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鼠学名Citellus dauricus属啮齿目,松鼠科。别名达乌尔黄鼠、蒙古黄鼠、草原黄鼠、大…
花鼠别名桦鼠子、五道眉、花狸棒、花栗鼠,属于松鼠科花鼠属,因体背有数条明暗相间的平行纵纹而得名。体…
西伯利亚花栗鼠:别名金花鼠、花鼠、五道眉、花栗鼠。共有10个亚种。体型中等,体长13-16厘米,尾长9-13厘米。头顶为棕黑色,眼上下和耳缘为白色,体背淡褐色,背有5条明显的黑纵纹,中间一条最长,向前延伸到头顶,最外2条较短,围有白纹。四肢为淡黄色。腹面及四肢内侧为灰白色。臀区棕色。尾腹面中央为棕黄色。尾毛长而蓬松,呈帚状,并伸向两侧。四肢略长,耳壳明显露出毛被外。前足裸出,有颊囊。栖息于山地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中。是杂食动物,以树籽、种子、谷物、菌类、水果、蔬菜、昆虫、小鸟和蜥蜴为食。半树栖,半地栖。多在树木下筑洞。昼间活动。善攀树,行动敏捷。冬眠。每年繁殖一次,胎产4-6只。分布于中国、日本、哈萨克斯坦、朝鲜、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韩国、蒙古和俄罗斯联邦。
巨松鼠也称为树狗、黑狸、藤狸、黑果狸、黑大松鼠或马来亚大松鼠,为一种大型啮齿类动物。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季雨林的高树上,是典型的树栖动物。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国云南南部和西部、广西南部、海南和西藏,并且延伸到尼泊尔东部、阿萨姆等地。巨松鼠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近危。
喜马拉雅旱獭别名哈拉、雪猪,属于啮齿目、松鼠科、旱獭属的一种大型地栖啮齿类哺乳动物,体呈棕黄褐色,并具散在黑色斑纹,体型粗壮而肥胖,尾短。喜马拉雅旱獭为穴居、群居动物,洞巢成家族型,是青藏高原特有种,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以及与中国接壤的尼泊尔等国的青藏高原边缘山地,为该区域内鼠疫的主要储存宿主,是青藏高原区域鼠疫预防的重点监控对象。
草原犬鼠:是啮齿目、松鼠科、草原犬鼠属的5种哺乳动物。也常称作土拨鼠,是一类小型穴栖性动物。如果算上短尾巴,身长平均约为30-40厘米。体毛呈黄色,耳朵较深色,腹部较浅色,尾端为黑色或白色;夏天毛少,冬天会在下面长出厚厚的绒毛;鼻子与耳朵都很小,胡须黑色,可达3厘米;每个脚上有5只脚趾,长有黑色、弯曲、厚实的利爪;尾巴占全身20%的长度。该物种语言最为复杂,奔跑速度达每小时55公里。所以当受到威胁时,它们会大叫作为警报,并且高速逃走。草原犬鼠换毛期一年两次,春天发生在3-4月,换下厚实的绒毛;冬季在11月初,开始生长细密的绒毛以保持热量。每次换毛期持续约2周。原产于北美洲大草原。
黑尾土拨鼠又称黑尾草原犬鼠,是松鼠科的成员,不像其他土拨鼠,黑尾土拨鼠并不冬眠。白天活动,善于挖掘…
雪猪为松鼠科动物,喜马拉雅旱獭 Marmota himalayanus,英文名Himalayana marmota,藏名“齐哇”,又名:土拨鼠《本草拾遗》,塔刺不花,大旱獭、雪猪、哈拉,雪里猫、四川旱獭。雪猪,又名哈拉、大早獭、雪里猫,藏医称“齐哇”,药用为松鼠科,产于青藏高原,是珍贵的皮毛、肉、药兼用的草食性经济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