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革叶粗筒苣苔

革叶粗筒苣苔(学名:Briggsia mihieri (Franch.) Craib)是苦苣苔科、粗筒苣苔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叶片革质,狭倒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两面无毛,叶脉不明显;叶柄盾状着生,聚伞花序,腋生,苞片近无毛;花梗细,花萼裂片长圆状狭披针形,花冠粗筒状,蓝紫色或淡紫色,上唇裂片半圆形,下唇裂片近圆形,着生于距花冠基部,花药卵圆形,药室不汇合;花盘环状,雌蕊被短柔毛,子房狭长圆形,花柱柱头长圆形,蒴果倒披针形,10月开花,11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四川南部、贵州、广西隆林。生长在海拔650-1710米的阴湿岩石上。

革叶粗筒苣苔全草入药,治跌打损伤。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革叶粗筒苣苔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目:

管状花目

科:

苦苣苔科

族:

长蒴苣苔族

属:

粗筒苣苔属

种:

革叶粗筒苣苔

命名者及年代:


植物学史

据文献革叶粗筒苣苔和岩粗筒苣苔(Briggsia fritschii(Levl.)Craib)的主要区别在于革叶粗筒苣苔叶边缘具不整齐圆齿或稍钝的锯齿,岩粗筒苣苔叶边缘具波状齿,中国植物志编委们研究了这一类群的标本,认为叶缘锯齿存在明显的过渡现象,不足以作为分种的依据,因此把他们并为一种。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长0.8-3厘米,直径约3毫米。叶片革质,狭倒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10厘米,宽1-6厘米,顶端圆钝,基部楔形,边缘具波状牙齿或小牙齿,两面无毛,叶脉不明显;叶柄盾状着生,长2-9厘米,无毛,干时暗红色。

聚伞花序2次分枝,腋生,1-6条,每花序具1-4花;花序梗长8-17厘米,无毛或被疏柔毛;苞片2,长1-2毫米,近无毛;花梗细,长2-3厘米,疏被短腺毛或脱落至近无毛。花萼5裂至近基部,裂片长圆状狭披针形,长4-6毫米,宽1.5-2毫米,顶端短渐尖,全缘,疏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具3脉。花冠粗筒状,下方肿胀,蓝紫色或淡紫色,长3.2-5厘米,直径1.5-2.6厘米,外面近无毛,内面具淡褐色斑纹,筒长2.1-4厘米;上唇长8毫米,裂片半圆形,长5毫米,下唇长1.4厘米,3浅裂,裂片近圆形,长6-7毫米。上雄蕊长约1.6厘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8毫米处,下雄蕊长约1.7厘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2厘米处,花丝疏被腺状短柔毛,花药卵圆形,长约1.5毫米,药室不汇合;退化雄蕊长1毫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2毫米处。花盘环状,高约1.2毫米,边缘波状。雌蕊被短柔毛,子房狭长圆形,长1.2-1.4厘米,直径1.1-1.3毫米,花柱长1.5-2毫米,柱头2,长圆形,长约2毫米。蒴果倒披针形,长3.4-7厘米,直径3.5-4毫米,近无毛。花期10月,果期11月。

查看全部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四川南部、贵州、广西隆林。生长在海拔650-1710米的阴湿岩石上。 革叶粗筒苣苔


繁殖方法

组培材料: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生长较一致的革叶粗筒苣苔植株叶片作为扦插材料。

组培介质:所用的基质为由自然土、泥炭土、蛭石(体积分数)=1:1:1组成,用5%高锰酸钾溶液对配好的基质进行消毒,7天后倒入事先准备好的花盆中,压实平整,待用。

插穗处理:摘取叶色均一、无病虫害的革叶粗筒苣苔植株成熟叶片,洗净,在叶片背面距叶柄上端1-3厘米处,沿叶柄上端向叶柄下端方向斜剪。

生根剂处理:将插穗分别放入0.2%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20分种,再100毫克/升IAA浓度的生根剂处理1小时。插穗均以清水浸泡2小时,处理3个重复,重复19片叶。经处理后,革叶粗筒苣苔叶片插穗成活率高达93.86%、生根数平均为4.40、根的生长长度平均为2.31厘米;如果采用200毫克/升的IAA处理其叶片插穗的成活率为62.28%、但生根数平均为6.63、根的生长长度平均为3.32厘米,生根数显著高于前者。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生根剂处理。

扦插与管理:先用小木条撬开基质,将待扦插叶片的叶柄插入基质中,插后压实,使入土叶柄与基质充分接触。扦插距离以叶片不能相互接触为度。扦插完成后浇透水,并搭设拱棚,拱棚内层覆盖塑料薄膜,外层覆盖遮阳网,保持拱棚内湿度。冬季在塑料薄膜外搭2层厚塑料膜,拱棚两端各留一通风口,用枝条遮盖。

查看全部

主要价值

革叶粗筒苣苔全草入药,治跌打损伤。 革叶粗筒苣苔

苦苣苔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