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红紫珠

灌木,高约3米;小枝被黄褐色星状毛并杂有多细胞的腺毛。叶片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顶端尾尖或渐尖,基部心形,有时偏斜,边缘具细锯齿或不整齐的粗齿,表面稍被多细胞的单毛,背面被星状毛并杂有单毛和腺毛,有黄色腺点。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红紫珠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目:

管状花目

科:

马鞭草科

亚科:

牡荆亚科

族:

紫珠族

属:

紫珠属

亚属:

紫珠亚属

组:

紫珠组

系:

纵裂药系

形态特征

灌木,高约2米;小枝被黄褐色星状毛并杂有多细胞的腺毛。叶片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0-14-(21)厘米,宽4-8-(10)厘米,顶端尾尖或渐尖,基部心形,有时偏斜,边缘具细锯齿或不整齐的粗齿,表面稍被多细胞的单毛,背面被星状毛并杂有单毛和腺毛,有黄色腺点,侧脉6-10对,主脉、侧脉和细脉在两面稍隆起;叶柄极短或近于无柄。聚伞花序宽2-4厘米,被毛与小枝同;花序梗长1.5-3厘米,苞片细小;花萼被星状毛或腺毛,具黄色腺点,萼齿钝三角形或不明显;花冠紫红色、黄绿色或白色,长约3毫米,外被细毛和黄色腺点;雄蕊长为花冠的2倍,药室纵裂;子房有毛。果实紫红色,径约2毫米。花期5-7月,果期7-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溪边或疏林、丛草中。生于海拔300-1900米的山坡、河谷的林中或灌丛中。

海拔下限

100

海拔上限

1900

是否中国特有

是否引种栽培

非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产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印度、锡金、缅甸、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广东。 分布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四川、浙江、江西等地。


主要价值

(《广西药植名录》)【异名】野蓝靛(《广西中兽医药植》)。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红紫珠的叶。

【植物形态】红紫珠,又名:对节树、小红米果、红叶紫珠、细米油珠。

果实:果实颜色紫红色,平均鲜重(kg/m2) 20,油脂含量初检 2%。

本植物的根(对节树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功用主治】《广西药植名录》:"接骨。治跌打。"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两。外用:研末敷。

【选方】①治吐血、尿血:红紫珠叶二至三两。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⑦治外伤出血:红紫珠叶研末,撒布患处。(《云南中草药》)

民间用根墩肉服,可通经和治妇女红、白带症;嫩芽可揉碎擦癣。叶可作止血、接骨药 。

【景颇药】为作时杆:根用于发热退热,消肿截疟《滇药录》。根治月经过多,鼻出血《滇省志》。

【景颇药】wuizo gam:治月经过多,鼻出血《德宏药录》。为作时杆:根用于退热,消肿,截疟《滇药录》。【德昂药】楠布来喋:治月经过多,鼻出血《德宏药录》。【瑶药】阿取:枝、叶、根用于发汗退热,消肿截疟《滇药录》。【苗药】紫珠子,栋花:全株治骨折,跌打,外伤出血《湘蓝考》。

【傣药】扎毕扎摆(德傣):叶治牙痛;根用于利尿《滇药录》。萎左杆:根治月经过多,鼻出血《德民志》。根、叶配伍治尿道炎《德傣药》。【景颇药】塞碎只不哧:根用于止血《滇药录》。WuizGam:根功用同傣族《德民志》、《德宏药录》。【苗药】菜子罗:根、叶用于便血,胃出血,月经过多,产后腹痛,外伤出血,毒蛇咬伤,小儿麻疹,荨麻疹《滇药录》。都真结:全株治跌打损伤《桂药编》。【僳僳药】腻本马子:全草用于跌打,接骨,疔疮,吐血,尿血,外伤出血《怒江药》。【德昂药】攘布来:用于治月经过多,鼻出血《德宏药录》。

根、叶: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用于肝炎,痢疾,外伤出血,跌打损伤。

查看全部

变种

产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生于海拔100-1650米的山坡、谷地、溪边的林中或灌丛中。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广东

。根或全株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之效。


鉴别

嫩枝呈圆柱形,直径0.4-0.9cm,表面灰褐色,被黄褐色星状毛及多细胞腺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遭受部明显。叶多卷曲皱缩,完整者展平后呈倒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8-20cm,宽3-9cm;先端较尖,基部略呈心形,边缘有三角状锯齿,上表面暗棕色,下表面有黄色腺点,两面均有柔毛;叶柄极短,长仅约0.3cm。气微、味微苦、涩。

唇形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