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算盘子

算盘子,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算盘子Glochidion puberum (L.)Hutch.的果实。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灌木。全株大部密被柔毛。叶长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基部楔形,托叶三角形。花雌雄同株或异株,2-5朵簇生叶腋,雄花束常生于小枝下部,雌花束在上部,有时雌花和雄花同生于叶腋。萼片6,窄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雄花雄蕊3,合生成圆柱状。雌花花柱合生呈环状。蒴果扁球状,熟时带红色,花柱宿存。花期4-8月,果期7-11月。产于陕甘南部、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各省。种子含油,根、茎、叶和果实均可药用,也可作农药,全株可提制栲胶,叶可作绿肥。

基本信息

中药名称:

算盘子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大戟目

科:

大戟科

属:

算盘子属

种:

算盘子

分布区域:

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采收时间:

秋季

用量:

内服:煎汤,

毒性:

小毒

别名

黎击子、野南瓜、柿子椒、算盘珠、八瓣橘、馒头果、水金瓜、红橘仔、地金瓜、血木瓜、野北瓜子、磨盘树子、山金瓜、山油柑、臭山橘、山橘子、山馒头、狮子滚球、雷打柿、万豆子、寿脾子、牛萘、八楞橘、八楞楂、百梗桔、野蕃蒲、金骨风、野毛楂、百荚橘、百荚结、小孩拳。


入药部位

果实。


性味

味苦,性凉,小毒。


归经

归肾经。


功效

清热除湿,解毒利咽,行气活血。


主治

痢疾,泄泻,黄疸,疟疾,淋浊,带下,咽喉肿痛,牙痛,疝痛,产后腹痛。


相关配伍

1、治黄疸:算盘子60g,大米(炒焦黄)30-60g。水煎服。(《甘肃中草药手册》)

2、治尿道炎,小便不利:野南瓜果实15-30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使用注意

有小毒,不可过量服用。


采集加工

秋季采摘,拣净杂质,晒干。


形态特征

算盘子,又名橘子草、蝉子树、西瓜树、果合草、血泡木。直立灌木,高1-5米,多分枝;小枝灰褐色;小枝、叶片下面、萼片外面、子房和果实均密被短柔毛。叶片纸质或近革质,长圆形、长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稀披针形,长3-8厘米,宽1-2.5厘米,顶端钝、急尖、短渐尖或圆,基部楔形至钝,上面灰绿色,仅中脉被疏短柔毛或几无毛,下面粉绿色;侧脉每边5-7条,下面凸起,网脉明显;叶柄长1-3毫米;托叶三角形,长约1毫米。花小,雌雄同株或异株,2-5朵簇生于叶腋内,雄花束常着生于小枝下部,雌花束则在上部,或有时雌花和雄花同生于一叶腋内;雄花花梗长4-15毫米;萼片6,狭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2.5-3.5毫米;雄蕊3,合生呈圆柱状;雌花花梗长约1毫米;萼片6,与雄花的相似,但较短而厚;子房圆球状,5-10室,每室有2颗胚珠,花柱合生呈环状,长宽与子房几相等,与子房接连处缢缩。蒴果扁球状,直径8-15毫米,边缘有8-10条纵沟,成熟时带红色,顶端具有环状而稍伸长的宿存花柱,种子近肾形,具三棱,长约4毫米,朱红色。花期4-8月,果期7-11月。


生长环境

生山坡灌丛中。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性状鉴别

蒴果扁球形,形如算盘珠,常具8-10条纵沟。红色或红棕色,被短绒毛,先端具环状稍伸长的宿存花柱。内有数颗种子,种子近肾形,具纵棱,表面红褐色。气微,味苦、涩。


现代应用

治疗痢疾。


相关论述

1、《分类草药性》:“清火,消虚气。治牙痛,淋浊,膀胱疝气。”

2、《安徽中草药》:“除湿止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主治睾丸炎,痔疮肿痛,赤白带下,产后腹痛。”


附注

该物种在贵州产量及蕴藏量较大,可大量开发利用。

[1-3]

叶下珠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