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rier Group(梗类犬),短毛小型狗 。梗的名称起源于拉丁文的“Terra”,意思是“掘土”,该类犬善于挖掘地穴。梗可以分长肢短体梗和短肢长体梗。其中,丹迪丁蒙梗、苏格兰梗、西部高地白梗是短肢长体的代表。万能梗、猎狐梗、凯利兰梗、牛头梗、贝林顿梗是长肢短体的代表。
基本信息
Terrier Group
梗类犬 梗(Terrier)是用于捕猎穴熊、野兔、水獭等小动物的一类小猎犬。它们多数具有聪明活泼、行动敏捷、勇敢顽强、勤劳忠实的性格。除少数几种梗外,绝大部分梗产于英国,因此,英国可谓“梗”的王国。
梗的名称起源于拉丁文的“Terra”,意思是“掘土”。该类犬善于挖掘地穴,猎取栖息在土中或穴中的獾、狐狸、野兔、水獭等小动物。它们较小的体形,正适合了这种需要。
一般梗类犬的标准造型有能遮到尖嘴巴的“胡子”和“刘海”。
梗可以分长肢短体梗和短肢长体梗。
其中,丹迪丁蒙梗、苏格兰梗、西部高地白梗是短肢长体的代表。
万能梗、猎狐梗、凯利兰梗、牛头梗、贝林顿梗是长肢短体的代表。
不同的梗有不同的作用,如湖畔梗和凯利兰梗是在水旁湖畔旁工作,他们表现出得心应手。曼切斯特梗是扑鼠能手,其高超的技艺有时让猫也自叹不如。石堆梗擅长于在石洞中扑抓小动物,并由此而得名。牛头梗及斯塔福郡牛头梗在斗牛场上,面对凶猛的公牛毫不畏惧,顽强拼杀,表现出大无畏的气概。丹第丁蒙梗一向以勇敢勤劳文明于世。猎狐梗则有一流的猎狐本领。
一些梗犬,具有漂亮的外表,西部高地白梗、斯开岛梗等是优秀的玩赏犬,但是梗犬活泼好动的本性至今仍然存在,因此在以梗犬作为玩赏犬时,应充分注意这点。熟悉梗类犬的人对这类犬的评价总是一致的。梗类犬的典型特点是对其他动物很没有耐性,包括对其他狗。它们的祖先是被培养来捕猎害兽。它们被继续设计成始终表现为具有勇敢和活泼的特性。
绝大多数梗类犬拥有特别的刚毛,需要按一定的次序剥毛,以维持其特别的外貌。一般来说,它们是迷人的宠物,但需要主人有坚定的意志以适应它们顽劣的性格。
西部高地白梗
西部高地白梗 西部高地白梗(West Hishland white Terrier),对饲养爱好者来说,最有吸引力的苏格兰梗类是西部高地白梗。此犬具有强壮的体质和耐性,饲养者除了爱护外,还要严格的训练。
西部高地白梗和苏格兰凯安短脚长身梗种的祖先共通,是捕猎水獭、狐狸、老鼠的犬种。19世纪时,和亚盖尔州波塔洛克附近的白毛犬配种,固定了今日我们所熟知的容貌。西部高地白梗在称为西部仔以前,曾经叫波塔洛克梗。在著名饲养者亚盖尔公爵的旦巴顿郡领地上则称罗兹尼丝梗。
此犬富感情,自信心较强,也有自傲的一面。尽管体型小,但是个性机敏,勇敢,是优秀的守门犬。西部仔的纯白被毛犬种,稍有脱毛,必须每日整理,皮肤干燥,没有体臭,如果当展示用犬,则被毛要加以修剪。
头部:头部与颈部呈直角,或稍倾斜,且毛丛生。头盖呈拱门形,额段角度适当。
耳:小而直立,尖端呈尖锐状,用平滑毛覆盖。
眼:大小中等,明亮,颜色为暗色较好。
鼻:鼻子黑色,鼻孔大。
身体:十分坚挺且力强,胸部厚实,呈水平状。
被毛:粗而直的上毛覆盖着短而软的下毛,纯白色。
四肢:短,肌肉发达。
足部:圆形,前肢比后肢长。脚粗且被短毛覆盖。肉趾厚,黑爪的受欢迎。
尾:长约13~15厘米,直而长,无装饰毛,保持轻快,尖端朝背上弯曲的不好。
身高:大约28厘米。
贝林登梗
贝林登梗(Bedlington Terrier)发展于英国的诺桑巴兰多州的矿区,大胆,强健,敏捷,外形酷似小绵羊,但性格却不像小绵羊,一直以来被用做驱除小害兽,猎水獭、狐狸等。性格与美丽的外表极不相似,争斗心强,是具有强韧性格的品种。
最初由原产地被命名为罗丝贝林梗,当时的贝林登梗比现在的身体重,脚也短,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与惠比特犬和短脚长身梗混配,并加入贵宾犬的血缘,改良出此身高,美丽,速度快的犬种,并保持原有的活力及耐力性格。新的贝林登梗产生后,受到猎手的喜欢,并称为吉普赛犬经过多次品种改良,可作为伴侣犬饲养。如贝林登梗的被毛经过细心的修剪,会更加引人注意。
贝林登梗 贝林登梗有其祖先的血统,有好斗的个性,大体看来,该犬可以称为忠实的家庭犬,贝林登梗被毛修剪技术十分复杂,因而在第一次修剪时最好有专家做,对于喜欢干净的饲养者来说贝林登梗不脱毛是最大优点。
头部:无眉毛,头盖窄似粒状,冠毛一般是白色。
耳:尺寸适中,似杏核,耳根低,紧靠着双颊下垂,耳朵上有丝状白穗毛。
眼:眼小,有光,凹陷,最好的为三角眼,眼睛的颜色与被毛色相配合,例如蓝毛配暗色眼,蓝与褐则配淡色。
身体:结实且幽雅,有柔软性,胸部厚实,肋骨扁平,背部有曲线,腰部呈弓形。
被毛:与其它梗类区别之处是有卷曲的被毛,下毛如绵羊羊毛状,毛色有蓝色、蓝和褐色、赤褐色、深灰色等多种颜色。
四肢:长度适中,结实,由于背部及腰部弯曲,厚肢看起来比前肢长。
足部:长且肉厚,和兔族类似。
尾:尾端细,长度适中,微微弯曲,有一些装饰毛,尾根低,不朝背上弯曲。
身高:约41厘米。
雪纳瑞属于梗类犬的一种,源起于15世纪的德国,是唯一在梗犬类中不含英国血统的品种。其名字Schnauzer是德语的“口吻”之意,他们精力充沛、活泼,雪纳瑞分为“标准雪纳瑞”、“迷你雪纳瑞”和“巨型雪纳瑞”3个品种。
肩高范围是30.5~35.5厘米。身体结构坚实,身躯接近正方形,即身高与体长大致相等,骨量充足,没有任何地方显得像玩具。体格缺陷:身高低于12英寸或高于14英寸(折合30~36厘米)。肩高与体长相等。
鳉鱼,英文名killifish,是银汉鱼目齿鲤科中的鱼类。原产地大多在南、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沼泽和溪流中,是小型观赏鱼类。鳉鱼种类繁多,广义上包括卵生鳉鱼和卵胎生鳉鱼。适宜水温环境在18-26℃,一般不应超过30℃。概述图引自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异齿龙 又名异齿兽、长棘龙,它是类似哺乳动物的盘龙类肉食动物,生活在二叠纪。异齿龙与哺乳动物关系…
棒花鱼是鲤科、棒花鱼属鱼类。体稍长,粗壮,前部近圆筒状,后部略侧扁,背部隆起,腹部平直。头大,头长大于体高。吻长,向前突出,吻端稍圆。唇厚,发达。眼较小,侧上位。眼间宽,平坦或微隆起。体被圆鳞,胸部前方裸露无鳞。侧线完全,平直。背鳍发达,外缘明显外突,呈弧形。胸鳍后缘呈圆形,末端远不达腹鳍起点。腹鳍后缘稍圆,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之后。肛门较近腹鳍基,约位于腹鳍基与臀鳍起点间的前1/3处。臀鳍较短,起点距尾鳍基部较至腹鳍基为近。尾鳍分叉较浅,上叶略长于下叶,末端圆。腹膜银白色。雄性个体体色鲜艳,雌体色较深暗。雄体背部、体侧上半部棕黄色,腹部银白。头背部略呈乌黑,喉部紫红,头侧自吻端至眼前缘有1黑色条纹。体侧自侧线之下的2行鳞片始至背中线的体鳞,边缘均有1黑色斑点,横跨背部有5个黑色大斑块,以背鳍基部后方及尾柄部的较显著,体侧中轴具7-8个黑斑点,各鳍为浅黄色。背、尾鳍上有多数黑点组成的条纹,通常背鳍外缘呈黑色,胸鳍上亦有少数小黑点,基部金黄。棒花鱼为底层小形鱼类,栖息于江河岔湾和湖泊泡沼中,喜生活在静水砂石底处。棒花鱼杂食性,主要摄食枝角类、桡足类和端足类等,也食水生昆虫、水蚯蚓及植物碎片。分布于中国东部珠江、闽江、钱塘江、长江、黄河、辽河、黑龙江及碧流河等水系,到朝鲜西部和日本州西部及九州。
蒙古野驴:外形似骡,体型介于家驴,家马之间,体长可达260厘米,肩高约120厘米,尾长80厘米左右,体重约250千克。吻部稍细长,耳长而尖。尾细长,尖端毛较长,棕黄色。颈背具短鬃,颈的背侧、肩部、背部为浅黄棕色,背中央有一条棕褐色的背线延伸到尾的基部,颈下、胸部、体侧、腹部黄白色,与背侧毛色无明显的分界线。典型荒漠动物,多栖息于海拔3000-5000米的高原亚寒带。营游荡生活,耐干渴,冬季主要吃积雪解渴。叫声像家驴,但短促而嘶哑。8-9月份发情交配,雄驴间争雌激烈,胜者拥有交配权。蒙古野驴具耐力,既能耐冷耐热,又能耐饥耐渴,并且具有敏锐的视觉、听觉和嗅觉。由于“好奇心”所致,常常追随猎人,前后张望,大胆者会跑到帐篷附近窥探,给偷猎者可乘之机,遭到大量捕杀。分布于中亚及西亚各国,中国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为中国一级保护,IUCN濒危,CITES附录Ⅰ。
海福特牛产于英国英格兰南部的赫里福德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早熟中小型肉牛品种。我国1913年曾有引入,1965午后又陆续从英国引进。犊牛初生重,公为34公斤,母为32公斤;平成年体重,公牛为1000-1100公斤,母牛为600-750公斤。海福特牛性情温驯,合群性强。繁殖力高。小母牛6月龄开始发情,育成母牛18—90月龄、体重600kg开始配种。
副王蛱蝶是鳞翅目、蛱蝶科一种蝴蝶,属节肢动物门,本身无毒,会模仿有毒黑脉金斑蝶的颜色和形状,鸟类及其他捕食者都不敢靠近它。
成虫体长5.5—7mm,宽3.2—4mm。全身极光亮;头部、前胸节和腹部橙黄至橙红色,上唇、鞘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