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狐猴,树栖动物,具有领地意识,群居,白天活动,以叶、芽、花、种子和水果为食。 喜欢横着走路。
基本信息
冕狐猴体长50-55厘米;尾长44-50厘米;重量4.75-8.5公斤。
冕狐猴分布图
马达加斯加东部的热带雨林中。
冕狐猴交配季节在1-3月份,孕期170-180天,每产1仔。野生冕狐猴的寿命估计约18岁。
截至2002年,冕狐猴数量估计为6000-10000之间。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环尾狐猴:是灵长目、狐猴科、狐猴属的一种动物。头体长约为30-45厘米,尾长为40-50厘米,体重约2千克左右。头小,额低,耳大,两耳都长有很多茸毛,头部两侧也是长毛丛生,吻部长而突出,下门齿呈梳状,使得整个颜面看上去宛如狐狸,因尾具环节斑纹而得名。多5-20成群,栖多石少树的干燥地区,各有自己的领域。善跳跃攀爬,是地栖性较强的狐猴,属于昼行性动物,并且是唯一一种在白天活动的狐猴。性情温和,平时喜欢团聚在一起成群活动。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3岁性成熟,孕期约4个半月,多为双仔。繁殖期在哺乳动物中最短,每年仅两周,寿命约18年。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南部和西部。
卷尾猴也叫白头卷尾猴、白面卷尾猴或白喉卷尾猴,是一种小型的新世界猴,因尾长与身长相同,尾端部卷成一圆圈而得名。生活在南美和中美的雨林地区。头顶生有簇状毛,全身毛发为灰褐色。性情温顺,平时喜欢生活在树上,常常夜间外出,捕食昆虫、蜗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也吃一些植物性食物。
松鼠猴,是产于南美洲的小型猴类,驯养容易,又能繁殖,是正逐渐宠物化的动物。身体纤细,尾长,毛色大部为金黄。松鼠猴为杂食性,喜食各种水果及小型昆虫,栖息在原始森林中临近溪水的地带,主要分布在南美洲,有4个亚种。
苏门答腊猩猩:是苏门答腊岛最大的猩猩,在灵长类动物中,体型仅次于大猩猩,面颊宽大,身材魁梧,雄性可重达100千克。站立时双臂下垂可达脚踝部;臂和手粗壮有力,腿短;体毛稀疏,暗红褐色,前额突出,嘴突出。吃无花果、红毛丹、芒果、蜂蜜、鸟蛋、幼鸟、甲壳类、鲜菜以及植物嫩芽。活动不如猴类迅速敏捷,以手脚交替抓握树枝移动身体。苏门答腊猩猩知道如何使用工具来获取食物,它们的行为似乎更接近人类。栖息于热带雨林,夜晚睡在树上,雨天使用大树叶遮盖身体。分布于印尼苏门答腊岛。
大猩猩:是灵长目人科人亚科大猩猩属类人猿的总称。分两个物种——“东非大猩猩”和“西非大猩猩”。是现存所有灵长类中体型最大的种,四足状态肩高0.85米左右,站立时高1.6-1.8米。直立的大猩猩可达1.75米高,因为大猩猩的膝盖无法真正伸直,所以其实际身长比这个高度还要长一些。雄性比雌性体大。体重一般雌性为60-100千克,雄性130-180千克。大猩猩的体型雄壮,面部和耳上无毛,眼上的额头往往很高。下颚骨比颧骨突出。上肢比下肢长,两臂左右平伸可达2-2.25米。人工园养的大猩猩体型最大的为230千克,直立身高接近2米。食素,草食性,主要以生果、树叶及树枝为食物。出没于刚果民主共和国、乌干达西南及卢旺达的低地及山地雨林,并亚山区森林,在卢阿拉巴河、爱德华湖及坦噶尼喀湖之内。生存于非洲大陆赤道附近丛林中。
猩猩也叫人猿,灵长目人科 的一属,与猴子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没有尾巴,能用手或脚拿东西。马来语和印…
亚洲叶猴属:通称叶猴,共有11种。头体长40-60厘米,尾长50-85厘米;体重5-8千克。体型纤细,无颊囊。各种叶猴的毛色基本是通体一致,或褐、或灰、或黑,腹面色浅。有些种眉弓的毛黑而粗,有的头顶有毛冠呈脊状,或在头顶、两颊、臀部有浅色块斑。头小而圆,耳大裸露。脸的皮肤深灰或黑色,有的在唇部、眼圈具白色皮肤。臀部有胼胝。栖息在热带或亚热带的树林里。以吃树叶为主;尾很长,适于树栖。喜欢在高大的树上活动,有时也到地面饮水或寻找食物。在树间跳跃,距离可达10-12米。白天活动,夜晚睡在大树上,没有窝。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分布于泰国、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婆罗洲、爪哇岛和附近的小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