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克霉唑

克霉唑为广谱抗真菌药,对多种真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好抗菌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以及影响其代谢过程。对浅表真菌及某些深部真菌均有抗菌作用。临床主要供外用,治疗皮肤霉菌病,如手足癣、体癣、耳道、阴道霉菌病等。该品毒性大,口服可有胃肠道反应、肝功异常及白细胞减少等。现已少用。外用无不良反应,偶有局部炎症。外用有1%~3%霜剂、栓剂。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克霉唑

别名:

三苯甲咪唑、抗…

作用:

具广谱抗真菌作用

化合物简介

中文名称:克霉唑

中文别名:三苯氯甲咪唑; 1-[(2-氯苯基)二苯甲基]咪唑; 1-[(邻氯苯基)二苯基甲基]咪唑; 1-((2-氯苯基)二苯甲基)-1H-咪唑; 1-(2-氯三苯甲基)咪唑;抗真菌1号;氯苯甲咪唑;氯代三苯甲咪唑;氯三苯咪唑; 三苯甲咪唑

英文名称:clotrimazole

英文别名:1-[(2-Chlorophenyl)diphenylmethyl]imidazole; 1-[(2-chlorophenyl)-diphenylmethyl]imidazole; 1-(2-chlorotrityl)imidazole; 1-(o-Chlorotrityl)imidazole,1-(o-Chl; 1-[(2-chlorophenyl)diphenylmethyl]-1H-imidazole

CAS号:23593-75-1

EINECS:245-764-8

分子式:C22H17ClN2

分子量:344.83700

精确质量:344.10800

PSA:17.82000

LogP:5.37670

外观与性状:无气味的,白色粉末或无色结晶性粉末溶于无水乙醇、丙酮、氯仿,几乎不溶于水。无臭,无味,在酸溶液中迅速分解 。克霉唑盐酸盐,熔点159℃。

密度:1.13g/cm3

熔点:147-149ºC

沸点:482.3ºC at 760mmHg

闪点:245.5ºC

折射率:1.616

储存条件:Store at RT.

蒸汽压:5.42E-09mmHg at 25°C

符号: GHS07

信号词:警告

危害声明:H302

警示性声明:P301 + P312 + P330

海关编码:2933290012

WGK Germany:3

危险类别码:R22

安全说明:S26; S36

RTECS号:NI4377000

危险品标志:Xn

由邻氯苯甲酸经酯化、加成、水解、氯化、缩合而得。也可由邻氯甲苯经氯化得到邻氯三氯甲苯,再在三氯化铝存在下与苯缩合生成二苯基-(2-氯苯基)氯甲烷,最后与咪唑缩合得到克霉唑 。

抗真菌类皮肤用药,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深部和浅部真菌病。如隐球菌脑膜炎、念珠菌肺炎、肠炎、组织胞浆病、体癣、手足癣等。其中治疗念珠菌病效果最好,而对头癣无论外用或内服均无效 。

查看全部

药典标准

本品为1-[(2-氯苯基)二苯甲基]-1H-咪唑。按干燥品计算,含C22H17ClN2不得少于98.5%。

本品为白色至微黄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本品在甲醇或三氯甲烷中易溶,在乙醇或丙酮中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熔点

本品的熔点(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C)为141~145℃。

(1)取本品适量,加二氯甲烷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克霉唑对照品加二氯甲烷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10μl,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异丙醚为展开剂,并在展开缸中放入装有浓氨溶液的小烧杯进行饱和,展开,晾干,在碘蒸气中显色,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位置和颜色应与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相同 。

(2)取本品约10mg,加硫酸1ml溶解后,显橙黄色;加水3ml稀释后,颜色消失;再加硫酸3ml,复显橙黄色。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169图)一致。

咪唑

取本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中约含10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咪唑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中约含0.50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甲苯-正丙醇-浓氨溶液(180:20:1)为展开剂,展开,晾干,在碘蒸气中显色。供试品溶液如显与对照品溶液相应的杂质斑点,其颜色与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0.5%)。

有关物质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70%甲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2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置100ml量瓶中,用7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另取二苯基-(2-氯苯基)甲醇(杂质Ⅰ)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用70%甲醇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另取克霉唑对照品、杂质I对照品与咪唑对照品适量,加70%甲醇稀释制成每1ml中分别含0.04mg、0.03mg与0.05mg的溶液,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05mol/L的磷酸二氢钾溶液(7:3)(用10%磷酸调节pH值至5.7~5.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5nm。取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理论板数按克霉唑峰计算不低于4000,克霉唑峰与杂质Ⅰ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0。取对照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0%。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对照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5倍。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与杂质I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含杂质Ⅰ不得过0.3%;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除咪唑峰、杂质I峰外,其他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0.25倍(0.25%) 。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L)。

炽灼残渣

取本品1.0g,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遗留残渣不得过0.1%。

重金属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取本品0.3g,精密称定,加冰醋酸20ml溶解后,加结晶紫指示液1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绿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34.48mg的C22H17ClN2 。

抗真菌药。

遮光,密封,在阴凉处保存。

(1)克霉唑口腔药膜 (2)克霉唑乳膏 (3)克霉唑药膜(4)克霉唑栓 (5)克霉唑溶液 (6)克霉唑倍他米松乳膏 (7)复方克霉唑乳膏

查看全部

药物分析

方法名称:克霉唑药膜—克霉唑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应用范围:该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克霉唑药膜中克霉唑的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克霉唑药膜中克霉唑的测定。

方法原理:取供试品加三氯甲烷溶解,加水、稀硫酸与二甲基黄-溶剂蓝19混合指示液,用磺基丁二酸钠二辛酯试液滴定至三氯甲烷层由绿色变红灰色;另精密称取对照品同法测定,根据二者消耗磺基丁二酸钠二辛酯试液的容积的比值计算,即得。

试剂:1.水(新沸放置至室温)

2.三氯甲烷

3. 稀硫酸

4.二甲基黄-溶剂蓝19混合指示液

5.磺基丁二酸钠二辛酯

仪器设备:1.稀硫酸

取硫酸57mL,加水稀释至1000mL。

2二甲基黄-溶剂蓝19混合指示液

取二甲基黄与溶剂蓝19各15mg,加三氯甲烷100mL使溶解,即得。

3. 磺基丁二酸钠二辛酯

取磺基丁二酸钠二辛酯0.9g,加水50mL,微温使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加水稀释至200mL,即得。

试样制备:1. 稀硫酸

取硫酸57mL,加水稀释至1000mL。

2. 二甲基黄-溶剂蓝19混合指示液

取二甲基黄与溶剂蓝19各15mg,加三氯甲烷100mL使溶解,即得。

3. 磺基丁二酸钠二辛酯

取磺基丁二酸钠二辛酯0.9g,加水50mL,微温使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加水稀释至200mL,即得。

操作步骤:取供试品2片,精密称定,剪碎,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克霉唑50m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三氯甲烷20mL使克霉唑溶解,加水20mL、稀硫酸5mL与二甲基黄-溶剂蓝19混合指示液0.4mL,用磺基丁二酸钠二辛酯试液滴定,至近终点时强力振摇,继续滴定至三氯甲烷层由绿色转变为红灰色;另精密称取克霉唑对照品50mg,同法测定,根据二者消耗磺基丁二酸钠二辛酯试液的体积(mL)的比值计算。

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

查看全部

药物说明

克霉唑属吡咯类广谱抗真菌药。对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新型隐球菌、曲菌、藻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该品通过干扰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从而抑制真菌麦角固醇等固醇的生物合成,损伤真菌细胞膜并改变其通透性,以致重要的细胞内物质外漏;可抑制真菌的甘油三脂和磷脂的生物合成;也可抑制氧化酶和过氧化酶的活性,引起细胞内过氧化氢积聚导致细胞亚微结构变性和细胞坏死。对白色念珠菌则可抑制其芽孢转变为具侵袭性的菌丝。

该品适用于治疗白念珠菌所致的皮肤念珠菌病;红色毛癣 克霉唑 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犬小孢子菌所致的足癣、股癣和体癣,糠秕马拉色菌所致的花斑癣,亦可用以治疗甲沟炎、须癣和头癣。

皮肤外用后可发生皮疹、充血、肿胀、水疱、脱屑、皮肤烧灼感、瘙痒或其他皮肤刺激征象。少数使用阴道栓剂患者可发生 过敏 局部烧灼感、尿频、下腹痛等刺激症状,上述不良反应一般少见且轻微。口服可有精神失常或错乱,定向障碍、幻觉、嗜睡、抑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腹泻、皮疹、可引起肝损害、暂时性血清转氨酶升高、血尿、蛋白尿、轻度或暂时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

神经系统

常见的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疲劳、思睡、抑郁,可出现严重的精神紊乱。

消化系统

常见的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痛及腹泻可达20%,有的报告发生率更高。大多数病人可有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氨基转移酶升高。

泌尿系统

尿频,有些病人排尿时有尿道烧灼感。曾有报告发生蛋白尿及血尿,但无严重肾损害。

免疫系统

文献中提及中性白细胞减少,但无更严重的病变。

内分泌、代谢

该品可使血浆中皮质醇浓度明显升高,发生恶心或呕吐(16例)、腹泻(14例)及食欲不振(10例)。

过敏反应

出现丘疹、荨麻疹及接触性过敏皮炎。

其他

局部应用耐受良好,出现过敏性皮炎或激惹者不到1%。

1.皮肤感染涂于患处,一日2—3次。

2.阴道炎阴道用药,每晚一次,连续7日。

1)动物实验未发现有致癌和精子染色体诱变。

2)妊娠末期3个月阴道给药,未发现对胎儿有不良影。但在小鼠和大鼠研究中,按体重50一120mg/kg口服,见该品有胚胎毒性,然未发现有畸变。

3)哺乳期妇女外用,可分泌入乳汁,但未见有不良反应。

4)儿童与老年患者,用药未发现有特殊。

5)避免接触眼睛。

6)外用该品可致皮肤局部过敏,如继续使用可致过敏性反应发生。通常用药后1周内瘙痒等症状可减轻。

7)应用该品治疗皮肤念珠菌病时,避免将敷料紧压在药品上或封包,以免酵母菌生长并释放内毒素。阴道给药。睡前1片,1片即为一疗程。用或不用投药器将药片置于阴道深处。一般用药1次即可,必要时可在4天后进行第二次治疗。

克霉唑

3.皮肤感染涂于患处,一日2~3次。

4.阴道炎阴道用药,一次0.15g,每晚1次,连续7日。对该品任何组分过敏者禁用。

5.避免接触眼睛。

6.外用该品偶可致皮肤局部过敏,一旦发生,应即停用。

7.用该品治疗皮肤念珠菌病时,避免将敷料紧压在药品上或封包,以避免酵母菌生长。

1、动物实验未发现该品中克霉唑有致癌和致精子染色体畸 克霉唑 变的作用。

2、避免接触眼睛。

3、该品偶可引起局部皮肤过敏,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

4、应用该品治疗皮肤念珠菌病时,避免将敷料紧压在药品上或封包,以免酵母菌生长。

5、对该品或其他咪唑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6、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18岁以下女性在使用该品前应咨询医师。

7、建议避开月经期间治疗。

8、用药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防止重复感染。

9、该品仅供阴道治疗,切忌口服。

10、当该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用。

11、如使用过量或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就医。

12、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妊娠末期3个月阴道给予克霉唑,未发现对胎儿有不良影响。但在小鼠和大鼠研究中,按 克霉唑 体重50~120mg/kg口服克霉唑,可见胚胎毒性,但未发现有致畸变作用。因此孕妇应慎用。

2、哺乳期妇女外用该品,克霉唑可分泌入乳汁,因此哺乳期妇女使用该品时应暂停哺乳。

儿童用药

小儿外用该品未发现特殊性。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患者外用该品未发现特殊性。

查看全部

烧伤治疗

大面积烧(烫)伤的患儿,在治疗的中后期,容易发生创面的真菌感染并全身性播散。真菌感染的发生,致使病情复杂化,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病死率增高。当前国内、外文献资料报道对烧伤创面的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多用纳米银纱、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I)消毒剂等,而克霉唑在创面的局部应用则鲜见报道。我院自1994年至2004年共 克霉唑 收治了19例大面积烧(烫)伤并创面严重真菌感染的患儿,在治疗组10例患儿的治疗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克霉唑软膏外敷为主的治疗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0例均救治成功。而对照组的9例患儿则采用了传统的治疗方法,5例以复合碘外敷并包扎创面,4例采用暴露疗法,只有3例存活。本文通过对该19例临床疗效的评价与分析,旨在达到提高小儿大面积烧伤并创面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并降低整体治疗费用的目的。

地塞米松1.1一般资料:治疗组收集的10例患者,为近10年(1994年至2004年)收治的伴有重度创面真菌感染的烧(烫)伤患儿,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为6个月至4岁。烧伤面积35%至58%,平均为45%,创面均以深Ⅱ度为主。9例为热水烫伤,1例为火焰烧伤。创面主要分布在躯干、臀部、会阴部及四肢。 克霉唑 对照组为同期9例患儿,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为3个月至6岁,烧伤面积为28~53%,平均为39%,创面亦以深Ⅱ度为主,均为热水烫伤,创面分布在躯干、会阴、四肢。

1.2治疗方法:19例患儿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症状。入院后均即予静脉输液纠正休克。全部病例均早期静脉输入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持续两周,在此期间不规则地使用地塞米松以降低高热。创面均采用包扎、半暴露或暴露疗法,并常规使用了氯霉素油纱包扎。由于使用了大量广谱抗生素及不规则使用激素,且创面受压、潮湿,伤后第二周发现患儿背部、臀部等受压创面明显加深,色泽变暗淡,出现散在白菌斑及虫咬状凹陷且迅速扩大,部分病例出现口腔粘膜白膜斑。拔除深静脉插管后,管尖及回抽液培养,其中13例有念珠菌,6例为阴性。而创面培养全部发现念珠菌。

以上所有病例发生创面深部及全身真菌感染后,我科立即停上使用所有静脉及局部抗生素,患儿发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避免使用激素,并将患儿置于小儿人字床,定时翻身,减少创面受压。同时以血浆等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并按常规剂量分别给予口服抗真菌药如克霉唑、氟康唑或酮康唑。在局部创面的处理上,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为积极清创,主动剪除已分离的痂皮,尽量剔除霉点。治疗组以克霉唑软膏加石蜡油纱布混合后(克霉唑软膏15g加石蜡油小纱布混合,最大用量是克霉唑软膏90g)单层覆盖创面包扎,每天换药一次。而对照组则5例采用复合碘外敷并包扎创面,另4例采用暴露疗法。

组10例患儿在使用克霉唑软膏连续换药10d后,其中9例创面培养已无真菌生长。创面干净,肉芽组织新鲜。2周后行自体植皮术,创面愈合。另1例烧伤面积为58%的患儿,创面较深,白菌斑较广泛,身体营养状况较差,在换药10天后创面培养仍有真菌生长,创面呈肉芽组织状,干燥、平 克霉唑 坦。经讨论,我科遂尝试强行手术,将患儿背部及臀部之真菌创面削除,再覆盖自体皮,术后无再用克霉唑软膏包扎。随即发现术后创面霉菌继续迅速生长,植皮失败。其后,此例患儿再以克霉唑软膏包扎10d,创面培养再无真菌生长后,方再次行植皮术,后创面愈合良好出院。对照组9例中,5例采用复合碘外涂创面并包扎,3例成活,2例死亡。4例采用暴露疗法,均死亡(P<0.05)。

烧(烫)伤合并真菌感染率逐渐增加,原因是多方面的。小儿烧伤后机体免疫力的急剧下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深静脉插管、置管时间过长;长期不规则应用皮质激素;加上创面受压、潮湿和广东地区湿热的气候等都是造成创面真菌感染的原因。出现创面严重的真菌感染,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创面经久不愈,易引起真菌败血症,导致患儿病死率增高。克霉唑软膏为广谱抗真菌药,尤其对浅部真菌感染渗透性高、抗菌力强,对烧伤创面无刺激、无创伤。适合用于治疗体表浅部的真菌感染,且价格较低,适用范围广,能有效地降低小儿大面积烧伤的整体治疗费用,达到高疗效、低费用的目的。既往文献资料鲜见有克霉唑软膏对烧伤创面真菌感染的疗效报道。我们通过对治疗组及对照组病例的疗效分析,总结出以下观点。

3.1烧伤治疗过程中应合理使用抗生素。19例患儿早期都全身使用过大量、多种抗生素,且时间长达8~10d,每例使用抗生素少则两种,最多一例患儿共使用过八种抗生素,且全部患儿的创面早期局部应用了氯霉素。虽同时 克霉唑 给予了口服酮康唑,但也不能防止真菌感染。早期大剂量使用广谱抗菌素及多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无疑有利于控制创面细菌入血,但对控制真菌感染则适得其反。因多种抗生素长时间使用,易通过菌群交替的作用机理,为真菌优势繁殖与血行播散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继发性真菌感染的发生。治疗组病例在发生念珠菌感染后,在所有抗生素全部停用的情况下,只给予口服抗真菌药如克霉唑、氟康唑或酮康唑,创面外涂克霉唑软膏,真菌感染得以控制的同时,在此期间并无发生其他细菌性感染。

3.2在烧伤病人的治疗中应慎用皮质激素。烧伤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感染,导致不同程度的发热。尤其本文的两组病例都是婴幼儿,由于婴幼儿体温中枢发育尚未完全,在烧伤治疗过程中更容易出现高热。两组患儿几乎每天都有发热,尤其是在换药后均出现了高热,体温多达39℃以上。我科按传统方法,每次均予地塞米松2~5mg以降低体温,致大部分患儿不规则使用激素10d以上。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可造成免疫功能的下降,这也是造成继发性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烧伤治疗中激素的使用必须严格控制,而单纯为了降低体温而长时间使用激素实属不可取。

3.3在小儿大面积烧伤的治疗过程中要特别警惕真菌感染。小儿大面积烧(烫)伤后,因为机体免疫机能急剧下降、身体营养状况急转直下,再加上创面广泛暴露、不规范使用药物等原因,与成人相比,较容易引起创面真菌感染及全身性播散。本案中两组所有病例均在伤后第10天左右出现创面真菌感染的迹象,继而蔓延全身,引起真菌败血症,致使病情复杂化。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病死率明显增高,这个问题应引起临床工作者高度重视和警惕。

3.4应用克霉唑治疗创面严重真菌感染,是一种疗效确实、操作简单且价格低廉的治疗方法。真菌感染是严重烧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治疗组的10例患儿均使用克霉唑软膏治疗创面真菌感染而取得成功。由此可见,克霉唑软膏具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局部使用对创面的深部及浅部真菌均有杀死作用。

查看全部

角膜溃疡治疗

真菌性角膜溃疡

本组7例7眼,男2例,女5例,年龄31~63岁。均有角膜外伤史和使 念珠菌 用抗生素治疗史,其中3例有局部应用激素史。患者均有典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症状及体征,且长时间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刮片找菌丝,阳性5例。

应用0.2%氟康唑溶液滴眼每小时1次,同时口服克霉唑500mg,每日3次。行病灶刮除,并以2%碘酊烧灼每周1次。常规1%阿托品散瞳,口服多种维生素,用角膜宁滴眼每日2次。

本组7例全部治愈,溃疡愈合,荧光素染色阴性,疗程14~35天,平均19天。

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常见致病菌株为曲霉菌、镰刀菌和白色念珠菌。其主要作用原理为抑制细胞色素P-450的激活和酶功能,导致麦角固醇合成障碍,从而损害真菌细胞的功能和结构。高浓度药物可抑制膜的磷脂合成而损伤真菌细胞膜。此外,还可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过氧化物酶,使菌体内过氧化物大量堆积造成真菌死亡。克霉唑为口服广谱抗真菌药,能抑制细胞膜的脂类合成,改变膜的通透性,使菌体内胞浆成分大量漏失,对念珠菌、曲霉菌等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氟康唑和克霉唑联用,既发挥了氟康唑眼内通透性好及局部应用方便、见效快、疗程短、副作用少的特点,又利用了克霉唑的广谱抗真菌性的特点,从而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

查看全部

栓剂

【成份】该品每枚含主要成分克霉唑0.15克。

【性状】该品为乳白色或微黄色园锥形栓剂。

【作用类别】该品为妇科用药类非处方药药品。

【药理毒理】该品系广谱抗真菌药,对多种真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有抗菌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以及影响其代谢过程。

【药代动力学】

【适应症】用于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用法和用量】阴道给药,洗净后将栓剂置于阴道深处。每晚1次,一1次1粒。连续7日为一疗程。

【不良反应】偶见过敏反应。

【禁忌】

【注意事项】对该品过敏者禁用。妊娠期头3个月禁用。避免接触眼睛并切忌口服。该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请将该品放置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儿童用药】

【老年患者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该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过量】

【规格】

【贮藏】密封、在30°C以下保存。

【包装】

【有效期】24个月 [5-6]

查看全部

家庭常用药品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黑脚信天翁为鹱形目信天翁科下的一种大型海鸟, 单型种,无亚种分化。体长79-83厘米。嘴黑色,嘴…
  • 美国水猎犬在何时、何地及怎样的起源依旧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然而,…
  • 公路的字面含义是公用之路、公众交通之路,汽车、单车、人力车、马车等众多交通工具及行人都可以走,当然…
  • 皱叶麒麟是大戟科大戟属多年生肉质植物。植株呈矮性匍匐状,高5-10厘米。短小的肉质茎细圆棒状。…
  • 短耳鸮又名小耳木兔、田猫王、夜猫子等,是鸮形目鸱鸮科耳鸮属中小型猛禽动物。成鸟面盘显著,…
  • 唐松草是毛茛科、唐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干挺立,植株高达60-150厘米,叶态3-4回三出复叶,…
  • 流苏鹬全长280-290毫米。体型较大。两性异形。繁殖期雄鸟的头和颈有丰富的饰羽,…
  • 桂皮,学名:柴桂 ,又称:香桂,为樟科、樟属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或川桂等树皮的通称。本品为…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