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榛鸡

榛鸡俗称“飞龙”(东北又有“树鸡”、“树榛鸡”之称),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鸡形目,松鸡科鸟类,在全世界共有2种,即花尾榛鸡、斑尾榛鸡。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榛鸡

别名:

飞龙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鸡形目

科:

松鸡科

属:

榛鸡属

种:

花尾榛鸡、斑尾…

分布区域:

古北界

形态特征

体形适中,比鸽大。体羽棕灰,具暗色斑纹;雌雄羽色差异极小。头上具羽冠。翅短圆;组成翅尖的为第4枚初级飞羽;第1枚较第2枚短甚,长度介于第7与第8枚之间。腋羽稍长,呈黑白相杂状或具黑白二色相间的横斑。尾羽16枚,外侧尾羽稍短于中央。跗跖被羽2/3,各趾两侧具栉状突 。


主要物种

花尾榛鸡 Tetrastes bonasia (Linnaeus)

别名:松鸡(辞典)、飞龙(东北)

地理分布:花尾榛鸡居留在东北北部和中部。国外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 。

鉴别特征:是我国松鸡科鸟类中最小的一种,体大似鸽。雄鸟头上有短羽冠;上体大都棕灰,具栗褐色横斑;颏和喉黑,下体暗棕褐而杂以白色;外侧尾羽呈花斑状,而具一条宽阔的黑褐色次端斑。雌鸟略同,但颏和喉大都棕白 。

形态特征:雄性成鸟:鼻孔被有黑羽,杂有少量淡黄色;额白,后缘以黑羽;头顶棕褐,杂以不显著的褐斑,并具羽冠;后颈和上背均棕黄,而具栗褐色细横斑,羽端具狭小棕灰色边缘;两颊白色;颈侧上方羽毛特长,与耳羽同色,均为暗褐色,下方为白色;额,颊及颈侧的白色前后相连成一条显著的白色纵带;下背以至尾上覆羽转为棕灰,栗褐色横斑变狭而不显,并微具暗色羽干纹。中央一对尾羽棕褐,满杂以更暗色的虫蠹状细斑,并微具若干模糊的栗褐与淡白并列的横斑,外侧尾羽基部灰褐,杂以暗褐色虫蠹状细斑,并具一条宽阔的黑褐色次端斑,羽端白色。肩羽棕褐,杂以栗褐色块斑及白色羽干纹,其在外侧者,外明尖端具大形白斑,相连成一条白色纵带;两翅覆羽大都灰褐,中覆羽具白色端斑,前后亦连成一系列白斑;飞羽暗褐,外侧的初级飞羽的外翈有杂以棕白色的边缘。喉黑色,周缘有白色纵带;胸部暗棕褐,具白色羽缘,二色之间有栗褐色横斑;腹、胁及尾下覆羽亦然,但白色更发达,在腹部棕褐色几乎全被覆盖着;两胁杂以红棕色。

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但上体较棕黄,因雄鸟体羽的灰色均由棕黄色所替代;背部的栗褐色细横斑变粗,自下背以后的黑斑几乎都被掩盖着;颏黄白色;喉棕黄而具黑色羽缘、喉周的白色纵带不显著,至限后中断;额亦不白。

雏鸟上体红棕色,额中央的栗黑色纵带延伸至头顶,颈侧的栗黑色纵带更显;背羽具白色羽干纹和羽端斑,并杂有栗褐色;肩羽与背同色,但具不明显的淡褐色横斑,其外缘和末端均缀以黑褐色;飞羽暗褐,其外翈具一系列棕斑。尾长仅20毫米,呈灰褐色而具深褐色点斑。下体近白,胸和两胁均杂以黑褐色斑。嘴和脚黄色。7月以后的幼鸟羽色与雌性成鸟相似。

虹膜栗红色;嘴黑色和淡黄;趾黑褐,各趾两侧具栉状突 。

经济意义 肉鲜美,是当地珍贵的野味。羽毛加工后可做填充物。在呼玛、爱辉、嫩江、逊克等县产量最多,为狩猎主要对象。每年捕猎达30000只以上 。

斑尾榛鸡Tetrastes sewerzowi Przevalski

别名:羊角鸡(四川名)

地理分布:斑尾榛鸡是我国的特有种,产于甘肃、青海、四川等省。

鉴别特征:大小如花尾榛鸡。雄鸟上体栗色,具明显的黑色横斑;颏、喉黑色,周缘围以白色;胸栗,向后近白,均具明显的黑色横斑;外侧尾羽黑褐色,具有若干白色横斑和羽端,雌鸟相似,但较暗钝。

形态特征:雄性成鸟:鼻孔羽黑色;额白,各羽端黑;头顶和枕部深栗色,杂以黑色或淡橄榄绿的灰色点斑;眼后具一条散有黑斑的白色纵带,伸展到后颈;眼下左右各有一条同色纵带自额开始,通过眼先,延至颈侧,并与喉的后部相连;耳羽深栗色。背、腰、尾上覆羽均为栗色,具清晰而有规则的黑色横斑,各羽具狭窄的淡灰色羽端;外侧尾羽黑褐色,具有若干狭形白色横斑和羽端,中央一对尾羽栗棕色,杂以黑色虫蠹状细斑,并具7—8条黑和棕白并列的横斑;大、中、小覆羽棕褐或栗褐色,具黑色虫蠹斑或块斑,并杂以白色羽干纹;初级飞羽暗褐色,外嘲杂以淡栗色边缘;次级飞羽暗褐,外啊具有不规则黑斑的淡棕色宽阔横斑,羽端亦淡棕色。颏、喉黑色,边缘围以上述的白色纵带;胸与两胁均浅栗,具黑色横斑和白色或棕白色羽端,胸羽更杂以白色羽干纹;腹羽均呈黑、白相间的横斑,形成耀眼的斑驳;尾下覆羽淡棕栗色,具宽阔的白色羽端和狭窄的黑色次端斑。

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但体色较暗钝,不鲜艳。鼻孔羽毛不呈黑色,而与额同为淡栗棕色,具黑斑,眼后纵带淡黄缀白;颏、喉淡棕黄色,羽端沾黑,其周围不具白色纵带。

虹膜褐色;嘴褐色或黑褐色;脚呈角黄色 。

生态:斑尾榛鸡通常栖息在海拔3200一3800米高处的山柳、金腊梅等灌丛,亦见于云杉林和赤杨林。秋后常结群生活,尤喜栖于杜鹃灌丛中(当地称杜鹃林为羊角林),故斑尾榛鸡通称羊角鸡。食物包括高山植物种子、草籽及小毛虫、伪步行虫科及金花虫等 。

查看全部

生物学特征

榛鸡是林栖鸟类,平时多在松树枝权间隐蔽,有时人们走到附近,仍然不动。在林下灌丛间缓慢走动,受惊时能急跑,急跑几步再起飞,有时也直接起飞,飞行时两翅鼓动很响,飞行迅速,一般飞行2—3米即落于树上低枝处,在人接近时复又起飞。遇惊时,常紧贴树枝上或隐蔽在树枝中。大雪覆盖后的冬季,在树上活动的时间较多,但不在树上栖息,而在地上雪窝里过夜。

繁殖季节不成群,其他季节多成小群活动,有3—4只或6—7只一群,也有多到10余只的。一般在拂晓便开始觅食活动。寻食时榛鸡群分散开,各自找食,彼此间保持有一定的距离,并不时发出“gi—gi—gi”的叫声相互联系。

榛鸡以各种野生植物的绿色部分、种子、果实为食。特别嗜食松子、榛子、橡子等和杨柳及桦树的芽苞、嫩尖、花序,以及各种藤本和草本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如越橘、羊奶子、稠李等。食物随季节而异,春夏季以植物的绿色部分为主;冬季的基本食物为枝梢及少量菜荑花序,有时也食寄生于树上的苔藓类。 。

查看全部

地理分布

榛鸡是古北界特有的鸟类。分2种,即花尾榛鸡和斑尾榛鸡。花尾榛鸡分布于我国东北部;国外见于苏联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斑尾榛鸡只产于我国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


人工养殖

花尾榛鸡的孵化期为23~24 d。选择种蛋大小适宜,一般为14~18 g,颜色稍深且品质新鲜的种蛋,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 min,水温38 ℃,清洗沥干水分后即可入孵。可用配有恒温控制仪的水床孵化,也可用小型电动孵化器孵化。种蛋孵化盘的间距要适宜,以榛鸡蛋不掉下为宜。孵化温度为:1~10日胚龄为38.2~38 ℃,11~20日胚龄为37.8 ℃,21~25日胚龄为37.6 ℃;相对湿度为:1~22日胚龄为65%~55%,23~25日胚龄为65%~70%。

场址应选择环境安静、无污染、地势稍高、背风向阳及排水良好的地方。有条件的可选择有天然草地的僻静林地。禽舍主要由房舍和运动场组成,房舍可分为育雏舍、育成舍和种鸡舍,育雏舍注意保温,育成舍和种鸡舍应设置足够的栖架,满足榛鸡登高栖息的习性。运动场应设置网室,面积是房舍面积的2倍,可搭建避风雨和产蛋用的小棚,还应栽种松树,地面铺3~5 cm细沙。

1、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雏鸡生理特点:雏鸡绒毛稀少,抗逆性差,体温变动范围为37~39 ℃,因此饲养环境温度应保持恒定。消化机能不健全,消化非动物性蛋白的能力差,应尽量满足其对动物性蛋白的需要。雏鸡出壳时,喙为肉红色,出壳4 h左右开始有啄食动作,可以根据鸡群状况考虑饮水喂食。

育雏方式:花尾榛鸡育雏期指出壳至4周龄。育雏方式可用育雏笼育雏、网床平面育雏、地面平养育雏,最适宜的育雏方式是笼养,最初几天需在底网上铺一层塑料网,防止雏鸡腿部受伤。保暖可采用红外灯、育雏伞、炉及暖气等方式。

育雏条件:温湿度是育雏的关键。1~10日龄为37~33 ℃,相对湿度为65%~70%;11~20日龄为32~26 ℃,相对湿度为65%~60%;21~30日龄为25~22 ℃,相对度为55%~50%。育雏期要求温度稳定,切忌忽冷忽热,并根据雏鸡的状态及时调整温度。适当通风,防止贼风和穿堂风,不要在雏鸡休息时进行风,防止感冒。育雏室光照要均匀,1周龄前保持24 h光照,1周龄后每天光照14~16 h,光照强度应以保证雏鸡正常采食饮水为宜。

饲养管理:雏鸡出壳4~6 h可进行初饮,必须饮温水。可饮0.1%高锰酸钾水,有利于清理肠道,排出胎便,刺激雏鸡的食欲。还可在饮水中加入葡萄糖、多种维生素或解多维、氟苯尼考等,让其自由饮用。饮水应清洁,水温不能过低,避免发生肠道病,水温接近室温。饮水1~2 h后开食。开食料洒在已消毒的塑料薄膜上,1~7日龄让雏鸡自由采食,做到少喂勤添。开食料用碎玉米面加熟蛋黄,20只雏鸡每天用1个鸡蛋黄,弱雏可补饮牛奶,以提高成活率。7日龄后改喂雏鸡配合饲料,饲料的蛋白质水平不低于23%,每天饲喂4~6次,补充多种维生素,在饲料中加入1%沙砾,以帮助雏鸡消化。育雏密度60只/m2为宜,避免相互啄斗和挤压,加强野性驯化,保持环境安静,防止噪音和颜色等刺激造成应激反应,严重会导致死亡。

2、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5~18周龄为育成期。育成前期(5~8周龄)仍需在舍内饲养,蛋白质水平不低于22%,保证室内温度恒定,适当通风和光照,密度为20~25只/m2。育成后期(8~18周龄)可转为舍外地面平养,每日光照14 h为宜,光照强度稍弱,密度为10~12只/m2。蛋白质水平不低于18%,饲喂干粉料或颗粒料,自由采食。饲料以谷类饲料为主,应保证动物性蛋白质料,适当添加糠麸类饲料。冬季气温低可添加一些原粮,保证能量需要;其他季节注意添加青绿饲料,满足其对维生素饲料的需求,并能加强野性驯化。定期疏散密度,及时进行公母分群饲养,合理搭配饲料,防止发生啄癖。

3、成年种鸡的饲养管理

花尾榛鸡19周龄后为种鸡阶段。每年4月初,应按照1∶3~1∶4的公母比例组群进行笼养,4月中旬开始产蛋,产蛋量约为12~20个。产蛋前保证饲料全价,提高饲料蛋白质水平到16%,适当添加维生素E和青绿饲料,促进榛鸡发情满足产蛋需要,延长产蛋持续时间,增加产蛋量。饲料用粉料或粒料均可,没完全驯化的种鸡可以搭配饲一些野生浆果,提高其成活率和繁殖性能。每天饲喂3次,饲喂量为35~45 g。夏季饮水经常更换,做好防暑降温;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可使种鸡春天提前产蛋。花尾榛鸡的种用年龄一般为3~4年,人工饲养条件下,应以幼龄榛鸡为主,一般占60%~75%,以保证种鸡群的繁殖力。

花尾榛鸡抗病力差,死亡率高,因此饲养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防疫。1~5日龄,用氧氟沙星或恩诺沙星,50 mg/kg饮水,预防鸡白痢;7日龄用新城疫Ⅳ系疫苗滴鼻点眼;9~11日龄用氟苯尼考预防大肠杆菌病,用地克珠利预防球虫病;14日龄接种B87株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疫苗;16~18日龄用头孢噻呋钠或新霉素预防大肠杆菌病;21日龄进行新城疫疫苗二免,60日龄再用新城疫Ⅰ苗肌注,还需在30日龄和60日龄根据饲养地区情况预防鸡痘和禽霍乱 。

查看全部

鸡形目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马鸡属鸡形目雉科的1属。是鸡形目雉科中体形较大的一类鸟,这类鸟被统称为马鸡。…
  • 草原松鸡:体长43-47厘米,翼展69厘米,体重900-1100克。…
  • 贵妃鸡是一种鸟纲雉科的家禽,外貌奇特,长有胡须,遮盖在部分眼睑上,眼大而灵活,鼻孔外露而显眼,…
  • 鹫珠鸡:是珠鸡科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因头颈部像兀鹫而得名。雌雄羽色相似,为黑色基底上遍布白色点斑,…
  • 珠鸡是鸡形目珠鸡科珠鸡属鸟类,俗称珠鸡。体长约50厘米。面部淡青紫色。喙强而尖。颈细长,…
  • 鹧鸪,中药名。为雉科鹧鸪属动物鹧鸪Francolinus pintadeanus的肉或全体。动物鹧…
  • 柴鸡,也叫笨鸡。柴鸡体型较小,具有耐粗饲、适应性、觅食性、遗传性能稳定、就巢性强和抗病力强等特性。…
  • 绿雉,是鸡形目雉科雉属陆禽,又名日本雉。雄鸟体长约81.5厘米,雌鸟体长约58厘米,属体型较大的雄类。…
已加载完成