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金星蕨

金星蕨(学名: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是金星蕨科的1种。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朝鲜、日本及中南半岛。根状茎细长横走,植株遍体密生灰白色针状毛,叶片二回羽状深裂,羽片披针形,基部的不缩短,下面除短针毛外满布橙色球形腺体。孢子囊群生裂片的侧脉近顶处,被有灰白色刚毛的圆肾形囊群盖。

金星蕨科是薄囊蕨纲中世界广泛分布的大科之一。最早作为广义的鳞毛蕨属(Dryopteris)成员。1936年中国蕨类学家秦仁昌第一次在研究鳞毛蕨属过程中,将金星蕨属和少数和它相近的属分出来,并于1940年建立金星蕨科。但这个科内的属的划分意见不一。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金星蕨

别名:

腺毛金星蕨(中…

界:

植物界

门:

蕨类植物门

亚门:

真蕨亚门

纲:

薄囊蕨纲

目:

水龙骨目

科:

金星蕨科

属:

金星蕨属

分布区域:

河南、安徽北部…

形态特征

植株高35-50(-6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粗约2毫米,光滑,先端略被披针形鳞片。叶近生;叶柄长15-20(-30)厘米,粗约1.5毫米,禾秆色,多少被短毛或有时光滑;叶片长18-30厘米,宽7-13厘米,披针形或阔披针形,先端渐尖并羽裂,向基部不变狭;二回羽状深裂;羽片约15对,平展或斜上,互生或下部的近对生,无柄,彼此相距1.5-2.5厘米,长4-7厘米,宽1-1.5厘米,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对称,稍变宽,或基部一对向基部略变狭,截形,羽裂几羽轴;裂片15-20对或更多,开展,彼此接近,长5-6毫米,宽约2毫米,长圆状披针形,圆钝头或为钝尖头,全缘,基部一对,尤其上侧一片通常较长。叶脉明显,侧脉单一,斜上,每裂片5-7对,基部一对出自主脉基部以上。叶草质,干后草绿色或有时褐绿色羽片下面除密被橙黄色圆球形腺体外,光滑或疏被短毛,上面沿羽轴的纵沟密被针状毛,沿叶脉偶有少数短针毛,叶轴多少被灰白色柔毛。孢子囊群小,圆形,每裂片4-5对,背生于侧脉的近顶部,靠近叶边;囊群盖中等大,圆肾形,棕色,厚膜质,背面疏被灰白色刚毛,宿存。孢子两面型,圆肾形,周壁具褶皱,其上的细网状纹饰明显而规则。染色体2n=144。

金星蕨

金星蕨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

广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北达河南(伏牛山南部、大别山和桐柏山)、

安徽北部、东到台湾,南至海南,向西达四川、云南。

国外分布

韩国南部(济州岛)、日本、越南、印度北部、锡金也有分布。

查看全部

生长环境

生于疏林下,海拔50-1 500米。


研究历程

金星蕨科是薄囊蕨纲中世界广泛分布的大科之一。 金星蕨

最早作为广义的鳞毛蕨属(Dryopteris)成员。

1936年中国蕨类学家秦仁昌第一次在研究鳞毛蕨属过程中,

将金星蕨属和少数和它相近的属分出来,并于1940年建立金星蕨科。

查看全部

主要价值

【来 源】:为金星蕨科植物金星蕨的叶。

【功 效】:消炎止血。

【主 治】:用于烧伤、烫伤、吐血、痢疾。

【性味归经】:苦,寒。入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一15克。

【别 名】:腺毛金星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密腺金星蕨(《台湾植物志》)、水蕨菜(《四川、贵州》)、白毛蛇、毛毛蛇、蓖子草(《四川威远》)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及台湾。

【拉丁名】: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 (Kunze) Ching

【考 证】: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

--武汉植物园创新引种植物名录--

门中文名

蕨类植物

门拉丁名

Pteridophytes

科中文名

金星蕨科

科拉丁名

Thelypteridaceae

科号

P38

种拉丁名

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 (Kze.) Ching

种中文名

金星蕨

引种地点

云南蒿明

引种时间

20050103

引种号

58527

引种材料

鉴定人

赵子恩

Id

120

栽培地点

引种过渡圃

引种数量

1株苗

栽培方式

盆栽

生长性状

草本

查看全部

金星蕨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