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长吻鮠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属鲶形目,鲿科,鮠属,又名鮰鱼。不同的地方,鮰鱼有不同的叫法,上海称“鮰老鼠”、四川名“江团”,贵州则唤之为“习鱼”。长吻鮠体长,吻锥形,向前显著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须4对,细小。无鳞,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脂鳍肥厚,尾鳍深分叉。体色粉红,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长吻鮠

拉丁学名:

Leiocas…

别 称:

鮰鱼,江团,肥…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硬骨鱼纲

亚 纲:

辐鳍亚纲

目:

鲇形目

科:

鲿科

属:

鮠属

种:

长吻鮠

分布区域:

中国辽河、淮河…

英文名称:

Longsno…

形态特征

体长,吻锥形,向前显著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须4对,细小。无鳞,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脂鳍肥厚,尾鳍深分叉。体色粉红,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长吻鮠体色灰白,各鳍灰黑,吻锥形,向前突出,眼小,有四对须。属肉食性底层鱼类,喜夜晚捕食。生存温度0~38℃,最适生长水温25~28℃,20℃以下摄食减少、生长放慢;耐低氧与家鱼相近;性成熟期为3龄,雄鱼比雌鱼个体大,每年4~6月产卵。

长吻鮠在分类上隶属于鲇形目 ,鮠科 ,鮠属。外形与珠江流域的名贵品种斑鳠(俗称魽鱼)颇为相似 。身体呈纺锤形 ,头较小 ,吻尖而长 ,口下位 。体表光滑无鳞 ,体色背部呈灰黑色 ,腹部呈灰白色 ,体侧无黑色斑点 ,有脂鳍。生活于水体的底层,性喜群集 ,较温驯 。池塘养殖起捕率高 ,一网起捕率可达98%以上。对溶氧的要求较高,一旦缺氧浮头 ,容易造成死亡 。对硫酸铜、硝酸亚汞等药物比较敏感,不能按常规用药。生长速度较快 ,当年孵化的鱼苗 ,到年底可长到400~500克,第二年年底可长到1500克。在天然水体 ,长吻鮠以小鱼小虾为饵料 ,人工饲养条件下可完全摄食人工饲料。

查看全部

种群分布

长吻鮠分布于中国东部的辽河、淮河、长江、闽江至珠江等水系及朝鲜西部,以长江水系为主。在40°N以北的浅水水域,包括西欧的法国、英国东部、挪威西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美国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等国和中国的黑龙江水系和新疆的额尔齐斯河均有分布。


石首鮰鱼

石首鮰鱼指产地在石首、名字叫石首的长江鮰鱼。

鮰鱼叫石首的依据:相传宋代诗人苏轼从四川老家眉山出发,自岷江乘船入长江,沿江猎奇作赋,途经石首城区,吃了久负盛名的石首鮰鱼,听了前所未闻的石首民谣:“鮰鱼石首有,名字叫石首,白天栖石洞,晚上戏回流”,即兴赋诗:“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这首鮰鱼宋诗用粉红石首对比雪白河豚说,粉红石首比雪白河豚好看、好吃、仍无骨、不药人。最后点题《戏作鮰鱼一绝》。这首鮰鱼宋诗就是鮰鱼叫石首的文字依据。

鮰鱼叫石首的含义:鮰鱼叫石首,指鮰鱼栖息石洞伸出头就像石之首。地名叫石首,指人以石为首才有立足之地。尽管鮰鱼叫石首和地名叫石首的含义不同,但是同名的寓意与诙谐最被诗人看中,这才是苏轼戏作鮰鱼言石首的理由。

石首鮰鱼

地名叫石首的记录:文献记录,石首之地始于古云梦泽的五山之岗(五山指今石首山、砚盘山、东岳山、南岳山和笔架山),人之山岗随西北长冮水位四季变化,让人切身感受到以石为首才有立足之地,故命西北的挡水之山为石首山,称五山之岗为石首之地。西晋太康五年(公元284)以石首为轴心建立县制,石首之地才扩大到所辖之域,历经各朝不尽相同。《读史方舆纪要》:“自竟陵(今仙桃)南至大江、并无岗陵之阻,渡江至石首,始有浅山,石首者(石首山), 石自此而首也。”

鮰鱼叫石首的基础:鮰鱼为鲶形目鲿科鮠属鱼,鲶形鱼类多以洞穴为栖息地,只是各科各属对洞穴的要求不同。例如鮰鱼洞穴在回流,伸头能捕食,缩头能防守,出洞即能戏回流。鮰鱼栖息石洞伸出头就是鮰鱼叫石首的生物基础。

鮰鱼在石首的环境。石首江段九曲回肠,流经城区万石成湾,鮰鱼在这里繁衍生息不仅水质条件好、天然饵料多,而且水温差别大。在冬季3个月和春头秋尾的3个月里,石首江段水温低于12℃,低于这个水温,鮰鱼不再进食,所以石首鮰鱼只能半年生长、半年瘦身,不像广州鮰鱼四季生长,这也是石首鮰鱼久煮不糊汤,落口弹性好,味道美极了的奥秘所在。

查看全部

鮰鱼宋诗

鮰鱼宋诗:鮰鱼宋诗指苏轼《戏作鮰鱼一绝》诗。 全诗两句话:“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这首鮰鱼宋诗是目前所见最具价值的鮰鱼史料。

鮰鱼宋诗的意思:主题《戏作鮰鱼一绝》。上句“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是说,粉红石首比雪白河豚好看、好吃、仍无骨、不药人。下句”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是问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

鮰鱼宋诗之误读:一者以为诗中“石首”指产地。因为湖北石首产鮰鱼,诗人既然《戏作鮰鱼一绝》就有指桑为槐言产地的可能。这种牵强附会与地点巧合不无关系。

二者以为诗中“石首”指石首鱼。此鱼又名黄花鱼、黄鱼、大黄鱼、小黄鱼、江鱼、梅童鱼等,主要分布在海里,它们集群好叫,夜间发光,颅内有两粒鱼颅石,故叫“石首鱼”。把石首当石首鱼就像不知道金钱和金钱豹的差别一样,实在走眼了。

三者以为石首鮰鱼通身粉红、全身无骨。其实石首鮰鱼的颜色及其分布和长江鲶鱼一样,黑鳍灰背乳白腹,只是出水粉红见于鳍、脱水粉红见于体,躯体有骨架,肉内无哈剌。苏轼虽然说了“粉红石首仍无骨”,但未说粉红的部位和程度,也没说这个“骨”是否指哈剌。若有误读情有可原。

四者以为“雪白河豚不药人”。这是断章取义之误读。因为全句“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是说,粉红石首比雪白河豚好看、好吃、仍无骨、不药人。如果断章取义那就是“戏作雪白河豚”了。

查看全部

养殖技术

长吻鮠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 ,而且鱼膘肥厚 ,可加工成珍贵的鱼肚。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长吻鮠作为滋补的水产品,在封建社会还是朝廷贡品。在70 年代以前,长吻鮠的产量完全靠江河捕捞;由于长期的捕捞过度,资源已严重衰竭。为了使这种珍贵的鱼类能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我国水产科技人员从80年代开始,对长吻鮠进行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研究 ,现已解决了人工养殖的技术难题。

放养池塘淤泥少,单口面积4~6亩、水深1.5米以上,水质清新,塘中放养一些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以适合长吻鮠喜暗避光的特点。主养每亩投放5厘米以上规格的鱼种1000尾,并适当搭配一些鲢、鳙,以控制水质。鱼种放养前用3%浓度的盐水或5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15分钟,进行鱼体消毒。饲料投喂开始以蚯蚓和鳗鱼饲料为主,逐渐驯喂其它饲料,当长至8~10厘米以上改投含蛋白质30%左右的配合饲料或花生麸、豆饼等,日投喂量夏秋为鱼体重的5%~7%、冬春为鱼体重的1%~4%。做好水质管理,一般每星期更换三分之一的新鲜水,保持水质清爽,水色透明度35厘米左右,pH值在7.2~7.5,溶氧3~6毫克/升;每月每亩施放生石灰10公斤,起调节水质和防病作用。长吻鮠作为搭养品种时,可同鳗鱼、鳜鱼、加州鲈等混养,每亩放种200尾,但不宜与鲶鱼、罗非鱼、白鲳、鲤、鲫等同是底层鱼混养,避免抢食饲料。

长吻鮠的养殖疾病较多,其中危害较大的是小瓜虫病,尤其是种苗阶段引起大批死亡,在发病前期用甲醛20~40ppm药浴鱼种有较好的效果。

一、池塘条件 要求水质清新,溶氧较高,pH值为7~8.2,因此池塘应选在靠近水源,排灌水方便,环境安静的地方。池塘面积一般为1000~3000平方米为宜,水深1.5~2米,长方形,东西走向,池壁用砖石或水泥硬化,池底淤泥不超过10厘米,每口塘配备3千瓦叶轮增氧机一台。

二、鱼种放养 选用人工驯化培育的一冬龄鱼种,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一般每亩放70~100克鱼种800~1200尾,搭配150~200克的白鲢250~300尾、鳙鱼75~100尾,另放5尾鳜鱼或鲈鱼控制池内野杂鱼,不能放鲤鱼、草鱼、罗非鱼等争食性鱼类。鱼种放养一般在3月初为好。在鱼种放养前10天,用生石灰100~150千克/亩化浆全池泼洒,7天后放水至要求水位。鱼种放养前,用15~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或3%~5%食盐水浸洗鱼体15分钟,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三、饲料投喂 经过苗种阶段转食驯化后,长吻鮠以配合饲料为主,其粗蛋白含量要达到40%~45%,主要原料为进口鱼粉、鱼干、豆饼、花生饼、麦麸、酵母粉、矿物盐、维生素等,制成硬颗粒饲料,粒径为3毫米、4毫米、5毫米。开始阶段饲料粒径为3毫米,随着鱼体的增重,以后改为4毫米和5毫米。投饲要做到定点、定时、定量,在池塘一边搭建饲料台。鱼种放养后进行驯化,先在饲料台处用声音训练,使池鱼形成条件反射,然后采用手撒慢慢投饲,每天投喂2次,时间为上午8时和下午8时,上午和下午投饲量比例为4∶6,每次操作要细心,直到鱼群吃饱离去为止,日投饲量一般为1.5%~3%。

四、水质调节 长吻鮠喜爱水质清新、溶氧较高的池水,平时应加强水质管理,坚持经常加注新水,及时开动增氧机,合理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6~9月是长吻鮠生长旺季,应每隔一天冲水一次,每月排污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尽量增加增氧设备,适时开动增氧机,开机时间为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生长旺季天天开,运转时间为中午短、半夜长,凉爽短、闷热长,负荷大、时间长,负荷小、时间短。定期施用光合细菌,用量为10~20克/立方米。定期泼洒生石灰水,一般在养殖期间每半个月左右泼洒一次,每亩用量为5~10千克。始终保持池水溶氧不低于5毫克/升,pH值为7.2~8.2,水体透明度为30~40厘米为宜,但要根据季节和池塘水质肥度灵活掌握,水质不宜过于清瘦,应以中等肥度偏淡为好。如果水源充沛,温度适宜,也可用微流水辅以定时冲水的方法。

五、日常管理 巡塘要勤,坚持每天上、中、下午巡塘,清除残饲、污物和清洗料台,观察池鱼有无浮头现象,酷暑季节、天气突变还要增加夜间巡塘次数或安排夜班管理。早开食,鱼种放养后第二天开始投饲驯化。结合巡塘,每天看天气、看水色、看鱼的吃食情况。每15天随机抽查鱼体,检查鱼的摄食、肥瘦情况并通过称重,计数,推算鱼的生长速度,塘鱼的总量与饲料的效价,确定下一阶段的投饲量。

六、疾病防治 每半月全池用生石灰泼洒一次,用量10千克/亩左右,饲料内长期添加1.5%的大蒜素,每月再用鱼速康制成药饵投喂,连续3天,预防肠炎,每月用氯杀王和硫酸铜交替泼洒全池,使用浓度氯杀王0.2~0.3克/立方米,硫酸铜0.3~0.5克/立方米。在饲养管理中,随时注意观察鱼群摄食情况,发现异常反应或病鱼,应尽早对症下药治疗。

鱼种放养前10~15d ,要对养殖池进行严格的清淤消毒,按0.1~0 .2 kg/m²生石灰溶化后全池泼洒,或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养殖过程要及时清理草梗等青饲料残渣,及时捞除病死鱼。在鱼病流行季节,每15d用生石灰按20~25g/m³水体全池泼洒;或用含氯消毒剂泼洒消毒。鱼种放养前要用3%~5%的食盐水洗浴5~10min。鱼种放养前用草鱼出血病及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灭活疫苗进行胸鳍基部肌肉注射, 注射剂量为每尾0.3~0.5 mL。

2005年网箱培育长吻鮠冬片鱼种,应用5m×5m×3.5m的网箱,放养规格为3~4cm/尾的长吻鮠夏花鱼种,放养密度56~790尾/m²,投喂粗蛋白为42% ~ 46%的配合饲料,经7个月养殖, 长吻鮠鱼种平均规格达165g/尾, 成活率82.5%,单产9kg/m²,饲料系数1.26 ,投入产出比1:2.04;2006年网箱养殖长吻鮠商品鱼,应用5m×5m×4.5m的网箱,放养规格为133g/尾左右的长吻鮠冬片鱼种, 放养密度32~50尾/m²,投喂粗蛋白为42%~43%的配合饲料,经 6个半月时间的养殖期, 养成个体规格在0.5kg/尾以上的长吻鮠商品鱼比例达86%以上,成活率82.6%~ 87.0%,饲料系数1.38 ,单产22.83~26.24 kg/m2,投入产出比1:1.59。

培育池

培育池面积2~5亩为宜,水深1.5~2米,备有进、排水系统,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清新。鱼苗下塘前清整消毒鱼池,过滤进水。鱼苗入池前5天每亩施用200~500千克有机肥进行肥水,以保证鱼苗下塘后有充足的天然饵料生物。

鱼苗下塘

上浮苗经过10天以上强化培育,这时已能摄食人工饲料,可以下塘进行培育。鱼苗下塘前应进行试水,确定一下清塘药物药性是否消失,再行放养,放苗时的水深0.5米左右,随着鱼体的增长逐步加深池水。同一池塘放养的鱼苗应是同一批苗,以保证鱼苗的规格整齐。鱼苗放养宜选择早晨,此时水温较低,利于操作,放养成活率高。放养操作应轻快,以防损伤苗体,确保放养质量。放养前,池塘中最好放置一些隐蔽物,如带黑色塑料膜的木框,隐蔽物可以提高鱼苗成活率,也便于鱼苗聚集摄食。

经长距离运输的鱼苗下塘时应注意装运鱼苗的水温与池塘水温的温差,温差过大应先实施调温措施,再行放养,温差控制在2℃以内。

一次性培育

从鱼苗一次性育成鱼种,亩放鱼苗量8000~12000尾,进排水方便、有增氧设施的塘口可适当多放,每亩可放15000尾左右。结合各自的生产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也可适当调整量。养殖到年底出塘规格50~60克/尾,亩产300~500千克。

分级培育

先行培育夏花,待规格达到3~4厘米再行分塘培育鱼种。培育夏花的鱼苗放养量可结合要求出塘的时间亩放养5万~8万尾。最多不超过10万尾。

查看全部

繁殖习性

一般生活于江河的底层,觅食时也在水体的中、下层活动;冬季多在干流深水处多砾石的夹缝中越冬。长吻鮠为肉食性鱼类,主要食物为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达到性成熟的最小年龄为3年,一般为4~5年。成鱼每年3~4月开始成熟,便上溯至砾石底的河水急流处产卵。产卵期为4~6月,8月左右下退。怀卵量1~10万粒以上不等。长江的产卵场较集中于中游的荆江河曲以及上游的沱江等江段。

通常为300~500毫米,前4年生长快,后4年即减缓。寿命较长。已知的最高年龄为22龄,性成熟较迟,最小成熟年龄3龄。产卵期为12月至翌年1月,产卵时水温2℃左右。产卵时选择在冰下1~3米的沙质或砂砾质的河滩进行, 栖息于湖泊的江鳕也洄游到河道中产卵。产卵时,雄鱼首先达到产卵场,经3~4天雌鱼才来,雄鱼多转圈追逐雌鱼,转圈后雌雄鱼分别颤动身体产卵排精,产卵活动多在夜间进行。怀卵量随鱼体的大小相差悬殊,体长340毫米怀卵量5.7万粒,体长870毫米怀300万粒,仔鱼的孵化期长,约60天,初孵仔体长3.8~4.3毫米。凶猛肉食性鱼类,且是夜食者。体长50毫米的幼鱼以浮游类、毛翅类、双翅类等的幼虫为食。成鱼完全以鱼为食。几乎无选择性,在食物缺乏时相互残食。

长吻鮠的生长速度较快,为同类鱼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最大个体可达15公斤,常见者多为2~4公斤。在长江流域的渔获物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中下游显著多于上游地区。

查看全部

烹饪方法

鲜蒸鮰鱼

原料:鮰鱼;西兰花、姜末、葱末;豆豉、食盐、天添鲜、料酒、白糖、白胡椒粉、葱姜蒜粉

制作:

西兰花洗净,焯水(加油和食盐),捞出备用

鮰鱼用食盐和料酒腌渍片刻,上笼蒸15分钟,取出待用;

锅烧热,入油,下葱末、姜末、豆豉煸香,加盐、天添鲜、胡椒粉,待豆豉烧酥后淋在蒸好的鮰鱼上,旁边用西兰花围边,装盘即成。

江团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滋补营养佳品。富含生物小分子胶原蛋白质,是人体补充合成蛋白质的原料,以水溶液的形式贮存于人体组织中,易于吸收,对改善组织营养状态和加速新陈代谢,抗衰老和美容又疗效。

编号:6597

拉丁目名:SILURIFORMES

中文目名:鲇形目

中文科名:鲿科

拉丁科名:Bagridae

中文属名:鮠属

拉丁属名:Leiocassis

拉丁种名:longirostris

定名人:Gunther

年代:1864

中文名:长吻鮠

原始文献:Cat. Fish. Br. Mus. 5:87.

模式产地:日本

俗名:梅鼠,白哑肥,江团,肥沱

生境:为底层鱼类。常在水流较缓, 水深且石块多的河湾水域里生活, 白天多潜伏于水底或石缝内,夜间外出寻食。

国内分布:辽河至闽江水系

特有:y

备注:1888年否定为日本之鱼

资料来源: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鲇形目

查看全部

鲇形目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腔棘鱼,是腔棘目叶鳍硬骨鱼类的统称,体长1.5米左右,身体呈纺锤形,全身披有很厚的鳞片,…
  • 辫子鱼,系我国次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西部、中国沿海均产之,…
  • 大眼鲷是鲈形目大眼鲷科鱼类,又称大目、大目莲。体呈长椭圆形,较侧扁;口大,口裂倾斜或近垂直状;眼更大,…
  • 三文鱼,又名大马哈鱼、鲑鱼、撒蒙鱼,属硬骨鱼纲、鲑形目、鲑属,…
  • 龙头鱼,是灯笼鱼目龙头鱼科龙头鱼属鱼类。又称水潺、虾潺、龙头鳍等。体柔软,吻短而钝,眼小,口大,…
  • 马哈鱼,是鲑形目鲑科太平洋鲑属鱼类,别称“大麻哈鱼”、“大马哈鱼”。…
  • 黑尾宅泥鱼,体呈圆形而侧扁,吻短而钝圆。口中型;两颌齿小而呈圆锥状,靠外缘之齿列渐大且齿端背侧有不…
  • 体形和其他棋盘短鲷很相像,不过他体表布满黑色斑点,鳞片则由青,红色镶嵌着,十分美丽。围棋中央部分最…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