,进行彻底清田;蚜虫危害期喷洒敌敌畏1200倍液。

螨类

主要危害植株的叶片,由下部叶片向上部蔓延,吸取新芽和叶片的养分,使叶片变色。

防治方法:从叶面洒水,冲洗螨类;危害严重者应立即移开,去除病株;适时轮作;用三氯杀螨醇1500倍液处理种子。

蚧虫

常危害植株的枝叶,它常群集于枝、叶上吸取养分。高温、高湿、通风透光不良的环境是蚧虫盛发的适宜条件。防治方法:注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蚧虫自身的传播范围很小,做好检疫工作,不用带虫的繁殖材料,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如果已发生虫害,可用竹签刮除蚧虫,或剪去受害部分,危害期喷洒敌敌畏1200倍液。

蓟马

危害叶片,常在叶柄、叶脉附近危害,爬在叶面上吸取养分。致使叶片失绿丧失生机。

防治方法:如少量植株被害时,可用酒精棉擦去或用肥皂水冲洗;危害期喷洒敌敌畏1200倍液。

蛴螬

金龟子的幼虫,主要活动在土壤内,危害根系,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人工捕杀;使用毒土法,每公顷用90%晶体敌百虫1500~2250g,拌细土225~300kg做成毒土诱杀。

线虫

受害植株的根系受到破坏,茎叶发黄,叶片边缘焦枯脱落,最后植株逐渐死亡。

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集病株残体烧毁,以减少病原;避免连作;将土壤酸度调整到pH值为5及其以下,线虫病发生机率将大大减少。

查看全部

主要变种

Acanthopanax trifoliatus(Linn)Merr.var.setosus Li

区别在于刚毛白簕也有五叶,小叶片较长,脉上刚毛较多,锯齿也有长有刚毛。这是与原变种最重要的区别伞形花序常单生,

查看全部

五加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五爪木又名黄金五爪木,五加科兰屿加属常绿小灌木,株高约30~60cm,叶互生,掌状复叶,小叶5枚,…
  • 毛梾是山茱萸科,山茱萸属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树皮厚,黑褐色,冬芽腋生,扁圆锥形,叶片对生,纸质,…
  • 无梗五加 S.Y.Hu)是五加科五加属植物,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树皮暗灰色或灰黑色,有纵裂纹…
  • 白簕 S. Y. Hu),是五加科五加属的常蔓生状。白簕叶柄有刺,小叶椭圆状卵形。花瓣黄绿色,…
  •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达12米,嫩枝被锈色柔毛,老枝秃净,皮孔不很明显。…
  • 楤木是五加科、楤木属植物。灌木或乔木,高2-5米,稀达8米,胸径达10-15厘米;树皮灰色,…
  • 明日叶,伞形科当归属多年生大草本。茎叶内含黄色液汁,茎直立,多分枝;基生叶丛生,具长柄,基部扩大抱茎,…
  • 叶上花,青荚叶属常绿附生小灌木,原产我国,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广东等省区。…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