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地老虎

昆虫名,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土蚕、切根虫等。是我国各类农作物苗期的重要地下害虫我国记载的地老虎有170余种,已知为害农作物的大约有20种左右。其中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 白边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等危害比较严重。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地老虎

别名:

切根虫、土蚕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纲:

昆虫纲

目:

鳞翅目

科:

夜蛾科

分布区域:

世界各地

形态特征

以小地老虎为例

成虫:体长16-23mm,翅展42-54mm。触角雌蛾丝状,双桎齿状,桎齿仅达触角之半,端半部则为丝状。前翅黑褐色,亚基线、内横线、外横线及亚缘线均为双条曲线;在肾形斑外侧有一个明显的尖端向外的楔形黑斑,在亚缘线上有2个尖端向内的黑褐色楔形斑,3斑尖端相对,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后吃淡灰白色,外援及翅脉黑色。

卵:馒头形,直径0.61mm,高0.5mm左右,表面有纵横相交的隆线,出产时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色,孵化前顶部呈现黑点。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7-47mm,头宽3.0-3.5mm。黄褐色至黑褐色,体表粗糙,密布大小颗粒。头部后唇基等边三角形,颅中沟很短,额区直达颅顶,顶呈单峰。腹部1-8节,背面各有4个毛片,后2个比前2个大一倍以上。腹末臀板黄褐色,有两条深褐色纵纹。

蛹:体长18-24mm,红褐色或暗红褐色。腹部第4-7节基部有2刻点,背面的大而色深,腹末具臀棘1对。

查看全部

生活史和习性

地老虎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蛾子)4个阶段。此处以小地老虎为例: 小地老虎成虫 (于洪春摄)

全国各地发生世代各异,发生代数由北向南逐渐增加,东北1-2代、广西南宁5-6代。该虫无滞育现象,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全年繁殖为害,无越冬现象;在长江流域以老熟幼虫和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在杂草丛、草堆、石块下等场所越冬;在我国北纬33°以北不能越冬。

成虫:是一种远距离迁飞性害虫,迁飞能力强,一次迁飞距离可达1000km以上;昼伏夜出,白天潜伏于土缝中、杂草从中、屋檐下或者其他隐蔽处,夜间出来活动,进行取食、交尾和产卵,以晚间19-22时活动最盛;具有趋光性和趋化性。

幼虫:多数为6龄,少数为7-8龄;有假死性,受精后缩成环形。1-2龄幼虫对光不敏感,昼夜活动取食;4-6龄表现出明显的负趋光性,晚上出来活动取食。

各虫态历期: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89℃、10.98℃和11.2℃。在24℃条件下,卵4.25d,幼虫21.1d,蛹14.43d,产卵前期3.9d。完成一代需要13.68d。

查看全部

发生条件

小地老虎成虫产卵和幼虫生活最适宜的气温为 14 ~ 26℃,相对湿度为80%~ 90%, 土壤含水量为15%~ 20%, 当气温在27 ℃以上时发生量即开始下降, 在30 ℃且湿度为100%时,1 ~ 3 龄幼虫常大批死亡。如果当年 8 ~ 10 月份降雨量在250mm 以上 ,次年 3 ~ 4 月份降雨在 150 mm 以下 ,会使小地老虎大发生 ,而秋季雨少春季雨多则不利于其发生 。小地老虎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因此 , 凡是沿河、沿湖、水库边、灌溉地、地势低洼地及地下水位高、耕作粗放、杂草丛生的田块虫口密度大。春季田间凡有蜜源植物的地区发生亦重 。凡是土质疏松、团粒结构好、保水性强的壤土、粘壤土、沙壤土更适宜于发生, 尤其是上年被水淹过的地方发生量大, 为害更严重。


分布与危害

据报道,小地老虎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其中以沿海 、沿湖、沿河及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处, 土壤湿润杂草丛生的旱粮区和棉粮夹种地区发生最重 ,对其他旱作区和蔬菜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10] 。小地老虎是多食性害虫, 寄主多, 分布广,主要在各类农作物 , 如豆科、十字花科 、茄科、百合科、葫芦科、菠菜、莴苣、茴香等多种蔬菜以及花生、烟草、麻类、芦笋等106 种作物的苗期为害 , 同时也是果园、花卉苗圃以及草坪的重要害虫之一。全年中主要以春 、秋 2 季发生较严重。小地老虎低龄幼虫在植物的地上部为害 , 取食子叶、嫩叶,造成孔洞或缺刻(图 1A)。中老龄幼虫白天躲在浅土穴中, 晚上出洞取食植物近土面的嫩茎, 使植株枯死, 造成缺苗断垄(图1B), 甚至毁苗重播,直接影响生产 。此外, 幼虫还可钻蛀为害茄子 、辣椒果实以及大白菜、甘蓝的叶球, 并排出粪便,引起产品腐烂,从而影响商品质量。


其它亚种

茴香地老虎

小地老虎 成虫 体长16~23毫米,翅展42~45毫米,体翅暗褐色,前翅前缘及外横线至中横线呈黑褐色,其中有肾形斑、环形斑及剑形斑,各斑均环以黑边。在肾形斑外,内横线里有1个明显的尖端向外的楔形黑斑,在亚缘线内侧有2个尖端向内的黑斑,3个楔形黑斑尖端相对,易于识别。后翅灰白色,腹部灰色。 卵 扁圆形,高0.38~0.5毫米,宽0.58~0.61毫米,表面有纵横隆脊线。初产时乳白色,渐变淡黄色,孵化前呈褐色。 幼虫 末龄幼虫体长37~50毫米,头宽3~3.5毫米。体色较深,由黄褐至暗褐色不等,体背面有暗褐色纵带,表皮粗糙,布满大小不等的小颗粒。头部黄褐至暗褐色。腹部1~8节,背面各节均有4个毛片,呈梯形排列,后2个比前2个大3倍左右,气门后方的毛片也较大,至少比气门大1倍多。臀板黄褐色,有2条较明显的暗褐色纵带。

黄地老虎

成虫体长14~19毫米,翅展32~43毫米;前翅黄褐色,肾状纹的外方无黑色楔状纹。卵半球形,直径0.5毫米,初产时乳白色,以后渐现淡红斑纹,孵化前变为黑色。老熟幼虫体长32~45毫米,淡黄褐色;腹部背面的4 个毛片大小相近。蛹体长16~19毫米,红褐色。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及甘肃乌鞘岭以西地区及黄河、淮河、海河地区;也见于苏联、非洲、印度和日本等地。华北和江苏一带年发生3~4代,新疆2~3代,内蒙古2代。

大地老虎

成虫体长20~23毫米,翅展52~62毫米;前翅黑褐色,肾状纹外有一不规则的黑斑。卵半球形,直径1.8毫米,初产时浅黄色,孵化前呈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41~61毫米,黄褐色;体表多皱纹。蛹体长23~29毫米,腹部第4~7节前缘气门之前密布刻点。分布也较普遍,并常与小地老虎混合发生;以长江流域地区为害较重。中国各地均一年发生1代。

白边地老虎

地老虎 成虫体长17~21毫米,翅展37~45毫米;前翅的颜色和斑纹变化大,由灰褐至红褐色,一种为白边型,前翅前缘有白色至黄色的淡色宽边;另一种是暗化型,前翅全部深暗无白色宽边。卵半圆球形,直径0.7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呈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35~40毫米,体表光滑无微小颗粒; 头部黄褐色有明显“八”字纹。蛹体长18~20毫米,黄褐色,腹部第4~7节前缘有许多小刻点。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和黑龙江的部分地区,全年发生1代。

警纹地老虎

成虫体长16~20毫米,翅展33~37毫米;前翅灰白至灰褐色,环状纹与肾状纹配置似惊叹号。卵半球形,直径0.75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孵化时呈黑色;表面有隆起的纵横线。老熟幼虫体长38~42毫米;头部黄褐色有1对八字形黑褐色条纹。蛹体长14~18毫米,红褐色,腹末有臀棘 1对。主要分布于中国新疆、内蒙古、西藏一带,并常与黄地老虎混合发生。在新疆每年可发生2代。地老虎在全国各地均以第1代发生为害严重,春播作物受害最烈。

查看全部

防治方法

对小地老虎的防治应以第 1代的防治为重点, 采取以预防为主 ,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

预测预报和调查方法 防治小地老虎 , 关键是要在 3龄幼虫以前扑灭, 此时的幼虫未能扩散为害, 且抗药性较小 。为能有效地进防治, 做好虫情测报和调查工作十分必要 。

物理防治

①减少虫源。根据小地老虎的发生特点, 在各种农作物收获之后(或冬闲田), 及时进行翻耕晒田, 可大量杀死土中的幼虫和蛹 ;同时, 做好田间清洁卫生 , 清除田边杂草, 可有效地减少成虫产卵寄主和幼虫食料, 还可减少部分卵和低龄幼虫;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水旱轮作, 或结合苗期灌水,能有效控制该虫的发生。

②集中灭卵。用稻草或麦秆扎成草把, 下加竹竿, 插于田间引诱成虫产卵, 每隔 5 d 换 1 次, 将草把集中烧毁以灭卵。

③人工捕捉幼虫。在高龄幼虫盛发期, 每天早晨认真巡视田间, 找刚出现的萎蔫苗、枯心苗, 拨开萎蔫苗周围泥土,挖出小地老虎的大龄幼虫处死。另可采用新鲜泡桐叶、莴苣或烟叶, 用水浸泡后, 于幼虫盛发期的傍晚放置于菜田内(约 750片叶/hm2), 次日清晨翻开叶片 ,人工捕捉叶下小地老虎幼虫。也可采用鲜草或菜叶(400 ~ 450 kg/hm2), 在菜田内撒成小堆诱集捕捉 。

化学防治

抓住小地老虎3龄以前,最好是2 龄始盛期至高峰期尚未入土为害的时期, 在地面上进行药剂防治, 此期幼虫抗药性差, 用药效果最好。

①撒施毒土。用50 %辛硫磷乳油(4.50 kg/hm2)拌细砂土(749 .63 kg/hm2),在作物根旁开沟撒施药土, 并随即覆土,以防小地老虎为害植株。

②毒饵诱杀幼虫。将鲜嫩青草或菜叶(青菜除外)切碎,用 50%辛硫磷0.1 kg 兑水 2.0 ~ 2 .5 kg 喷洒在切好的100kg 草料上, 拌匀后于傍晚分成小堆放置田间, 诱集小地老虎幼虫取食毒杀。

③药剂灌根。可用80%敌敌畏或50 %辛硫磷(3.0 ~ 4.5kg/hm2)兑水 6 000 ~ 7 500 kg 灌根。

诱杀防治 根据小地老虎具有趋光和趋化性的特点,在成虫盛发期,利用黑光灯或糖醋液(糖6 份、醋 3份 、白酒1份、水 10份、90%敌百虫晶体1 份混合调匀)进行诱杀 。也可用毒饵诱杀成虫, 药量为饵料的0 .5%~ 1.0%, 先将饵料(麦麸、豆饼 、秕谷 、棉籽饼或玉米碎粒等)5 kg 炒香, 用90%敌百虫30 倍液拌匀, 加水拌潮为度。毒饵用量约为 30 kg/hm2 。

生物防治

小地老虎天敌种类丰富,根据近20 年国内外文献记录, 其天敌种类至少有 120 多种,主要有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2 大类群, 包括捕食和寄生性昆虫、蜘蛛 、细菌 、真菌、病原线虫、病毒、微孢子虫等。天敌昆虫中捕食性种类分属于 4 个目(螳螂目、革翅目 、鞘翅目、半翅目)7 个科(螳螂科、蠼螋科、虎甲科、步甲科、隐翅虫科、蝽科、姬蝽科), 共有 29 种。代表种类有广腹螳螂(Herodola paleifera Som)、中华虎甲(Cicindelachinensis De Geer)、细颈步甲(Brachinus scotomedes Bates)等。寄生性天敌昆虫分属于双翅目寄蝇科和膜翅目姬蜂科、茧蜂科、小蜂科 、细蜂科、赤眼蜂科等。代表种类有灰等腿寄蝇(Isomera cinerascens Rondani)、小地老虎大凹姬蜂(Ctenichneumonsp .)、螟蛉绒茧蜂[ Apanteles ruficrus(Haliday)] 、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 Westwood)、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confasum Viggiani)等, 它们均为小地老虎卵寄生蜂。据报道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有9 个亚种对小地老虎有杀虫活性, 其中以鲇泽亚种毒性最强。对小地老虎有侵染毒性的真菌有5 大类群, 如白僵菌[ Beaureriabassiana(Borls)Vuill] 、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etsch Sorolcin] 等。病毒有质多角体病毒(CPV)、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和颗粒体病毒, 病原线虫有斯氏线虫科、索科 、异小杆科。微孢子虫有 4 种, 其中国外记述 3 种,代表种为杀蛾多形微孢子[ Vairmorpha necatrix(Krane)] 和具褶微孢子(Pleistophora schubergi)。

查看全部

夜蛾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