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毛轴碎米蕨

毛轴碎米蕨(学名:Cheilanthes chusana Hook.)是中国蕨科、碎米蕨属植物。植株高10-3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被栗黑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柄长2-5厘米,亮栗色,密被红棕色披针形和钻状披针形鳞片以及少数短毛;叶片长8-25厘米,中部宽(2)4-6厘米,披针形,短渐尖头;裂片长圆形或长舌形,无柄,或基部下延而有狭翅相连,钝头,边缘有圆齿。叶脉在裂片上羽状,单一或分叉,极斜向上,两面不显。叶干后草质,绿色或棕绿色,两面无毛,羽轴下面下半部栗色,上半部绿色。孢子囊群圆形,生小脉顶端,位于裂片的圆齿上,每齿1-2枚;囊群盖椭圆肾形或圆肾形,黄绿色,宿存,彼此分离。

分布于中国、越南、菲律宾、日本。生长于海拔120-830米的路边、林下或溪边石缝。

根状茎短可以如有,微苦,寒。止泻利尿、清热解毒、止血散血。主治痢疾、小便痛、脚软无力、身疼痛发热、喉痛、蛇咬伤、痈疖肿痛。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植株高10-3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被栗黑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柄长2-5厘米,亮栗色,密被红棕色披针形和钻状披针形鳞片以及少数短毛,向上直到叶轴上面有纵沟,沟两侧有隆起的锐边,其上有棕色粗短毛;叶片长8-25厘米,中部宽(2)4-6厘米,披针形,短渐尖头,向基部略变狭,二回羽状全裂;羽片10-20对,斜展,几无柄,中部羽片最大,长1.5-3.5厘米,基部宽1-1.5厘米,三角状披针形,先端短尖或钝,基部上侧与羽轴并行,下侧斜出,深羽裂;裂片长圆形或长舌形,无柄,或基部下延而有狭翅相连,钝头,边缘有圆齿;下部羽片略渐缩短,彼此疏离,有阔的间隔,基部一对三角形。叶脉在裂片上羽状,单一或分叉,极斜向上,两面不显。叶干后草质,绿色或棕绿色,两面无毛,羽轴下面下半部栗色,上半部绿色。孢子囊群圆形,生小脉顶端,位于裂片的圆齿上,每齿1-2枚;囊群盖椭圆肾形或圆肾形,黄绿色,宿存,彼此分离。 毛轴碎米蕨

分布于中国、越南、菲律宾、日本;在中国分布于河南(西峡)、甘肃(文县)、陕西(平利、宁强、略阳)、江苏、浙江(舟山、龙泉、寿昌、平阳、景宁、青田、奉化)、安徽(蓝田)、江西(丰城、萍乡、庐山、永修、安远、伊山、奉新)、湖南(龙山、慈利、新宁、衡山、长沙、武岗)、湖北(鹤蜂、兴山、宜昌)、四川(城口、酉阳、雅安、峨眉山、缙云山、梓潼、屏山、平武)、贵州(安龙、册亨、印江、平坝、三合)、广西(桂林、宜山、百色、龙胜、武鸣)。生长于海拔120-830米的路边、林下或溪边石缝。

配子体发育

舟山碎米蕨孢子黄褐色,具三裂缝,裂缝长度几达孢子赤道线,辐射对称,极面观三角圆形,赤道面观半圆形,极轴长36-45微米,赤道轴长为45-55微米。光镜下,周壁表面具刺状纹饰,有时孢子内可见油滴状物质。接种15-20 d后,孢子萌发,在近极端沿着与极轴垂直的壁形成一个初生假根。原始原叶体细胞分裂成两个相等的子细胞,一个保持休眠,另一个发育为原叶体细胞,绿色,该细胞经多次横分裂,可发育成一个丝状体。孢子萌发方式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随发育可形成具有5-10个细胞的丝状体,丝状体基部细胞较顶部细胞大,顶端细胞内叶绿体丰富。在培养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丝状体长至3-5个细胞时并不继续横分裂而是从丝状体细胞的侧面长出一些分枝,这些分枝丝状体基部细胞或居间细胞的核移到侧面,叶绿体围绕细胞核聚集,此时,侧壁产生分枝状突起,突起细胞可分裂形成具有多个细胞的分枝丝状体。

没有产生分枝的丝状体顶端可通过纵分裂进入片状体时期。丝状体先端的细胞经过斜分裂形成了一个倒卵形的分生细胞。而有一些丝状体的顶端细胞不分裂,其下方细胞可分裂形成片状体。这类片状体的形态多不规则,细胞形态多样,可在发育过程中形成片状分枝。在片状分枝的基础上又可产生丝状或片状分枝,同时未分枝的片状体的一些部位也能产生新的分枝。从一些解剖下来的片状分枝上可以发现片状体的基部和侧面边缘退化,其表面产生了精子器,数目较多,大小不一,透明,均质,侧面观为长圆形,基部微窄,精子器类型为薄囊蕨型(Leptosporangiate-type)。

由形态较规则的片状体发育而来的原叶体顶端呈心形,基部多不规则,之后形成形态多样的分枝,这些分枝可发育为丝状、片状,继续培养也可发育为原叶体。有时幼原叶体呈不对称心形,经一段时间后,也可发育为对称心形。。原叶体发育方式为水蕨型(Ceratopteris-type)。无论在什么阶段开始产生分枝,只要培养条件适宜都发育为分枝发达的配子体丛,分枝可继续产生新的分枝。无论是分枝丝状体还是分枝片状体的边缘都会产生发达的假根。经多次重复培养观察原叶体上未产生颈卵器。

无配子生殖

培养3个月左右,原叶体或分枝原叶体可通过无配子生殖发育成为孢子体。首先在原叶体的顶端中肋处产生狭长形细胞,该细胞从配子体的生长点延伸到配子体中部。此后不久,在中肋上产生突起,该突起渐渐发育成为胚芽,胚芽的周围具有大量的多细胞毛状体,顶端细胞乳突状,多透明,细胞内含有少量叶绿体。胚芽周围可产生鳞片。继续培养,胚芽可分化形成柱形、顶端略弯曲的幼孢子体,即使幼孢子体上可产生出多数毛状体,其基部的鳞片仍清晰可见。此后不久,在芽的顶端形成幼孢子叶。尽管幼叶已经产生,但尚无根的分化,只有当幼叶长到约0.5厘米高时,在胚芽的基部可产生根,此时的原叶体已经基本退化,孢子体依靠根吸收营养。通常在一个原叶体上可分化出数个孢子体。如移栽到土壤并给予合适的生长条件,可发育为成熟的孢子体。

丛的生态适应性

舟山碎米蕨属于旱生蕨类,其独特的发育方式与其他真蕨类植物明显不同。作者曾推测旱生蕨类的簇生习性可能是对旱生环境的适应,簇生可有利于水分的保持。经多次重复培养发现,同一时期接种的舟山碎米蕨,发育为簇生的丛要比未成丛配子体存活的时间要长,且进行无配子生殖的时期也较晚。还发现越是发达的丛生个体,其存活时间越长。这可能表明丛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有利于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根状茎短可以如有,微苦,寒。止泻利尿、清热解毒、止血散血。主治痢疾、小便痛、脚软无力、身疼痛发热、喉痛、蛇咬伤、痈疖肿痛。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凤尾蕨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