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鱼,又名黄排、血排、粉排、火烧鳊、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火排、中国帆鳍吸鱼等,生长于中国长江水系、卵生动物,在水族箱环境中还没有过成功的繁育。其体型奇特,色彩鲜明,尤其幼鱼体形别致,色彩绚丽,游动文静,被人们荣称为“一帆风顺”,在东南亚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是中国特有的淡水珍稀物种。
灰背隼是隼科隼属鸟类。全长25-33厘米,雄鸟头顶深灰色,头部棕褐色,具不明显的细白色眉纹,颊、喉白色,上背及两翼深灰色,飞羽黑色,尾灰色而具宽阔的黑色次端斑和不明显的白色端斑,下体棕褐色而具细黑色纵纹。雌鸟头及上体暗红、褐色而具黑褐色横斑,有不明显白色眉纹,颊、喉白色,胸腹白色而具粗的棕褐色纵纹。幼年或未成熟的灰背隼,上体呈棕色,覆羽被麂皮包围并带有黑色的轴线,下面的棕色非常显着,两侧有大斑点。灰背隼共有9个亚种。灰背隼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地区,在西伯利亚繁殖,冬季南迁至埃及和中东地区、日本和印度北部越冬。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北地区、河北、甘肃北部、青海北部,…
紫红头鹦鹉是鹦形目鹦鹉科的鸟类。鸟体为绿色,头部中间为红色,下颏下方延伸到脸颊下方,环绕整个颈部有一条黑色的环状羽毛,并连接一条蓝绿色的条状羽毛。主要栖息于约1500米的开阔乡村林地、干燥和潮湿的热带草原,尤其偏好在森林和农耕区的边界活动;平时习惯成对,或是组成至多15只的小群。主要以种子、水果、花朵、坚果、花粉、植物嫩芽和树叶嫩芽等为食。…
卷羽鹈鹕是一种大型的白色水鸟,体羽灰白,眼浅黄,喉囊桔黄或黄色,颈背具卷曲的冠羽。是生活在沼泽及浅水湖的一种鹈鹕,主要为内陆淡水湿地的鸟,但也出现在海岸潟湖及河口,在小岛的大片芦苇或空旷处营巢繁殖。觅食时张嘴,以囊袋捞入大量水,滤去水后吞食其中的鱼。飞行时颈部回收,双翅缓慢振动,常在水面做长距离滑行。以鱼类为食。分布于欧洲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亚洲东部一带。中国见于北方,冬季迁至南方,少量个体定期在香港越冬。 产于新疆、青海及山东以南沿海等地。
白头鹤,是鹤形目鹤科鹤属动物。白头鹤为大中型涉禽,体形较丹顶鹤小,体长90~97厘米,除头部和颈的上部为白色外,其余各部羽毛均为灰色;眼先至额部为黑色,头顶上的皮肤裸露无羽毛,呈鲜红色、虹膜深褐色,嘴黄绿色,腿和爪均为黑色;雌雄相似,雌鸟较小,头颈也较细。白头鹤分布于欧亚大陆,栖息于河流、湖泊的岸边泥滩、沼泽和芦苇沼泽及湿草地中,也出现于泰加林的林缘和林中的开阔沼泽地上。白头鹤成对或成家族群活动,性情机警,白头鹤主要以甲壳类、小鱼、软体动物、多足类以及直翅目、鳞翅目、蜻蜓目等昆虫和幼虫为食,也吃苔草、眼子菜等植物嫩叶、块根,小麦,稻谷等植物性食物和农作物。白头鹤4月末至5月初开始产卵,…
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北山羊是偶蹄目牛科山羊属哺乳动物,别名悬羊、野山羊、红羊等。体形较大,形似家山羊。夏毛棕黄色,腹部及四肢内侧白色,冬毛长而色浅淡,雄性颌下有须。四肢稍短,蹄子狭窄。雄、雌均有角,但雄性角长、大,向后呈弯刀状,角上多粗糙横嵴。寿命为12-18年。北山羊国外分布于阿富汗、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巴基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在中国见于内蒙古、甘肃、新疆。栖息于海拔3000-6000米的高原裸岩和山腰碎石嶙峋的地带。善于攀登和跳跃,蹄子极为坚实,喜欢成群活动。以禾本科及杂草类植物为食。1-2岁性成熟。11-12月发情交配,雌羊的怀孕期为170-180天,…
澳大利亚鹈鹕是一种大型涉禽,体重达13千克。生活于沿海及河川、湖泊等处。飞行力强而悠逸,常群飞群栖,极善于游泳,但不会潜水。游泳时张口捕鱼,将捕得的鱼兜入喉囊内。有时结群,排成长线,用强大的翅膀拍击水面,因而发出巨大的响声,驱逐鱼群游近海岸边而后捕食。分布于澳大利亚、新几内亚、斐济、印尼及新西兰。澳大利亚鹈鹕最初是由荷兰自然学家Coenraad Jacob Temminck于1824年描述。…
虎皮鹦鹉是鹦形目鹦鹉科的鸟类,又名娇凤,属小型攀禽品种,原产于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野生的虎皮鹦鹉栖息于林缘、草地等处。结群活动。以植物种子等为食。繁殖期为6-1月。营巢于树洞中。每窝产卵4-8枚。孵化期为18天。性情活泼且易于驯养,在中国是大众最喜欢的宠物鸟之一。虎皮鹦鹉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宠物鸟,品种繁多,顽皮可爱,受到大众广泛地喜爱,全世界的总数量超过5百万只,它们常是许多刚对鹦鹉有兴趣的人买的第一只鹦鹉,也是最常出现于鸟展的种类,自从公元1860年澳洲生物学家——癸格曼德对基因工程的重大发现与突破后,各种虎皮鹦鹉的变种即进入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共有上千种的变种,再加上它们非常容易照顾及繁殖,…
猎隼是隼科、隼属鸟类。体重680-1200克;体长425-591毫米。季候鸟,大型猛禽。 周身浅褐色羽毛,颈部偏白,眼上有白色眉纹,眼睛下方有黑色的条纹,胸腹部偏白有黑褐色斑纹;虹膜褐色,喙灰色,蜡膜浅黄色,脚黄色,幼体羽毛颜色比成体更深,胸部布满纵纹。栖息在平原、干旱草原、荒漠和山地丘陵等生境。猎隼在飞行中狩猎,总是利用出其不意的效果在飞行中进行捕食。然而,它们也偶尔会在行走时捕捉到地上的甲虫。主要以中小型鸟类、野兔和啮齿类为食;一般在人为干扰小的岩石突起上或陡岩上营巢,或营巢于高大树木上,有时也会利用其他鸟的旧巢。窝卵数以4枚居多,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为28天。猎隼寿命为12-15年。…
蓝八色鸫是雀形目八色鸫科的鸟类,体长约24厘米,体重109克左右。体型圆胖,尾短,腿长。羽色鲜艳,头顶两侧橘黄色的宽带延伸至颈背,宽宽的过眼纹黑色,脸颊皮黄,髭纹黑,尾亮蓝色。雌鸟较雄鸟色暗,但下体的白色仍清楚可见。栖息于热带雨林中,在海拔700-1500米的常绿阔叶林的林下荫湿处或沟谷林旁的灌丛间及地面上奔跑, 活动觅食,食性以甲虫等昆虫为主。分布于喜马拉雅山东南的不丹,印度东北部阿萨姆东部,缅甸,中南半岛地区的越南南部,老挝东北部、中部,泰国,…
岩羊是偶蹄目牛科岩羊属哺乳动物。颜色与岩石相像,两性皆具角,雄羊角大而弯曲,角外表具不明显的横棱且体壮实,雌羊角短小;头较小,眼大,耳小,颏下无须;体背面为棕灰或石板灰色略有蓝色反光,腹面及四肢内侧为白色,四肢的前面为黑褐色;尾宽扁,黑色,长约18厘米。岩羊分布于中国西北及青藏高原。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地区也有分布。栖息于海拔2500一5500 米高原、丘原和高山裸岩与山谷间的草地。岩羊视、听觉灵敏,行动敏捷,善于登高走险。喜群居,往往聚集几头到数百头的大群。白天活动,站或躺卧在岩石上,晨昏下至草坡。岩羊以各种灌木的枝叶、青草、禾本科的植物、地衣为食。岩羊1.5岁性成熟,发情期9-10月,…
蓝翅八色鸫是雀形目八色鸫科的鸟类。体长17-20厘米,体重类约48-70克,体型圆胖,尾短,腿长,以身体具有红、绿、蓝、白、黑、黄、褐、栗等鲜艳夺目,丰富艳丽的色彩而得名,是很有观赏价值的鸟类。主要栖息于海拔200 米以下的平坝和丘陵落叶很厚的各种类型的树林中,也见于林缘溪流边的灌丛和小树上,田坝区的榕树和村寨边的小树上,以及竹林等环境。常在森林底层或低植被中找食无脊椎动物。叫声简单哀婉。主要以甲虫、白蚁、鳞翅目、鞘翅目的昆虫和蚯蚓、蜈蚣等小动物为食。分布于中国西南部、东南亚;越冬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及婆罗洲。
赤颈鹤是大型涉禽,共分化为3个亚种。后趾小而高位,不能与前三趾对握,因此不能栖息在树上;全身羽毛大致呈浅灰色,成鸟颈部裸露红色的皮肤。初级飞羽和初级覆羽为黑色,白色而修长的内侧飞羽垂直的覆盖着尾部。嘴灰绿而脚粉红。栖息于多草的平原、水田、沼泽湿地及森林边缘。以稻谷及水生植物的根、块茎为食,也取食鱼类和蛙类。7-12月份繁殖,筑巢于沼泽地带成团的植物丛中,以水生植物茎、叶筑成。每窝产卵2枚,绿色或粉红白色,具褐色和紫色斑点。雌鸟孵卵,雄鸟守卫,孵卵期30天,由双亲共同照料幼雏。…
游隼yóu sǔn:是隼科、隼属的中型猛禽,共有18个亚种。体长41-50厘米。翅长而尖,眼周黄色,颊有一粗著的垂直向下的黑色髭纹,头至后颈灰黑色,其余上体蓝灰色,尾具数条黑色横带。主要栖息于山地、丘陵、半荒漠、沼泽与湖泊沿岸地带。分布遍布于世界各地。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安哥拉的国鸟。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2019年版附录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