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粉虱

粉虱是同翅目粉虱科动物 ,是一类体型微小的植食性刺吸式昆虫,分布在世界各大动物区系,主要是热带和亚热带。粉函科的科名来自希腊语:aleuro=wheaten flou白色的粉;aleurodes=like flour似粉状;粉风whitefly—词来源于其颜色和体型,"粉"指翅为白色,像小蛾子为其蜡腺分泌的白色蜡粉被其足涂抹到身体上而成,与鳞翅目昆虫的鳞片性质不同,但也有的种类的翅为黑色、红色或淡黄色的;"虱“”形容其体型微小,最大不超过3mm。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粉虱

别名:

烟粉虱、甘薯粉…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亚门:

六足亚门

纲:

昆虫纲

亚纲:

有翅亚纲

目:

同翅目

亚目:

胸喙亚目

科:

粉虱科

种:

棉粉虱 、烟粉…

分布区域:

在中国、日本、…

特征

粉虱 粉虱若虫期都是寄生在植物叶片上,大部分是在反面。粉虱的生殖方式主要为两性生殖为主,有时也可以孤雌生殖;没受精的卵直接发育成雄虫,受精卵可以发育成雌、雄成虫。雌成虫会选择一片良好的叶片产虫,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一头雌成虫一次最多能产卵150-200粒。粉虱在不同地区发生代数不同,在温带及热带每年可发生多代,有明显世代重叠现象。其生活周期有卵、4个若虫期和成虫期,通常将第4龄若虫称伪踊(puparium)。卵一端具有卵柄插入叶片组织中,通常被产在叶背面上,少数在叶上面或叶缘。第1龄若虫从卵壳中孵化后会呆一段时间,最多12小时后会缓慢爬行,很活跃,具有触角与足,搜寻一个适宜短暂停留并且可W取食的位置后将自己与叶片表面相连;1龄若虫通常较透明或者颜色较淡,而且体型较小。第2、3、4、龄若虫触角和足退化至只可见一节,固定在叶面取食。成虫从4龄若虫背面的“T”形线羽化出来。据报道不同种类粉虱成虫寿命有所不同,短的仅2-3天,长的达100天以上。

粉虱科蛹壳的一般特征:

外型(shape):—般为椭圆形,长椭圆形,有的为卵形,近圆形,亚圆形。

体型(size):蛹壳大小一般很少超过2mm。长与宽的量度和比例。

体色(color);为属、种特征。蛹壳颜色一般为黑色、褐色、棕色、淡黄色、白色等,有些种类体色上的色斑容易受到寄主植物种类不同而有所改变,有些种的体色还会季节性改变。

蜡质分泌物(wax secretion):蜡质分泌物有时是属级特征,体背上及体缘上的蜡质分泌物形状有时也可以决定种级的特征,但有时也因外界环境而有所改变,例如老熟或羽化已久的蛹壳蜡质分泌物容易脱落。

羽化缝(moulting sutures);羽化缝一般呈“丄”型,羽化缝延伸的形式经常可以作为属级和种级的鉴定特征。

背面(dorsal surface):粉虱体背面可分为背盘区(dorsal disc)及亚缘(submargin)。有些属其亚缘区被沟(furrow)或褶(fold)所区隔。

背盘(dorsal disc):背盘可区分为亚背区(subdorsum)、亚中央区(submedian)似及中央区域(median),此分区为人为界定,方便描述其它构造如瘤突(tubercles)、刚毛(setae)等着着生位置。

头胸区(cephlothorax):粉虱蛹壳头部与胸部分区不明显,通称为头胸区。

腹部(abdomen):—般粉虱腹部可见为8节,部分种类可见为7节,亦为属级和种级分类特征。

粉虱背面特征:

体缘(margin):是蛹壳的轮廓,在属间和属内都会有变化,对属级和种级水平的鉴定有帮助。体缘的形状一般分为W下类型,光滑(smooth line)、波浪形(undulate)、纯齿状(crenate)、细圆齿状(crenulate)、据齿状(dentate)、浅圆裂(lobulated)和锐锯齿形(serrate)等。为了比较小齿的宽度,通常还需测量0.1mm体缘内的小齿数量。

体缘毛(marginal setae);指的是除了前缘毛和后缘毛外的体缘刚毛。它们的数量可以作为种级水平的描述,比如皮粉虱属Pealius,树粉虱属Apobemisia。

亚缘区/亚缘区刚毛(submarginal/submarginal setae):亚缘区在有些属中非常明显,也是部分属的重要分类特征。

亚缘沟(submarginal furrow):是亚缘跟背盘的分界线。亚缘区是通过脊、缝、沟或槽分开的。亚缘沟其它功能就是对一些属的鉴定有帮助。

胸气管孔(thoracic tracheal pore):是一些在前胸两侧缘上的孔隙,它可能通过光滑的体缘或者内陷的小齿显示。

粉虱腹面特征:

触角(antennae):触角位于前足正下方或侧方,触角形状、长短变异颇大。

腹刚毛(ventral setae):是一对着生在管状孔基部或者第八腹节刚毛前端的刚毛。它们的长度及么间的距离对种类鉴定很有帮助。

通气孔(spiracles):分布在腹面,有四对,分别位于腹足、中足、后足和管状孔下面。

刻点/微刺(stipples/spinules):分布在胸气管箱和尾气管裙中的细微颗粒。

微刚毛(microsetae):这些是细刚毛,如果玻片做的不够好很难观察到。它们通常位于每条足的中间,每条足大概有一或二根微刚毛。微刚毛也会出现在蛹壳背面的亚缘区。

胸气管褶(thoracic tracheal):胸气管区域中脊状延伸,有时比较明显,有些属种上不明显。

喙刚毛(rostral setae):这是一对位于喙基部附近的微刚毛。这个特征基本上在所有蛹壳上都有,但是由于玻片制作方法的原因很少看见,但是在扫描电镜观察下可以看到。

粉虱 卵:烟粉虱卵不规则散产在叶背面,极少产于叶正面,长约 0.20mm,宽约 0.095mm。卵呈长椭圆形,基部有具有短柄,有光泽,基本与叶面垂直,卵柄通过产卵器插入叶表裂缝中。卵柄除了有附着作用外,在授精时,卵柄充满再生质,有导入精子的作用。受精后,原生质萎缩,卵柄为一空管。卵柄周围有一些胶体物质,水份通过胶体物质进入卵中。卵初产时淡黄绿色,以后颜色逐步加深,孵化前呈深褐色。

若虫:烟粉虱的若虫不同时期或不同寄主上有一定变化,有的淡绿色,有的淡黄色。1 龄若虫体长约 0.29 mm,体宽约 0.16 mm,2 龄若虫体长约 0.40 mm,体宽约 0.24 mm;3 龄若虫体长约 0.55 mm,体宽约 0.39 mm。1 龄若虫具有足和触角,孵化时体躯半弯,直至前足抓住叶片,并脱掉卵壳。腹末端有一对明显刚毛,有 3 对足,能爬行。一龄若虫找的合适的取食位点后便固定此处取食为害,直至成虫羽化。烟粉虱的足和触角会在二、三龄时退化,近剩一节。二龄后足会退化,烟粉虱便固定在叶背面上不动,取食植物汁液并分泌蜜露。

伪蛹:伪蛹椭圆形,淡黄色,长 0.6-0.9 mm,扁平,背面中央隆起,周围薄,有 2 根尾刚毛,背面有 1-7 对粗壮的刚毛或无毛。伪蛹是重要的分类依据,其主要特征是:管状孔三角形,长大于宽,孔后端有小瘤状突起,孔内缘具有不规则齿。盖瓣半圆形可覆盖孔约二分之一,舌状器明显伸出于盖瓣之外,呈长匙形,末端具两根刚毛。腹沟清楚,由管状孔后通向腹末,其宽度前后相近。烟粉虱蛹壳的基本特征,种间变化较大。如果植物叶片上有茸毛存在时,多数蛹壳会在发育中生有背部刚毛;如果植物叶片光滑时,多半蛹壳在发育中没有背部刚毛,其形态上也有体形大小和边缘不规则等的差异。蛹壳边缘扁薄或自然下陷,无周缘腊丝。羽化时蛹背面裂开一道 T 型口,成虫即通过背面的 T 型线羽化出来。

成虫:雌虫体长约 0.90-1.05mm,翅展约 2.10mm;雄虫体长约 0.85mm,翅展约 1.80mm。虫体淡黄色,翅白色,附有蜡粉,没有斑点,前翅脉一条不分叉,左右翅合拢呈屋脊状,从上方常可看见黄色腹部。雌雄个体常成对出现。复眼大,红色,肾形,单眼两个;触角 5 节,足两对,4-5 节;刺吸式口器,口针较长;成虫喜欢在中午活动,早晨和傍晚不起飞,常常成群的起飞、迁移,似云雾状。绝大多数成虫的羽化发生在光期,很少有成虫的羽化发生在黑暗中,并且其羽化的高峰时期会因温度的变化而推迟。可在植株内或植株间作短距离扩散,也可借风成气流作长距离迁移。

查看全部

地理分布

粉虱 世界动物地理区系由古北区、新北区、东洋区、澳洲区、非洲区和新热带区6个大区组成。目前,全世界已记录粉虱科3亚科、161属、1556种,分布于各大动物区。

粉虱亚科共有记录149属、1436种,当中分布最多的是东洋区,有73属,占了粉虱亚科所有属的49%,接近一半;种类有542种,占粉虱亚科所有种类的37.7%。其次为非洲区和古北区,分布的属、种都各占约36.2%和18.5%。分布最少的是新北区,其中属分布29属,占粉虱亚科所有属的约19.5%,分布126种,占约义8.8%。因为粉E虱亚科有很多属只含有1个或很少种类,故很多属的分布就在一个区,所这里就不对每个区的特有属进行统计分析了。因为我国地跨古北区和东洋区,故送两个区的特有属对指导我国粉虱分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东洋区特有属有20个,古北区特有属有8个,古北-东洋区特有属1个。

查看全部

发生规律

粉虱 烟粉虱的种群发生动态与气温显著相关。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年发生的世代数为 11-15,并且世代重叠现象特别明显。烟粉虱可以在温暖地区的野外杂草和花卉上越冬,但寒冷地区的烟粉虱则在保护地作物和杂草上越冬。烟粉虱可以在我国南方的露天大田中安全越冬,并可以全年危害作物;而在我国北方地区则无法露地越冬;在保护地中, 烟粉虱可常年发生,每年繁殖 10代以上。在浙江省临海市,2 月下旬开始在田间发生;在新疆吐鲁番,4 月中下旬温室内少量烟粉虱可迁移到周围杂草及蔬菜等寄主上繁殖危害;在宁夏惠农,5 月中下旬保护地揭膜后,烟粉虱开始转移到大田为害。温度、寄主植物和地理种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烟粉虱的生长发育和产卵能力。在 25℃条件下,从卵发育到成早需要 18-30 天。成虫的寿命为 10-22 天。有报道称烟粉虱以 26-28℃为最佳发育温度。在此温度下,卵期约 5 日,若虫期约 15d,成虫期寿命可达 30-60 d,整个世代历期19-27 日。每头烟粉虱可以在棉花上产卵 48-394 粒。在平均温度为 28.5℃的 7、8 月份,平均每头烟粉虱可产卵 252 粒;在平均温度 22.7℃的 10、11 月份时,平均每头烟粉虱会产卵 204 粒;在平均温度 14.3℃的 12 月跟1月份时,烟粉虱平均产卵 61 粒。

亚热带年生10—12个重叠世代,几乎月月出现一次种群高峰,每代15-40天,夏季卵期3天,冬季33天。若虫3龄,9-84天,伪蛹2-8天。成虫产卵期2-18天。每雌产卵120粒左右。卵多产在植株中部嫩叶上。成虫喜欢无风温暖天气,有趋黄性,气温低于12℃停止发育,14.5℃开始产卵,气温2l-33℃,随气温升高,产卵量增加,高于40℃成虫死亡。相对湿度低于60%成虫停止产卵或死去。暴风雨能抑制其大发生,非灌溉区或浇水次数少的作物受害重。

查看全部

危害

粉虱寄主范围非常广泛,可危害农作物、蔬菜、花卉、果树和绿化植物等,其中不仅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还有蕨类植物。烟粉虱寄主植物达74科420多种,后来又增加到500多种,而且新的寄主还一直在不断的被发现。列出全世界粉虱经济害虫有46种,在我国对农业造成危害的粉虱种类有烟粉虱Bemisia tabaci、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ariorum、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柑桔粉虱Dialeurodes citri、桑粉虱Pealius mori、稻粉虱Vasdavidius indicus还有近年来入侵海南的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等。

危害方式:(1)直接为害:成虫、若虫均能刺吸植物韧皮部的汁液。由于其发育快、繁殖力高,往往短时间内种群就可达到很高密度,从而吸取大量的汁液,导致植物衰弱。(2)间接为害;成虫、若虫分泌蜜露及蜡质物污染植物器官和果实,诱发煤烟病的发生,使植物光合作用受阻,导致叶片萎缩、枯萎和提前落叶,同时使农作物品质及质量下降。(3)部分粉虱是许多病毒病的重要传毒介体,所传播的植物病毒可引致植物喷形和果实败育,造成严重损失。

查看全部

防治方法

粉虱 防治烟粉虱的重要调节措施是农业措施,通过调整农作物的种植期、施肥量、种植制度等,或改变农田周围环境,达到不利于烟粉虱发生或病毒传播的目的,从而减轻其危害。在农业防治中,要注意为害或侵染来源的清除。根据烟粉虱在我国北方保护地越冬的特点,可以在保护地秋冬茬时种植烟粉虱不喜好的半耐寒性叶菜,这样就可以切断烟粉虱的自然生活史。应避免在冬春季加温苗房内混栽,培育无虫苗等都是重要的农业措施。调节播种期也是避免烟粉虱危害的有效措施,适当早播春季敏感作物,晚播秋季温室敏感作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烟粉虱为害。农业防治的另一重要措施就是培育抗性品种。适宜的抗虫品种可以增强植株抵抗力,减轻烟粉虱为害程度或增强对虫传病毒的耐受力。

对温室作物而言,可应用防虫网来阻止粉虱进入;烟粉虱对黄色有强烈趋性,可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也有利用苘麻进行诱集防治的报道。另外一种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的方法就是高温闷杀法。该方法的具体处理方法是:温度在 45-48 ℃左右,相对湿度 90 %以上,保持 2h 的闷棚时间,这样处理烟粉虱可使其死亡率达到 100%。

田间铺设反光膜驱避成虫,或悬挂黄板诱杀成虫,另外覆盖作物残茬或种植诱集作物对减轻烟粉虱的危害也有一定作用。

烟粉虱的天敌资源丰富,其寄生性天敌有膜翅目昆虫,捕食性天敌有鞘翅目、膜翅目、半翅目昆虫和捕食螨类等,以及一些寄生真菌。据不完全统计,在世界范围内,烟粉虱有寄生性天敌 45 种(恩蚜小峰属(Encarsia)和浆角蚜小蜂属(Eretmocerus,等),捕食性天敌 62 种(瓢虫、草蛉和花蝽等)和虫生真菌 7 种(拟青霉、轮枝菌和座壳孢菌等)。荷兰和英国释放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并配合使用扑虱灵,可有效控制烟粉虱达 10 周之久。东方蚜小蜂对银叶粉虱具有较高的抑制能力。

烟粉虱的体表布满蜡质,有世代重叠现象,有着较快的繁殖速度,因此化学药剂很难防治,并且烟粉虱对多种化学药剂具有抗药性,但合理施用农药仍是发生初期非常重要的应急防治手段。烟雾法和喷雾法是常规用药方法的主要形式,可选择使用的药剂包括:阿维菌素、昆虫几丁质酶抑制剂、扑虱灵、吡虫啉、锐劲特等。应选择在烟粉虱成虫活动性弱的清晨进行喷药。当烟粉虱虫口密度较大时,应适当增加喷药次数。应保证喷药时叶片反面均匀着药。喷药选择在晨、晚露水未干时会提高防治成虫的效果。在进行化学防治时,为避免或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应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方式的农药,不可随意加大用药量,同时尽可能采取一定措施减少对天敌的杀伤。

查看全部

相关资料

9月以来,在“秋寒”过后回暖时段,江汉平原一些地方的人们总会在空气中,看到三五成群的白色漂浮状小飞虫,尤其在艳阳天,它们更加活跃,委实大煞风景!

这一不速之客叫烟粉虱,来自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是危害最大的入侵物种之一,对许多农作物都会造成毁灭性危害。一项由中国和澳大利亚完成的研究显示,其交配行为能致危害性较小的土著烟粉虱灭绝并取而代之。它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侵入我国,取食蔬菜、棉花等叶片汁液,传播病毒,殃及多种农作物。烟粉虱有许多不同遗传群或“生物型”,而B型烟粉虱可能起源于小亚细亚——地中海一带,已传播到世界大多数地方,被认为是危害性最大的农业害虫。

烟粉虱具有寄主广泛、体表蜡质、世代重叠、繁殖迅速、传播途径多、对农药易产生抗性等特点,对其防治困难大,因而必须采取农艺的、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综合防治措施。当前要特别加强冬季保护地的防治,如在物理防治上,烟粉虱对黄色、特别是橙黄色有强烈的趋性,可在有烟粉虱的地方和温室内设置黄色板诱杀成虫。通常采用纤维板或硬纸板,将其表面涂成橙黄色,再涂上一层黏性油(可用10号机油),每667平方米设置30块至40块黄色板,置于与作物同等高度的地方。在7天到10天后,当黄色板粘满虫或黏性降低时再涂油,如此反复,可有效除虫。

查看全部

半翅目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鱼蛉 广翅目 齿蛉科鱼蛉亚科昆虫,分布于美洲、亚洲、大洋洲和非洲。其幼虫水生,…
  • 雄性腹长14~16mm,后翅长17~20mm,翅痣长3mm,肛附器长1.5mm。额上面稍隆起,…
  • 兰花螳螂:是昆虫纲、花螳科的动物。有着较为极端的性二态,成年雌性大约6-7厘米长,而雄性只有大约2…
  • 阳彩臂金龟隶属于鞘翅目 Coleoptera 金龟总科 Scarabaeoidea 臂金龟科。…
  • 姬蜂属膜翅目姬蜂科,体长3-40毫米,黄褐色;触角细长;翅透明,前翅有两条回脉;腹部较狭长,圆筒形,…
  • 竹节虫,竹节鞭,属有翅亚纲下的直翅总目,因身体修长而得名,有翅或无翅。体长而大,为中型或大型昆虫,…
  • 大团扇春蜓是春蜓科、新叶春蜓属昆虫。腹长52毫米,后翅长41毫米。头项黑色, 后头及后头后方黄绿色,…
  • 蚜灰蝶又名棋石灰蝶,Taraka hamada Druce,灰蝶科蚜灰蝶属。体小形,翅展22-26…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