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梨竹

梨竹,学名:Melocanna baccifera (Roxb.) Kurz,又名:矮梨何(广西),为禾本科竹类植物。 秆合轴散生状,高8~10米。老秆黄绿色,新秆淡绿色或鲜绿色,微被白粉。箨鞘淡黄绿色或有紫色,后转褐色,被淡色细刺毛,先端宽弧形下凹,二侧角耸起,近顶处呈波状凸隆起;箨耳微弱;箨舌极低;箨叶绿紫色,长三角形至接针形,先筛锐尖似象受状。为核等数,呈半轮生状僚主,叶片长被针形。笋期8~10月。 秆作高级纸的造纸原料,果实特大,形如梨,可烤食。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梨竹

别名:

梨果竹、象鼻竹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禾本目

科:

禾本科

亚科:

竹亚科

族:

梨竹族

属:

梨竹属

超族:

簕竹超族

形态特征

假鞭粗约2.5厘米,圆柱形,实心,节间长10-15厘米,在地中横走可延伸至5米之遥。竿劲直,末梢点垂,高8-20米,直径3-7厘米;节间圆筒形,长(12)20-50厘米,幼时绿色,薄被白粉并混生柔毛,老则呈枯草色,光滑无毛,竿壁厚5-7.5毫米;竿环不隆起,仅其箨环较明显;

幼竿因竿箨宿存而长期不具分枝,老熟后则竿上部每节有多枝簇生,其粗细彼此近相等。箨鞘硬革质,幼时黄绿色,背面贴生脱落性的白色(老时呈黄色)小刺毛,鞘长10-15厘米,先端作广弧形下凹,但顶部可呈波状鼓凸,基部的外缘呈圆形弧曲;箨耳不明显;鞘口繸毛甚发达;箨舌低矮,边缘具细齿;箨片线状三角形,长可10-30厘米,基底宽约2.5厘米,直立,惟以后外翻,先端渐尖呈锥状,基部沿鞘之两侧向外延伸成为窄条附着在鞘肩上。

末级小枝具5-10叶,叶鞘光滑无毛,叶耳极小,常不存在,鞘口繸毛每边8-10条,波曲或卷曲,其长为8-15毫米,白色,易落;

叶片披针形至矩状披针形,长15-24 (35)厘米,宽25-35毫米,上表面无毛,下表面灰绿色,幼时且有微毛,先端尾状渐尖而具一粗糙扭曲的长尖头,基部呈不对称的楔形,两边缘均具纤毛,但有一边较粗糙,次脉8-12条,三次脉在次脉间为5或6条,小横脉不甚明显,亦不作整齐的方格状,但可见有透明微点散布于细脉间。

花枝下垂,每节可簇生3-4枚假小穗位于无毛钝圆头之苞片腋间;假小穗稍作两侧扁,无毛,长约13毫米;苞片2-4片,披针形,先端具小尖头;外稃卵状披针形,质地较苞片为薄,亦具小尖头;内稃席卷,无脊,先端渐尖,也呈小尖头状;鳞被2,形狭窄,线状长圆形,先端钝圆而具啮蚀状之流苏,基部具3-5条脉纹;

花丝扁平,互相分离或在基底有不规则的连合,花药黄色,顶端凹缺;子房卵球形,无毛,上端变细而形成甚长的花柱,后者上具2-4枚羽毛状外弯的柱头。

果实大型,呈梨形,长4.5-12.5厘米,直径5-7厘米,鲜重47-180克,先端具长(可达5厘米)而弯曲之喙,果皮坚硬肉质,肥厚,壁厚约为2-3厘米;种子内无胚乳,胚体的盾片(scutellum)很大,几乎充满果实内腔。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中国台湾、广东(广州)和香港等地都有引种栽培。梨竹原产印度、孟加拉和缅甸。


应用价值

竿为造纸上等原料,劈篾可供编织;竹叶可酿酒,果可食。地下茎的假鞭类似黄藤,可作为黄藤的代用品。


相关报道

竹子开花结果难得一见,但若说竹子上结出“梨”,那就更难得了。记者在华南植物院的竹园看到,该园50年前引种的梨竹在2009年首次开花,而其果实恰如一个个“梨”挂在枝头。

“梨竹”远观外表与其它竹子并没有差别。但是,走近就能发现在竹子的主干上,却挂了很多如梨一样的果实。华南植物园的林汝顺高级工程师告诉记者,“梨竹”原产南亚,在广州是稀有物种。植物园内的“梨竹”是上个世纪50年代从中山大学引种过来的,目前中大内已无梨竹。

据介绍,梨竹不像其他竹子会长出如麦子似的颖果,而是如梨般的浆果。种子在树上就会发芽,并生出根来,脱落下来后直接落地,而后长成小苗。

查看全部

禾本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