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熊(学名:Melursus ursinus):属于熊科、懒熊属的动物。体型中等,雄性比雌性重30%至40%,雄性体重80-140千克,雌性体重55-95千克,成年懒熊的肩宽约60-90厘米,尾长15-18厘米,是熊科中最长的。懒熊全身覆盖长而蓬松的毛发,毛色浅的如赤褐色,深的可至黑色。胸部有个特别的浅的“V”字形或“ Y”形斑块,脸部毛发相对较少,毛色偏灰。吻部稍白,鼻子呈黑色。口鼻很长,能灵活移动,它们可以随意控制鼻孔闭合。懒熊的上颚只有4颗门齿,而不像很多其他种类的动物那样上下各有六颗,这样中间形成空隙就有助于它们吸食白蚁。
冬眠,主要在夜间活动,白天则在洞穴中或是其它隐蔽的地方睡觉。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地面上,但它们很善于攀爬。吃昆虫、蛴螬、腐肉、卵、蜂蜜、果子等,也吃各种小脊椎动物。但还是喜欢以蜜蜂或白蚁为食,它用长长的爪子扒开巢穴,再用长鼻吻吸食这些昆虫。遍布印度,斯里兰卡,再往北进入孟加拉国,尼泊尔和不丹。
基本信息
早期的探险家观察看到“懒熊”倒挂在树上,就给这个物种起名为“ursinus”(懒熊)。起初,自然学家认为懒熊应被列为树懒科而非熊科动物,因此造成这个物种曾被多次重命名。该物种鼻子和嘴唇非常突出且活动自如,向内弯曲的脚,上面长着钉状茧,在捉住和撕扯动物时更有用,这些爪钩形状类似树懒,懒熊的名字也因此得来。由于懒熊的一些特征和元素非常罕见,以至于欧洲动物学家从印度教徒手中获得了最初的皮毛样本时,被认为这是一种树懒或其他相关的食虫哺乳动物。
1791年,懒熊首次被带至欧洲,该物种最初归类于树懒属(Bradypus),因为人们认为它们与生活在南美的树懒有关,原因是缺少两个第一上切齿。 因此被命名为“Bradypus pentadactylus”,其含义为“五指树懒”或”和“像熊的树懒”。懒熊在僧伽罗语和泰米尔语各有不同的名称,但是其意义都是相同的,意即“熊”。 [3-4]
关于该物种应属于单一属的“懒熊属”(Melursus)还是“熊属”(Ursus),仍存在争议。
懒熊是中等体型的熊科动物,雌性体重在55-95千克之间,雄性比雌性重30%至40%,体重在80-140千克之间,成年懒熊的肩宽约60-90厘米,尾长15-18厘米,是熊科中最长的。懒熊全身覆盖长而蓬松的毛发,尤其是在肩膀上。毛色浅的有赤褐色,深的可至黑色。胸部有个特别的浅的“V”字形或“ Y”形斑块,这些标记的颜色从白色、黄色到栗棕色。脸部毛发相对较少,毛色偏灰。吻部稍白,鼻子呈黑色。口鼻很长,能灵活移动,臼齿宽而平坦,代表远离食肉动物的趋势,嘴唇裸露,舌头也很大。它们可以随意控制鼻孔闭合。懒熊的上颚只有4颗门齿,而不像很多其他种类的动物那样上下各有六颗,这样中间形成空隙就有助于它们吸食白蚁。
懒熊的身体结构笨拙,尾巴粗短,脚爪堪称巨大,长达10厘米,弯曲并且无法缩回脚掌,这种爪部构造不但方便它们挖掘蚁穴,还便于它们爬树。懒熊的兽迹与人类的足迹相似,但是,懒熊的奔跑能力比人的奔跑速度快。
懒熊由于生活在热带地区,所以无需冬眠,不过雨季到来的时候它们也会减少活动。懒熊主要是夜行性的。白天通常在靠近河岸边的洞穴里舒服地休养生息,夜间才会出来活动觅食。它们有着极好的嗅觉,可视力和听觉很差,懒熊通常没有攻击性,不过当受到威胁时,为了自我保护,它们也会武力赶走“入侵者”。懒熊虽然平时性情比较温驯,但偶尔“发威”时绝不会辜负熊类力大凶猛的形象。
这些熊虽然生活在热带地区,但有长长而蓬松的皮毛,这表明它们很容易受到寒冷胁迫的影响。懒熊是优秀的登山者,但不会为了逃避危险而爬树。白天它们在山洞里睡觉,尤其是在河岸边的山洞里。和熊科的其他同类一样,懒熊也是独行动物,多数时候孤身只影,除非那些带着孩子四处奔波的单身母亲。懒熊会在树边磨蹭身体,并抓挠树干,以便留下自己的气味。但它们对领地不太看重,可以友善地对待共享领地的同类,很少发生摩擦。
懒熊以其缓慢移动的习惯而得名。 各种各样的适应措施使这种夜间活动的动物能够袭击昆虫的繁殖地。 它们的前爪长而弯曲,可以撕挖开蜜蜂或白蚁的巢穴。它们将自己的长鼻子插入巢穴并关闭其鼻孔(从而防止昆虫进入呼吸道),张开其可伸出的嘴唇,并通过缺乏中央上切牙的间隙吸入昆虫。这种吸吮动作还伴随着一系列的喘气声,直至185米为止都能听到。
懒熊是杂食性的,主要食物是白蚁等昆虫,另外也吃树叶、花朵、水果、谷物和小型脊椎动物, 在3-6月的几个月中,水果更为常见,有时可能占懒熊饮食的50%。但它们更喜欢白蚁或蜂巢,并且会竭尽所能地攻击它们,并会捡食腐肉。此外与其它熊类一样,它也十分爱吃蜂蜜。当居住地临近人口稠密的地方,懒熊也以甘蔗和玉米等农作物为食。
这些熊只具有被老虎和豹子等大型食肉动物捕食的风险。 带有幼崽的雌性懒惰熊有时会有所不同,以避开这些夜间掠食者。
虎是懒熊在自然界的主要天敌。雄虎对懒熊有压倒性优势,有过不少猎杀懒熊的记录。但雌虎在同懒熊的冲突基本没什么优势(当然这可能与虎的谨慎性格也有关系),少数比较强悍的懒熊甚至夺走过一些雌虎和亚成体虎的猎物。比较罕见的情况下有懒熊杀死公孟加拉虎的记录。
懒熊栖息地广泛,生活在海平面至海拔2000米的高度,包括湿润和干燥的热带森林、稀树草原、灌木丛和草原。主要分布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在孟加拉国、尼泊尔和不丹也有少量分布。以往在热带地区的森林和草原上还能窥见它们的身影,特别是在低海拔而又比较干旱的林地以及岩石地带。它们曾在印度和斯里兰卡随处可见。
懒熊分布图
关于懒熊的生殖行为的信息各不相同。 一些研究表明,它们的交配大部分在5月至7月之间,而另一些研究则报告它们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都可交配或生育。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所研究的懒熊所生活的地区不同。印度的实地研究发现,懒熊大多在6月交配。而斯里兰卡的实地研究发现它们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交配。在发情期,公熊之间会展开激烈的搏斗,获胜者会和雌熊在一起共度几日美好时光,然后就分道扬镳。母熊的孕期一般有6-7个月,母熊通常会在洞穴或地面庇护所寻找分娩的地方。幼熊大多数出生于9月至来年1月,通常是独生子或是双胞胎,三只或以上的情况很少见。幼熊刚出生的时候浑身无毛,既听不见也看不见,显得十分无助。到了3个星期左右,它们才会睁眼,2-3个月大的时候,母熊会把幼熊背在背上离开洞穴四处活动。幼熊会和母熊生活2-3年,直到它们完全成年。圈养情况下,懒熊的寿命最高有40年,在野生状态下则要短得多。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据统计,截止至2008年底,懒熊的数量有10000-25000只,而且还在下降。对斯里兰卡岛上的懒熊的数量也知之甚少。1990年初步报告该岛有300-600头熊。2007年根据无线电追踪懒熊的领地估计,仅瓦斯加穆瓦国家公园(WasgomuwaNational Park)就有100-150头懒熊。这个国家公园仅占斯里兰卡已知的懒熊范围的5%左右,因此数量可能大大超过先前的估计。
在懒熊生活的许多地方都观察到栖息地破碎化的加剧和减少。但是,对物种数量变化进行严格评估的情况很少。2011年,在整个印度的老虎全面调查中,比较了2006年至2010年在某些地区的懒熊的占用情况,并报告了5个减少,4个增加和3个稳定的懒熊种群。尽管两次调查之间的时间间隔短,可能无法可靠地表明物种数量趋势。
威胁懒熊生存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人们为了农业开垦和城市发展毁坏了大片的森林,不仅让包括懒熊在内的很多动物失去了食物来源,也让它们无家可归。此外,年幼的懒熊还不时被人捉去表演马戏。这些懒熊的鼻子被刺穿,牙齿和爪子被拔掉,并被赶到烫手的金属盘子上学习跳舞。长期的虐待和糟糕的生活条件使很多悲惨的跳舞熊在很年轻的时候便宣告死亡。
与许多物种一样,懒熊栖息地的破坏是其数量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1956-1983年之间,斯里兰卡已损失了约185万公顷的天然原始森林。 破坏的原因包括农业和发展计划。对该物种的间接威胁是建造网球场破坏了白蚁土丘。白蚁是这些熊的主要食物来源。这些熊也因其侵略和破坏农作物的原因而被猎杀。
由于这些懒熊的饮食中含有一些水果,因此它们分散了所吃水果的种子。 而且,通过捕食大量白蚁,它们可以控制白蚁种群。
懒熊会进入玉米等农作物田地,以对人类的具有伤害和侵略性(尽管这可能是不公平的描述)而闻名。 它们很可能是印度中部最危险的野生动物。 当它们进入人类的居住地时,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一项研究发现,在1989年4月至1994年3月之间,有735例被懒熊袭击的受害者,其中48人死亡。
北极熊,是熊科熊属的一种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身体大而粗壮,肩高可达1.6米。成年雄性体重在300-800千克之间,头体长可达2.5米。雌性较小,体重150-300千克,体长1.8-2米。与棕熊相似,只是没有肩部驼峰。头部比其他熊的头部相对较小,耳小而圆,颈部细长。皮肤为黑色,由于毛发透明故外观上通常为白色,也有黄色等颜色,体型巨大,凶猛。栖息于低山林草甸。生活在有许多洞穴的殖民地。冬季洞穴的深度可达永久冻土层。巢室有大量的草以保持温暖。冬眠前在越冬室上方25厘米处形成一层淤泥; 出口靠近土壤和草封闭。冬眠从9-10月开始,一直持续到来年5月。北极熊是孤独的,一般单独行动,只有在交配和哺乳期例外。北极熊大部分时间66.6%不活动,要么睡觉,要么躺着,要么等待,其余的时间29.1%花在走步和游泳上、跟踪猎物1.2%或进食2.3%。北极熊是优秀的游泳者,它们可能在广泛的范围内寻找食物。
懒熊:属于熊科、懒熊属的动物。体型中等,雄性比雌性重30%至40%,雄性体重80-140千克,雌性体重55-95千克,成年懒熊的肩宽约60-90厘米,尾长15-18厘米,是熊科中最长的。懒熊全身覆盖长而蓬松的毛发,毛色浅的如赤褐色,深的可至黑色。胸部有个特别的浅的“V”字形或“ Y”形斑块,脸部毛发相对较少,毛色偏灰。吻部稍白,鼻子呈黑色。口鼻很长,能灵活移动,它们可以随意控制鼻孔闭合。懒熊的上颚只有4颗门齿,而不像很多其他种类的动物那样上下各有六颗,这样中间形成空隙就有助于它们吸食白蚁。冬眠,主要在夜间活动,白天则在洞穴中或是其它隐蔽的地方睡觉。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地面上,但它们很善于攀爬。吃昆虫、蛴螬、腐肉、卵、蜂蜜、果子等,也吃各种小脊椎动物。但还是喜欢以蜜蜂或白蚁为食,它用长长的爪子扒开巢穴,再用长鼻吻吸食这些昆虫。遍布印度,斯里兰卡,再往北进入孟加拉国,尼泊尔和不丹。
仓鼠的一种,因其形态和毛色与黑熊相似,故称黑熊仓鼠。
亚洲黑熊共有7个亚种。雌性体长110-150厘米,雄性体长120-189厘米;尾长小于12厘米;肩…
灰熊被列为棕熊的亚种,是继北极熊和科迪亚克棕熊之后,体型最大的熊类。雄性体长170~280厘米,体…
柯莫德熊:也称白灵熊,是美洲黑熊的一个亚种,体重在70~135千克之间, 但最大的个体达到290千克,肩高100~ 120厘米。雄性较大。该亚种的大多数皮毛是全黑的,种群中有10%的个体皮毛呈白色,它们中也可能会出现奶油色、橙色、金色或灰色的。种群中有10%的个体皮毛呈白色,为隐性遗传。该亚种的白色毛皮不是因为白化症,在血缘上也接近美洲黑熊而非北极熊。其白色毛皮是由于该物种基因池所特有的隐性基因所造成。主要分布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中岸温带雨林带的大公主岛、科里布岛。食物以溪流中丰富的鲑鱼国主,也喜欢各类浆果等食物。在冬季,它们也和其他熊一样进入冬眠。柯莫德熊因其罕见而受到加拿大法律的严格保护,禁止猎杀。柯莫德熊在当地的印第安神话中有重要的地位。而“柯莫德熊”之名则纪念第一次研究此物种起源的动物学家,弗朗西斯克·柯莫德。
眼镜熊:是食肉目、熊科、眼镜熊属的动物。也叫安第斯熊,是南美洲唯一的熊类。眼镜熊体长120-200…
狗熊是熊的一种,又叫黑熊、黑瞎子、月牙熊。身体肥大,会游泳,能爬树。是食肉目熊科的哺乳动物。体型比棕熊稍小,身体粗壮。擅长上树和游泳。亚洲黑熊喜欢在海拔1000到3000米的山林居住。它们的分布地区分为两处:从西伯利亚东部地区到中国东北地区和日本。;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到越南和泰国,现多分布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台湾、日本等地的森林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