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禾本科芒属。又名芭茅。一种多年生牧草。植株较高大。是中国南方山地黄牛的传统青饲料。其根、茎、花及含寄生虫的幼茎,芒气笋子均可入药。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别名:

芭芒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禾本目

科:

禾本科

亚科:

黍亚科

属:

芒属

种:

分布区域:

江苏、浙江、江…

形态特征

禾本科(Gramineae)芒属。又名芭茅。一种多年生牧草。植株较高大。是中国南方山地黄牛的传统青饲料。广泛分布于亚洲与太平洋岛屿,中国长江以南丘陵山地普遍生长。常与野古草 (Arundinella hirta)、金茅(Eulalia speciosa)等组成稳定群落。在不常利用的草地多形成密集 草丛;在高山上部受生境影响,植株常矮化成疏丛状。根系发达。茎高1~2米。叶片长而扁平或内卷,边缘有细齿。顶生圆锥花序,分枝每节各具披针形小穗(见图),基部具白色至黄褐色丝状毛,芒短,稍扭曲。适应性强,喜酸性土壤。易再生,耐刈割,年可刈割青草2~3次。抽穗期刈割的可加工为青贮饲料。耐践踏,也可放牧。此外,芒还可用作造纸原料等。

多年生草本。秆直立,稍粗壮,高1~1.25米,无毛,节间有白粉。叶鞘长于节间,鞘口有长柔毛;叶舌钝圆,长1~2毫米,先端有短毛。叶片长条形,长约20~50厘米,宽约1~1.5厘米,下面疏被柔毛并有白粉。圆锥花序扇形,长10~40厘米,主轴长不超过花序之半;穗轴不脱落,分枝坚硬直立;小穗披针形,成对生于各节,具不等长的柄,含2小花,仅第二小花结实,基盘具白色至黄褐色柔毛;第一颖先端渐尖,两侧具脊,脊间有2~3脉;第二颖舟形,边缘具小纤毛;第一外稃矩圆状披针形,较颖稍短;第二外稃较狭,较颖短1/3,芒自先端裂齿间伸出,长8~10毫米,膝曲。内稃微小,长约为外稃的1/2。细胞染色体:2n=28,38。

多年生苇状草本。秆高1-2米,无毛或在花序以下疏生柔毛。叶鞘无毛,长于其节间;叶舌膜质,长1-3毫米,顶端及其后面具纤毛;叶片线形,长20-50厘米,宽6-10毫米,下面疏生柔毛及被白粉,边缘粗糙。圆锥花序直立,长15-40厘米,主轴无毛,延伸至花序的中部以下,节与分枝腋间具柔毛;分枝较粗硬,直立,不再分枝或基部分枝具第二次分枝,长10-30厘米;小枝节间三棱形,边缘微粗糙,短柄长2毫米,长柄长4-6毫米;小穗披针形,长4.5-5毫米,黄色有光泽,基盘具等长于小穗的白色或淡黄色的丝状毛;第一颖顶具3-4脉,边脉上部粗糙,顶端渐尖,背部无毛;第二颖常具1脉,粗糙,上部内折之边缘具纤毛;第一外稃长圆形,膜质,长约4毫米,边缘具纤毛;第二外稃明显短于第一外稃,先端2裂,裂片间具1芒,芒长9-10毫米,棕色,膝曲,芒柱稍扭曲,长约2毫米,第二内稃长约为其外稃的1/2;雄蕊3枚,花药长约2-2-2.5毫米,稃褐色,先雌蕊而成熟;柱头羽状,长约2毫米,紫褐色,从小穗中部之两侧伸出。颖果长圆形,暗紫色。染色体2n=35, 36, 38, 40, 41 (Takizawa S. , 1952);57 (Adati,1858)。花果期7-12月。

查看全部

生长环境

芒——墨线图 多年生根茎性禾草。对环境适应性强,为广布性植物。芒为中旱生的阳性根状茎,侵占力强,能迅速形成大面积草地。喜湿润,但能耐干旱,对温度要求不严格。生于酸性土壤上,在以黄壤、黄棕壤上生长良好,但能适应多种土壤类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再生能力。该种在淮河似南海拔800—1500m的中低山地、丘陵、河滩、林间、农林隙地、荒地上均有广泛的分布。在土层比较深厚、湿润的地带,在海拔2000m左右的山地和数十米的农区低湿地上,芒也能良好地生长。在江苏南部丘陵低山,湖北大别山区都有广泛分布。在东北地区有零星分布。在夏季清凉、冬季略寒,多雨多雾的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不低于14—16℃,≥IO℃,积温4500—5000℃的地区,可以成片分布。在土壤瘠薄,易旱的丘陵地,虽能生长,但分布零散,植株矮小,高仅50—70Cm,茎细叶狭,分蘖少,再生力强。

在亚热带土壤湿润的山地,草层的植被组成大致有20—25种植物,芒常与野古草(Arundinellahirt。)、五节芒(Miscanthusfloridulus),白茅(lmperatcylindricavar.major)等组成群落。在偏南地区,常与金茅(Eulaliaspeci0Sa)等组成草丛,偏北的地区,常与野青茅(Deyeuxiaarundinacea)、黄背茅(Themdatriandravar.joponica)形成优势的群落,在土壤湿润的农区,常与芒萁(Dicranopterisdichotoma)、组成灌草丛。在山区灌草丛中,芒常成为建群种。在撂荒地,农田隙地,芒的侵占力很强,常成为重要的优势种。在高放牧频度的草地上,芒的再生受到强烈的控制,草层变矮,但基部丛生茎增多,草质变嫩,分蘖增多。草地的青草期一般自4月下旬起到9月中旬止。若在青草期适当地割草或放牧利用,青草期可延至10月左右。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遍布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和荒坡原野,常组成优势群落。

国外分布:也分布于朝鲜、日本。模式标本采自广东。

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遍布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和荒坡原野,常组成优势群落。也分布于朝鲜、日本。模式标本采自广东。

查看全部

主要价值

秆纤维用途较广,作造纸原料等。

芒茎   甘;平。清热利尿;解毒散血。主小便不利; 虫兽咬伤。   1.《本草拾遗》:主治人、畜为虎、狼等伤,恐毒入肉者,取茎杂葛根浓煮服之,亦取汁。   2.《纲目》:煮汁服,散血。   3.《动植物民间药》:利尿,解热,解毒,治风邪。   内服:煎汤,3-6g。   芒气笋子   芒含寄生虫的幼茎   甘,平。补肾止呕。主治肾虚阳痿,妊娠呕吐。   《全国中草药汇编》:调气,补肾,生津。主治妊娠呕吐,精枯阳痿。   内服:煎汤,5-10g; 或研末。   附方   1.治肾虚阳痿(芒)气笋子5-7个。水煎服;或烧存性,开水冲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2.妊娠呕吐(芒)气笋子5-7个,猪肉适量。同煮熟。食肉服汤。《浙江药用植物志》   芒根   甘;平。止咳利尿;活血止渴。主咳嗽;小便不利;干血痨;带下;热病口渴。   1.《分类草药性》:治咳嗽,淋症,女子带症。   2.《国药提要》:为利尿、止渴剂。   3.《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通气血,治妇女干病。   4.《全国中草药汇编》:利尿,止渴。主治小便不利,热病口渴。   内服:煎汤,60-90g。孕妇忌服。   芒花   甘;平。活血通经。主治月经不调;闭经;产后恶露不净;半身不遂。内服:煎汤,30-60g。   附方:   治半身不遂(芒)花序60-90g,瘪桃干30g,水煎,冲烧酒服,早晚各服一次。《浙江药用植物志》

春季萌发早,一般3月中旬开始萌发,4月中旬草高10厘米余,茎叶柔嫩,适口性良好,营养价值高,此时可以放牧。7月以后抽穗开花,营养成分大量消耗,植株变粗糙,适口性则下降,家畜渐不喜食。芒的前期生长迅速、恢复生长快,抽穗前可以连续放牧2~3次而不衰。牛最喜食,羊也喜食。华中地区,芒是春耕时期有价值的重要饲草,农闲时进行放牧,农忙时割草青饲或作补饲料。牛群在芒的草地上放牧,可以恢复体力。营养生长的后期,放牧牛群大致可利用植株的20%~30%。芒的再生力强,

一般在8月下旬,10月刈割后,再生草层达30~50厘米时,植株鲜嫩,适口性好,家畜喜食,又是良好的秋季放牧场。它是良好的割草型牧草,在抽穗以前,可刈割晒制良好的干草,但这段时间也正是这些地区的多雨季节,晒制期间易致霉烂。抽穗前可刈割调制青贮料。可以窖藏,也可以调制袋装青贮制成青贮料可减少抽穗后的营养损失和调制干草时发生霉烂。以芒为主组成的草地,3月中、下旬可以返青。4月上旬可以进入羊的饱青期,4月下旬可以达到牛的饱青期,6月牧草生长旺盛,利用率最高,7月份产草量达到高峰,此后生长停止,茎叶逐步老化,纤维素含量增高,粗蛋白质含量降低。如7月上旬,叶部蛋白质的含量为6.91%,到10月则只有4.23%,这时应注意转移牧场,防止草地的退化和水土流失。秋末割草后的再生草,营养成分高,适口性好,是良好的放牧青草。消化试验表明,兔对芒的消化率不高,而羊的消化率较高,不低于一般禾草。芒抽穗开花后的茎秆,牲畜不喜食,以石灰水浸煮2小时后,其消化率和淀粉价均能提高。淀粉价由原来的13%可提高到40%。芒干草的无氮浸出物含量约为30%~46%,粗蛋白质为3.0%~4.8%,其碳、氮比约为10∶1,氮的含量较少,在饲养肉牛、奶牛、奶羊、细毛羊、半细毛羊时,需要改良草地,增加豆科草,或添加含氮量高的饲料。在多雨地区,芒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要注意放牧强度对土壤基质的影响,过度利用则引起草地退化和土壤流失。芒抽穗后,可作为造纸原料及其他工业用品。

查看全部

栽培技术

芒在亚热带地区仍处于自然分布状态,在撂荒地及人工草地上,很易侵入,5年以后,芒可成为草地的主体。进行人工栽培时,一般靠根状茎移植,初春切取根状茎,经过培土,施肥后能迅速萌发,茂盛生长。芒的分蘖力很强,二三年后可以获得较高的产品,种植方法可视土壤条件而定。若土层深厚,肥沃,种植密度宜稀,若土质瘠薄,肥力差,种植密度可以加大,增加覆盖度,可以减少蒸发,有利于植物生长。

禾本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