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雉鸡

雉鸡(学名:Phasianus colchicus):共有30个亚种。体形较家鸡略小,但尾巴却长得多。雄鸟和雌鸟羽色不同,雄鸟羽色华丽,多具金属反光,头顶两侧各具有一束能耸立起而羽端呈方形的耳羽簇,下背和腰的羽毛边缘披散如发状;翅稍短圆;尾羽18枚,尾长而逐渐变尖,中央尾羽比外侧尾羽长得多,雄鸟尾羽羽缘分离如发状;雄鸟跗跖上有短而锐利的距,为格斗攻击的武器,近年来还发现距的长度与其所拥有的配偶数量明显相关,是雌鸟选择配偶的一个重要标准。

分布在中国东部的几个亚种,颈部都有白色颈圈,与金属绿色的颈部,形成显著的对比;尾羽长而有横斑。雌鸟的羽色暗淡,大都为褐和棕黄色,而杂以黑斑;尾羽也较短。

栖息于低山丘陵、农田、地边、沼泽草地,以及林缘灌丛和公路两边的灌丛与草地中,杂食性。所吃食物随地区和季节而不同。分布于欧洲东南部、小亚细亚、中亚、中国、蒙古、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以及越南北部和缅甸东北部。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雉鸡

别名:

环颈雉、野鸡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鸡形目

科:

雉科

属:

雉属

种:

雉鸡

亚种:

亚种

形态特征

雉鸡亚种甚多,个体大小和羽色变化亦大,但基本特征相同,现仅以雉鸡东北亚种为例描述如下:

雄鸟前额和上嘴基部黑色,富有蓝绿色光泽。头顶棕褐色,眉纹白色,眼先和眼周裸出皮肤绯红色。在眼后裸皮上方,白色眉纹下还有一小块蓝黑色短羽,在相对应的眼下亦有一块更大些的蓝黑色短羽。耳羽丛亦为蓝黑色。颈部有一黑色横带,一直延伸到颈侧与喉部的黑色相连,且具绿色金属光泽。在此黑环下有一比黑环更窄些的白色环带,一直延伸到前颈,形成一完整的白色颈环,其中前颈比后颈白带更为宽阔。上背羽毛基部紫褐色,具白色羽干纹,端部羽干纹黑色,两侧为金黄色。背和肩栗红色。下背和腰两侧蓝灰色,中部灰绿色,且具黄黑相间排列的波浪形横斑;尾上覆羽黄绿色,部分末梢沾有土红色。小覆羽、中覆羽灰色,大覆羽灰褐色,具栗色羽缘。飞羽褐色,初级飞羽具锯齿形白色横斑,次级飞羽外翈具白色虫蠢斑和横斑。三级飞羽棕褐色,具波浪形白色横斑,外翈羽缘栗色,内翈羽缘棕红色。尾羽黄灰色,除最外侧两对外,均具一系列交错排列的黑色横斑;黑色横斑两端又连结栗色横斑。颏、喉黑色,具蓝绿色金属光泽。胸部呈带紫的铜红色,亦具金属光泽,羽端具有倒置的锚状黑斑或羽干纹。两胁淡黄色,近腹部栗红色,羽端具一大形黑斑。腹黑色。尾下腹羽棕栗色。

雌鸟较雄鸟为小,羽色亦不如雄鸟艳丽,头顶和后颈棕白色,具黑色横斑。肩和背栗色,杂有粗著的黑纹和宽的淡红白色羽缘;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羽色逐渐变淡,呈棕红色和淡棕色,且具黑色中央纹和窄的灰白色羽缘,尾亦较雄鸟为短,呈灰棕褐色。颏、喉棕白色,下体余部沙黄色,胸和两胁具黑色沾棕的斑纹。

虹膜栗红色(♂)或淡红褐色(♀),嘴暗白色,基部灰色(♂)或端部绿黄色,基部灰褐色(♂),跗蹠黄绿色,其上有短距(♂),跗蹠红绿色,无距(♀)。

大小量度:体重♂1264-1650g,♀880-990g;体长♂730-868mm,♀590-612mm;嘴峰♂33-36mm,♀29-30mm;翅♂213-245mm,♀210-220mm;尾♂435-528mm,♀225-286mm;跗蹠♂61-79.5mm,♀57-60mm。(注:♂雄性;♀雌性)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栖息于低山丘陵、农田、地边、沼泽草地,以及林缘灌丛和公路两边的灌丛与草地中,分布高度多在海拔1200米以下,但在秦岭和中国四川,有时亦见上到海拔2000-3000米的高度。


生活习性

雉鸡脚强健,善于奔跑,特别是在灌丛中奔走极快,也善于藏匿。见人后一般在地上疾速奔跑,很快进入附近丛林或灌丛,有时奔跑一阵还停下来看看再走。在迫不得已时才起飞,边飞边发出“咯咯咯”的叫声和两翅“扑扑扑……”的鼓动声。飞行速度较快,也很有力,但一般飞行不持久,飞行距离不大,常成抛物线式的飞行,落地前滑翔。落地后又急速在灌丛和草丛中奔跑窜行和藏匿,轻易不再起飞,有时人走至眼前才又突然飞起。秋季常集成几只至10多只的小群进到农田、林缘和村庄附近活动和觅食。

杂食性。所吃食物随地区和季节而不同:秋季主要以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植物叶、芽、草籽和部分昆虫为食,冬季主要以各种植物的嫩芽、嫩枝、草茎、果实、种子和谷物为食,夏季主要以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以及部分植物的嫩芽、浆果和草子为食,春季则啄食刚发芽的嫩草茎和草叶,也常到耕地扒食种下的谷籽与禾苗。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原产地:阿富汗、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保加利亚、中国、格鲁吉亚、希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哈萨克斯坦、韩国、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蒙古、缅甸、俄罗斯联邦、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引进: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澳大利亚、奥地利、巴哈马、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加拿大、智利、克罗地亚、古巴、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日本、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墨西哥、摩尔多瓦、黑山、英国、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波多黎各、罗马尼亚、圣赫勒拿、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乌克兰、英国、美国、越南。

雉鸡分布图

查看全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3-7月,中国南方较北方早些。繁殖期间雄鸟常发出‘咯-咯咯咯’的鸣叫,特别是清晨最为频繁。叫声清脆响亮,500米外即可能听见。每次鸣叫后,多要扇动几下翅膀。发情期间雄鸟各占据一定领域,并不时在自己领域内鸣叫。如有别的雄雉侵入,则发生激烈的殴斗,直到赶走为止。

一雄多雌制,发情时雄鸟环在雌鸟旁,边走边叫,有时猛跑几步,当接近雌鸟头侧时,则将靠近雌鸟一侧的翅下垂,另一侧向上伸,尾羽竖直,头部冠羽竖起,为典型的侧面型炫耀。

营巢于草丛、芦苇丛或灌丛中地上,也在隐蔽的树根旁或麦地里营巢。巢呈碗状或盘状,较为简陋,多系亲鸟在地面刨弄一浅坑,内再垫以枯草、树叶和羽毛即成。巢的大小约为23cm×21cm,深6-10cm。产卵期在中国东北最早为4月末,而在贵阳4月末即见有雏鸟。

1年繁殖1窝,南方可到2窝。每窝产卵6-22枚,南方窝卵数较少,多为4-8枚。卵橄榄黄色、土黄色、黄褐色、青灰色、灰白色等不同类型。卵的大小在南北不同地方亦有较大变化。

查看全部

亚种分化

中文名称

学 名

雉鸡贺兰山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alaschanicus

雉鸡阿姆河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bianchii

雉鸡土库曼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chrysomelas

雉鸡高加索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colchicus

雉鸡贵州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decollatus

雉鸡弱水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edzinensis

雉鸡川南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elegans

雉鸡台湾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formosanus

雉鸡科布多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hagenbecki

雉鸡河北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karpowi

雉鸡内蒙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kiangsuensis

雉鸡准葛尔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mongolicus

雉鸡东北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pallasi

雉鸡波斯亚种

雉鸡阿富汗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principalis

雉鸡滇南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rothschildi

雉鸡祁连山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satscheuensis

雉鸡北高加索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septentrionalis

雉鸡莎车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shawii

雉鸡阿拉善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sohokhotensis

雉鸡甘肃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strauchi

雉鸡四川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suehschanensis

雉鸡广西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takatsukasae

雉鸡高加索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talischensis

雉鸡塔里木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tarimensis

雉鸡华东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torquatus

雉鸡锡尔河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turcestanicus

雉鸡青海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vlangalii

雉鸡河谷中部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zarudnyi

雉鸡撒马尔罕亚种

Phasianus colchicus zerafschanicus

[3-4]

查看全部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中国亚种全部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查看全部

人工养殖

性成熟晚,季节性产蛋。雉鸡生长到10月龄左右才达到性成熟,并开始繁殖。雄雉鸡比雌雉鸡晚1个月性成熟。在自然环境中,野生雉鸡的繁殖期从每年2-7月份,此阶段雉鸡的产蛋量即达到全年产量90%以上。在人工养殖环境中,产蛋期延长到9月份,产蛋量也较野生雉鸡高。人工驯化后的雉鸡性成熟期可提前,美国七彩雉鸡4-5个月就可达到性成熟期。

配种。野生状态下雉鸡在繁殖季节以1雄配2-4雌组成相对稳定的婚配群,每年2-3月开始繁殖,5-6月是繁殖高峰期,7-8月逐渐减少并停止。人工养殖的雉鸡要掌握适时放对配种。

产蛋。野生状态下,雌雉鸡年产蛋2窝,个别的能产到3窝,每窝15-20枚蛋。蛋壳色为浅橄榄黄色,呈椭圆形,蛋重24-28克,纵径25.0-32.5毫米,第一窝蛋被毁坏,雌雉鸡可补产第二窝蛋。在产蛋期内,雌雉鸡产蛋无规律性,一般连产两天休息一天,个别连产三天休息一天,初产雌雉鸡隔天产1枚蛋的较多,每天产蛋时间集中在上午9时至下午3时。

就巢性。野生雉鸡有就巢性,通常在树丛、草丛等隐蔽处营造简陋的巢窝,垫上枯草、落叶及少量羽毛,雌雉鸡在窝内产蛋、孵化。在此期间,躲避雄雉鸡,如果被雄雉鸡发现巢窝,雄雉鸡会毁巢啄蛋。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要设置较隐蔽的产蛋箱或草窝,供雌雉鸡产蛋,也可以避免雄雉鸡的毁蛋行为。

种蛋的选择。雉鸡种蛋的颜色有橄榄色、暗褐色、浅褐色、灰色和蓝色。蛋壳厚度0.25-0.28毫米,纵径平均4.37厘米,横径平均3.43厘米,蛋形指数1.27左右。

平均蛋重。地产雉鸡25-30克,美国七彩雉鸡29-32克。入孵的种蛋应大小适中,蛋形正常,蛋壳颜色符合本品种标准,蛋重一般以26-30克为宜,小于23克,大于31克的蛋都不适合作为种用。雉鸡种蛋的其他选择方法与家鸡相同。

种蛋孵化时间。雉鸡的孵化期为23-24天,在孵化正常时,22天末开始啄壳,个别的开始出壳,23天半全部出壳,24天末清扫出雏器。

孵化温、湿度。雉鸡孵化温、湿度要求既不同于家鸡,也不同于其他珍禽,温度采取变温孵化法,湿度掌握前期高、中期低、后期高的原则。

凉蛋。从入孵后的第七天开始凉蛋,如夏季温度较高时每天要凉蛋1-2次,每次10分钟左右。

孵化效果的检查与分析。人工饲养的雉鸡种蛋孵化,头照无精蛋不超过5%-6%,死胚蛋为2%-3%,如果死胚率过高,多数是由于种蛋保管不好,孵化温度过高或过低,翻蛋不足。无精蛋过多则是因为种雉鸡雌雄比例不当,种雉鸡患病,雄雉鸡雄性不强或没有射精能力等原因。二照时死胚蛋不应超过2%-3%,死胚蛋过多常是种雉鸡饲养不良,胚胎营养不足及孵化温度不适合,通风不良所致,孵化后期移盘后死胚率为6%-7%,如超过此值有可能是中、后期孵化条件不好,主要表现为啄壳不出的死胚蛋较多。

饲养5-10周龄的雉鸡每天喂四次以上,11-18周龄,每天喂三次。饲喂时间应早晚两次,尽量拉开时间间距,中间再喂一次,这样就可避免夜间空腹时间过长,切忌饲喂不定时,雉鸡饥饱不均。在饲养过程中,应给雉鸡不间断供给清洁饮水。

转群。雉鸡胆小敏感,易受惊吓。因此,在雉鸡转群前,要进行大、小、强、弱分群,以便分群饲养管理,达到均衡生长。同时,雉鸡由育雏笼养转到育成舍平面饲养,环境条件的突然改变,使得雉鸡精神不安,惊慌万状,易在舍内四角起堆,互相挤压,造成局部密度过大,特别是夜间,天气较凉,雏雉鸡更易扎堆,造成死亡。为避免压死雉鸡应在四处墙角用垫草垫成30度角的斜坡,将垫草踏实,这样雉鸡钻不进草下,减少了挤压的伤亡。在转群的前2-3天内,夜班人员要随时将挤堆的雏雉鸡及时分开。

驱赶驯化。在网舍饲养条件下,在转群的1星期内,将雉鸡关在房舍内,定时饲喂,使之熟悉环境及饲养员的操作动作等,建立条件反射,使之愿意接近人。在天气暖和的中午可将雉鸡赶到室外自由活动,下午4点前赶回房舍。1星期后,白天将雉鸡赶到网室运动场自由活动,晚上赶回房舍。如遇雨天,应及时将雉鸡赶回舍内,防止淋雨感冒,待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后就可以昼夜敞开鸡舍门,使雉鸡自由出入。

雉鸡以其外貌美观、鸡肉坚实而细嫩、味道鲜美而营养丰富以及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优点而备受人们的欢迎。雉鸡在广东尤其是珠三角一带的饲养规模迅速扩大,在珍禽业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但在饲养过程中,由于疫病防治滞后,养殖不断受到疾病的困扰,严重影响了雉鸡养殖业的发展。根据实践经验,综合有关资料,重点介绍饲养雉鸡过程中几种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新城疫

雉鸡和家鸡一样,对新城疫病毒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在不免疫或免疫程序不科学的鸡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雉鸡新城疫病在不少情况下是由鸡传染的,尤其是家禽和珍禽混养的情况下更为突出。

症状与病变:病雉鸡表现体温升高,精神委顿、呆立、羽毛松乱、减食或废食,严重病例伸颈张口呼吸,并伴有咳嗽;下痢、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粪便,有明显的脱水症状。病程稍长者出现侧身倒地、歪颈等共济失调的神经症状。剖检见喉头及气管充血、出血;腺胃黏膜水肿和乳头出血,盲肠扁桃体及肠道出血性炎症;硬脑膜下呈树枝状充血和出血。

防治:该病除加强饲养管理和综合性防疫措施外,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建议免疫程序:15日龄和30日龄分别用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免疫(按疫苗羽份使用);50日龄用新城疫Ⅰ系弱毒疫苗肌注(按疫苗羽份使用)。有条件的禽场,应做免疫监测,及时了解群体免疫水平,按计划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脑脊髓炎

该病是由禽脑脊髓炎病毒引起雏雉鸡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共济失调和头颈震颤为主要特征,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蛋垂直传播而发病。该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雏雉鸡的发病多由于种雉鸡感染后,种蛋内带毒而导致雏雉鸡出壳后表现典型的临床症状。

症状与病变:该病常发生于3周龄内的雏雉鸡,尤以10-15天龄的雏雉鸡发病率最高。随着日龄的增大,其易感性会逐渐下降。病初表现精神不振,嗜睡,随后出现渐进性运动失调,两腿不能自主,走动时东倒西歪,不能站立,常以足关节着地,严重时呈犬坐式姿势。随着病程发展,常出现头颈震颤,尤以受惊或喂料后更为明显。多数病鸡仍有食欲,但由于不能站立,饮食困难而常被其他鸡只踏死。唯一肉眼病变可见肌胃肌层有细小的灰白区,但要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其余器官无异常。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病毒性脑炎病变和神经原变性,胶质细胞增生和血管套,肌胃组织内见淋巴细胞浸润。

防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先将发病鸡群扑杀作无害化处理,场地及孵化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由于该病常可经蛋传递,种鸡场只要曾发生过该病或附近鸡场发生过该病,都应对种鸡进行免疫接种,保护雏雉鸡。建议免疫程序:后备种鸡在10-12周龄滴眼接种鸡传染性脑脊髓炎弱毒疫苗;开产前一个月肌注鸡传染性脑脊髓炎油乳剂灭活疫苗,能有效预防该病。

大肠杆菌病

该病是由多种血清型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各种龄期的雉鸡都具易感性,尤以2-4周龄的雏雉鸡易感性最高,常引起败血症死亡。此外,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差、气候骤变、营养不良和疾病等因素的应激均可诱发该病。

症状与病变:病雉鸡精神不振,羽毛松乱,怕冷,挤堆;食欲减少或废食,拉黄白色或绿色稀粪,恶臭。常见肉眼病变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室内通风,坚持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对常发生该病的雉鸡场,可选取本场流行的血清型菌株制备灭活菌苗进行接种,能收到良好效果。对患病的雉鸡,多种抗菌药有治疗作用。但是要注意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为保证疗效,常通过药敏试验,选用高敏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巴氏杆菌病

该病又称禽霍乱,是由禽巴氏杆菌引起家禽、珍禽以及野鸟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成年雉鸡,呈现急性败血症经过,常引起较大的经济损失。

症状与病变:发病初期,病雉鸡常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大多数病例表现精神沉郁、废食,离群独处;下痢,排白色或绿色稀粪,病程短,常于1-2天内死亡。剖检病变见皮下、浆膜和腹部脂肪有出血点;卡他性出血性肠炎,尤以十二指肠更为严重;肝瘀血肿大,表面散布针头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

防治:磺胺类药物及多种抗生素对该病有良好疗效。对经常发生该病的雉鸡场,在药物预防效果不够理想的情况下,可考虑接种菌苗,免疫效果理想。

曲霉菌病

该病又称霉菌性肺炎,是由致病性烟曲霉菌引起雉鸡常见的霉菌病。常引起幼龄雉鸡的急性暴发,成年雉鸡多呈散发性经过。

症状与病变:病雉鸡表现精神不振,减食或不食,呆立,两翅下垂,继而出现喘气和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后期严重下痢,消瘦。部分病雉鸡还表现霉菌性眼炎,常见一侧的瞬膜下形成黄色干酪样物而导致眼睑凸出。眼观病变见肺脏表面有米粒至绿豆大的黄白色小结节;胸腹部气囊偶见有绿色的绒毛状霉菌团块,严重病例还扩张到肝、肠浆膜及体腔壁上出现毒菌结节。

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是严禁使用发霉饲料和发霉垫料。加强禽舍的通风,减少室内空气中霉菌孢子的数量。大群治疗:每千克饲料加入50万-100万单位制霉菌素,连用7-10天;同时喂0.05%硫酸铜溶液(每天上午喂,下午喂清水),连用5天。

传染性鼻炎

该病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多种家禽及珍禽都能感染。而近年来,雉鸡的感染率也随着饲养量的增多而升高,尤以开产前的后备种鸡及产蛋高峰期的种鸡最常发生。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严重影响产蛋率及繁殖力,淘汰率极高,且发生后不易在短期内清除,给正常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症状与病变:病初流鼻液,随着病程发展,表现精神委顿、减食、呆立;眼结膜炎,眼睑肿胀,多为单侧性,偶有双侧性,分泌物增多。病程后期严重消瘦,精神极度沉郁而衰竭死亡。肉眼病变见鼻窦和腔下窦黏膜肿胀,内充满浓稠分泌物或干酪样物;肺有炎症,气囊、腹腔及输卵管内有大小不等、凝固程度不同的干酪样物。

防治:多种磺胺类和抗菌药物对该病有良好疗效。在治疗的同时,应加强消毒和清洁卫生工作,每天带鸡消毒一次,以净化饲养环境。对已有该病史的种雉鸡场,在种群开产前最少接种传染性鼻炎多价油乳剂灭活菌苗1-2次。此外,要注意不要同场饲养鸡等家禽,避免交叉传染该病。

组织滴虫病

该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雉鸡的一种急性原虫病。自然感染情况下,主要发生于火鸡,雉鸡也可感染。由于种雉鸡多在地面环境饲养,极易发生该病。

症状与病变:病雉鸡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食,羽毛松乱,身体蜷缩,翅膀下垂,嗜眠;下痢,排淡黄色或淡绿色稀粪,严重时粪便带血。眼观病变见盲肠肿大,形似腊肠样,内腔形成干酪样栓子;肝脏肿大,表面出现黄色或黄绿色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灶。

防治:加强鸡舍清洁卫生,及时清除鸡粪;幼龄雉鸡与成年雉鸡分开饲养,防止带虫鸡传给幼雉鸡。由于异刺线虫卵能携带组织滴虫,因此应给成年雉鸡群,尤其是种雉鸡群定期驱除异刺线虫,对预防该病有重要意义。多种药物对该病有良好疗效。

查看全部

雉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褐马鸡:是雉科、马鸡属鸟类。是中国特产珍稀鸟类,体高约60厘米,体长1-1.2米,体重5千克,…
  • 松鸡是鸡形目雉科松鸡属鸟类。钝圆的尾能如火鸡般竖起成扇形。上体辉紫,胸部辉绿,红色肉瘤成眉块。…
  • 绿孔雀是鸡形目雉科孔雀属鸟类,别名:孔雀、越鸟、爪哇绿孔雀。雄性绿孔雀全身呈翠绿色,并反紫铜色光。…
  • 血雉雉科血雉属鸟类,别名血鸡、松花鸡,血雉的雄鸟大覆羽、尾下覆羽、尾上覆羽、脚、头侧、腊膜为红色,…
  • 鹧鸪,中药名。为雉科鹧鸪属动物鹧鸪Francolinus pintadeanus的肉或全体。动物鹧…
  • 原鸡是鸡形目雉科原鸡属鸟类,又称茶花鸡、野鸡、红原鸡。体长约60厘米,体型似家鸡。雄鸟头具砖红色肉冠,…
  • 角雉最主要特点是雄鸟头上具冠羽,两眼上方各有一肉质的角状突,故得名。喉下还有肉裾,在繁殖期里,…
  • 白鹇,是鸡形目雉科鹇属的一种留鸟。雄鸟上体白色并具黑色纹,下体黑色,头顶具黑色长羽冠,…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