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蜡嘴雀

蜡嘴雀是中国传统鸟种,也是国家保护动物。蜡嘴雀里还有黑头蜡嘴雀、黑尾蜡嘴雀和锡嘴雀三种之分。还有斑翅、白翅、黑翅等三种蜡嘴雀。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蜡嘴雀

别名:

蜡嘴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雀形目

科:

雀科

属:

蜡嘴雀属

种:

蜡嘴雀

分布区域:

我国各地基本上…

简介

蜡嘴雀是中国传统笼养鸟种。该物种雄雌异形异色。中型鸟类,体长17~21cm。无论雄雌的形象都憨态可鞠非常惹人喜爱。


分类

该雀英文名Cocothraustes migratorlus,又叫黑尾、包头蜡嘴、包头、皂儿、小桑嘴等别名。

繁殖于我国东北和长江中、下游一带,分布在我国大部分省区。黑尾蜡嘴雀体长约18厘米,嘴蜡黄,雄鸟头尾黑色,翅黑色但末端有白斑,身上的羽毛呈灰色,肋呈棕色,尾部有分叉。雌鸟翅黑色,其余多为灰色,尾羽末端为黑色。

平时栖息在平原至海拔 3000米的山地。生活在有树木的地方,有时也到公园或居民区。大多几十只结成小群,也有3~5只或单独活动的。在树上十分活跃,常在两棵树间跳跃不停,喜食麻籽和葵花籽。5月上旬开始繁殖,营巢于针阔混交林。每天产卵一枚,每窝4~6枚卵。孵化期为14~15天,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刚捕到的生鸟野性较大,开始入笼时往往见手就啄,但一段时间后就可驯化。该鸟和其它蜡嘴雀一样,非常聪明,可成群大笼饲养,经调教后也可以上架表演小杂技。饲料可选择稻谷、葵花子、麻子等,辅以昆虫和水果。另外必须放置水盆,供鸟每日水浴之用。

主食以谷类为主,蛋小米、大米、高粱混合饲喂,秋冬适当喂给瓜子、苏子等油料作物。蔬菜、水果做保健食品。也可添加粉料:绿豆粉、蛋黄春夏季用;秋冬和换羽时适量加入花生粉。不定期的喂几条面包虫,切记春节以后一定要少喂油料作物,蜡嘴最容易发火肿眼睛,麻子是罪魁祸首,千万当心,完全可以不给。春夏季要提供水浴。

黑尾蜡嘴一般做为鸣鸟饲养,不用上架,生鸟用长方形的面包笼即可,不能太大,大笼的活动空间多,乱撞,不利于服笼。完全开口大叫要等到换第一次毛以后,第2年的春天,如果遇到好鸟此时就可以托笼大叫了。当然,这要看养鸟人的调教手法了。我们这里很多人喜欢养刚会飞的雏鸟,基本上第2年春天都能大叫,但是声音不够洪亮,要是没有好的成鸟套口的叫口也少且不够婉转,所以建议选择成鸟饲养。

玉嘴黑尾蜡嘴雀

玉嘴黑尾蜡嘴雀,为黑尾蜡嘴雀的一个极其珍贵罕见的品种, 又称“玉嘴”。

属雀形目,雀科。因嘴部颜色如白玉而得名,玉嘴同黑尾蜡嘴雀一样繁殖在东北及内蒙古东北部,迁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该鸟在野外极其少见不同于变异的蜡嘴雀它是一个极其珍贵的品种,现已被人工驯化繁殖成功,同为著名鸣禽。

别名黑头,梧桐、大蜡嘴。属雀形目,雀科。在我国的东北北部和 蜡嘴雀 中部繁殖,迁徙时经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四川等省,到湖南南部、福建、广东等地过冬。

体长21厘米。嘴粗大,呈蜡黄色。额、头顶、嘴基四周、眼先、眼周和下颏为深黑色。头侧、颈侧及上体、翅上覆羽、肩背部为浅灰色,微沾淡褐色,腹部中央灰白色,尾下覆羽白色,尾羽黑色。

雌雄鉴别

雌雄同色,但头顶黑色的形状不同,从鸟头的后面看,黑色形状像桃子,向下有个尖的是公鸟;下端较钝圆、无尖的是母鸟。另外雌鸟的颜色较浅。

锡嘴雀,为腊嘴鹊亲缘(Coccothraustes coccothraustes ) 又称“厚嘴鸟”。

属雀形目,雀科。因嘴部颜色银白如金属锡而得名,锡嘴雀繁殖在东北及内蒙古东北部,迁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该鸟分布广,为著名鸣禽。

生态环境

锡嘴雀为群居性鸟类,活动于平原地区的中龄乔木间,常与其他近缘种如黑尾蜡嘴雀混群活动,也经常下地觅食,他们在地面活动时以双足倾向前方跳跃,而非在其他鸟类中常见的向正前方跳跃如麻雀,或脉动双腿在地面走动如喜鹊,锡嘴雀有集群飞行的习性。

觅食

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为食,也吃昆虫。所吃昆虫主要有象鼻虫、梨虎、金花虫、步行虫、叶蜂、山楂粉蝶和其他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

植物性食物主要是草籽、小米、葵花子、角瓜子、橡子、元胡种子、棒子、红松子、忍冬果、山丁子樱桃等种子和果实,偶尔也吃玉米、高粱、小豆等农作物种子。

特征

多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喜成群,有时集成多达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常频繁地在树枝间跳跃或在树丛间飞来飞去,有时也到地上活动。

性大胆,不甚怕人,特别是冬季到农户偷食向日葵籽或晾晒的松子时,轰赶也不远飞,有时飞走后很快又复回。但繁殖期间则甚隐蔽和机警,常躲藏在茂密的枝叶丛间,活动时常发出一种单调而低的‘嘶-嘶嘶…’声,有时边飞边叫。

查看全部

生活习性

栖息于山地及平原各种林型中,有时到果园及居民点附近活动,主要在高大的乔木林中成3~5只小群活动,繁殖期成对活动。以各种植物种子、浆果、树芽为食,也兼食少量昆虫。喜食麻籽、樱桃核、葵花籽。 5月上旬开始繁殖,营巢于针阔混交林。每天产卵一枚,每窝4~6枚卵。孵化期为14~15天,雌雄亲鸟 黑尾蜡嘴雀 共同育雏。

蜡嘴雀的挑选

每年秋季大量的黑头蜡嘴雀从北方向南方迁徒,很多地方的鸟市上都会出现,要从中选出几只好的蜡嘴雀并不难,无论雌雄及幼鸟均可调教。幼鸟的上嘴有黑色,并且黑色面积越大、颜色越深的年龄越小。

黑头蜡嘴雀的笼子没特殊要求,只要不影响跳跃即可。如作为训练用,可用脖链栓着,放在鸟架上。一般用的鸟架为制的,长约40~50厘米,直径1.5厘米,中间一段缠上棉线,便于鸟栖息。黑头蜡嘴雀喜欢吃麻籽、葵花籽、苏子等油料作物的种子。这些食物在训练时可作为奖励用,平时不可喂多,以鸡蛋米和蔬菜、水果为主。 刚买来的鸟,性情比较急躁;所以上架一定要注意脖链的长度,以免缠颈死亡。如果鸟的情绪无法稳定,上下翻飞,可用水将羽毛淋湿,控制使其活动;也可喂给用葵花籽。

锡嘴鹊繁殖期5~7月。5月中下旬即已开始成对和营巢,在阔叶树枝叶茂密的侧枝上极为隐蔽。巢呈杯状,由细树枝、枯草茎、草叶、苔藓和地衣等构成,内垫有少量兽毛和羽毛。

距地高2~6m,巢的大小为外径20~22cm,内径7~8cm,高9~10cm,深4~5cm。每窝产卵3~7枚,通常4~5枚。卵淡黄绿色或灰绿色、被有紫灰色或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常在钝端形成一圈。

卵为卵圆形和长卵圆形,大小为22~26mm×14~19mm。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孵化期约14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留巢期11~14天。

查看全部

种群分布

1、国内分布: 锡嘴鹊国内分布于内蒙古东北部和东南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一直到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浙江、福建、广东、香港和台湾等省,西至四川、贵州、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其中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为繁殖鸟,并有部分终年留居为留鸟,其他为旅鸟或冬候鸟。

2、国外分布: 锡嘴鹊国外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西北部,从瑞典南部、英国,往南到伊比利亚半岛、意大利、地中海、非洲西北部,往东到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高加索、伊朗、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北部、印度西北部、中亚、哈萨克斯坦、阿尔泰、萨彦岭、外贝加尔一直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朝鲜和日本等地。

查看全部

形态特征

锡嘴雀属于中等体形的雀科鸟类,其体长在18厘米左右。本物种雄雌同形近色。成鸟眼先、嘴基和颌部极小的区域内为黑色;头顶、颊部为棕色,从头顶到脑后的羽色逐渐过渡加深,在枕部呈较深的棕色与颊部的羽毛形成一定的反差;颈部有一圈宽阔的灰色羽带,后部阔而前部狭窄,有如披肩;肩部和背部的羽毛为茶褐色,明显较颈部的灰色雨区为深。

腰部羽色呈较淡的皮黄色;尾上覆羽褐色;尾羽呈凹形,与尾上覆羽大体同色,亦为褐色,但最外侧两枚尾羽褐色并呈现辉蓝色的金属光泽,且尾羽各羽羽稍白色;翅上覆羽为白色或皮黄色,在翅上形成一道宽阔的纵向白斑,与肩部的茶褐色羽毛形成鲜明对比;飞羽黑色,并呈现辉蓝色金属光泽,犹如经过淬火处理的铁,部分初级飞羽特化,羽端呈方形,内翈先端具以缺口。

次级飞羽各羽羽端均为方形,这使得本物种的翅膀在收拢的时候端部出现一种类似锯齿的形状,如同剪过,这也是是其他鸟类所不具有的特征;下体自颈部的灰色区域以后均以淡褐色和白色为基色,胸部、上腹部、两胁皆做淡褐色,下腹部、尾下覆羽纯白色,虹膜褐色;喙粗壮,呈灰色显现金属光泽,颇有锡的质感,这也是本物种命名的原因;足粉色。雌性成鸟较雄性头顶的颜色略显灰。亚成体为成鸟的暗色版本,且胸腹两胁具幼细的褐色横纹,飞行时成波形。 锡嘴鹊

查看全部

雀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