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聚花草

聚花草(学名:Floscopa scandens Lour.) 是鸭跖草科、聚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很长,全体多少被多细胞柔毛,叶鞘及花序各部分较密。茎高可达50厘米,不分枝。叶无柄或有带翅的短柄;叶片椭圆形至披针形。圆锥花序多个,顶生并兼有腋生。花梗极短;苞片鳞片状;萼片浅舟状;花瓣蓝色或紫色,少白色,倒卵形,略比萼片长;花丝长而无毛。蒴果卵圆状,侧扁。种子半椭圆状,灰蓝色;胚盖白色,位于背面。

分布于亚洲热带、大洋洲热带;在中国分布于浙江南部、福建、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西藏和台湾。生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水边、山沟边草地及林中。

聚花草可全草药用。苦凉。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之效,可治疮疖肿毒、淋巴结肿大、急性肾炎。

聚花草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植株具极长的根状茎,根状茎节上密生须根。植株全体或仅叶鞘及花序各部分被多细胞腺毛,但有时叶鞘仅一侧被毛。茎高20-70厘米,不分枝。叶无柄或有带翅的短柄;叶片椭圆形至披针形,长4-12厘米,宽1-3厘米,上面有鳞片状突起。

圆锥花序多个,顶生并兼有腋生,组成长达8厘米,宽达4厘米的扫帚状复圆锥花序,下部总苞片叶状,与叶同型,同大,上部的比叶小得多。花梗极短;苞片鳞片状;萼片长2-3毫米,浅舟状;花瓣蓝色或紫色,少白色,倒卵形,略比萼片长;花丝长而无毛。

蒴果卵圆状,长宽2毫米,侧扁。种子半椭圆状,灰蓝色,有从胚盖发出的辐射纹;胚盖白色,位于背面。花果期7-11月 。

聚花草与云南聚花草(学名:Floscopa yunnanensis Hong)相近,但后者单圆锥花序,被细短毛,总梗长4-5厘米,苞片杯状;种子半圆形,灰褐色,具粗大格状网纹,胚盖棕色,位于背侧面;叶柄长1-1.5厘米。产云南西双版纳,生于海拔800米的密林中 。

聚花草喜光照充足,对阳光和水深适应性较强,在湿地亦可生长,但是叶片及其他部位腺毛明显增多,水生者较少 。其在15℃-28℃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喜稍黏质土壤 。生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水边、山沟边草地、谷地、沟渠水边、浅水处、水塘、林下积水湿地 。

分布于亚洲热带、大洋洲热带;在中国分布于浙江南部(龙泉)、福建( 厦门、将乐、德化、云霄、南靖、南平、顺昌、龙岩、连城)、江西( 信丰、上犹、龙南、宁都、兴国、会昌、寻乌、石城、瑞金、遂川、广昌、玉山、德兴、南丰)、湖南(雪峰山、新宁、宜章、东安、洪江)、广东( 广州、从化、仁化、新丰、乐昌、南雄、深圳、台山、恩平、信宜、肇庆、怀集、连平、和平、清远、英德)、广西( 南宁、武鸣、上林、融水、阳朔、临桂、兴安、龙胜、平乐、恭城、苍梧、腾县、浦北、平南、玉林、博白、百色、田林、贺州、昭平、金秀、宁明、龙州)、海南( 三亚、儋州、万宁、澄迈、白沙、保亭)、重庆 、云南(屏边、河口、西畴、西双版纳、景洪、勐腊、双江、临沧、贡山独龙江)、四川(峨眉、永川)、西藏 (墨脱)、台湾、香港 。

聚花草根状茎可繁殖,种子亦可萌发,必须保持一定水量 。

观赏:聚花草习性强健,易栽培,茎不分枝,匍匐生长,叶形似竹叶,花类帚状,一簇一簇,或蓝或紫,开花繁盛,可栽于公园水榭旁、人工湖周边湿地或浅水带、绿地的水体绿化,室内盆栽亦可,别具幽雅娴静之美 [5-6] 。

经济:聚花草花较小可用于制作艺术贺卡 。

药用:聚花草于夏、秋季采收,连根拔起,洗净,晒干或鲜用。全草药用。苦凉。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消炎、活血,可治疮疖肿毒、淋巴结肿大、急性肾炎、水肿、内伤、目赤肿痛 。

聚花草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

鸭跖草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