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蝶角蛉

蝶角蛉是Ascalaphidae: 属于昆虫纲Insecta,脉翅目Neuroptera,蚁蛉总科Myrmeleontoidea,蝶角蛉科Ascalaphidae昆虫的通称,形似蜻蜓,常常被误以为是蜻蜓,但触角锤状,长度超过前翅的一半。因其触角如蝶类,末端膨大呈球棒状,故得名蝶角蛉。其成虫白日在林间栖息或飞翔捕食,动作敏捷,幼虫在植物上捕食小虫 。

蝶角蛉成虫中到大型,多数种类复眼被一横沟分为上下两半。翅脉网状,痣下室短宽。幼虫在我国古书中称为“蝜蝂” 。世界己知约90属450余种(孙明霞,2006),中国己知11属28种。在6大动物地理区域中均有分布,多集中于北纬45°和南纬45°之间的地区。这类昆虫形态似蜻蜓,有着发达的翅,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是一类重要的捕食性昆虫 。

基本信息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纲:

昆虫纲

目:

脉翅目

科:

蝶角蛉科

总科:

蚁蛉总科

形态特征

头部头短宽,复眼发达,裂眼蝶角蛉亚科复眼中部有一个横沟,将复眼分为上下两半.复眼下半部通常小于上半部,但有些种类上下两半等大。无单眼。头盖缝从头顶延伸至额区分为两叉。触角球杆状,一般长于前翅的一半,少数种类触角长于前翅。触角窝靠近,柄节短,多数宽大于长。梗节小,多与鞭节基部的亚节等宽。鞭节由很多亚节组成。通常每个亚节长大于宽,端部约10-11个亚节加宽形成触角头.触角头有纺锤形、梨形和扁圆形等。咀嚼式口器,上唇横宽,上颚发达,端部尖利,下颚小,下颚须5节,下唇须3节。

胸部前胯背扳通常短,长小于宽.前缘与后绦常向上翘,前缘具稀疏的毛。后缘多具长而直立的租毛;中胸发达,约占胸部的2/3以上,背板分为前盾片、盾片、小盾片和后背片。后胸短宽,分为盾片和小盾片,其上具短毛。  

足通常短。前足比中、后足粗。各足胫节具一对粗的端距,前足胫节腹面有一片短而密的粗刚毛。跗节五节.其侧面和腹面具刺状毛.第五跗:再较长。爪长而粗.端部尖.爪间有时具2-4根长刚毛,如同爪间突。

翅前后翅一般同形,为长椭圆形、细长形或皿三角形。前翅长于后翅。在有些属中翅基非常窄里细柄状。前后翅的臀区形状不同.有些属前翅臀区向外突出形成一个腋角。腋角钝圆或细而尖,后翅无腋角。翅痣一般呈梯形或三角形,其内具数量不等的横脉。翅的顶端由Sc+R分出的区域称端区(apical area),端区小室的排数是重要的分类特征。翅膜透明或具色斑。脉上有稀疏的短毛,后缘基部的毛软而长 。

查看全部

生活习性

成虫多见于林间,飞行缓慢,营捕食生活 。幼虫生活与树上或树下,捕食小虫,并将猎物的残骸背负在身体的棘毛上。它们5—9月份活动相对频繁,在冬季大多数幼虫都会死亡,只有少数等到来年春天,结茧并羽化成功。

非洲地区的大部分蝶角蛉具趋光性,一些白天活动的种也具有趋光性。但是古北区白天活动的属Libelloides

Schaffer和Deleproctophylla Lefebvre没有趋光性;东洋区的属Suphalomitus和Suhpalacsa中的一些种具有趋光性,它们喜在光源附近光线较暗的地方停息 。

有研究表明,蝶角蛉具有守卫领地的习性。Henry (1977)对一种夜出型的蝶角蛉的领地守卫行为进行了报道,发现有的雄性蝶角蛉在6米高的地方巡视,把正要闯入它领地的 侧面特写 其它雄性蝶角蛉赶走或直接与它们在空中搏斗。而进入其领地的雌性通常不会被驱赶,雄虫经常是在雌虫下方稍后的位置进行追逐。日出型属的蝶角蛉也被观察到具有这种习性,报道中描述了一头雄虫在西班牙的一条路上巡逻的情景,当另一头雄虫(是否为同种未知)试图要穿越马路时,它迅速地冲上去与那只雄性蝶角铃在空屮展开搏斗,不久闯入的蝶角蛉飞离此地,原来那头继续在其领地上空巡视 。这些观察说明夜出型和日出型种类都具有守卫领地的习性,然而这种习性尚未在完眼蝶角蛉亚科中发现 。

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由于前翅臀区或腋角腹面微刺和后胸盾片之间摩擦引起的。他用一种雄性Acmonotus sp.的前翅,表示出可能发声的部位 。

查看全部

交配与产卵方式

蝶角蛉求爱在空中进行,雄性追赶雌性。两个蝶角蛉中的一个在另一个垂直上方好几英尺的地方飞行。在飞行的过程当中蝶角蛉进行交配。然后停在植被上,继续交配。雄性在雌性的下面悬挂着静止不动。在交配的过程中。雄性将一个或多个精囊注入雌性的生殖腔。交配之后,精囊通常被整体保存 。卵常产于林木枝干,成双行排列,比较密集,呈椭圆形 。


食性

幼虫:蝶角蛉幼虫均为捕食性。蝶角蛉幼虫捕捉猎物时,先将大颚的端部刺入猎物,毒液随之注入,有时在3秒钟内就使猎物麻痹。Henry(1977)认为“毒液可能是由中肠分泌.而不是由头部特殊的毒腺产生的。”由于毒液的麻痹作用可以使蝶角蛉幼虫捕食比自己大且重的食物,扁平的体躯和扩展的刺枝(scoli)可以帮助幼虫在捕食大的猎物时保持体躯的稳定,在进食的过程中,有些幼虫还会前后打量捕到的猎物.以便从其它可能的部位再次吸食猪物 。

成虫:蝶角蛉成虫均为捕食性,在飞行中捕食,其猎物尚不十分清楚,仅有少量相关的报道。Stelzl(1991)对一种蝶角蛉Libelloides coccajus (Den.&Schiff)的食物进行研究.解剖了52头成虫的肠道,发现这种蝶角蛉的猎物包括双翅目、膜翅目、鳞翅目、鞘翅目、缨翅目昆虫以及螨类.但无蚜虫、蜜蜂、孢子植物。也未检查到花粉等植物组织。Tjeder(1992)发现在Imesibasis属蝶角蛉的2个雄性标本的后肠中有花粉,而中肠内无花粉,他认为这类蝶角蛉成虫取食花粉,并且最先被消化。

查看全部

飞行行为

大部分的蝶角蛉的飞行能力比脉翅目的其它种类以及蜻蜒的飞行能力都强。它们要么飞的很高。要么它们突然降到离地面仅有几米高地方飞行。有些飞的很慢。在空中上下盘旋 。

另外蝶角蛉的其他生活习性,如捕食,避敌,守护领地等也和其飞行行为相关。蝶角蛉的求爱也是在空中进行的,雄性追赶雌性。蝶角蛉的幼虫和成虫均为捕食性,其成虫在飞行中完成捕食。一些日出型的物种,如欧洲的Ascalahusmacaronius, A. libelluloides ,A. longicornis 和 Libelloides coccajus 就是在空中完成捕食的,它们飞行速度很快,在空中捕食一些飞行的猎物,如一些小型的品虫等。有研究报道蜻蜓会捕食飞行中的蝶角蛉,蝙蝠在夜间也可能会捕食蝶角蛉。为了躲避天敌的捕食,蝶角蛉需要快速灵活的飞行 。

查看全部

昆虫纲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蝽,汉语二级字,读作蝽,昆虫,即椿象,身体圆形或椭圆形,头部有单眼。种类很多,有的能放出恶臭,…
  • 蓟马,昆虫纲缨翅目的统称。蓟马成虫身体黄色,前胸后缘有缘鬃,翅细长透明,周缘有许多细长毛。卵长椭圆形,…
  • 本种是平地与中、低海拔极常见的种类。成虫出现於3至11月,…
  • 地鳖,是蜚蠊目鳖蠊科地鳖属昆虫。地鳖体呈扁圆形,盖状,黑色带光泽,长约3厘米;头小,…
  • 兰花螳螂:是昆虫纲、花螳科的动物。有着较为极端的性二态,成年雌性大约6-7厘米长,而雄性只有大约2…
  • 枯叶螳螂,来自马来西亚,外形酷似一片枯叶。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目,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
  • 透翅蛾又名苹果小翅蛾、黄蜂蛾,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透翅蛾科昆虫的通称。成虫体长10-18毫米,…
  • 蝎蛉scorpionflies是长翅目Mecoptera昆虫的总称,成虫具有两对狭长的翅,是全变态…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